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聲之巔,一任絕唱!懷念秦腔一代宗師任哲中先生

秦聲之巔,一任絕唱!懷念秦腔一代宗師任哲中先生

任哲中先生

任哲中(1925-1995),已故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秦腔小生流派"任派"創始人。又名甲榮、興華,他自幼酷愛戲曲藝術,13歲入"興民劇社",拜晁天民開蒙。初學旦角,後改小生。由於天資聰穎,學藝勤奮,半年多便登臺演出。1943年排演了《周仁回府》,他在劇中主演周仁,轟動劇壇,一舉成名,被譽為藝壇絕唱,有"活周仁"之稱。 獨領大西北戲曲小生風騷近半個世紀,同時也是秦腔演員在西北外也享有盛譽的少數秦腔戲曲藝術家之一。 並得範紫東、封至模、劉毓中、慧濟民及蒲劇閻逢春等藝術家悉心指導,積累了《周仁回府》、《花亭相會》、《激友》、《祝福》等拿手戲,在西北地區享有很高的聲譽。

先生一生傾情於秦腔事業,創立了觀眾鍾情痴愛的“任派”唱腔,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莫辨楮葉的舞臺藝術形象,傾倒了大批酷愛秦腔藝術的戲迷,是名播大西北乃至全國的秦腔小生泰斗。

秦聲之巔,一任絕唱!懷念秦腔一代宗師任哲中先生

《周仁回府》劇照

上世紀五十年代,任哲中已經以“秦腔小生泰斗”之稱享譽陝西戲劇界和西北五省(區)。1954年,任哲中進入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在這個秦腔界的著名藝術團體中,他的演藝才華得到了充分發揮,演技更加爐火純青。特別是他創立的激情飽滿、跌宕起伏、剛柔相濟、韻味醇厚濃郁的“任派”唱腔,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秦腔戲迷。許多秦腔戲迷至今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任哲中在西大街的實驗劇場連演《周仁回府》三個多月100餘場,觀眾場場爆滿。那真是一票難求!買不到票的戲迷,竟然痴痴地不知疲倦地站在劇場外面、通過大喇叭聽完全場,末了還如飲醇醪地連呼“過癮,過癮”。平時,走在大街上,只要聽到廣播裡播放任哲中的唱段,不少行人便會不由自主地駐足,個個凝神,彷彿受到孫悟空的定身法似地“定”在原地不動了,直到聽完整個唱段才恢復常態。在當時,你去飯館吃羊肉泡,如果恰好聊到任哲中,說他的唱腔如何如何好,那執刀的師傅會多切些羊肉給你;如果你說任哲中唱得不怎麼樣,那師傅給你切的羊肉會少得多。這時,如果你嫌肉少而不悅,執刀師傅會說:“你連好壞都不知道,還能知道個多少?”

秦聲之巔,一任絕唱!懷念秦腔一代宗師任哲中先生

任先生和餘巧雲、劉毓中老師在交談

最讓同行和戲迷感動的是任哲中的敬業精神。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年逾花甲的他每天仍然堅持和戲曲研究院的中青年演員一起練功,一絲不苟地踢腿、拔筋、吊嗓子、跑圓場,絲毫沒有明星大腕的做派。對他的關門弟子胡屯勝更是言傳身教,從聲腔到動作進行“手把手”地教導,使得胡屯勝很快成為引人注目的名角。在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中,每到除夕,他或是參演新年

戲劇晚會,或是下鄉慰問演出,卻很少陪家人過年。

在一次下鄉演出途中,任哲中不慎骨折住進醫院,戲迷成群結隊地到醫院探視,甘肅、新疆、邊防哨所等地的戲迷連續不斷地打電話詢問他的病情,還有不少人發來慰問電。任哲中深為感動,於是抱病到電視臺為戲迷們唱了幾段秦腔,為的是讓大家不再掛念和擔心。

“文革”中,他被打斷肋骨,不準唱戲,後又被遣送到永壽縣農場去勞動改造。不唱戲的任哲中嗓子難受、坐立不安,於是,他常常在溝坡放牧時,高唱一陣秦腔,這樣,他心裡才會舒服點。

