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為什麼說黛玉是大俗人?

潤楊閬苑


目下無塵的絳珠仙子林黛玉,到了妙玉的櫳翠庵,直接就成了大俗人。這是妙玉評價林黛玉的話,黛玉都是大俗人,不知其他人在妙玉眼中是什麼樣的。

劉姥姥進大觀園,賈母帶著她和眾人酒足飯飽之後,正需要來杯茶,也可能是妙玉的茶好,巧的是恰來到了櫳翠庵,眾人就在院中坐下,妙玉親捧一盅茶給賈母,賈母就表示自己不喝六安茶,妙玉就說您這習慣誰不知道呀,這是老君眉,賈母就問是什麼水呀?妙玉就說了,這是舊年蠲的雨水,賈雨一聽挺滿意,自己喝了一口,估計味道相當不錯,所以賈母將剩下的半杯遞給劉姥姥讓她嚐嚐。古人喝茶用井水,富貴人物專門買山泉水,比如清代皇室烹茶用水是京郊玉泉山的水,妙玉這裡用雨水,還是舊年蠲的,感覺上更講究了,要收集要儲存,要是有每天喝茶的習慣,這得存多少能夠呢?別說,估計一到下雨天,櫳翠庵的僕從們也別幹別的了,收集雨水要緊,再有如何保證沒有雜質和儲存不變質呢?呵呵,想多了。

妙玉獨拉黛玉寶釵進禪堂,另燒水置器招待喝體己茶,妙玉這裡的茶器和用水比招待賈母眾人的又高了一個檔次,首先茶具用的是珍稀古董,妙玉態度上都莊嚴了許多,黛玉喝了一口,多了句嘴問:這個也是舊年的雨水嗎?妙玉一聽,說了一番她在整部小說裡最長的一段話:

“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統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來了,你怎麼嘗不出來? 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麼輕清,如何吃得!”

妙玉這番話表現她對茶、對器、對時、對境、對韻的超高要求,就妙玉這個喝茶的境界,賈府裡沒有一個人有她這樣的品位,就連一品誥命夫人賈母不也欣然喝下妙玉嘴裡“吃不得”的雨水茶了嘛。妙玉蓄髮修行,但也畢竟是佛門弟子了,本該六根清淨、無慾無求,一心求法,可是,妙玉對於一些貴族做派,她是決不放棄和妥協的。佛門最重要的旨意之一就是“眾生平等”,但是妙玉因為劉姥姥用了一下她的杯子,她就嫌髒不要了,只這一點,妙玉實是身在佛門,心在凡塵,入得空門,不過是為了活命的權宜之計。

黛玉卻不同,同樣是自小體弱,若是不出家,賴頭和尚說了:恐怕這病一輩子也好不了了。黛玉是為還淚而來,除了對待自己和寶玉的感情表現出來苛刻的至高要求之外,對其它的事基本上保持著隨遇而安的態度,初入賈府吃第一頓飯,種種程序均不合家中之式,尤其是吃茶的問題,林如海教導女兒飯後務必要將飯粒咽盡才能吃茶,這也是符合黛玉體質的養生之道,可是黛玉明明知道,卻自覺的就按照賈府的習慣入鄉隨俗了。寶玉和王熙鳳都給黛玉送過茶葉,眾人都說暹羅國進貢的茶味兒清、顏色不大好,獨黛玉認為挺好的,寶玉送的什麼茶雖不得而知,可是,對於這些生活細節,黛玉並不苛求。而這樣的態度,對於完美主義、潔癖過甚的妙玉來說,實在是個“大俗人”。


(我是屏山,歡迎點評、關注,為您探究紅樓一夢。圖片來源:劉旦宅《繪》圖)


屏山小品紅樓夢


妙玉說黛玉是個大俗人,黛玉並沒有生氣,說明她們之間的關係很好。

妙玉出身讀書仕宦之家,耳濡目染的她自帶一種雅潔之氣。


邢岫煙曾說妙玉“為人孤高,不合時宜”。

妙玉自稱檻外人,卻始終看不透世事,無法做到皆空。妙玉有潔癖,劉姥姥遊大觀園到櫳翠庵,用成窯小蓋鍾喝了一口茶,妙玉嫌髒就不要了。

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瓟斝”三個隸字,後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於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遞與寶釵。 那一隻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星犀”。妙玉斟了與黛玉。

