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破腹產,那些遇到不能自然分娩的婦女時該怎麼辦?

被申請人


多數都是一屍兩命!古代生產,就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

科室有個女同事,37周B超做出來寶寶胎心減慢,臍帶繞頸5圈,趕緊拉進手術室剖了。可想而知,古代沒有b超,也發現不了臍帶繞頸,放在以前,等到40周很可能就生個死胎。還有一個女患者41周,寶寶都沒有入盆,也去手術室剖了。這放到古代,也是個一屍兩命。還有一個40周的女患者,宮縮乏力,自己生不出來了,轉去剖腹產。上面3個媽媽的寶寶都非常健康。

另外B超能測出寶寶的雙頂徑(頭圍的數據),如果大於產婦骨盆橫徑的話,也是會難產的。打個比方,瓶子的東西大於瓶口,裡面的東西是拿不出來的。這樣看來,在古代,女的還是找個頭小的男的,這樣根據遺傳定律,寶寶頭也不會太大,自己也比較好生養。

總而言之,在古代,做女人生孩子不容易啊!


阿卡醬醫生


沒有太有效的辦法。

現代女性如果難產,醫生可以通過嫻熟的剖腹產技術挽救產婦和胎兒的生命;但是在古代這項技術的死亡率極高,多數人可能會一屍兩命。

古代歐洲較早的一例成功剖腹產手術,應該是1500年一位名叫Jakob Nufer的瑞士閹豬匠,給自己難產的妻子進行剖腹手術,最後成功救活了妻子與嬰兒。

再根據《三國志》的記載,黃初六年(225)三月,魏郡太守孔羨《表黎陽令程放書》言道:

據汝南屈雍妻王氏,以去年十月十二日,在章,生男兒,從右腋生,水腹下而出,其母自若,無他異痛,今瘡已愈。母子安全無災無害也。

這段話雖然說得很玄妙,但是明顯帶有剖腹產的性質,應該也是我國實行此類手術的較早歷史記載。

但是正如前面所言,這種手術的危險程度相當高。採取這項手段時,基本上是在進行保小不保大的搶救了。直到1882,德國醫生Max Sanger規範手術流程,並且發明縫合線技術後,技術才步入正軌。

除此以外,還有各種各樣靠譜或不靠譜的助產技術。例如,服用特殊的藥物、食物進行助產催生。西漢醫學家淳于意就曾經用藥物解決難產的問題,“菑川懷子而不乳,召淳于意往視,與莨菪藥一撮,以酒飲之,旋乳”,很快就生下了孩子。


總而言之,這些辦法的可靠性都是值得質疑的。古代女性生產就是步入一道鬼門關,誠不我欺。


HuiNanHistory


女人偉大之處就在於把你帶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她真的是“陰陽兩隔”,生死一瞬間。在古代乃至舊社會,不生孩子的女人那是要被休回孃家去的,那就慘了!可是生孩子那真是在鬼門關走一次又一次。

在古代女人不但要生孩子,而且到了生孩子那時候,還要被歧視,這就是所謂的女人不祥之身,男人是不能觸碰這黴頭的。


(聲嘶力竭的產婦)

但是說沒有剖腹產應該是違背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過關於剖腹產的歷史記載,說的明確,看看司馬遷所寫的《史記.楚世家》中,他是這樣記載的;

“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

這就是說吳回生了個兒子叫陸中,陸中生了子女六人,而且每個子女都是由於剖腹產而生產。

在古代時期的女人剖腹產被認為是非正常的分娩方式,常常這樣生下的孩子卻被認為是神人聖人,傳說中的大禹和商朝始祖契等都是剖腹產的,不敢想象,也都不能否認這一客觀事實。


在遠古古代時期乃至更遠些的封建社會中,在非常落後的醫療條件下,不但沒有無菌手術室、更是沒有對女性有足夠的重視,對於什麼叫專業消毒,更是乏味,至於麻醉麻藥,那就更談不上了,一屍兩命的婦女們,為了自己的生存好生生存地位,冒險剖腹雖然會要了母親的命,也是無奈。

對於不能自然分娩婦女,更是毫無人道可言,有這樣一句記載:

《禮記·內則》有云:妻將生子,及月辰,居側室。

這裡邊的意思說的很明白,就是說當妻子到了臨產期,或者是大約到了臨產的那幾日,就要單獨另行在自己家的正房以外,進行待產乃知道分娩為止。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愚昧的封建意識的存在,認為生產中的女人是不祥之身,搞不好會有血光之災降臨。

(條件簡陋的生產)

聽說在先秦那個時代,婦女臨生產前要遷入側面的房屋去居住,她的丈夫還不能與她一起同住,感情深厚點的只能每天派人去問候,所以那時候的女人在漫長的生產過程中很難得到丈夫的關愛,好像女人的目的就是生孩子。

生產前,真正有疼痛難忍的女人,丈夫才會冒著有被別人指責的可能,才能偷偷的親自去問候,但是還不能直接與妻子見面,只能通過接生婦來傳話。

因為在那時候古人的男性眼裡,女性的月經、孕期、生育過程充滿著血腥和恐怖,因為在生產後所帶來的雜物都是汙穢與不潔的象徵。甚至稱之為“血光之災”。


(女人生產中的痛苦)

