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萧衍和元恪都不想再打了;可是几个小人物却把两国拖入了战火

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魏梁交兵(9)

树欲静而风不止;尽管梁魏两国高层,尤其是萧衍和元恪都有一大摊子事儿要处理,谁也不想再接茬儿打下去了。

可是,此时一些小人物(跟萧衍、元恪相比)的出现,却再次把两国拖入了战火——

公元508年春,北魏淮阳镇(江苏省睢宁县)都军主常邕和、颍川(河南省许昌市东)太守王神念相继投降梁朝。接着,北魏郢州(治所在义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信阳)司马彭珍、治中督荣祖等人背叛北魏,偷偷联络梁军准备里应外合拿下义阳;不过这次献城未遂,北魏郢州刺史娄悦警惕性很高,将前来摘桃子的梁军击退。

尽管萧衍和元恪都不想再打了;可是几个小人物却把两国拖入了战火

这还不算完,就在娄悦枕戈待旦,密切监视梁军动向的时候,义阳以南的三关守将侯登、阳凤省等人又献出了城池投降了梁军。

而且元恪的霉运还没有完,这年10月,北魏悬瓠镇军主白皁生突然发动叛乱,干掉了北魏豫州刺史司马悦,推举朋友胡逊为豫州刺史,将北魏中书舍人董绍和司马悦的人头送往建康做见面社,向梁请降。

对元恪来说,这一连串的叛乱,显然是拜北魏军钟离战败所赐;可是如果这些事儿放任不管,那梁魏边境上极有可能酿成灾难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而且豫州是大州,现在这么大一块儿地方平白无故的被萧衍得去了,元恪自然也不甘心。

不甘心怎么办?

好办,一个字,打!萧衍怎么咽下去的,就打的你怎么吐出来。元恪下诏,先是命将军胡季智、屈祖等人率军南下救援;同时重新起用了钟离兵败后被废为庶人的前中山王元英,命其率铁骑十万赶往前线增援。

尽管萧衍和元恪都不想再打了;可是几个小人物却把两国拖入了战火

元恪想想还觉得不大放心,又叫来了老将邢峦,让其率羽林精骑兵南下。

阅读战场,此时不论是元英还是邢峦,首先要搞定的是豫州这摊子事儿;而要搞定豫州,核心便是悬瓠;道理很简单,悬瓠离洛阳,很近。

但是想要打下悬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早在刘宋时期,悬瓠就是南方政权苦心经营的军事要塞,曾经强悍如拓跋焘都在此处铩羽而归,就知道这地方绝对不是软柿子那么好捏。

其实这样的担心元恪也有,就在邢峦出征之前,元恪还专门召见了后者一次,正儿八经的问他打算怎么拿下悬瓠。

邢峦的回答倒也干脆,皇上您放心吧,没什么大不了的;白皁生之所以发动叛乱,主要原因不是他多能打,而是司马悦太操蛋,施政残暴把老百姓逼急了;白皁生这才有机可乘。现在他还在等梁军增援,所以一时半会儿也不会离开悬瓠;对方这样的人,我们只要轻兵急进,突然出现在悬瓠城下,定能打他个措手不及。

邢峦这么说,战场上也这么干;他没跟着元英的大部队走;而是带了8百轻骑昼夜兼程向悬瓠扑来。

尽管萧衍和元恪都不想再打了;可是几个小人物却把两国拖入了战火

仅仅五天之后,邢峦带的这支鲜卑轻骑兵便到达了战区。在悬瓠城北二百里处,邢峦遭遇了白皁生所部胡孝智的7千人马,鲜卑骑兵一战破之;随后800轻骑直逼悬瓠城下,并且再次击败了出城迎战的白皁生所部。

此时,元英率领的北魏大军也赶到了战场,二将合兵一处,遂将悬瓠城包围了起来。

那位说了,元恪反应这么快,萧衍这会儿在干嘛呢?

答:在忙!

接二连三的好消息传到建康,萧衍做梦都要笑醒了;当然萧衍也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元恪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因此,自打接到北方传来的利好消息之后,萧衍一刻不停的调兵。司州刺史马仙琕、直阁将军武会超、荆州刺史萧秀都先后接到了萧衍关于命其尽快发兵接收地盘儿的旨意。

可惜的是,萧衍这边儿尽管动手不算晚;可梁军先头部队不太争气,基本上都被北魏军挡住了。

这里边儿最惨的应该就算深入魏境的悬瓠了;公元509年1月,悬瓠城孤立无援,最终被北魏军拿下;白皁生等人还想投降,结果被元英一人一刀,砍了。

元英拔掉了悬瓠这根钉子,与此同时,义阳方向也传来了好消息,郢州刺史娄悦击败了围城的梁军,义阳城转危为安。

敲掉了悬瓠,守住了义阳;可以说这会儿北魏方面已经稳住了形势;至于其他地方的叛乱都可以从容应对了。

而在战场上,元英也丝毫没有收手的打算,攻下悬瓠,这支大军立即挥师南下;目标直指对义阳构成重大威胁的三关。

尽管萧衍和元恪都不想再打了;可是几个小人物却把两国拖入了战火

很快,元英率队赶到了义阳,并在此开始筹划对三关的反攻。

咱前面聊过,所谓三关就是义阳南边的三个险要隘口,从西往东分别是平靖关、武阳关、黄岘关。

别看元英在钟离被打到裸奔,其实这也是一员久历战阵的宿将,一眼就看到点子上了;元英跟众将说,彼之三关,相互依托,就仿佛人的左右手一般,如果攻克其中一座,其他两座肯定会不战而走。所以咱们先打东关(即武阳关),打下此处,剩下的不在话下。

