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蕭衍和元恪都不想再打了;可是幾個小人物卻把兩國拖入了戰火

閒話南北朝之天下歸一——魏梁交兵(9)

樹欲靜而風不止;儘管梁魏兩國高層,尤其是蕭衍和元恪都有一大攤子事兒要處理,誰也不想再接茬兒打下去了。

可是,此時一些小人物(跟蕭衍、元恪相比)的出現,卻再次把兩國拖入了戰火——

公元508年春,北魏淮陽鎮(江蘇省睢寧縣)都軍主常邕和、潁川(河南省許昌市東)太守王神念相繼投降梁朝。接著,北魏郢州(治所在義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信陽)司馬彭珍、治中督榮祖等人背叛北魏,偷偷聯絡梁軍準備裡應外合拿下義陽;不過這次獻城未遂,北魏郢州刺史婁悅警惕性很高,將前來摘桃子的梁軍擊退。

儘管蕭衍和元恪都不想再打了;可是幾個小人物卻把兩國拖入了戰火

這還不算完,就在婁悅枕戈待旦,密切監視梁軍動向的時候,義陽以南的三關守將侯登、陽鳳省等人又獻出了城池投降了梁軍。

而且元恪的黴運還沒有完,這年10月,北魏懸瓠鎮軍主白皂生突然發動叛亂,幹掉了北魏豫州刺史司馬悅,推舉朋友胡遜為豫州刺史,將北魏中書舍人董紹和司馬悅的人頭送往建康做見面社,向梁請降。

對元恪來說,這一連串的叛亂,顯然是拜北魏軍鍾離戰敗所賜;可是如果這些事兒放任不管,那梁魏邊境上極有可能釀成災難性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而且豫州是大州,現在這麼大一塊兒地方平白無故的被蕭衍得去了,元恪自然也不甘心。

不甘心怎麼辦?

好辦,一個字,打!蕭衍怎麼嚥下去的,就打的你怎麼吐出來。元恪下詔,先是命將軍胡季智、屈祖等人率軍南下救援;同時重新起用了鍾離兵敗後被廢為庶人的前中山王元英,命其率鐵騎十萬趕往前線增援。

儘管蕭衍和元恪都不想再打了;可是幾個小人物卻把兩國拖入了戰火

元恪想想還覺得不大放心,又叫來了老將邢巒,讓其率羽林精騎兵南下。

閱讀戰場,此時不論是元英還是邢巒,首先要搞定的是豫州這攤子事兒;而要搞定豫州,核心便是懸瓠;道理很簡單,懸瓠離洛陽,很近。

但是想要打下懸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早在劉宋時期,懸瓠就是南方政權苦心經營的軍事要塞,曾經強悍如拓跋燾都在此處鎩羽而歸,就知道這地方絕對不是軟柿子那麼好捏。

其實這樣的擔心元恪也有,就在邢巒出征之前,元恪還專門召見了後者一次,正兒八經的問他打算怎麼拿下懸瓠。

邢巒的回答倒也乾脆,皇上您放心吧,沒什麼大不了的;白皂生之所以發動叛亂,主要原因不是他多能打,而是司馬悅太操蛋,施政殘暴把老百姓逼急了;白皂生這才有機可乘。現在他還在等梁軍增援,所以一時半會兒也不會離開懸瓠;對方這樣的人,我們只要輕兵急進,突然出現在懸瓠城下,定能打他個措手不及。

邢巒這麼說,戰場上也這麼幹;他沒跟著元英的大部隊走;而是帶了8百輕騎晝夜兼程向懸瓠撲來。

儘管蕭衍和元恪都不想再打了;可是幾個小人物卻把兩國拖入了戰火

僅僅五天之後,邢巒帶的這支鮮卑輕騎兵便到達了戰區。在懸瓠城北二百里處,邢巒遭遇了白皂生所部胡孝智的7千人馬,鮮卑騎兵一戰破之;隨後800輕騎直逼懸瓠城下,並且再次擊敗了出城迎戰的白皂生所部。

此時,元英率領的北魏大軍也趕到了戰場,二將合兵一處,遂將懸瓠城包圍了起來。

那位說了,元恪反應這麼快,蕭衍這會兒在幹嘛呢?

答:在忙!

接二連三的好消息傳到建康,蕭衍做夢都要笑醒了;當然蕭衍也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元恪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因此,自打接到北方傳來的利好消息之後,蕭衍一刻不停的調兵。司州刺史馬仙琕、直閣將軍武會超、荊州刺史蕭秀都先後接到了蕭衍關於命其儘快發兵接收地盤兒的旨意。

可惜的是,蕭衍這邊兒儘管動手不算晚;可梁軍先頭部隊不太爭氣,基本上都被北魏軍擋住了。

這裡邊兒最慘的應該就算深入魏境的懸瓠了;公元509年1月,懸瓠城孤立無援,最終被北魏軍拿下;白皂生等人還想投降,結果被元英一人一刀,砍了。

元英拔掉了懸瓠這根釘子,與此同時,義陽方向也傳來了好消息,郢州刺史婁悅擊敗了圍城的梁軍,義陽城轉危為安。

敲掉了懸瓠,守住了義陽;可以說這會兒北魏方面已經穩住了形勢;至於其他地方的叛亂都可以從容應對了。

而在戰場上,元英也絲毫沒有收手的打算,攻下懸瓠,這支大軍立即揮師南下;目標直指對義陽構成重大威脅的三關。

儘管蕭衍和元恪都不想再打了;可是幾個小人物卻把兩國拖入了戰火

很快,元英率隊趕到了義陽,並在此開始籌劃對三關的反攻。

咱前面聊過,所謂三關就是義陽南邊的三個險要隘口,從西往東分別是平靖關、武陽關、黃峴關。

別看元英在鍾離被打到裸奔,其實這也是一員久歷戰陣的宿將,一眼就看到點子上了;元英跟眾將說,彼之三關,相互依託,就彷彿人的左右手一般,如果攻克其中一座,其他兩座肯定會不戰而走。所以咱們先打東關(即武陽關),打下此處,剩下的不在話下。

