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收穫文學排行榜”管窺當下文學寫作

令人驚喜的是,短篇小說第一名由生於1986年的“野生作者”班宇憑藉《逍遙遊》摘得,這張陌生面孔不屬於任何一家專業性的文學單位,在寫小說之前,他一直在豆瓣上寫樂評、在各大報刊上寫一些文化隨筆。作家斯繼東《禁指》名列短篇小說榜第二,居於第三位的則是莫言的新作《等待摩西》。莫言為此發來一段幽默的獲獎感言:“據說有的黃瓜放到冰箱裡還會生長,此事未目睹,不敢確認為真,但確有小說因過分貼近生活在寫完之後又自行生長出了續篇。《等待摩西》就是這樣的小說。感謝評委。”

非虛構榜單同樣異彩紛呈。張新穎《沈從文的前半生》眾望所歸,拔得頭籌,閻連科《田湖的孩子》緊隨其後,馬麗華的“寫作過程就猶如一場科考”的《青藏光芒》位居第三。

這是被譽為“中國當代文學的簡寫本”的《收穫》雜誌第三年發佈年度文學榜單。這份由40部作品構成的榜單背後,是對文壇一年收成的誠懇盤點,折射的是當下文學創作的豐富、生動和雋永。

現實主義題材仍是寫作者深耕之地

13年潛心寫作,李洱醞釀出一部標誌著一代作家知識主體與技術手段的超越之作。“應物兄”!這個似真似假的名字,這個也真誠也虛偽的人物,串聯起30多年來知識分子群體活色生香的生活經歷,勾勒出他們的精神軌跡,並最終構成了一幅浩瀚的時代星圖。

李洱感慨:“2005年春天,我寫下了這部長篇小說的第一句話。我沒有想到,竟然寫了13年。13年裡,歷史滄桑鉅變。寫作過程中,確實有許多艱難時刻。我曾經想過放棄,開始另一部小說的寫作。如果沒有朋友的鼓勵,如果不是意識到它也需要見到它的讀者,可能真的寫不完。感謝《收穫》長達13年的耐心等待。”

王安憶的《考工記》書寫針線磚瓦、工匠手藝,以及從中逐漸顯現的美與神氣。榜單授獎詞說:“人與物互相映襯、互相照耀,刻下了人之所以為人的雅正精神。這紛繁的長言篇篇,固然是關於器物的考工記,更是關於平民的精神養成史。”賈平凹《山本》的寫作,則讓作者與歷史和自然的秦嶺融為一體,但又在成書的霎時,凌越了這道蒼茫的峰巒。

可以發現,現實主義的題材,仍然是當代中國最優秀的一批寫作者的深耕細作之地,並不斷向文學市場傳送社會的、歷史的、科學的思想資源。

彷彿一支潔白的羽箭,遲子建《候鳥的勇敢》越過東北的寥廓天地,刺破塵世的晦昧款曲,贏得眾多評委的敬重。青年批評家金理是此番收穫榜單的18位評委之一,在他看來,《候鳥的勇敢》幾乎凝聚了遲子建此前創作中的所有主題,更可貴的是作家的改變。作家勇敢走出慣常的天地,將信念置放於現實中,如同風雨中的燭火,雖搖曳不定,卻更讓人振奮自拔。

90後作家王佔黑則以一篇《小花旦的故事》躋身中篇小說榜第五。小花旦給了王佔黑一雙眼睛,王佔黑把這雙眼睛傳遞給讀者,用這雙眼睛去重新發現城市,發現城市的暗角,擦亮這些角落和生活在這些角落裡的人們的生命活力與內在尊嚴。

80後、90後寫作全面釋放

盤點一年收成,老將出手不凡,新人鋒芒畢露。當代文學陣容與版圖充滿生機,變動不居。

用班宇的話來說,他是一個“野生的寫作者”。在豆瓣上,他是擁有眾多粉絲的“坦克手貝吉塔”。今年年初以前,“班宇”之名並沒有混跡於文學期刊。2016年,班宇訂閱了一年的《收穫》,想以此瞭解純文學正在發生些什麼,就這樣漂流到了“純文學”這片地界。這個熱衷搖滾樂、理科出身的作者,在寫每一部作品之前,都會給這部作品定一首主題曲,比如《逍遙遊》就用了斯蒂芬·米庫斯的《Imlosions》。但是,和喜歡在小說中加入音樂元素的村上春樹不一樣,班宇只把音樂作為寫作的背景和感覺。《收穫》編輯吳越說,最初收到這份投稿,打動她的是“作者就像是從巨大的崩潰中倖存折返的人,他掌握著滿手的細節,慢慢陳列一些,又藏起更多。一段翻滾著塵世悲歡的窮遊,既看山河風景,也探幽微人心”。

周嘉寧的《基本美》則展現了青年人豐富充盈的精神世界,也隱隱指涉了社會、時代的宏大命題。通過對混沌歲月的曲折探索和辯證回顧,青春敘事走向更深、更遠、更開闊的天地。

《收穫》主編程永新說:“80後、90後文學全面釋放,今天的寫作越來越多元,審美標準不同,希望《收穫》的榜單能夠呈現這種時代的多元性和豐富性。在公正性、權威性之外,也特別希望保持民間性,把真正反映時代特點的作品選出來。”

多元平臺的多元書寫

今年的終評評委名單中,有王堯、宗仁發等老牌批評家,也有項靜、黃德海、張定浩等青年評論家,還出現了90後作家王蘇辛。程永新說,這是收穫榜單首次邀請90後評委加入,有意在評委構成上形成年齡層次的差距。在初選階段,則邀請多所大學的文學專業研究生、文學刊物的編輯等一同參與。

多元的評委組合帶來了新鮮的視野,不拘一格的選拔方式將文學因子從各個閱讀平臺中提取出來。進入評委視野的作品中,有的來自期刊,也有的來自出版社,還有很多來自非傳統期刊平臺。候選提名非虛構榜的《種子的力量:讀懂鍾揚》《破冰:上海土地批租試點親歷者說》來自上海人民出版社,《失落的天文臺》來自人文社科雜誌《讀庫》,短篇小說《北方狩獵》來自豆瓣閱讀。入選非虛構榜單第六的“英國當代觀察系列”則來自青年雜誌書《單讀》。

一份好的文學排行榜,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文學的現場,能夠始終摒棄偏見和習慣,恪守開放、公允、獨立的姿態。這份由《收穫》攜手作家、評論家們共同呈現的年度榜單,或可視為一份跨越代際與經驗的對於文學的當前與未來的共見。這當中,是作為新中國成立之後第一份大型文學刊物,在度過甲子之歲後保持青春氣息的真誠努力,更閃耀著一個時代的多彩與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