秦聲之巔,一任絕唱!懷念秦腔一代宗師任哲中先生

《狸貓換太子——抱妝盒》

1995年2月27日,身患惡性腫瘤的任哲中病逝,一顆明亮的藝術之星溘然隕落。得知這個不幸消息,西安的戲迷紛紛湧向任宅的靈堂祭奠,三秦大地的戲迷們連續不斷地發來唁電;從任宅到環城南路,挨挨擠擠地排滿了花圈、挽幛和輓聯;長長的文藝路上,絡繹不絕的弔唁人群致使交通多次堵塞;來自咸陽的五輛大車和100多人組成的牛拉鼓樂隊震天的鼓樂響遏行雲,展示著戲迷們的悲慟和崇敬;更多的秦腔名家、同道則不分晝夜地在任先生的靈前清唱自己的拿手唱段,傾瀉他們的哀思和懷念;來自臺灣70多歲的戲迷張公順以及西安西大街米香亭老人徹夜為任先生守靈……

出殯那天,自發前去送別的市民和戲迷將寬闊的三兆路擠得嚴嚴實實,他們手執花圈、花籃組成了一條湧動的“河流”。從得知任先生去世的消息起,《陝西日報》連續幾個月發表各界人士的紀念文章;《三秦都市報》更是以《譽滿絲路十里亭,公推梨園至情;《聲震三秦一曲周仁,竟成千古絕唱》為通欄標題,不間斷地登載紀念秦腔大師任哲中的文章。諸多作家、書法家紛紛著文、題詞,表達他們對任先生的哀悼。

一位秦腔演員去世,沒有任何部門的動員和號召,而形成如此盛大規模的悼念活動,這在藝術界是少有的。

秦聲之巔,一任絕唱!懷念秦腔一代宗師任哲中先生

百戲知任腔

任哲中的演唱之所以吸引人,關鍵在於他在塑造人物方面具有非同尋常的領悟力和創造性。他能悉心鑽研角色的地位、身份、神態和內心世界,深刻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活靈活現地表現劇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讓觀眾隨著他的唱、念、做進入一個真切動人的場景,使觀眾與人物產生共鳴,形成臺上臺下渾然一體的氛圍。

據有關專家分析:任哲中的唱腔既繼承了傳統秦腔的激昂慷慨,又做到了剛柔兼顧;既有中路秦腔的傳統唱法又有西府唱腔的特點同時還吸收了山西梆子和河南豫劇的精華,尤其是在“生角”中融入了“旦角”的細膩、委婉、柔和、流暢的特點奔放、寬闊、嘹亮、渾厚,韻味十足,在《周仁回府》《法門寺》《激友》《軟玉屏》《花亭相會》《血淚仇》《祝福》等100多出戲中,他運用深沉哀婉的鼻音、喉音、哭音完美地塑造了進退維谷、忍辱負重的周仁;窮愁潦倒、失魂落魄的張儀;不忘舊情、自責自勉的高文舉;誠實厚道、淳樸善良的賀老六;義憤填膺、決心殺敵的王東財……這些人物的塑造,個個出神入化,活靈活現,至今無出其右者。任老晚年的唱腔音域變得更加寬闊而渾厚,那種略帶沙音的聲腔蒼涼惆悵、婉轉細膩、動人心魄、魅力無窮。

任哲中,不僅扮相清俊、動作灑脫、表演大氣,更具有甩稍子、靴挑紗帽、搖單帽翅等絕活。這些精湛的演技不僅在大西北影響深遠,在山西、河南等地以至海外華人中也皆有口碑。

秦聲之巔,一任絕唱!懷念秦腔一代宗師任哲中先生

有人以任哲中演過的代表性劇目撰寫了一幅長聯,以示對先生的懷念,也是對先生藝術成就的集中寫照:

早歲艱難學藝,幾多辛酸凝聚血淚仇,看盡世態炎涼,演絕蘇秦激友,縱懷祝福情,何來吃魚樂,翹首春秋配時,軟玉屏寫就翰墨緣,寧可捨生取義抱妝盒,魂牽夢繞意在香山還願,壯秦腔聲威,續梨園新篇,榮戴紫金冠;

晚年磨礪精粹,一腔熱忱攀登駱駝嶺,飽嘗人生冷暖,唱紅周仁回府,屈為臥虎令,如臨坐窯苦,期待人月圓日,和氏璧完歸玉鏡臺,甘願殺身成仁斬經堂,心馳神往但求花廳相會,創任派風韻,留千秋絕唱,痛失玉虎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