計議已定,元英派長史李華帶一支偏師佯裝主力前去進攻平靖關,吸引齊軍的注意力;而元英本人則集中優勢兵力,偃旗息鼓撲向武陽關。

蕭衍也在密切的注視著元英的動向,得知北魏軍意在武陽;他立即派出冠軍將軍彭甕生和驃騎將軍徐超秀遠征軍西進,救援武陽。

這兩支梁軍緊趕慢趕總算如期趕到關下,本來還想著血戰一番才能入城;沒曾想元英相當自信,居然下令圍城的北魏軍閃開一條道路,放彭、徐二將入城。

眾將認為元英一定瘋了,哪有這麼打仗的;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

看著部下十臉懵逼的樣子,元英哈哈大笑,對眾將說,放心吧,我已提前查看了這裡的形勢,攻下武陽關,如探囊取物耳!

笑完,元英下令,全軍壓上,總攻武陽關!鮮卑人又拿出打鐘離的勁頭兒開始攻城。

這次他們寶壓對了,武陽關裡沒有昌義之那樣的硬骨頭;北魏軍猛攻了6天,武陽關的梁軍就撐不下去了,梁雲麾將軍馬廣等人率7千人出降元英。

接著,元英指揮大軍由東向西進攻中關廣峴關,駐守此地的太子左衛率李元履不戰而逃;接下來元英一鼓作氣,揮師向西來打西關,守將馬仙琕也是棄城退去。

這一仗下來,元英一雪前恥徹底翻身了;趁著手熱,元英下令北魏軍銜尾急追,瞄著馬仙琕不放。

主帥有令,北魏軍撒開歡兒一路猛追;追著追著,就追到了安陸;到這兒,元英發現,馬仙琕居然躲進城中不跑了。

嘿,我這暴脾氣!找練是吧,成全你。

可是,等元英再定眼兒往對面城頭一看,嚇的他一縮脖子!

怎麼呢?

敢情對面兒安陸城刁斗森嚴,城頭上碩大的‘韋’字軍旗迎風招展。

儘管蕭衍和元恪都不想再打了;可是幾個小人物卻把兩國拖入了戰火

就在元英揮師猛攻武陽關的時候,蕭衍就覺得不踏實,他先是派出了彭、徐二將緊急增援;隨後,蕭衍又把韋睿喊來了;老韋,說不得,你還得走一趟。

此時的韋睿隱隱已是南梁軍界的NO.1了,領命之後稍做準備便帶隊出征了。

可是韋睿沒奔三關而去,大軍走到安陸便不再前進了;一進城,韋睿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把大家搞糊塗了,韋睿讓士兵們開挖壕溝,修築高樓;並且把城牆加高兩丈。

手下將領摸不著頭腦,看這意思,韋老虎也怕了?韋睿卻說,身為將領,就該有怕的時候,天不怕地不怕那是GCD,不是我;你們記著,身為將領,大忌就是一味逞強。

韋睿當然不是膽怯,兵法雲: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果然,元英意氣風發的追到安陸,準備吃掉馬仙琕。可聽說坐鎮安陸的是韋虎,立刻改變主意,調轉馬頭,哪兒來的回哪兒去了。

而隨著元英的撤退,蕭衍也下詔罷兵;兩家兒這一場大戰,就此畫上句號。

戰後,先是元恪下詔從被俘的梁將中挑倆人,想換回被梁朝扣押的中書舍人董紹和司馬悅的人頭。蕭衍也想和元恪握手言和,便同意釋放董紹,並讓董紹給元恪捎個話兒,希望兩國就此睦鄰友好。不過蕭衍附帶了一個條件,他希望用上次撈到的宿豫換回被元恪佔領的漢中;不過這個條件被元恪拒絕了。

漢中在手,北魏軍抬抬腳就能進益州;而一旦拿下益州,就等於在蕭衍腦袋上懸了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能要後者的好看;這種要命的地方,元恪當然不會拱手讓人。

懸瓠、三關大戰之後,表面上梁魏又進入了‘冬歇期’;雙方都停止了大規模的部隊調動;但在荊、雍地區,戰事仍持續了一段時間;主要原因是北魏荊州刺史元志轄區有他看不上的山蠻;元志打算修理修理這些不聽話的蠻子,結果打著打著撈過界了,然後就被南梁雍州刺史蕭昺給暴揍了一頓,元志的長史杜景被俘,北魏軍被斬首上萬級。這算是點兒餘波了。

不管怎樣吧,梁魏暫時算是消停下來了。

翻回頭看看,其實這兩年蕭衍過的著實不易,北魏趁著齊梁更替之際,中路佔領了義陽和三關,西路則拿下了漢中,兵臨益州,在東線,北魏以壽陽為依託,瞄著南梁的鐘離。

可以說,經過此前一系列的戰爭,兩國之間雖說兩敗俱傷;但從賬面兒上看,南梁顯然吃的虧更大。

現在總算不打仗了,因此不論是蕭衍還是元恪,趕緊抓住這難得的窗口期,調整內部,休養生息。

時間就這麼不鹹不淡的過了兩年,說話兒就到了公元511年,從南梁這邊兒算,是天監十年;從北魏這邊兒看是永平四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