同樣是M1、M2“剪刀差”,現在和2016年大不同

繼2016年的M1、M2增速“剪刀差”引發熱議後,今年下半年,這一話題再度受到關注。不同的是,2016年的“剪刀差”是M1-M2的“正剪刀差”,當年7月擴大到15.4%,創歷史新高,民間投資下降、企業流動性陷阱等等備受關注;而如今,“剪刀差”則是M1-M2的“負剪刀差”,截至11月,已連續第10個月為負。2018年11月,M1創下了1.5%的同比低增速,直追2014年1月的1.2%。

一般而言,中國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M0、M1、M2。M0=流通中的貨幣,M1=M0+單位活期存款,M2=M1+準貨幣(單位定期存款+個人存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 )。

歷史上,M1出現較快增長時往往伴隨經濟上行。當經濟上行,企業的支付結算和投資需求增加,從而增加了活期資金持有,反之亦然。然而,2016年時經濟存在下行壓力,7月M2增速創下新低,M1-M2“正剪刀差”擴大引發了市場擔憂;如今,M1-M2“負剪刀差”持續擴大背後,說明了什麼問題?目前和2016年的經濟環境有何不同?

M1持續下行引擔憂

2018年11月,M1創下了1.5%的同比低增速。國信證券首席銀行業策略師王劍表示,M1從2014年初的低位開始,慢慢啟穩,然後在2015年一飛沖天,並在2016年7月創下25.4%的同比增速,之後掉頭向下,一路下行,直到今年11月創下1.5%的低位。

同样是M1、M2“剪刀差”,现在和2016年大不同

期間,M2同比增速則處於緩慢下行態勢,沒有出現大幅波動。M1-M2剪刀差也由正轉負。

M1的構成是企業活期存款和流通中的現金,由於可以隨時支取,相對來說是流動性更強的貨幣供應。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表示,如果貨幣供應結構中,M1的佔比更高,可以反映出貨幣在實體的潛在流通速度越快,對實體的促進作用就會更強。如果企業對未來預期謹慎,企業會更傾向於金融投資,將存款定期化,或者買貨基、銀行理財、大額存單等,這時M1會向M2轉化,M1下降。相反,如果企業對未來增長前景樂觀,準備補庫存或者擴大資本開支,企業會選擇將存款活期化,以隨時應對補庫存和擴大資本開支所需要的現金,這時企業賬戶上活期存款的部分佔比會相對較高,M1上升。

一方面,如今M1增速持續下行,這背後可能隱含著企業對於中長期增長前景存在不確定性;但另一方面,多位分析師對記者表示,表外融資的持續收縮扮演了主要角色。

同样是M1、M2“剪刀差”,现在和2016年大不同

M2的來源包含外匯佔款(屬基礎貨幣投放)、銀行向非金融企業或個人放貸、銀行購買非金融企業債券、其他(銀行自營非標、銀行向金融企業貸款等)。在10月,經歷上述流程後,最終表現為M1增加了僅2.7%,新增人民幣貸款6970億元,相比前月的1.4萬億元“腰斬”,而11月M1增速進一步降至1.5%。

而表外融資收縮也加劇了“負剪刀差”,則主要是因為金融去槓桿下其他融資渠道被壓降,使得M2增速持續下降。王劍表示,銀行表內投放的非標、非銀、委外等,一大部分最終是投到企業的,分別存在定期、活期賬戶中。此前,不少貸款投向了平臺公司,2017年以來,地方政府違規舉債被嚴格管控,不少地方政府平臺公司或城投公司少借錢或償還一些非標、銀行貸款,從而拉低了M1增速。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表外業務維持負增長,M2增速反彈受到了制約。11月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三項分別負增長1310億元、467億元、127億元。這表明,表外融資收縮持續壓縮企業部門的融資空間和資金可得性,這也是M1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整體信貸結構而言,新增信貸仍大量集中在居民部門,M1增速持續走低反映企業部門融資壓力。具體而言,11月新增貸款1.25萬億元,貸款增速保持穩定。其中,居民中長期貸款新增4391億元,整個居民部門貸款11月新增6560億元,佔到全部新增貸款的一半以上。連平表示,票據融資還佔據了2341億元,流向企業部門的信貸資源佔比就較低了。可以看出,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普遍對待風險較為謹慎。

2016年“正剪刀差”是這樣形成的

相比於如今的“負剪刀差”,2016年則是M1-M2“正剪刀差”,非標業務的繁榮、房地產銷售火爆等是主因。2015年以來,流動性寬鬆,地方政府平臺、城投公司從信貸、非標大量融資,獲取資金後存放在存款賬戶上(其對利率敏感度低,多存為活期),從而導致M1增速畸高。

回顧2016年7月的信貸數據,當時市場著實被“驚嚇”了一把——社會融資規模增加4879億元,預期增加1萬億元;M2同比增速為10.2%,預期11.0%;7月M1-M2的“正剪刀差”繼續擴大到15.4%,創歷史新高。而當時7月人民幣貸款增加4636億,其中住戶部分中長期貸款(按揭)增加4773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減少26億元,顯示企業持幣觀望情緒強烈。

時任央行調統司司長的盛松成也對記者表示,2016年7月M2增速低迷主要有四大原因,其中也不乏特殊因素。

首先,2015年7月股市波動劇烈,有較多資金進入股市,推高了M2基數。經大致測算,如果去掉這一特殊因素(相當於 9000多億元),2016年7月M2增速應該是11%,而不是10.2%。

第二,2016年7月人民幣貸款確實相對較少,一般同比增速在13%~14%,當年7月僅為12.9%。7月人民幣貸款同比增加4636億元,比去年同期少了10000多億元,環比6月少了9000多億元。這也導致M2較低,因為貸款同時會創造存款。

第三,當時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下降了5000多億元,表外業務也會通過各種渠道影響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創造,“比如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如果增速加快,商業銀行會要求企業提供保證金存款,這也計入M2。現在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下降,這也會導致保證金存款下降。”盛松成認為,這一變化主要因為表外融資監管力度加強,以及企業投資意願下降。

第四,當年財政存款變動較大。6月財政存款減少了3000多億元,但是7月增加了4000多億元。由於財政存款流動性不強,因此統計上不將其納入M2。而當財政存款增加後,企業存款必定會減少,這也導致了M2下降。

此外,2016年以來基建、房地產投資有所回升,這也導致M1快速增長。一般而言,房地產銷售回暖導致企業存款增速上升。重陽投資當時認為,從企業存款來看,其增速回升始於2015年二季度,2015年3月企業存款同比增速僅為2.3%,其後一路升至2016年3月的19.2%,並在6月回落至16.9%,這在時間上與自2015年“330”新政後房地產銷售回暖的節奏一致。在經濟整體低迷的情況下,房地產銷售面積特別是金額的快速增長,使得存款由居民部門轉向企業部門,顯著改善了房地產企業乃至整個企業部門的現金流。

不過,在2016年,除了房地產和基建這兩個行業外,其他投資增速進一步下行。

當時各界熱議,儘管有諸多特殊因素導致“剪刀差”擴大,但企業投資意願低迷是不爭的事實。諸多專家提出,比起降息,減稅更有助於刺激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投資意願。恰逢全球“降息潮”盛行,盛松成當時提及,當利率低到一定程度,對於企業生產率的刺激效果並不一定很好,實行負利率的日本便是一個實例。對中國而言,以營改增等模式來降低企業稅負刻不容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