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唄、微粒貸、白條、各大銀行信用卡,多少年輕人忙著透支?

消費主義帶來的快感不過是飲鴆止渴

據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的三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到了880.98億元。這個數據背後,是日益盛行的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用金錢的消耗來安撫人們的焦慮,用日益增長的物質填補人們日漸減少的耐心。這些無異於飲鴆止渴。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製造幸福感的能力,才是值得大家推崇的。

藉藉借,買買買

買買買,藉藉借

如此反覆…

花唄、微粒貸、白條、各大銀行信用卡,每月還貸日一片哀嚎……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少年輕人的消費,陷入了這樣一個死循環裡。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公佈了《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其中有這麼一個數據,2018年的三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到了880.98億元。

花唄、微粒貸、白條、各大銀行信用卡,多少年輕人忙著透支?

什麼概念?這個數據,在7月份的時候,還只是756.67億元,在2010年,是76.86億元。

花唄、微粒貸、白條、各大銀行信用卡,多少年輕人忙著透支?

八年不到的時間,數據翻了11倍不止,不斷攀升的數據背後,消費觀念與消費習慣的改變,值得我們關注,也值得年輕人警醒。

年輕人負債高,儲蓄少

日前,據華爾街早餐報道,匯豐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0後的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而在已經工作的90後中,人均負債12萬+。

而據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8月份共同發佈的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

18-34歲的年輕人,平均月儲蓄只有1339元。

貧,似乎是年輕人最顯著的標籤。

但與貧窮相對的,是膨脹的購物慾望與商品符號的堆砌。每月月光的背後,還有日益增長的信用卡逾期數額。

是哪些話語正在主導著年輕人的消費觀念?

《你捨不得買那些漂亮、好看、具有品質感的東西,是因為潛意識認為自己配不上它們》

《沒有一個姑娘會因為買買買變窮,尤其是漂亮的姑娘》

《不給你買YSL的男孩,不配說愛你》

《20歲時喜歡的裙子,40歲穿上沒有任何意義》

《越愛花錢的人越有錢,越節省的人越沒錢》

這些標題是不是似曾相識?是不是或多或少地在不同的平臺上看過相似的觀念傳輸?

這些觀念正在不知不覺中遍佈生活的角落,可能改變了你的同學、朋友、同事,進而改變了你。

消費主義是如何盛行的?

什麼是消費主義?百科詞條裡這麼解釋:消費主義是把個人的自我滿足和快樂放到第一位的消費思潮或風氣。該思潮促使人們不斷追求新的消費品,以滿足自己的精神快樂。消費已不再被當作一種手段,而是被看成目的本身,為消費而消費。

劃重點,為消費而消費。反觀一下自己,是否有過這樣的消費?

《奢侈帶來富足》裡說:

從歷史上看,絕大多數人對奢侈品的心態是矛盾的:

一方面,在道德上常常鄙夷,因為它是多餘的,代表了社會分配不公;

另一方面,人性的本源並不排斥奢侈品的享受。

自媒體“栩先生”曾在其一篇文章裡面舉了一個例子,他說:

在剛工作不久的時候,我的一位女領導,家裡很有錢。

手上戴著一個金光燦燦的手鐲。

我當時覺得,領導也太土豪了,整這麼大個圈子,少說也得四五十克黃金,上萬元一隻吧。

後來無意中和同事聊起來,才知道這個金光燦燦的鐲子一隻就要5萬元。

更讓我震驚的是,這個鐲子其實是18K金的,克數並不高。

它之所以賣這麼貴,是因為它的牌子叫卡地亞。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知道這個品牌,也是第一次親身知道什麼叫奢侈品。

用同事的話說,這個牌子的東西,就算是不鏽鋼刷一層漆,都能比多少黃金飾品還要值錢。

同事的話我當時並不太相信,直到後來看到了Tiffany上千元的回形針,以及85000元一個的真·毛線球。

我才知道,真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人類簡史》裡提出,人類之所以能夠形成龐大的群體,核心就在於人類學會了一種獨特的技能“想象”。

其實,我們人生活在社會里,很多時候都需要各種各樣的“想象”來成就我們在生活裡不同的團體認同感。這一點毋庸置疑。

如今,我們生活在信息傳遞越來越簡單快速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極速地加速了這種想象的形成。

