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是世紀大騙局嗎?

lx2ld9


我們生活的地質年代是第四紀全新世,始於160萬年以前,冰川緩慢退向兩極,大氣溫度逐漸上升,氣候一直一直變暖。當今地球上的生命及其生態正是適用氣候變暖過程的演化結果,我們的祖先於15萬年前在中非大裂谷實現華麗轉身變成了智人,反之,一批未能適用氣候變暖的生物滅絕了,比如尼安德特人、劍齒虎、猛獁象等等,其實這批生物非常強壯,非常適合寒冷的氣候,奈何方向反了,所以生物演化沒有方向,就是適用環境而已。

地球氣候一直在暖化,而且過程呈現冷熱交替的週期(Milankovitch Cycle),影響氣候變化的因素主要來自外部,比如地球軌道變化、太陽輻射變化、小行星撞擊;內部因素諸如地殼板塊運動、海洋環流、火山爆發、生物活動、大氣成分等等。

其中地球軌道變化是最具主導性的因素,分為三種運動變化:橢圓和近圓形軌道轉換、地軸傾斜角的變化、近日點和遠日點的變化,這三種變化結合在一起,導致地球接收太陽輻射的週期性變化以及地球氣候的週期性變化,最近的80萬年的冰芯證據也說明地球的冰川期和暖期的交替吻合,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過去2千萬年地球上的冰川期和暖期的交替吻合這一規律,故而全球變暖不是世紀大騙局。

但是,現在說的全球變暖不是前面講的那個意思,而是聯合國環境氣候署說的人類活動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導致地球溫度上升,於是就有了以前的《京都議定書》和現在的《巴黎協定》,試圖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平之上1.5攝氏度以內。《京都議定書》是法律,發達國家強制減排二氧化碳,並接受第三方(非政府組織)審核監督,完成的非常完美,堪稱人類社會成功合作的經典。《巴黎協定》是道德,簽約方各自承諾減排量,且不接受第三方(非政府組織)審核監督,完全沒有可行性,堪稱人類社會合作失敗的經典。然而、四十年來溫室效應和氣候變暖演變成了政治正確,誰反對誰被口水淹死,然而捍衛真理(Milankovitch Cycle)的人橫空出世,美國人民選舉唐老鴨.特朗普做總統,他的口水淹得死人,人的口水淹不死他,公然聲稱全球變暖是世紀大騙局,毅然退出《巴黎協定》,聯合國氣候署也不敢惹他,道理很簡單,怕他“退群”,不、不是,是怕斷了“糧草”。

折回來,“地球氣候一直在變暖”可以肯定,“人類活動排放大量溫室氣體”也可以肯定,後者是不是前者的原因?這才是關鍵點。對南極冰芯的研究顯示,溫度與二氧化碳和甲烷濃度是密切相關,而且呈現週期性變化。各位看官,問題揭曉,如果最後一個峰是人類造成的,那麼前面的那些峰又是誰搞出來的?所以氣候變暖?對,人活排氣?對,但“人活排氣”導致“氣候變暖”?不對,沒有科學證據。聯合國氣候署以沒有證實的科學假說裹挾世界各國,並以政治正確要挾全人類,這是政府幹涉學術自由導致研究錯誤的典型代表,所以聯合國氣候署的“全球變暖”是個世紀大騙局。


用戶102711856962


全球變暖肯定是個大騙局,理由如下:

首先,環境問題分區域性環境問題和全球環境問題。區域性環境問題是真實的,直接的。比如我小時候住在天津市河北區王串場,那裡有家造紙廠。每天上下學我都經過它,聞到製造紙漿時飄出來的氣味。後來這個廠遷走了,遷到哪裡不知道,但對我們那片居民肯定不再有影響。

