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应该审判道德吗?

风华参白


什么是法律;法律就是限制人们行为规范的强制性明文规定,有一定的标准尺度,招示天下的人们遵守。人们的行为规范一旦触碰了它的红线,就是属于违法和犯法的行为。追究违法的责任,是在后果形成以后,才有依据的,法律甚至就会惩罚你的肉体。在意识形态里,你想的东西只要不造成严重后果,法律就追究不到你的头上。

什么是道德;就是人们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它有标准,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尺度。也就是说,它产生后果轻微,但是,不触犯法律红线。只能用意识形态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众多的人认为是不可容忍的,就会用精神的方法来谴责一个人。

总而言之,法律是实实在在,摸得着,看得见,存在的东西。它行驶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硬性的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不可藐视的震慑力。道德就就是虚拟的东西,人们看不见,也摸不着。就没有畏惧感,只有荣耀感和羞耻感。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法律是占主导地位的规范人们的行为,而道德就是为了维护法律,占辅导地位,二者并存,永远也不会合一。


老蒋闲言


法律不能审判道德,只有道德能够审判法律。

道德是个褒义词,通俗点说就是指人的思想品质。道德只能是好的,而不可能有坏的道德,道德败坏只是一种通常的说法,败坏了的,就不是道德了,而是无德。

法律调整的是最一般的社会行为,是要求人们都要普遍尊守的、最低的道德规范。但是,法律不可能面面俱到,总有掌管不到的地方,这就需要用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科学、法律如果能面面俱到,人人都"理性"的按步就班地生活,千人一面,那人就不可能有自由,也无需什么道德了。

人与动物根本的不同,是人有一个精神空间,这个精神空间里,人不必遵守从林法则,也不允许科学和理性进入,更不允许法律进行审判,它让你成为人,让你成为你自己,让你可以为你的信仰而战,而不致于成为一个科学、理性和法律的奴隶。

没有道德的法律,那是恶法,必需接受道德的审判。没有法律作支撑,道德往往沦丧。好的法律,更能培养人们树立好的道德。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道德是一种由内向外而发的心理活动,它彰显的是人性的光辉,使人有了可为、可不为的自由。用法律来审判道德,那就是用道德来绑架别人,是违反人性的。





时光背影73617227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永恒被讨论的问题。一般认为,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即违反法律的行为通常具有道德上的可谴责性,而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必然要受到法律上的制裁。

法律只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其并不规范所有的社会行为。这意味着,我们所在的社会是要容忍一定的法外空间存在的。

道德同样也是一种社会规范,许多违反道德的行为,却并不一定触犯了法律,比如通奸。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有不同的法律,曾几何时,在人类历史上,通奸就被视为是一种犯罪行为;而且,当前有些伊斯兰国家的法律中,通奸仍然属于违法行为,并且会受到严厉的制裁。

因此,回到问题本身,如果一个人道德败坏,但只要没有违反法律,就不能引发法律的制裁。当然,如果这种行为具有法律意义上的社会危害性,则可以认为是法律本身存在着漏洞,那么在通过立法将这种行为纳入法律的视野之后,就可以对其进行法律制裁。

尽管法律不是万能的,不过法律规范的价值导向,尽管不一定直接干预社会,却可能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引导。比如离婚诉讼中,因通奸引发的感情破裂,对过错一方让其净身出户,就表明法律不鼓励通奸行为这样一种价值导向。


风云26610126


法律与道德都属于上层建筑,是统治阶级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统治工具。

法律与道德是互相独立、互为补充、互相作用的相辅相成关系。

所谓相互独立,是指法律与道德虽同时存在于社会空间,但他们却有着不同的调整对像和调整范围

,并有着支持他们存在的不同力量。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在一个国家內从事活动的一切人,这些人不仅包括具有该国国籍的一切公民,还包括在这个国家从事社会活动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但道德调整的对象只能是该国的一切公民。

法律是打击违法、保护合法的有效工具,打击的对象是一切违法、应当受法律制裁的人,调整的对象仅限于从事法律活动的一切人,而对不涉及法律的活动,不横加干预,并充分发挥法治的一切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由国家的强制力作支持保障,即违法就坚决打击,绝不手软。

道德是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同不道德行为作斗争的工具。唾弃的对像是道德败坏的一切人,以颂扬道德典范宏扬光大良好的道德氛围,用社会评价和舆论支持道德建设向社会进步方向发展。

所谓互相补充,互为作用,是指法律制定的基础,离不开道德尺度,但法律有时往往跟不上发展了的社会速度,这就造成了成文法的制定与被调整的社会行为产生空缺,这时司法就应从‘有利社会稳定,有利经济发展,有利维护社会公序良俗’为出发点,化结社会矛盾和纠纷,至此,法律制定的疏漏,就由道德规范预以补充。

法律维护的社会公平正义,是通过司法活动展现于社会,公正正义的司法结果,进一步教育社会所有人,应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从事活动,从而提高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自觉性,这个自觉性又是道德范围的体现,。因此,公正司法,又对社会道德的进步起到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

法律和道德,都是由意识与行为组成的有机体。法律体现国家意志,并规范什么是合法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应依法受什么样的处罚。

道德的道,代表的是社会进步思想。德则是对社会进步起模范作用的行为标准。

道德规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进步和所代表的阶级意志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今天,这个规律仍然没变。

弄清法与道德的关系作用,对法能否审判道德,就一清二楚了。法是不能审判道德的,即使是不道德行为,只要不触及法律,法是不干预的,制止不道德应由有权处理的机关处理和社会舆论监督。


徐孝先小卒


同意。
现实的人物与故事的复杂性(并不缺乏这样的素材),不要随意煽动掩盖事实,法律法规健全的情况下是可以审判道德,

没有审判是很难约束到“自己”的无赖(也有可能是致命一击),很多简单的问题.有时偏偏就要扩大,


因此,有时需要法律审判,重视《道德》也是人类向善发展的需要;以后也是智慧的开端。没有法的审判很难会意识到犯错后的自责(例如:父母是当了几十年,可能与孩子变成陌生,教育资本可能都没花上万元?孩子的错本来就是爸爸妈妈的教育缺失、恶性循环)……更别说


穿孔子漏洞.还有知法犯法.明目张胆干不见得人多的是(例如:诱骗未成年满足自身的性欲、遭遇小灾难抛夫弃子、骗财骗色、裸贷)等等长期当父母的缺位……

恶语相向刺虐为乐,好像不懂屁臭还是屎臭?


