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唐詩宋詞受到前人格律限制,會不會達到應有高度?


不存在的問題,提法有誤。唐宋詩詞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不僅僅是格律詩的事而是考取功名的需要而促使詩進一步的發展,到了清朝科舉用八股文,不考排律了,更加流行的是對聯,唐詩也是唐中晚期隨著科舉制度逐步格律嚴格並形成的,社會需要促使發展必須承認,最好成就不算是格律詩,還有很多古風,賦,樂府形式的!不能把格律詩做為詩的全部,僅僅是其中一部分而已,限制發揮不說格律詩一句話就解決了的事情,不用討論。你穿一件衣服非常得體,那不一定是某個牌子的衣服,穿一件中式款的衣服不說是西服,穿一雙布鞋不說是運動鞋,騎一輛價值十萬的自行車不說是汽車,多簡單的事情!西服不代表全部衣服款式,汽車不是全部車的總稱,耐克不是全部的鞋,詩詞的形式很多,幾乎囊括了所有的形式,何必非要在題目後面標識七律七絕呢?要表達自己的情感,根據自己文字掌握的能力來選用自己合適的形式,完全不妨礙發揮。所以說這個題目是個偽命題。


愛上南山1


書中說道:香菱搬進大觀園,便央求寶釵:“好姑娘,你趁著這個功夫,教給我做詩罷。”世故的薛寶釵卻要她先去從老太太起到各房走走。一心學做詩的香菱晚飯後情不自禁地往瀟湘館中來,拜林黛玉為師學習做詩。黛玉說:“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採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香菱聽了深受啟發,笑道:“如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詩句新奇為上。”黛玉又進一步指引說:“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

在我看來格律是一種規律,自有詩歌以來,它就自然誕生了,對於天才來說,他們會自然的跟規律契合或有所超越。不會拘泥不化,至於為什麼要學習規律,那是因為凡事需要打好基礎,只是統籌規律的人更多是匠人或理論家,他們的優勢在於總結,而不是發揮,喜歡墨守成規和在套路里出牌。

格律要不要我覺得不必討論,沒有格律來說這個就算不上古詩,但是如果條條框框非要限制於此,那麼文字的魅力就會大大折扣,古人並不是排斥格律非要獨闢蹊徑,只是在格律的基礎上,有合適的靈感就會讓它盡情發揮,遵循格律不一定有好詩,但是好的舊體詩歌一定有它獨特的韻味存在,這就是不必非要死搬硬套的去遵循那基礎的藩籬。

而且如果說唐宋要受的限制,我認為不是在格律上,而是詩歌的風格上,正是因為初唐四傑一改六朝靡靡之音,頹廢不堪,過於辭藻堆砌的態勢,才有了新的變革。


江陽沽酒客


不會。

一、格律,是前人對音樂和漢字音韻美的深度的科學的挖掘和總結。對於音樂和文字文學愛好者,根本不構成限制與約束。反之,格律深化了詩詞的內在之美,使得詩詞的音樂性、娛樂性、趣味性大大增加,吸引了更多人參與詩詞創作。這好比下象棋,馬走日相飛田,在規則之內對奕,才更有趣味,才引人入勝。

二、格律推動了詩詞的繁榮。至唐宋,唐詩宋詞,已是格律詩詞的天下。元、明、清的詩詞,並未受格律制約,其詩詞盛宴並不輸於唐宋。這也反證瞭如果有格律限制,唐宋詩詞照樣會興盛。何況唐宋詩人更加靈性、睿智,對詩詞鍾愛有加。


當代詩詞精品


這個問題疑是“話裡有話”,是和現在一些人感到遵守古詩詞格律限制了他們在這方面的發揮的言論相關。

其實應該看到,唐詩並不是憑空生出一套格律的。唐代大盛的是近體詩,近體詩有異於古體詩的,就是從比較自由轉向講求格律。前人的格律沒有限制唐人,唐人覺得不夠意思,自找麻煩要從嚴。所以可以說,近體詩是在追求格律中成長和發展起來的。也就是說,重視追求格律才成就了近體詩。