直接對一個村子或者一個居民區的汙染都是真實可見的,需要解決的,但全球變暖那就可疑了。沒有任何個人直接遭受到這種傷害。日本水娛病患者可以狀告藥廠,印度博帕爾慘案受害者可以狀告聯合碳化物公司。但我們是否能以全球變暖為由向法院提出控告呢?可見它對各國人民來說都是個抽象概念。

其次,人類體感最佳溫度是21~24 ℃。所以我們都喜歡春天和秋天,不喜歡夏天和冬天。全球變暖意味著夏天會更熱,但冬天也會更暖,有一弊就有一利。

《京都議定書》認為,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會增加1.4℃—5.8℃。好吧,假設就是那個最高值。這意味著地球上每個地方的平均溫度到時候都提高這麼多。那這意味著什麼呢?

我從小在天津長大,天津年平均氣溫11.3~12.8℃。2009年我移居重慶,這裡年平均氣溫17.5度,兩地差距基本上就是《京都議定書》推測的5.8度上限。難道我是去了人間地獄?當然沒有,三千萬重慶人從小就在這種年平均溫度下快樂地生活著。

假設東京議定書的上限真能發生。意味著八十年後,天津人將過重慶人的生活,重慶人將過廣東人的生活,廣東人將過越南人的生活。如此而已!我到重慶第一年就能適應,全人類花八十年適應年平均氣溫提高五度的生活,有什麼困難嗎?

全球變暖之所以是騙局,在於它只談變暖的害處,不談變暖的好處。比如,夏季氣溫升高,人類更易死於中暑等疾病。但冬季氣溫下降,人類更易死於呼吸道疾病。1979年到2002年之間,美國人因酷熱死亡8589人,因嚴寒死亡16313人。變暖會增加前者減少後者,但只要完全不提後者,那麼它就是件絕對的壞事。

全球變暖會淹沒低海拔地區,同時會融化高緯度的凍土帶,將大量凍土轉化成草原,將大量草原轉化成宜耕土地。如果我是俄國人,瑞典人,加拿大人,我為什麼要關心全球變暖呢?這不是大大增加本國土地使用面積嗎?

人類在高緯度有大量的工業區,包括俄國,中國東北,歐洲和美國加拿大,到了冬天需要大量燃料為這些地方供暖。如果這些地方冬季氣溫升高,減少能源消耗,又有什麼不好呢?北京每年有四個月供暖期,因為變暖減少一個月,是一件壞事嗎?

甚至我們不看人類利益,只看動物,都無法判斷利害得失。全球變暖會讓北極冰蓋消融,傷害北極熊的生存環境。但是淹沒近海土地,難道不是擴大淺海生物的生存空間嗎?魚類和貝類的利益不如北極熊大嗎?

現在人們爭論全球是不是真變暖,以及這種變化是不是人類造成的。但真正的問題在於變暖論者只看其弊不看其利。即使全球氣溫真在變暖,它也會給人類帶來大量益處,並且抵消它帶來的害處。

完全可以仿照他們的單極思維方式喊這樣的口號:為減少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為了減少冬天供暖的能源消耗,為了高緯度地區增加大量森林和宜耕土地,為增加魚類的生活空間,以及為了其它一千種變暖導致的好處,請全球儘快變暖吧!


科技文化鄭軍


全球變暖當然不是是世紀大騙局!

由上圖可以看出,全球溫度從1850年以後就在緩慢上升,特別是1960年至2000年間是一種加速上升的態勢,2000年以後至今,反而上升速率有所下降。

那麼為什麼,全球會變暖呢?其實主要和人類在1850年以後開始進入工業化階段,而工業化階段與傳統農業社會最大的區別就是自動化的機械的廣泛使用,而這就需要持續不斷的提供能源供給,而煤炭這種儲量極大、開採相對方便的能源當然就是首選。但是,煤炭燃燒後,排放的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等氣體由於可以類似溫室一樣截留太陽光輻射,並加熱地球表面空氣,因而被稱為溫室氣體。