甚至到了漢代,還有這樣的現象出現;到了女人即將生產的前幾日就要選擇一個自己認為吉利的日子,離家出走,選擇這個地方有可能是別人不常到的地方。臨時搭建一個簡易房做待產準備,目的就是使其不能與外人來往,外人也更不想和她這位即將生產的女人來往,包括家裡人也是如此。

更讓人費解的是,生產完以後不能馬上回家,要等到所謂的滿月,既一個月期滿才可進入家門。所以這些封建愚昧的禮教是婦女在社會和家庭的地位始終不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只能苦苦掙扎,使其成為傳宗接代的工具。

想想那個時代根本就沒有先進的避孕工具和避孕措施,而且古代婦女懷孕生孩子的次數要遠遠超過現代女性,很多女性就是通過生理週期不斷的懷孕,不斷的遭受痛苦和磨難,所以古代的已婚婦女更是不斷的在生死線上掙扎。

當然在後期的皇室貴族有一定的特殊方式,但是也忌諱女人生孩子的血光之災之說,當然他們有一種貴族富人的生產規避措施,只不過是生產條件有所改善,可是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難產,或者其他意外還是避免不了女人在分娩過程中的危險係數的存在。

愚昧的無知是婦女在古代遭受的痛苦,是不能避免的,也是時代發展的一個過程,當然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也在逐漸改變愚昧的思維,同時也改變著婦女分娩條件,女人社會地位得到改善。

除了皇室貴族和達官顯貴以外,大多數底層女人遭受著這樣的痛苦和在磨難中求生存。就這樣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大多數女性的價值存在雖然得到了改善,但還是改變不了他們為男人家承擔著傳宗接代的責任和義務。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現在的女人,無論是自然生產還是刨腹產,或者是難產,都會受到家裡人或者丈夫的百般呵護,使生產中的女人,在生產前或者生產後,對自己的家人和丈夫有一種依賴的安全感,有一種共患難的感覺在支撐分娩中的女人,有幸福感。

能頂半邊天的現代女性,可以自主的選擇生育的權利,重要的是有著女人的尊嚴,擺脫愚昧的同時,所以說不得不感謝現代社會的科技發展與倫理的建設。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相互分享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歡迎期盼網友們評論留言吐槽。


日堯居k古史


歡迎來到熊二讀史。(本文約700字,閱讀需要時2分)

生孩子是女人的一道鬼門關,自古皆是如此。有俗語道:“兒奔生,母奔死,閻王爺處隔層紙”。

在醫學水平低下的古代,生孩子這個事情,真是挺嚇人的。

春秋時期,鄭武公的一個夫人叫武姜,她生第一個孩子時候,就是難產。
從她的長子姓名“寤生”可知,這個孩子可能是腳先出來的,古代的“寤”通“牾”,就是“逆”、反著的意思。這孩子也是命大,雖然不按套路出牌,還是平安生下來了。
不過這可把她的老媽折騰的不輕,後來武姜就不喜歡這個大兒子。想一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差點為這個傢伙丟失了性命。後來傳皇位的時候,武姜就希望廢長立幼,讓順產而生的二兒子共叔段繼承皇位。但是鄭武公還是堅持立長,寤生就是之後有名的鄭莊工。

那麼古代女人生子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沒有剖腹產這些技術手段呢?

答案是有的。

《竹書紀年》記載:“修己背剖,而生禹於石紐。”

就是說大禹這個偉人出生方式也是非同一般,是從背上割一個口子生出來的。這技術要比剖腹難多了。雖然這一傳說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但是春秋時候的人們就知道,除了正常生產之外,還有剖而生的這個辦法,已經是人類的巨大進步了。

《史記》記載了楚國的一個傳奇女人。“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

這個叫陸終的人,六個孩子都是剖腹產的!說來巧合,這也符合現代醫學的說法,剖腹產生了一個之後,之後就不能順產生了,再生就需要再次剖腹。

其實剖腹產的技術,可能是源於古代的一個殘忍的風俗——就是孕婦若因難產而死,就要進行剖腹,取出胎兒,分別下葬,要不就是不吉利,亡人靈魂不得安寧。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人們認識到小孩若從產道誕生有困難,其實是可以另闢蹊徑,剖腹產出的。

但是在醫療條件低下的古代,沒有止血和消毒設備,剖腹是個很危險的手術。因此在古代遇到難產之時,穩婆都會問主人:保大還是保小。

如果保小的話,女主人恐怕就要承受剖腹帶來的危險了。

自古至今,雖說沒有經歷過生子的女人一生是不完美的,但是生子之痛和險也是母親需要承擔的,這也是世界上做母親的偉大之處。在此感恩天下母親!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熊二讀史。


