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疆域变化(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疆域

旧志记载,西汉始置武安县时,东有赵国(治今邯郸市区西南)之邯郸县,西有涉县,南达漳河,北有易阳县。位于市域西北老安庄的汉代摩崖石刻有“赵国易阳南界”六字。《太平寰宇记》“武安县”条引《水经注》曰:洺水出易阳县西山”。易阳西汉置县,在今永年县西部,属赵国。洺水即洺河。可见,汉时武安县西北界在今市界以东以南。《汉书·地理志》“魏郡”条下“武安县”载:“钦口山,白渠水所出。”考,钦口山即今鼓山;白渠水即今滏阳河,发源于今峰峰矿区境内。唐李吉甫《元和娇郡县图志·卷五十六》:“慈州,滏阳…本汉魏郡武安县之地”。慈州(后改磁州)、滏阳县在今磁县、峰峰矿区地。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引《水经》曰:“(浊漳)出长子县西发鸠山,东至武安县与清漳会,谓之交漳口”交漳口即今涉县东南部之合漳。可见汉魏时县之南界和西南界远较今界为远。可证,汉代武安县境大体包括今武安市、磁县、峰峰矿区大部,以及涉县东南部。

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析武安县地置临水县(治今峰峰矿区临水镇),县境南部划出。《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五》

隋朝县境又有较大变更。《隋书,地理志》载:“临水有慈石山(今磁山)、鼓山、滏山。”南部界已大体与现在的武安、峰峰矿区界相一致。开皇十年(590年),析式安县地置阳邑县(治今阳邑镇),县境西南大部划出。大业初(元年为605年),裁阳邑县复归武安。

唐初,名将武安人李君羡蒙冤死后葬得义里(今邑城、赵店一带),赵店曾为李君羡建有“将军坊”。明代东三里村人冀体有题为《谒古祠》的怀古诗,诗中有“唐武安县得义里”之说,可见其时武安北部已包括今邑城、赵店一带。

此后,县境虽有小的划出划入,但已相对稳定。

有关武安疆域的具体记载,最早见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武安县志》:“县在(彰德)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其境东西延一百里,南北袤一百八十里。东至广平府邯郸县界牛照村二十八里,西至本府涉县界马铺八十里,南至本府磁州界流泉铺五十里,北至顺德府沙河县界奚家庄五十里。”此县境延续到民国时期无大变化。民国《武安县志》记载,全县实测面积7860方里,合1965平方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