正式由於這些溫室氣體的作用使全球溫度隨著工業化的進程持續上升。尤其是1960年至2000年期間,全球工業化急劇加速階段,溫室氣體排放量也隨著迅猛增加,從而導致全球極速變暖。而2000年以後由於世界各國達成共識,為了地球的明天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從而全球變暖趨勢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因此,全球變暖絕不是一個世紀騙局,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地震博士


毫無疑問,這是事實。從1880年到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大約升高了0.85℃,1983-2012年是過去1400年來最熱的30年。至於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對我們生活有多大影響?升高一兩度度就沒有影響嗎?地球生態系統是個綜合系統,要從系統的觀點評估它帶來的影響。這樣說吧,我們人體也是一個綜合系統,比如你外測體溫36.5度的時候是平時體溫,那你體溫升高0.85度呢?37度多一點,你也許會有感覺,但說不定一點感覺都沒有……那再加一度呢?你就是高燒了……有感覺嗎?不僅有,還很難受。如果再加一度呢?說不定就有生命危險。一兩度,說得輕巧,影響沒你想得那麼小。

我們的生態系統差不多就在往這條路上走,只不過生態系統更大更穩定,比你我的身體更能耐受氣溫的變化,你能耐受一度上下的變化,地球生態可能更強,能夠耐受幾度的變化,也是僅此而已,幾度而已。關鍵是我們再往生物圈“發燒”的方向走,而且挺快,而我們的路程只有幾度而已,“症狀”會從不明顯到越來越明顯……

此外,全球變暖最終帶來的影響不是環境越來越暖和,而是氣候的極端化。你這裡12℃,升高3℃,就過上15℃的生活?想得美。。。迎接你的將是局部氣候反覆無常的變化!

舉例來說,最突出的是洋流造成的影響。在洋流衝,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因表層受到風吹而產生的“風生洋流”外,還存在著因為海水密度梯度而形成的深海環流。由於全球變暖,現在全球表層海水的密度正在變小,一方面是因為海水的熱膨脹,另一方面則是大量的冰川融化稀釋了海水——它們正在破壞著因海水密度梯度引起的環流。

比如說,通常墨西哥灣溫暖的表層海水會被輸送到北歐的格陵蘭島海域,然後釋放熱量,最終下沉迴流,這一結果使得歐洲比同緯度的美洲要溫暖許多。但是隨著北極冰川的融化,格陵蘭島海域表層海水淡化,密度降低,海水無法沉降到原有深度,洋流被削弱,結果西歐得不到足夠的熱量,驟然變冷。近年來,歐洲的嚴寒的大雪很可能就有這一過程的影子。

可以說,雖然全球總體是在變暖的,但是具體到某個地方,那可不一定。

(全球變暖的另一個問題則是乾旱土地的面積大幅度增加。)


冉浩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並不是世紀騙局。

因為,我們可以明顯觀測到北極冰蓋的減少、我們能看到近幾世紀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我們能感受到那些小島國面積的減少。

這都是全球變暖的結果。

很多人都知道全球變暖可能引發的一些負面影響,比如北極熊滅絕什麼的,但是實際上:最大的負面影響可能是——溫鹽環流的斷開。

聽起來很神秘,溫鹽環流其實呢,就是地球保溫以及保持能量平衡的一個小循環。

原理是:赤道表面溫暖的水跟著信風向極地流,而極地寒冷且更鹹(因為有鹽密度大!)的環流從比較深層的海往赤道流動。正是因為這個神秘的環流,保持赤道不會太高溫、極地不會太冷。當然也有很多海生生物乘著洋流遷移。

而目前觀測到的是,這個重要的環流正在削弱。

因為溫度的上升,極地的冰山啊什麼的化了更多,那麼極地的海水就沒有那麼鹹了,也就是密度沒有那麼大了,從極地向赤道的這種深層的、源自於密度差的洋流變弱了。所以可預測的結果可能是:颱風越來越多;海洋生物大範圍死亡、赤道開始向高緯度地區逐漸有地方被海水淹沒、極地氣溫突然從上升轉為急速下降、寒帶到溫帶氣溫也迅速下降、中高緯度地區大量凍死人的情況。。。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希望您可以給我點個贊!花不了多少流量噠!相信我!嘿嘿嘿!