我們現在打開電視,視頻,網頁,手機都能看到各種渲染著所謂的高品質的精緻生活。走在商場、大街上也是處處充滿著促進你消費的廣告。

這對很多人而言都是極具吸引力的,如何才能過上這樣的日子?對於多數普通收入的人來說,就只能通過各種提前消費、負債來負擔這些消費主義給你灌輸的觀念。

當慾望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時,噩夢也就開始了。

我們要知道,一個包或者一塊表一支口紅,並不能讓你真正跨越一個階層。

你以為買了一個奢侈品包包就跨越了階層;其實,我們只是在給身邊同一階層的人看,同時為這種想象中的跨越,繳納高昂的“智商稅”。

很多人也會說,並不是所有的營銷都是都只是慫恿,品牌也有真正打動人的地方,而我們所要做的是,瞭解其背後的含義,對於你真正希望且認可的品牌和產品,為之努力去購買,也是一種生活的幸福感所在。

而這就是“適度”的重要性所在了。

“貧”與“窮”

上面所提及的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中顯示,造成年輕人的主要儲蓄障礙是“缺乏資金”。其實,年輕人的缺乏資金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兒,相反,這其實很正常。

因為不可否認,多數年輕人是沒有什麼錢的,而這是很正常的。經濟學家薛兆豐在《奇葩說》裡面說到這麼一個概念:

貧,指的是當前的財務狀況差,而窮,指的是盡,沒有希望。

其實,按照這個概念,年輕人多數是屬於“貧”,而當你負債累累,金錢所投入的地方又不是實現自我增值或者是資產配對投資方向的時候,“窮”已經在逼近了。

年輕人的“貧”在於初入社會,而當你一味地消耗未來,只為了虛無縹緲的虛榮感的話,“貧”或許在這個時候已經慢慢轉化為“窮”了。

缺錢,是一件正常的事,但是解決缺錢,是通過賺錢,而並不是通過盲目地借錢,盲目地攀比消費可以來解決問題的。

你的未來,不是靠頻繁的過度消費損耗得來的

很多的營銷,把你的幸福感建立在了高價的消費上去,似乎你只能買LV、Gucci等奢侈品牌的包包才是精緻的。這些營銷,正在把你幸福的標準花樣地建立在金錢的堆砌上,但如果你全盤接受了,只會越來越不幸福。

因為,用錢堆出來的幸福感,永遠得不到滿足,因為,你總會看到更有錢,更奢侈的消費與生活。

消費主義用金錢的消耗來安撫人們的焦慮,用日益增長的物質填補人們日漸減少的耐心。但所有這些,都無異於飲鴆止渴。

花錢消費帶來的快感很容易就過去了,而隨之而來的一個又一個的還貸窟窿所帶來的痛苦卻持續很久。

總有人說,我的錢我花得樂意,有什麼不對?這裡討論的是,花了超過你支付水平的錢,月入5000,卻過的是月入50000的消費,那我們認為,這種消費是不健康的,需要及時停止並做反思調整的。

有可能你今天只是欠銀行5000塊,但只要你的收入和你的消費一直處於這種不匹配的狀態,那麼你的信用危機便一直都在,你的欠款會從5000到10000、20000……直到你填不了自己過度消費而帶來的這些窟窿,四處舉債,信用逾期……

對,信用逾期,回到文首說到的與日俱增的信用逾期數額,信用卡發生逾期是所有人都不想遇到的事情,但確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隨著我們國家對個人徵信的重視和越來越多的場景需要調閱個人徵信,維護個人信用和還款履歷是非常重要的。

個人的信用破產,一旦成為失信被執行人,限制乘坐飛機、高鐵…如果用一時消費帶來的快感換成了這些對於生活的基本限制,何談體面?

一旦打開這個潘多拉魔盒,難以抑制,寅吃卯糧、透支信用的代價就是讓未來蒙上一層慘淡的陰影。

過度消費只會給你的人生帶上枷鎖。適度消費,才是你一生幸福的開始。

希望這樣的話語,不再是道理我都懂,但是做不到的託詞。更新觀念,不要讓營銷觀點帶著跑,不是說不能購買優質的東西取悅自己,而是要理性消費、適度消費,買自己能力所及的東西,不被鋪天蓋地的營銷帶著節奏的消費,才是你需要的消費。

信用卡重在“信用”兩個字,如果你想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就必須維護好你的“信用”,反之,如果你“信用”好,那麼你在社會上就能活得更好。

更多資訊請下載資芽網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