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們:最浪漫的事,就是為你寫詩

唐代詩人們:最浪漫的事,就是為你寫詩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唐代詩人們:最浪漫的事,就是為你寫詩

據說在唐朝,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首詩解決不了的。不管是愛情、親情,還是友情,最浪漫的事,就是為你寫詩。

詩中或惺惺相惜,或仰望崇拜,或安慰鼓勵,或同情感懷,都是美好的見證。

在這熱鬧的你和我唱中,原來這群爛漫的詩人,才是最早的“追星一族”呀!

唐代詩人們:最浪漫的事,就是為你寫詩

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

一個杏花滿天的四月,杜甫和李白相遇了。當時李白44歲,杜甫33歲。

這兩個相差11歲的男人,因詩一見傾心。如同聞一多說:李白和杜甫的相遇,就像“太陽和月亮碰了頭”。

他們都喜歡四處漫遊,於是結伴同行,在祖國壯麗的山河中,尋找創作的靈感。如此,他們也算是最早的“驢友”了。

“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他們攜手同行,一起渡黃河,遊王屋山。把酒言歡,暢談詩詞,醉了就蓋一床被子沉睡到天亮。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那真是一段輕快如歌的日子。

此後的日子裡,杜甫給李白寫了很多的詩,換季的時候寫詩給李白,喝酒和做夢的時候寫詩給李白,甚至送個朋友也會想起李白。

天寶十五載,李白參加了一場爭奪皇位的行動,失敗後被流放,這時杜甫站了出來。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如果全世界背叛了你,我會站在你身後背叛全世界!

相比之下,李白的感情就比較曠達了。“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你要走了?先下個馬喝口酒吧!

李白,你到底是在為給杜甫送別,還是為了喝酒?

唐代詩人們:最浪漫的事,就是為你寫詩
唐代詩人們:最浪漫的事,就是為你寫詩

李白“痴戀”孟浩然

再說李白,他是詩中的仙人,是一個仗劍天涯的俠客,一個散盡千金的豪士,一個“杯酒詩百篇”的飲者。

這樣的李白,把自己的“愛”,都給了孟浩然。

那年煙花三月,春光明媚,在神仙曾經將息徘徊過的黃鶴樓,李白和孟浩然見面了。那年李白大概28歲,而孟浩然40歲左右。

這次在黃鶴樓相見,兩人興奮不已,登樓遠眺,除去眼前讓人流連忘返的美景,孟浩然身上那出塵的瀟灑,最是讓李白心儀。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開篇就是“我愛孟夫子”,這麼直白的告白,把李白的情義表達得淋漓盡致。

孟浩然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一直都困頓失意,他又是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樂於趨承逢迎。這種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更為李白所欽慕。

“寄君郢中歌,曲罷心斷絕。”

此後,李白見山對雪,都會想起孟浩然,為他寫詩,抒發情義。

唐代詩人們:最浪漫的事,就是為你寫詩
唐代詩人們:最浪漫的事,就是為你寫詩

浩然心裡只有王維

而作為李白的偶像,被稱為“布衣詩人”的孟浩然卻幾乎沒有給李白回過詩。

對不起,我愛的是王維。

“人世間有一種相遇,但曾相見便會相知。”

唐朝最偉大的兩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和孟浩然的相遇就是如此。

只是孟浩然和王維的友誼,因為兩個人仕途的不同也略帶不平等。

有一次,孟浩然正在王維處談詩論道,唐玄宗忽然來了,王維以孟浩然是布衣不能面聖,於是令孟浩然躲在床底下。

唐玄宗看到桌上有詩箋,便隨手拿起來看。這詩正是孟浩然所寫的:“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唐玄宗看了就不大高興了,對王維說:“這人豈有此理,他自己不來找我,怎麼可以說我棄他呢!”

王維聽到這話後,沒有替孟浩然辯解,更談不上引見了。在床底下躲著的孟浩然,此時的心情可想而知。

於是孟浩然毅然返回襄陽去了。臨走之時,他給王維留了一首詩: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詩中對王維有極明顯的譴責。

開元二十八年孟浩然在貧困中死去,這時的王維忽然內疚起來,替孟浩然造墳墓,建孟亭、畫遺像。

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

這首王維為孟浩然的悼詩,語短情深。只是不知道孟浩然在九泉之下,會是什麼感受?

唐代詩人們:最浪漫的事,就是為你寫詩
唐代詩人們:最浪漫的事,就是為你寫詩

王維把情誼給了裴迪

王維不僅是“詩佛”,還是一位畫家,在音樂方面更是出色。所以有人說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又有音樂一樣的節奏,非常地美。

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史書記載,大唐詩人王維自妻子去世後,孤居三十年。禁肉食,絕綵衣,完全過著禪僧的生活。

也許至情無語,大愛無聲。王維並沒有為妻子留下隻言片語。

但王維對另一個男人,卻寫了好多首詩。這個男人就是田園詩人裴迪。

“日日泉水頭,常憶同攜手。攜手本同心,復嘆忽分襟。相憶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詩中的情深意切,讓人唏噓。裴迪也回贈了很多詩詞給王維,他們因為互為知音走到一起,都愛好山水,稱得上是生死之交。

大唐是一個浪漫到極致的時代,詩人們可以用自己的筆表達自己的傾慕。

唐朝也是一個狂妄到極致的時代,比如,李白和王維有很多相同的朋友,也在相同時間在相同地方生活過,但兩人卻幾乎沒有交集,箇中緣由,見仁見智了。

還是感念歲月厚愛,讓那些偉大的詩人們,生在了同一個時代,讓唐詩的世界,沒有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