不哈韓的小韓


全球變暖這個概念是上個世紀中期才提出來的話題。19世紀晚期物候學觀測網建立之後,人們才開始系統地去研究氣溫的變遷情況。到了20世紀中期,當人們回顧這半個多世紀的氣候統計時,發現幾十年以來,氣溫升高了大約2度,這也是全球變暖話題的一次實證。由此,可以說明,全球的確是出現過變暖現象的。

然而,1998到2012年間,許多科學家發現,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全球平均氣溫卻沒有跟著二氧化碳的濃度飆升,而是繼續緩慢上升甚至有趨於停滯的趨勢!

這個明顯的全球變暖趨勢的變化被稱為“趨緩”,這個異變催生出長達數年之久的爭議,一些懷疑論者認為,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只不過是部分學者編造出來的,或者說一些人誇大了溫室氣體和全球變暖間的聯繫,實際上根本沒有那麼顯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其實除了十九世紀末的監測氣溫記錄數據以外,其他關於“溫室效應”的預估都是來自於計算機模擬,而時間跨度則是百年。因此,並沒有絕對準確的數據說明會有全球變暖的現象出現。並且近年來的物候學研究甚至表明,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氣溫變化2度甚至更高屬於正常現象,例如明末和清末就有過兩次“小冰期”。

當然,對於近20年氣溫趨緩的現象,一些科學家認為,1997-1998年一個異常強大的厄爾尼諾的出現和後來更長一段時間熱帶太平洋出現的異狀可能擾亂了全球變暖的速度。所謂的全球變暖的“趨緩”並不是由於地球真的減緩變暖了,而是由於此前數據觀測的侷限,北極地區數據缺失的結果!

阿拉斯加大學的一位教授和他的同事們在中國重建了地球表面溫度的模型,他們分析了從北冰洋漂流浮標中採集到的溫度數據,顯著提高了對於全球氣溫計算的精確性。國際北極研究中心的大氣科學家張向東教授表示,他們重新計算了全球的平均氣溫,發現全球變暖的速度繼續維持在每十年增加0.112度,而不是此前“趨緩理論”中計算的放慢到每十年0.05度。

無論是“全球變暖騙局說”還是“北極數據缺失說”,從現在的情況看,從我做起保護環境節能減排,仍然是每一位地球公民需要做的。地球的未來並不是絕對樂觀。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全球變暖是騙局這種說法基本都是從民間傳出來的謠言,目前主流的科學媒體對於全球變暖都一致肯定,並且早已給出了證據。

讓我們先拋開數據談談事實,今年上半年的拉森C冰架崩裂,一塊麵積5.5萬平方公里的冰川崩離,這個面積比一些小國家的領土面積都大,這塊冰川正朝著溫暖的海域流去,雖然對海平面上漲的影響不會太大,但這就是全球變暖的直接影響;去年3月23號南極氣象站在南極測量到的空氣溫度達到了創紀錄的17.8攝氏度,這也是全球變暖的直接影響;不僅如此,多島嶼的所羅門群島的一些無人居住的小島即將被淹沒數量也達到了11座,這就是全球變暖海平面上漲所導致的結果。諸如此類的新聞還有很多,都印證了全球變暖的事實。

我們再看看數據,上圖就是這個月氣候學家對於今年二氧化碳排放所描繪的一張增長率的圖標,我們可以看到今年2017年二氧化碳增長率突然升高,這也與事實符合,二氧化碳在前幾年一直受到控制,幾乎保持不再增長。但由於今年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不利,美國退出了巴黎協定,全球變暖也進一步加劇。要知道對於二氧化碳如果我們放任一年不去處理,那就要花費6年的時間才能處理之前1年的排量,這完全就是得不償失的。化石燃料的燃燒,工業氣體的排放都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這些氣體可以包裹住近地面,使得太陽輻射不易散失,溫度長久留在近地面,地球的溫度已經比工業革命前上漲了2.2攝氏度,這個溫度人類是完全可以體會到的,就像每年的夏天我們都覺得一年比一年熱,突破40攝氏度已經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而我們回想下十多年前的夏天,溫度

高也不過37,38攝氏度已經是極限了。所以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也不會覺得全球變暖是個騙局了!