没有法律的制裁很难使大多数自律?审判道德是良好的开端,比如以后想干啥事就要动动脑筋,争取把“冲动”是魔鬼的魔鬼冲洗掉,还有大家也会在人群中讨论着:怎样才会有更高的道德和更合法?餐桌上、人群中、家庭等闲聊时秽语污言可能消失殆尽?若是不提倡提高道德底线、就算再富再强也免不了给外国议论纷纷.人品又不啥样😭?

越优秀也要检查自己的不足,往往轻易捕捉别人的缺点,忽略了自我的不足,所以百分之百需要提醒我们的道德够了吗?


游览世情


题主这个提法小李子觉得很有意思。道德、法律是什么关系,一般人肯定认为是不交叉的两条平行线。小李子觉得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道德?什么事法律?


1、道德。来源悠久,可以说有人类那天就存在了道德,如我们祖先用叶子把敏感部位遮住,就是一种最简单的道德行为。随着历史长河推移,大到我们熟悉的孔孟之道,小到尊老爱幼都是道德的范畴。可以看出,道德是人们长时间约定俗成的,有规范作用,但没强制性力,往往从内心来规范人的行为。如,有不赡养父母的想法时,自己内心就会自动审视,这是不耻的行为,为众人骂。道德就是这样由内到外规范着人的行为,抽象的说就是什么不可为。


2、法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道德已经不足以规范人的行为时就产生了法律,具有强制性。法律有规范作用,同时也有约束作用。秦国的商鞅变法就是典型的古典法,带有鲜明的强制性。现在法律以成文的形式规范着人的行为,告诉你什么不可为,为了就要受到制裁,这就是法律。


3、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两者并不排斥,并且像两兄弟一样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法律是道德的最后一道屏障,道德不能规范人的行为时,法律登场强制制约。


所以,小李子认为不存在法律去审判道德,更不存在道德排斥法律,只有道德来指引着法律的修改。


小李子说法


法律本身就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和法律在许多方面都是密不可分的为,犯罪违法之人必然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批评,但反之,一个有违道德,公序良俗的行为不一定需要上升到需要法律来制裁和处罚的程度,但不需要法律处罚和制裁并不等于对某些道德行为就是听之任之,放任不管,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谴责和批判的行为可以有很多种,比如:社会舆论,组织纪律,自我良知,学校和亲属的教育等等,不必事必躬亲用法律来制裁。

人是社会属性的,不论你愿不愿意你我都是脱离不了这个社会而单独生存。在社会中生活、工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受道德的约束,同时也在自觉地、不约而同地在用约定俗成道德的标准评价别人,在这种约束和评价之中,那种不道德行为自然已经收到了来自道德天然自带的惩罚和批判,而这种无形的谴责有时比锋利的匕首更加让加害人良心不安。


荷叶下避雨的青蛙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首先,法律和道德都具有约束力。法律和道德,都是约束人的行为的,都规定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区别是,法律是成文的,有具体条文,是由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而道德一般没有明文规定,没有写在纸上,而是存在于人的心中,也没有强制力来保证的,所以在现实中,我们往往感觉对道德品质较差的人却“无能为力”,明知道他这么做不对,却只能谴责他,不能惩罚他。

其次,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较高层次的东西,他既可以是行为上的,也可能是精神层面的,有道德的人,会让我们感觉到人品高尚。而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道德的守门员。社会把最不最不道德的,最不能容忍的行为规定为法律,是社会和人民能够容忍的最低限度,违反了就要受到惩罚。

所以,法律是不能审判道德的。法律只能审判行为,不能审判精神。法律只能审判最大的恶,对小恶不能由法律来调整。不然,社会上就会人人自危,举步维艰。用法律审判道德,或者用道德代替法律,在我们国家某一时期是有活生生的例子的。

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法律,只有道德,没有惩罚,只有谴责。后来,发现光谴责没有用,必须要惩罚,于是就有了法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律就是把道德所不能容忍的装进法律,变谴责为惩罚。所以,如果对某种不道德的行为不能再容忍,社会会将其写入法律,用法律来约束。但是,在写入法律之前,把违法的交给法律,把不道德的交给道德。


江楼月


标题不正确,法律就是维护道德正义的保证,这句听起来???既然邀请我,那我就下客气,我的回答,不可以,尽管你描述了一些情节,你说的那些本来就不道德,坏的就可以审判。道和德任何法律都不可以去审判,审判任何案件都是维护正义,道德的标准来设立的,那才显得公平正义。道德就是公道,是人道,是天道,是宇宙大道,道永恒,而法律是适应时代需要,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得罪之处,请原谅,批评指正。福生无量天尊。



自在了然1


法官枉法裁判、法官无良无德已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很多法官就是社会的蛀虫,法院系统正是培育社会蛀虫-枉法法官的处所,可以说目前的法院系统正处于腐烂下去的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