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去过的城市中,哪个城市规划的更好?

革斤春风


类似我国的十三五国规划等国民经济5年发展规划是承接了苏联的模式,很多西方国家根本就不对这些经济数据定时间目标,主要重点在于就业、收入和环境几个方面的要求。

可对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全世界大部分的城市都有,甚至比我国还要做的科学和亲民。

西方最早是从单中心为研究方向的芝加哥学派,而后发展到以多中心为主线的洛杉矶学派。如今却是基本上殊途同归,以多中心为发展发展核心区,外围形成放射性的城市格局。

只要是采用单中心发展模式的城市应该最先被排除这个规划典范的范畴。

单中心发展格局

北京是最典型的网格化单中心城市,不太融合现代多中心城市格局的基本要求。虽然如今还把市政府搬到了通州,可四环之内占据的核心资源优势根本就无法改变这个弊端。

还有以西湖为中心的杭州,虽然也打造了钱江新城和钱江世纪新城,拟打造成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可惜说来容易实施难,根深蒂固的西湖中心将决定着杭州继续走单核心的发展道路。同样,厦门也是由于岛内资源的稀缺性,城市发展也是围着厦门岛在转。

深圳的规划从罗湖、龙岗、南山一路向西,核心区的整个跨度有三十公里长,一个种带状的发展格局,这跟深圳的地理环境有关,这种城市格局的跨度太大。类似深圳这种城市发展格局的还有像太原、兰州等城市。

多中心发展格局

南京也是在单中心城市发展起来的,如今搞了江北新区大开发。希望以后南京的格局会以长江为界,两边同步发展。

苏州是相对比较合理的城市,老城区一直保留完好,而新城在周边开发。形成了新旧城市的融合,最终发挥城市功能的积极作用。目前有很多城市把老城区拆的一塌糊涂,文化遗产破坏的不成样子。

还有一个城市就是广州,对老城区的文化遗产管理也是相当严格。据说为了一颗大樟树可以让地铁成为飞站若干年,审批手续极其复杂,而且部门之间相互制衡,绝不是一言堂。

前几天的广州灯光节相信大家有目共睹,美丽到极致。而且在主城区内形成了珠江新城、琶洲和公园前三大城市中心区。在外围形成了白云新城、番禺广场、新塘、南沙及花都等副中心。前些年感觉杂乱无章,现在才慢慢体现出城市价值,包括最早的国内最大火车站—广州南站,号称广州难站。是最偏远的高铁站之一,如今才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站,极具投射能力。

当然,还有上海的城市规划。在从前的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的旧理念,完全被打破了。浦东新区和浦西一起同步发展,形成了多中心的发展格局。


总而言之,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城市发展特点,但是一个城市向规模化发展之后,必定会形成庞大的城市格局。而这种格局中最理想的应该就是多中心、放射性格局。

让笔者选一个最合理规划的城市,那应该首先广州。这是一个多中心、包容、新民、放射性的宜居城市。


鞅论财经


南京的城建规划仅次于北上广深,全国排名第五城



心雨溪


个人感觉成都的城市规划较好,主要看现在的呈现以及未来的蓝图都比较大气。

成都地处平原地带,所以自古至今都可以以“环城”来设计,虽然目前的“古城墙”已不复存在,但是结合传统及现代化发展,以“城市中心辐射”、“环路相通相扣”、“辐射圈层城市”、“五大区域”等形成如今方便、干净整洁的成都城市。
图片来源网络

成都区域划分——成都的“五大区域”包括中部区域、东部新核级、南部新区、西部区域、北部区域,区域划分整齐有序,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很好的结合,区域指向性强,结合招商引资可以具体发展不同的产业。
图片来源网络

成都中轴线——成都以“天府广场”为原点中心,向北向南规划发展了一条“南北中轴线”,人民北路和人民南路连接起成都向南向北发展的纽带,全长约80公里,规划建设一批地标性建筑、集聚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使这条城市中轴既是景观轴,也是经济轴、文化轴和生态轴,不仅包括了电子软件信息、医疗生物科技、高端装备器材等,也连接起成都金融人文休闲景观等。

有了中心还需要辐射力,“四通八达”的交通主干道就串起了如今的成都“环路”。
图片来源网络

成都环路发展——成都的环路发展比较悠久,如今的“一环路、二环路、中环路、三环路”等环路串联起城市最丰富的人文、休闲、生活、工作、医疗、教育等聚集地,如今随着“国际城南”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指向性及区域功能好,疏解交通,目前“四环路、五环路、六环路”开始形成或者建设中,对于明确“功能”提前做好了区域划分,也是成都的五大区域紧密联系,共同发展。