宋詞更是在“倚聲填詞”中形成,不通音律的,就填不來詞。柳永為什麼受歌伎擁戴?就因為他能為她們填出好歌詞,他要是動出歪腦筋,去改格律,他就被歌伎們拋棄了。

唐宋已經分別把詩詞推上了頂峰,後面的各朝,要麼自創新體——元曲,要麼遵循唐宋已有格律作詩填詞。沒有人動腦筋讓格律來遷就自己。這種“倒行逆施”的想法,只會妨礙現時的人真正學會做唐詩填宋詞。

再說,到平臺上來徵集同情,其實是無濟於事的:平臺才多大?就算你徵集到三五十個“同好”,在讀者和評論者的汪洋大海里,連一個水滴都算不上。你照自己的“理論”做出詩來,該挨多少罵,一分也不會少。

不過也不盡然。也有不遵格律反倒名垂千年的。唐代詩人張打油就是一個,現代人作詩常自謙為“打油詩”,說的就是他。他的代表作是:“天兵百萬下南陽,外無救兵內無糧。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叫孃的叫娘。”還別說,他前三句韻腳是對的,最後一句他要是堅持做成七字句,肯定沒有現在這樣精彩!

ZBLiu


格律詩詞又稱近體詩至唐初基本定型,自此以後流傳至今。唐詩宋詞將中國詩詞文化推向了巔峰,誕生了數不勝數的佳作,可以稱是詩詞文化的代表。但也只是屬於中華幾千年詩詞文化的一部分,例如以前還有楚辭漢賦等(漢賦三大家的作品相當優秀,屈原的九歌天問等,只是名篇太少,傳播也遠遠不及唐詩宋詞廣)因歷史社會的演變,自明代開始格律詩詞逐步沒落至今,鮮有達到唐宋詩詞思想藝術高度的佳作名篇以至於目前都認為唐詩宋詞是無法逾越的高山!!!再回頭說格律,格律詩詞剛才已經說了是詩詞的巔峰。格律詩詞所最重要的的特點就是“規則”森嚴,格律顧名思義即“格式規律”,寫格律詩詞被稱為“戴枷鎖跳舞”可見其限制之嚴格。那麼在如此嚴格的限制之下都能創作出如此優秀眾多的名篇,不限制會更牛。且前人的作品基本大家都稱“古風體”,沒有格律限制的那麼嚴格。綜上無論有無格律,古詩詞的高度都是讓我們高山仰止的。


滄浪煙波


格律規則應牢記,

靈活運用不拘泥。

若因格律礙佳句,

意趣從來位第一。






費玉山905


從古來詩詞沒有限定性,詩詞種類只是一種標準,考試只是選撥人才的一種標準,一種競爭,不等於都要這麼作才叫詩,詩的好壞與格律沒有絕對性關係,絕律只能巧合而成的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詩,勉強而來的都怕是空架子,不然唐朝幾百年只選得三佰首好詩,但還有一部分出律,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藍天白雲126978817


作為當時的一個寫作規範,其實是有一定指導意義的,如果沒有了所謂的格律,恐怕我們現在來讀這些流傳千古的詩詞,也就失去了味道。

格律相當於一個準則,所有人都在參考這個準則,才有了那個時期特有的格調。如果全部放任自由,可能寫出來的不是古詩,而是現代詩!或者說寫出來的不倫不類。

正是有了格律,才讀起來朗朗上口!讓人總是忍不住就想吟詩。這是一種時代風,也是那個時代獨有的文化!


四毛看世界


個人認為,應該會有限制,格律可以用,但不是根本。根本是詩本身的含義,故事的完整性,通順度,以及帶來的感受。而且有意思的,越到後來,好的作品越少近代基本沒什麼了。


金玉亭


詩詞如果嚴格按照格律填寫,會受到很大限制,不能充分發揮詩人們的創作激情,也不會留下千古名句。因此我以為按格律填寫,會影響其詩人的知名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