科學薛定諤的貓


首先,以近百年的全球氣溫資料來看,全球變暖是毋庸置疑的事實。美國國家大氣和海洋管理署(NOAA)、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世界氣象組織(WMO)的數據都指出,全球平均氣溫在不斷的升高,幾乎每年都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如果說懷疑美國人“作假”,中國氣象局的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從1961年有完整、可靠氣象紀錄直到2013年,我們國家的平均氣溫也是總體上越來越高。下面三幅圖分別是美國NASA、美國NOAA以及我們的國家氣候中心的圖,分別代表全球平均溫度、我國平均溫度的變化,已經很能說明問題:在近幾十年乃至上百年,全球變暖正在發生。

但是其次,這只是近百年來、人類有了氣象數據的情況。和地球幾十億年的時間相比,人類活動的時間非常非常短,留下氣象數據歷史紀錄的時間就更短了,因此一百年之前是不是更冷?一千年、一萬年,十萬年,一億年呢?這就很難說了。根據有限的歷史資料和記載,我們可以得知地球是分為冰期和亞冰期的,一個冰期或者亞冰期長達數億年;在這個漫長的冰期或亞冰期裡,還有相對溫暖期和相對寒冷期。譬如,根據歷史記載,唐朝時我國黃河流域出現過大象,說明那個時候非常溫暖;但明清時黃河就長時間封凍,比現在封凍還厲害,說明明清時是一個寒冷期。

因此,從百年以前到現在的變暖,到底是人為導致的,還是氣候週期的自然變化結果?這很難說。雖然科學研究表明,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等)的排放、大城市的熱量釋放的確會給空氣增暖,但這個增暖的效果和自然增暖比到底有多大?現在還不得而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經濟損失之間的權衡,也很難說。

因此,全球變暖,在近百年內是成立的,不是騙局。但這百年之內的全球變暖,是否會繼續持續下去,和我們人類活動的關係有多大?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中國氣象愛好者


說氣候變暖一定要從全球的角度來考慮

不能根據個人感覺來講,有人說我家鄉是越來越冷,單獨一個城市的變化當然是不確定的,你還不如說你家今年沒裝暖氣,越來越冷。

科學家當然是對全球整體的溫度變化進行評估,每年聯合國都有數據發佈的。全球變暖是隨著人類對大氣資源的影響,越來越明顯的現象。地球本身的大氣層就可以吸收熱能從而產生溫室效應,這是一種長期存在的自然現象,但最近兩百年來,人類不斷加速的各種生活和生產活動,顯然對全球溫度產生了比較劇烈的影響。

像石油煤炭等自然資源,都是屬於化石燃料,近百年來,人類開採和燃燒使用了大量的這種化石燃料,同時釋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從18世紀開始,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直在顯著的增加。

在過去的百年間地球上升了不到1度,但預計未來會繼續加速上升,百年內可以上升兩三度,有人說,一兩度算什麼,我們有空調。但你不要覺得這是個小數目,要考慮到這點溫度對全球的整體影響,後果是可怕的。地球上的大氣運行以及各種天氣現象可能發生劇烈的變化,因此對全球的農業生產,社會活動都造成劇烈的影響。另外,對生態的影響也是可明顯的,很多動植物會無法適應溫度的變化從而滅絕。