但看以上茶具,便知妙玉來歷不簡單。


妙玉識茶水之道——

妙玉便把黛玉的衣襟一拉……寶玉便走了進來,笑道:“偏你們吃梯己茶呢。”妙玉覺得黛玉寶玉不俗,所以請他們喝體己茶。誰知黛玉竟品不出來,自然有點失望。

妙玉冷笑道:“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

這個自以為高雅的“檻外人”也不過是個大俗人。


清心一棧


林黛玉有著曠世詩才,元妃省親時,因為她替寶玉寫的詩中有“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的句子,娘娘將“浣葛山莊”改為“稻香村”。在大觀園多次詩會中,黛玉的詩都是精品。這樣一個黛玉,妙玉卻說她是一個大俗人。其原因就是黛玉並非遠離紅塵,她愛寶玉,渴望愛情;她並非不懂仕途經濟,她除了詩才俾睨天下,還有一項才能就是治家理財的能力。

黛玉從小是被父母當男孩子養的,在即是鐘鳴鼎食之家又是書香門第的林家,男孩子是要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所以黛玉的探花父親在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下對黛玉進行全方位的培養,齊家本領自然不在話下。

黛玉在賈府雖然不管事,但不等於她不知道賈府的經濟狀況。《第六十二回 憨湘雲醉眠芍藥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黛玉跟寶玉說【“你家三丫頭倒是個乖人。雖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兒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來了。”寶玉道:“他……最是心裡有算計的人,豈只乖而已。”黛玉道:“要這樣才好,咱們家裡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裡每常閒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黛玉對探春在管家方面的個人能力和管理方法給予高度評價,“這樣才好”,並對未來的管理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從上面的談話可見黛玉確實有治家理財的能力。

王熙鳳是榮國府的管家,她的才能眾口一詞稱讚不已。鳳姐的識人能力非常強,她對黛玉的管家理財能力有過評論。《第五十五回 辱親女愚妾爭閒氣 欺幼主刁奴蓄險心》鳳姐對平兒說【我正愁沒個膀臂。雖有個寶玉,他又不是這裡頭的貨,縱收伏了他也不中用。大奶奶是個佛爺,也不中用。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這屋裡的人。四姑娘小呢。蘭小子更小。環兒更是個燎毛的小凍貓子,只等有熱灶火坑讓他鑽去罷。真真一個娘肚子裡跑出這個天懸地隔的兩個人來,我想到這裡就不伏。林丫頭和寶姑娘他兩個倒好,偏又都是親戚,又不好管咱家務事。況且一個是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一個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也難十分去問他。倒只剩了三個姑娘一個,心裡嘴裡都也來的。】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鳳姐認為黛玉與寶釵在管家理財上不相上下,她們兩人的才幹屬於一等,其次是三姑娘探春,賈蘭還小,其餘人都沒有這個能力。

似一朵輕雲剛出岫的林妹妹,也不是目無下塵,她對俗世也甚是瞭解、通透,有著非同一般的治家理財能力,怪不得妙玉說她是大俗人。只是這個大俗人雖然有這個才能,卻不屑於治家理財,不屑於傾軋的官場,不屑於和薛寶釵一樣與王夫人之流為伍。她不為世俗摧眉折腰,她執著地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


潤楊的紅樓筆記


小一也說說自己的看法。

妙玉為什麼要說世外仙姝、目無下塵的林妹妹是個大俗人呢?事情是這樣的:

賈母帶著劉姥姥一行人來到了櫳翠庵,妙玉用老君眉招待了賈母。賈母和劉姥姥她們坐她們的,妙玉得了空就招呼黛玉和寶釵來到內室,請她們喝茶。



妙玉是一個很有品位的女子,她的茶不是一般的茶,想買都買不到的那種。因之前賈母的茶就是舊年的雨水泡的,所以黛玉品過後就問妙玉,這個茶用的也是雨水嗎?

妙玉冷笑道:“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

只因林妹妹沒有品出泡茶的水,妙玉就說了這樣的一句話。那麼,妙玉何出此言呢?



妙玉這人一向自視清高,很少與人來往,主要是對別人看不上眼。她能主動邀請林妹妹喝茶,可見,她還是很欣賞林妹妹的,願意交她這個朋友。給林妹妹泡的茶是梅花上的雪水,她自己都捨不得吃的寶貴東西,但她捨得拿出來給林妹妹品嚐,內心是很珍視這個朋友的。

黛玉與妙玉境遇相似,都出身富貴人家,如今寄居賈府,都是神仙一樣的人物,長得漂亮,腹有詩書,品行高潔,不入俗流,清新脫俗,也算是惺惺相惜吧!妙玉說黛玉是個“俗人”,小一認為有兩個意思:



一是,妙玉和黛玉關係極好,不過是閨蜜一起喝下午茶時的一句玩笑話,所以,黛玉也沒有當真,也沒有生氣。拿現在人的關係來看,喜歡懟你的,不是你的敵人,就是你的真朋友,和你關係特別好的朋友。閨蜜和哥們之間,互黑是日常,這樣的生活才有趣。

二是,妙玉對黛玉有點小失望。我如此真誠待你,拿最好的東西來招待你,我視你為知己,我以為你會和我興趣相投,你會很懂我,你知道我用的是什麼水,你也有那個本事猜出我用的什麼水。可是,結果事與願違,有點小沮喪,我高看你了,你可真是個俗人,完全不瞭解我!