图片来源成都地铁官网

成都的地铁发展——成都地铁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形成地铁1、2、3、4、7、10号线的“米字形”网线,覆盖东西南北一些区域,当然还不够,除了一开通线路延伸,未开通已建设的地铁5、6、8、9、17、18号线等紧锣密鼓的呈现中,同时规划线路已经论证中,远景规划成都地铁线路甚至达到了40余条,可以说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图片来源网络


成都的“宜居规划”,未来可期——成都目前打造“成都未来城市空间结构,一心两翼一区三轴多中心”发展,以“龙泉山森林公园为中心”,“中部城区与东部新城作为两翼”,且设定“龙门山涵养区”发展,构建“东西、南北、东部新城”三轴,特别是“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规划发展,建设宜居田园城市和可持续发展城市。
图片来源网络

一系列的持续规划与建设使这个城市保持发展活力,虽然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但是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蓝图正在改变和实现。


大内密探达康


作为一个城市规划从业人员,一直觉得苏州的城市规划是全国最棒的,他的城市发展模式实际上从新加坡学到了很多的精髓,同时与中国特色相互融合。这种独特的城市发展模式开始逐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朋友们可以借此机会进行了解。所以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苏州的城市规划是怎么做的。


1.TOD的发展模式

什么是TOD发展模式呢?TOD就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简单说来,就是依托交通站点来发展大型商业商务公共服务设施,从而带动城市活力。

下来看看苏州具体是怎么做的吧。

上图是苏州2020年的总体规划用地,其中黄色为居住用地,红色为商业用地,品红色为科技研发用地,褐色为工业用地。

在这张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苏州城区中商业用地并不是随意布置的,而是沿着很明显的轴线布置,如果再把地铁叠加后,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二者几乎是重叠的。

上图是苏州轨道交通的规划图,其中1号线(绿色)、2号线(红色)和4号线(蓝色)已经开通,这三条线路和图1的红色叠加会发现有惊人的一致,这就是TOD发展模式,商业开发充分结合地铁站点,既能够最大效率的利用商业开发,同时也能高效疏散人群。

2.邻里中心模式

与大多数城市有所不同,苏州工业园区(也就是苏州的新区)的城市建设模式遵循了邻里中心的开发模式,也就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活动(买肉买菜、理发吃饭、电影购物等)都集中在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在苏州称之为邻里中心。

这个发展模式保证了苏州主要道路具有非常纯粹的交通功能,不会有太多地块出入车辆,车辆也可以很快速的行驶。于此同时,由于邻里中心将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活动都融入其中,让这里平时非常热闹,很有人气,并不会像大商场一样平时冷冷清清的,只有周末才会有人。

当然了,在苏州工业园区开车,你会拥有非常好的驾驶体验。由于上了沿街商业,开车时不用担心道路中间会突然转进来一辆车啊!!!

3.产城融合发展模式

对于老百姓来说,日常出行上下班的早晚高峰可是个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州城市规划采用了“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

首先,先来看看我们平时上班的主要场所有哪些?

可能有些朋友会回答,那些沿街店铺里都有人在上班,大商场里也会有销售,所以商场会有很多上班的人。其实不是的,从单位面积容纳的就业岗位这个数据来看,商业容纳的就业有限,而商务办公楼和工厂才能容纳更多的就业岗位。

所以,为了简化讨论的问题,我们假定人们上班就是去商务办公楼(深红色和洋红色)和工厂(褐色)。

这时我们会发现,实际上这些用地是均匀散布在整个城市的,并没有十分的集中。翻看具体的数据你会发现就业岗位集中的区域所容纳的人数和周边的居住用地居然惊人的一致。

所以用一句话总结产城发展模式就是,把整座城市做成像番茄炒蛋一样的一道菜,既番茄(就业)和鸡蛋(居住)是混到一起,二者相互融合。

好了,这次就先说这么多吧,以上三点就是苏州城市规划最重要的三大理念,不过这只是冰山一角,想了解更多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知识可以关注我。

私信我,还可以获取更多行业资料。


城市规划修炼之路


我认为香港的城市规划非常的好,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公路

每一个人心目中的香港都会有这样一幅画面:

印着巨幅广告的双层大巴,擦着屋宇周围的巨大招牌匆匆而过,红色绿色小巴迂回穿梭,小盒子一样的的士飞驰而过,而私家车?多半没什么印象吧。


先抛开香港的公共出行系统。单单强调道路网络。

香港非常奉行“交通规则意识。

第二,香港的交通法律法规执行力度高。

第三,城市规划较好。


二、步行街道

不得不提到的最最典型的道路:以皇后大道(Queen‘s Road)为例,这条出现在罗大佑歌曲中的路,始建于1841年,是今天香港时尚金融商业的中心。

而在这些车行的道路之上的人行天桥,是可以形成系统的——空中步行系统。

这两年香港有一个新名字:无水威尼斯。说的是,香港的车行道类比威尼斯的水路,而一千多座过街人行天桥,则和威尼斯的桥梁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考虑到一些社会性问题,尤其是考虑到保障残疾人和大量老年人出行的便利,政府又配套建设了大量的自动扶梯和升降机。既方便了残障人士的,也加快了人流的输送,配合上香港居民养成的“左行右立”习惯,使得这一系统足以应对人口密度高带来的巨大压力。