氣候變暖對沿海地區的影響更加顯著,南北極都觀察到明顯的冰川和冰蓋的融化,全球的海平面也在逐漸升高,很多小島和暗礁都已經消失,一些島國也會不斷被海水淹沒,面積減少,像日本等國都投入大量資金來推演海平面上漲對本國的影響。


量子實驗室,專注趣味科學,歡迎評論和關注。


量子實驗室


全球變暖是不是騙局?與其他回答的觀點鮮明對立不同,我倒覺得既不是又是,因為要從不同的層面上來看。

在最基礎的層面,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變暖是客觀存在的,這是全球科學界的共識。世界氣象組織在11月6日聯合國波恩氣候變化大會召開時發表的聲明說,與工業化前相比,全球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約1.1攝氏度。中國政府發佈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年度報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等機構的數據,也都支持全球變暖的基本事實。所以說,從這個層面上說,全球變暖不是騙局。

再往上一個層面,人類是否需要應對全球變暖?這裡就開始出現一些不同意見了。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為代表的主流觀點認為,當前全球變暖速度太快,人類需要採取行動,將本世紀末時的氣溫升幅控制在與工業革命前相比不超過2攝氏度,不然就可能因極端天氣事件增多、海平面上升等問題導致危機。

但另一些人認為,現在是變暖了,但放在地球的歷史當中,這算什麼呢?地球46億年了,什麼沒見過,過去既有冰河時代比現在冷得多的時候,也有比現在熱得多的時候。他們認為不需要大張旗鼓應對。並且其中一部分人還認為,現在這一段時間的變暖,有可能是由於太陽活動變化等自然原因,並不承認是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導致的。

在這個層面,我還是比較贊同主流觀點,因為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導致氣候變化的科學證據比較多且紮實。並且人類怕的實際上不是變暖,而是過快變暖。世界氣象組織說,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在過去70年中上升速度之快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這個氣溫升幅如果太快,整個人類社會可能來不及適應。如果慢慢來,咱們祖先也是從冰河期過來的不是?

現在到了最關鍵的層面了,既然全球主流觀點認為需要應對全球變暖,那該怎麼應對法,誰出錢誰出力?這就到了各種騙局論大行其道的時候了。一方面,發展中國家認為,發達國家工業化早,都排放了200年溫室氣體了,現在要全球減排,那就是要限制我們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的陰謀。另一方面,發達國家認為,之前搞出的《京都議定書》規定只有發達國家才有減排義務,發展中國家不受強制減排約束,那就是你們想要限制我們的發展。比如美國不少人就認為這不符合美國利益,布什任上退出《京都議定書》,現在特朗普又退出《巴黎協定》。

除了減排義務外,另一個關鍵問題是誰出錢?大家道義上都同意發達國家出錢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但到了真要掏口袋的時候,就沒人願出錢了。看看11月18日聯合國波恩氣候大會閉幕後新華社報道中的詞句:“資金是較難達成一致的問題,但大會各方還是努力作出了相應安排。”而有的外媒就直接說了:“Climate talks end without agreement on money”,就是沒在資金問題上達成一致。

所以啊,在這第三個層次,我倒有點偏向於認為氣候變化談判中存在騙局,或者換個好聽的詞是政治謀略,就是大家藉著一個自然現象,互相算計。

2009年被認為是“大災難”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談崩,我就在現場。當時各方無法統一意見,丹麥首相拉斯姆森都已經敲錘宣佈《哥本哈根協議》未獲一致通過了,潘基文又在眾目睽睽之下(媒體都能看見)把主席團所有人拉到幕後,過一陣出來以主席聲明形式宣佈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不給臺下發表反對意見的機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又敲了一次錘。從那以後我就一直覺得氣候變化這事談不成。

2015年的《巴黎協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沒有什麼強制效力,各方以“自主貢獻”形式減排,那就是打哪指哪了。並且《巴黎協定》實施細則還拖到今年波恩會議出草案,看樣子也不順利,拭目以待能不能在明年按計劃完成制定實施細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