以上就是小一的見解。


一抒己見


先看原文:

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話,亦不好多坐,吃過茶,便約著寶釵走了出來。

妙玉說是黛玉是大俗人,指的是黛玉嘗不出水。黛玉本就嘗不出才問的,是事實,反駁什麼呢?妙玉太孤獨了,看到不俗的寶玉和黛玉就引為知己(櫳翠庵茶品梅花雪這裡,寶釵是虛陪,所以沒說話)才請他們吃梯己茶。只拉黛玉寶釵的衣角,是瞭解他們的關係,知道寶玉肯定會跟來。妙玉拿出自己捨不得喝的水請他們喝,黛玉沒嚐出來,妙玉自然有點失望。不過,也是朋友才如此說。寶玉談俗器,贊妙玉不俗,妙玉就高興。可見妙玉很在意俗與不俗的。這是妙玉心中的俗。若以佛門弟子來看,妙玉的分別心過重,對水,對人,對茶具的分別,倒把她自己弄成了俗人。黛玉的不分辨,也是沒必要去爭辯,求同存異。


在這裡,我們看到妙玉身份高貴,日常所用之物都不凡,過去肯定是尊貴無比的大家閨秀。可又能怎樣,還是被權勢所並不容,依靠賈府生存。今日賈府的小姐們,日後也會和妙玉一樣命運坎坷。可嘆。

另外,妙玉是帶髮修行,並沒有出家。即使她喜歡寶玉也是正常的,她可以婚配也可以真正剃度出家,她是有選擇的。我個人認為,妙玉對寶玉之間是友情,是喜歡,不是暗戀。


ld依荷聽雨


妙玉說林黛玉是大俗人,皆因林黛玉不懂茶。

我們知道妙玉這個人在大觀園中不招人待見,皆因性子怪癖。我之前偶爾提及妙玉說她這樣的性子過剛易折就是如此。妙玉連劉姥姥喝了一口的茶杯都嫌棄髒,她的結局一定比那個茶杯髒百倍。我們不說這個。

劉姥姥進大觀園,妙玉請林黛玉和薛寶釵喝體己茶,賈寶玉也來蹭茶。可見這裡妙玉對黛玉寶釵的青眼有加。不想林黛玉問了妙玉“這也是舊年的雨水”露了怯,被妙玉諷刺了一句“不想你也是大俗人”。其實林黛玉這一問不過是隨口,林黛玉再不懂茶,也不至於什麼都不知道,但不精是一定的。妙玉出口諷刺,我覺得原因有兩個。

第一,妙玉以己及人,認為林黛玉應該什麼都懂。

妙玉確實有驕傲的本錢。她本身出身世宦大族,出身不比林黛玉差,也讀了非常多的書,而她因為幼年出家,對佛學,雜學更有深刻研究。比之林黛玉是有過之無不及的。我們看中秋夜聯詩,妙玉出口成章,其機敏比黛玉湘雲毫不差。所以妙玉認為自己看中的林黛玉和薛寶釵應該和自己一樣,不想林黛玉開口就問了句妙玉自問絕不該出的錯。所以就有點詫異,脫口而出“俗人”了。其實這水,別說黛玉,連薛寶釵也不一定懂得,但薛寶釵絕不會如黛玉一般張口問。而這點妙玉瞭解,所以她並沒有看不起林黛玉,該用心給她講解了水的出處是梅花雪。

第二,妙玉對林黛玉和賈寶玉之情清楚,在寶玉面前有了爭才之意。

妙玉本身並不算一個純粹的出家人。所以她也會有少女懷春的時刻。大觀園中讓她青眼相加的不過林黛玉,薛寶釵,再有就是賈寶玉。我覺得妙玉對賈寶玉有一種很複雜隱晦的情感,就好像一粒包著蜜糖的毒藥,總是躍躍欲試,卻只能果斷放棄。妙玉清楚這個因果,但也不願意放棄在寶玉面前顯示自己的機會。而最大的顯示就是把最出色,寶玉最在意的人比下去,自然會讓賈寶玉高看一眼。這就是所有普通少女的心思了。妙玉也不例外。