三、公用出行


首先是地铁站的装修,相同的线路都采用统一的装修风格,例如荃湾线。地铁出入口和站台的壁面都贴上相同的纯色马赛克饰面,方便乘客辨识。

其次,香港的公共出行指标非常显眼。



四、公园

香港大多数公园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为主要任务,在提供休闲娱乐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必要的休息椅和小桥之外,人工构筑物较少,最大限度降低认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当然还有其他公园



五、公共娱乐


兔子姐姐的科学育儿


苏州规划的最好。

首先,苏州完整的保留了古城区。以护城河和城墙为界,苏州古城区15平方公里内没有开发大规模房地产,建筑高度控制在30米以下,使得苏州的古典园林、水巷里弄、河道古桥保护了下来,成为城市特色。放眼全国的大城市,如此规模的古城已经不复存在。

其次,苏州的交通网络规划的科学。在吸收了上海的经验的基础上,苏州建设了内环、中环、外环高架,以及横穿市区的两条纵横高速公路,加上从古城区放射状的道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这也是苏州虽然有高居国内城市前五名的汽车保有量,但是很少发生大规模堵车的现象的原因。

第三,苏州的城市规划呈现一核、四城、五星的由内而外渐次延伸的状态,使得工厂、居民区、公共设施点状、线型、组团发展,区域发展整体均衡,在国内无出其二。

所以,虽然苏州的人口数量、经济体量、工业规模都位居全国前列,但是域内发展均衡、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工业规模和门类众多,在交通、环保、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等方面领先于国内很多大城市。


小旋风柴进2


去过国内几乎所以一二线城市,苏州最好,南京最差!


长江五号n


要说城市规划就不得不说一说民国首都南京!市中心以孙中山像为中心贯穿东南西北的四条主干道分别是中山东路、中山南路、中山路、中山北路!时至今日仍然是南京主城区最重要的主干道,以及道路两旁民国时栽下的梧桐和城东雪松历经百年仍然郁郁葱葱!虽然被历任政府不断砍伐但如今南京依旧是全国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这一切都得益于蒋公的首都计划!无论是紫金山下修筑的四火车道的地下防御工程直通句容,还是行车至城西干道一畔是古城墙相伴而另一畔为外秦淮河蜿蜒,这些都无不是在诠释这座亦古益今的繁华都市的辉煌历史和灼耀的今天!南京城虽小,但路堵状况却相对良好,案发率低市民受教育程度国内首屈一指,博大包容不排外也是国内不多见的,希望千年南京会越来越好!


466502596


在我去过的城市中,我觉得现阶段应该是石家庄的规划更好一些。



现在的石家庄正在打造京津冀“第三极”为目标,整合市域城乡经济、社会、生态与区位资源,统筹市域城乡产业、空间与生态发展。基于市域中、东、西片区差异化的现状发展基础和各具特色,突出强调中部片区的产业升级、东部片区的全面崛起和西部片区的绿色发展等各不相同的发展路径。提升了省会职能,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撑起了沿海强省建设。 石家庄还打造了“新城区、新市镇、新社区”,促进都市区城镇、产业布局的合理优化和发展,使传统的城镇格局变成了“两轴、两翼”的布局结构,规划了都市区范围内形成5级聚落体系,包括中心城区、新城、新市镇、一般镇和农村新社区(特色村),整体上形成以新城区为龙头,新市镇为支撑,农村新社区为基本单元,分工合理、组织有序的城乡聚落体系。


在城市空间发展上重点实施“北跨”战略,建设正定新区,实现城市结构由“集中式”发展布局向“一河两岸”格局转变,在中心城区与组团、组团与组团之间,通过生态林地、基本农田、果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要素隔离,保证城市的组团形态。

所以说,在走过的城市中,石家庄应该算是规划比较好的城市。相信未来,石家庄会越来越好,会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石家庄新闻网


深圳的城市无疑是最好的。全国主要城市布局基本都是圈式的,一环,二环,三环,一环套一环,中心城区拥堵,环外相对宽松,绿地相对少。深圳城市布局是组团式的,组团之间山水相隔,每个山头、湖泊尽量保留,山水留作公园绿地,组团之间由公路、快速路、地铁相连,都间隔不远,使城在绿中,路在花中,环境整洁,空气清新,规划有序,层次感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