计议已定,元英派长史李华带一支偏师佯装主力前去进攻平靖关,吸引齐军的注意力;而元英本人则集中优势兵力,偃旗息鼓扑向武阳关。

萧衍也在密切的注视着元英的动向,得知北魏军意在武阳;他立即派出冠军将军彭瓮生和骠骑将军徐超秀远征军西进,救援武阳。

这两支梁军紧赶慢赶总算如期赶到关下,本来还想着血战一番才能入城;没曾想元英相当自信,居然下令围城的北魏军闪开一条道路,放彭、徐二将入城。

众将认为元英一定疯了,哪有这么打仗的;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看着部下十脸懵逼的样子,元英哈哈大笑,对众将说,放心吧,我已提前查看了这里的形势,攻下武阳关,如探囊取物耳!

笑完,元英下令,全军压上,总攻武阳关!鲜卑人又拿出打钟离的劲头儿开始攻城。

这次他们宝压对了,武阳关里没有昌义之那样的硬骨头;北魏军猛攻了6天,武阳关的梁军就撑不下去了,梁云麾将军马广等人率7千人出降元英。

接着,元英指挥大军由东向西进攻中关广岘关,驻守此地的太子左卫率李元履不战而逃;接下来元英一鼓作气,挥师向西来打西关,守将马仙琕也是弃城退去。

这一仗下来,元英一雪前耻彻底翻身了;趁着手热,元英下令北魏军衔尾急追,瞄着马仙琕不放。

主帅有令,北魏军撒开欢儿一路猛追;追着追着,就追到了安陆;到这儿,元英发现,马仙琕居然躲进城中不跑了。

嘿,我这暴脾气!找练是吧,成全你。

可是,等元英再定眼儿往对面城头一看,吓的他一缩脖子!

怎么呢?

敢情对面儿安陆城刁斗森严,城头上硕大的‘韦’字军旗迎风招展。

尽管萧衍和元恪都不想再打了;可是几个小人物却把两国拖入了战火

就在元英挥师猛攻武阳关的时候,萧衍就觉得不踏实,他先是派出了彭、徐二将紧急增援;随后,萧衍又把韦睿喊来了;老韦,说不得,你还得走一趟。

此时的韦睿隐隐已是南梁军界的NO.1了,领命之后稍做准备便带队出征了。

可是韦睿没奔三关而去,大军走到安陆便不再前进了;一进城,韦睿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把大家搞糊涂了,韦睿让士兵们开挖壕沟,修筑高楼;并且把城墙加高两丈。

手下将领摸不着头脑,看这意思,韦老虎也怕了?韦睿却说,身为将领,就该有怕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那是GCD,不是我;你们记着,身为将领,大忌就是一味逞强。

韦睿当然不是胆怯,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果然,元英意气风发的追到安陆,准备吃掉马仙琕。可听说坐镇安陆的是韦虎,立刻改变主意,调转马头,哪儿来的回哪儿去了。

而随着元英的撤退,萧衍也下诏罢兵;两家儿这一场大战,就此画上句号。

战后,先是元恪下诏从被俘的梁将中挑俩人,想换回被梁朝扣押的中书舍人董绍和司马悦的人头。萧衍也想和元恪握手言和,便同意释放董绍,并让董绍给元恪捎个话儿,希望两国就此睦邻友好。不过萧衍附带了一个条件,他希望用上次捞到的宿豫换回被元恪占领的汉中;不过这个条件被元恪拒绝了。

汉中在手,北魏军抬抬脚就能进益州;而一旦拿下益州,就等于在萧衍脑袋上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能要后者的好看;这种要命的地方,元恪当然不会拱手让人。

悬瓠、三关大战之后,表面上梁魏又进入了‘冬歇期’;双方都停止了大规模的部队调动;但在荆、雍地区,战事仍持续了一段时间;主要原因是北魏荆州刺史元志辖区有他看不上的山蛮;元志打算修理修理这些不听话的蛮子,结果打着打着捞过界了,然后就被南梁雍州刺史萧昺给暴揍了一顿,元志的长史杜景被俘,北魏军被斩首上万级。这算是点儿余波了。

不管怎样吧,梁魏暂时算是消停下来了。

翻回头看看,其实这两年萧衍过的着实不易,北魏趁着齐梁更替之际,中路占领了义阳和三关,西路则拿下了汉中,兵临益州,在东线,北魏以寿阳为依托,瞄着南梁的钟离。

可以说,经过此前一系列的战争,两国之间虽说两败俱伤;但从账面儿上看,南梁显然吃的亏更大。

现在总算不打仗了,因此不论是萧衍还是元恪,赶紧抓住这难得的窗口期,调整内部,休养生息。

时间就这么不咸不淡的过了两年,说话儿就到了公元511年,从南梁这边儿算,是天监十年;从北魏这边儿看是永平四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