通過上面兩點我們可以知道,妙玉說黛玉大俗人並不是惡意,雖有競爭的意思,但也屬於日常的交流。林黛玉對茶確實沒有妙玉精通。妙玉也知道用水說事確實強人所難,所以妙玉展示過後並沒有再繼續,隨口賈寶玉也被妙玉搶白了一頓。但大家知道這是妙玉的性格。林黛玉也不會因此而有芥蒂,所以一頓茶,還是盡歡而散的。

你們覺得呢?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歡迎關注。歡迎吐槽。


君箋雅侃紅樓


我覺得吧,妙玉能夠脫口而出這麼一句話,可能有以下幾層意思:

第一,《紅樓夢》中人人皆知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塵,但妙玉偏偏要與她比雅,以示自己更雅。

林黛玉在大觀園裡面,絕對算是個出類拔萃的異類了。無論寶釵還是寶玉,抑或是大觀園裡面的丫頭婆子,都知道林黛玉讀了一肚子的詩書,有一肚子的才華,所以都不敢小覷,探春等人在元春省親的時候懶得好好寫,也是自忖比不過林薛二人。其他人就更不要說了。惜春這丫頭趁著大觀園需要畫畫的機會,乾脆告假,可見眾人早知不是這二人對手。迎春就更別說了。

林黛玉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處處都顯示出文人的風流蘊藉,連吃醋都可以吃得讓人愛也不是,恨也不是。她給大觀園各處取的名字,最終都被賈政等人留了下來,乾脆當作各處的地名。文采風流,可見一斑。

應該說,林黛玉在生活中也是一個非常講究的人,從她剛進入賈府就懂得觀察如何洗漱就可以看出,為了在賈府這樣的地方活得有尊嚴,她對自己的各方面都要求很嚴格。吃穿洗漱,衣食住行,處處透出一股子姣花照水的精緻與明媚勁兒,應該說,她本人就活得很藝術。大家也都一致認可她活得很藝術。

雖然出身高貴,琴棋書畫都不賴,可是她也有知識盲區,並非處處都懂,尤其是喝茶這種本來就是拼高雅的生活方式,她居然連雨水和雪水都分不出來,這就怪不得讓妙玉恥笑了。妙玉的意思是,我把你和寶釵叫出來喝體己茶,就是因為覺得只有你倆配和我在一個等級上拼高雅,結果你居然告訴我你連雨水都不認識?真是白瞎了我的好茶好杯好水了。

第二,《紅樓夢》中人人皆知寶玉最愛黛玉,是因其不俗,妙玉偏偏在寶玉面前說她俗,可見其對寶玉隱隱有愛慕之意。

妙玉對寶玉的愛是一種隱隱的愛慕,雖然不明顯,她自己也努力剋制,可是青春兒女的天性豈是那麼容易被壓制的?她知道寶玉最愛的是黛玉,也知道黛玉是一等一的人品,但自忖自己也並不差,要不是家庭遭遇變故,也許她還能跟黛玉寶釵比拼一下,可是現實如此,她也只好接受命運的安排,做她的清淨尼姑。但是心裡怎麼著也有一種比拼的意識在吧?尤其是寶玉還在面前,她說黛玉俗,就可足足在高雅上碾壓二人,心裡也是自鳴得意的吧?

第三, 黛玉脫口而出此句,能讓妙玉抓住機會說她俗而沒有反駁,可見黛玉並不是真正的妄自孤高,而是在能者面前自甘臣服。

黛玉知道妙玉的為人,連茶杯被劉姥姥用了都要扔掉的人,真的可謂是“過潔世同嫌”了。而她竟然獨獨能垂青眼於我,親自教導我喝茶之道,堪堪為我師傅,故而真心佩服。她很早就明白一山更比一山高的道理,故而並不反駁,而且她說得有道理,我亦無可反駁;倘若反駁,反倒顯得我不懂裝懂,明顯無理取鬧了。黛玉是識相知禮的人,雖然經常和寶玉鬧矛盾,但在旁人面前,一向都是保持著最基本的禮節,不會去做此等無理取鬧之事。

再者,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懂就問,孔子尚且如此,又有什麼好丟臉的呢?黛玉明白自己的問題,並不會有意逃避。這也可見黛玉是個真性情的人,她的清高和風流都是骨子裡的,不是裝出來給人看的。

相比黛玉,寶釵就聰明多了,人家也不會問,自然也不會丟醜,這真是“人情練達即文章”。

妙玉嘛,就有一點點為了臣服別人而顯示自己優越感的意味了。


半瓣花上閱乾坤


引用一段原文:

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話,亦不好多坐,吃過茶,便約著寶釵走了出來。

在此之前的內容是,賈母一行人去濃翠庵,妙玉請黛玉寶釵寶玉三人單獨喝茶,在黛玉問話之前,幾人相處是非常融洽的

其實黛玉這麼發問無可厚非,書中並沒有黛玉喝茶的記述,只在前文說吃完飯要用茶漱口,吃飯後喝茶傷胃,由此推斷,黛玉並不懂茶

妙玉為什麼會這麼諷刺呢,“你竟是個大俗人”,可見之前黛玉在妙玉眼裡,並非俗人,可像黛玉這種神仙人品,竟然連最基本的茶道都不懂,反而要問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所以妙玉諷刺了她一句,但諷刺歸諷刺,接下來還是解釋了。有人說,妙玉心眼裡就看不慣林黛玉,我倒不這麼認為,若是看不慣,就不會請她喝茶了

黛玉這次為什麼不是小性子呢?因為黛玉知道,妙玉性子比她還怪癖,和妙玉爭執並沒有意義,況且妙玉是出家人,不在紅塵,自己又是客人,妙玉是主人,還請自己喝了好茶,所以不宜與妙玉頂撞,至於回去後有沒有流淚,就不得而知了


白沾塵


妙玉對所有的人都是一副端著的姿態。

黛玉是世外仙姝,按理說也是雅緻至極,但是,就有妙玉敢說她是個俗人。黛玉也不跟她計較。我們看妙玉,她雖然生活在賈府裡,寄人籬下,可是,賈府裡哪個入她法眼的?連賈母恐怕都不行。賈母說“我不喝六安茶。”妙玉說“知道。這是老君眉。”感覺她是一步都不讓啊,就是要顯示出自己的好感覺。這也可能是很多人討厭妙玉的原因,覺得她太做作,一點都不自然。

妙玉自稱為“檻外人”,可是,她那心卻是“檻內”的。

妙玉對寶玉的那點心事,從很少的幾次見面,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她自稱為“檻外人”,但是,她對寶玉那一片“檻內”的心事卻無處安放。所以,要櫳翠庵喝茶,黛玉主動拉了寶釵出來,將時間和空間都留給了妙玉和寶玉。我有的時候想,或許在某種意義上說,妙玉和黛玉就是一個人的兩面。她們是彼此懂得的,面對妙玉那點昭然若揭的心事,黛玉選擇了成全。

妙玉和黛玉之間有一種心靈相通。

妙玉說黛玉是個大俗人,黛玉一點也不生氣。妙玉會拿這個話去寶釵嗎?完全不可能,雖然真實的生活中,寶釵才是那個真正的大俗人,一切都願意去遵從俗 世的安排,可是妙玉卻不會跟寶釵說這樣的話。因為她們的觀念不同,她們之間透著生分,而妙玉與黛玉之間,沒有那樣的生分,她們可以隨意說笑,可以視為知己的那一種,這也是妙玉此生一大幸吧!

黛玉為什麼要反駁?她懂得妙玉並不是真說她俗。

因為有心靈相通的基礎,所以才不會去計較。妙玉造作也好,嬌情也罷,一個女子伴隨著青燈孤庵了此一生地去度過每一個難熬的時光,黛玉還有跟她計較的必要麼?還有,提這個問題的人首先就給了黛玉是愛計較的人設,其實,讀懂《紅樓夢》的人都知道她不是,大家想錯黛玉了。


蘇小妮


妙玉這個人身在尼庵,賈府人事有盡知之意。對黛說你這麼個人,對黛玉有所瞭解,知其人。從別人對她的描述中對黛玉印象頗佳。以竟是個俗人,對之前有贊而轉為名副其實。黛玉未品出茶水是舊年雨水還是梅花雪,就認為黛玉不負盛名是俗人,未免武斷。黛玉一方面是客,妙玉是主,好茶招待,怎麼能以人家一句不滿之言而回敬其不滿,虧負人盛情又單拉出來喝梯己茶之心。另一方面,知妙玉性格怪僻,曾不為人所容,知其人而與其人計較成了什麼人?再,人多場合,賈母等長輩在,劉姥姥在,寄居賈府,人前眾前,怎會招惹是非,為人不知禮,因其喪臉,黛玉不會做什麼。偶來之處,與人計較什麼,沒必要樹敵。黛玉還是知書識禮,也反襯妙玉之怪。為茶水來源而陰陽怪氣人而不隨合,女性嫉妒之心做怪,嫉妒黛玉找其缺點,小題大作。她的不俗,雅得怪。嫌劉姥姥用的杯,又給寶玉她用的杯,也俗。身在尼庵思男女人間俗事。只見其短不見自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