歷史寶藏


誰說古代沒有剖腹產?殷商末期,楚國先祖鬻熊的妻子妣厲在生育兒子熊麗的時候難產,就是剖腹生子的。妣厲剖腹產子的結果是兒子熊麗存活下來,而她自己則死去了。《清華簡》和《楚居》記載,妣厲死後當時的巫師用荊條包裹她的腹部將她下葬。“楚”就是荊條的意思。因為妣厲的丈夫鬻熊和兒子熊麗是開國先君,所以為了紀念妣厲,就用“楚”來作為國名。

古代有剖腹產,但不像現在這麼安全,剖腹產可能很大程度上是不安全的,要付出生命的代價。遇上難產有挺過去的,也有挺不過去的。比如鄭莊公的娘武姜,生莊公的時候就是難產,橫生倒養腳先出來,讓武姜受了很多苦,所以莊公的名字就叫“寤生”,就是指難產的意思。以至於姜氏對這個兒子也是厭惡的。

還有清代康熙元后孝誠仁赫舍里氏,就是太子胤礽的生母,就是在胤礽的時候遭遇難產,結果沒挺過去,兒子存活而她卻因難產而死。


沅汰


每個人的生日都是母親的受難日!

每當我們高興的聚在一起,慶祝一個新生兒誕生的同時,卻不知在這個嬰兒誕生的背後,有一個人剛剛闖過了鬼門關,這個人便是母親。

在醫學水平發達的今天,在各類科學的醫學手段保障護航下,新生嬰兒的存活率大大提高。生孩子所帶來的風險已經降低到了歷史最低點。新生嬰兒和媽媽基本都能夠順利的完成人類史上最神聖的時刻。然而往回倒退一百多年前。回到中國古代那個醫學水平尚且較低的年代,生孩子則意味著是闖鬼門關!


然而在中國漫長的古代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太多的關於生孩子時因難產而母子雙亡的記載。令人心痛!也有時是胎兒胎死腹中,或者是母親難產而死胎兒存活下來的情況。這些結果都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結果,我們最想要看到的是胎兒胎位正,順利生產,母子平安。



根據一些歷史資料顯示,在古代歷史時期,孕婦難產的幾率達到了30%以上,當不幸如果真的出現,胎兒胎位不正,母親難產,母子命在旦夕之間。真的就沒有什麼辦法了嘛?

其實古代也有“剖腹產”!

在古代,當家中的孕婦即將臨盆時,一般家裡會派人趕緊去請產婆來負責接生,產婆來到趕緊去看看孕婦情況後,馬上叫人

燒熱水、遞毛巾、拿剪刀、男人迴避......如果順利的話,很快屋裡會傳出新生嬰兒的哭聲。然而有時也會傳出話來,胎位不正,孕婦難產,母子二人只能保一個了!保大保小?

如果保大人,則胎兒會因難產而死,最後將死胎取出,母親勉強保住一條命,如果保小孩,則會對孕婦進行“剖腹產”。將胎兒取出,而母親則會因失血過多而死。因為古代很難有效的止住孕婦破宮後的大出血。畢竟傷到了大動脈!

所以說,古代的剖腹產是以犧牲大人性命,換取嬰兒新生的艱難抉擇!是繁衍生息的過程中,最令人心痛的事情!

古代的醫學水平低下而且廣大的農村沒有錢去看病,因此嬰兒在出生以及出生後長大成人的過程中,經常發生夭折的悲慘遭遇,也正是因為此,生命才顯得更為珍貴!

生命,就是在這種痛與火之間得以延續!

讓我們一起致敬我們的母親!天冷了,請給母親問個平安吧!


珞珈山的貓


古代是有剖腹產的。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已經出現剖腹產。《史記·卷四十·楚世家第十》記載:“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可見春秋戰國時,古代就已有了剖腹產手術。據推測,古代最早的剖腹產手術,應該是在已經死亡的孕婦身上進行的。

當然了,那時候還不具備現代完善的醫學條件,也沒有什麼麻醉手段,直到東漢末年,華佗發明最早的麻藥“麻沸散”,產婦才算好過一點。但是,其他如大出血、消毒、縫合等問題,還是隨時會要了產婦的命。

但這只是單方面對古代醫術的推測。

事實上,中國也好,外國也罷,由於這樣的外科手術曾被視為“巫蠱之術”,並不以“醫學”的觀點去看待,因此在中外都曾遭到強力禁止,醫學著作相關記載也都存在著斷檔現象,缺失了這一塊,就無法判斷古代醫學是否還有其他未被記錄和流傳的方法,不排除古代還有什麼現代人不知道的“黑科技”,能夠用來挽救產婦和嬰兒的性命。


純鈞LHGR


“保大人還是保小孩”,這時候有經驗的接生婆恐怕都會很快做出判斷,然後詢問主人家的意思,因為按照當時的醫療條件,是不可能作出刨腹產這麼高超的醫療選擇的,一旦出現順產之外的情況,幾乎都會弄出一句“保大人還是保小孩”的話。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很多人可能覺得奇怪,早在三國時期華佗就口口聲聲說要給曹操砍腦殼治病了,按說腦袋都能劈兩半治病了,刨腹產也不能算多大個事了吧,還真是個事情,其實在古代,大部分的時間,還不是把肚子刨開,就是普通的頭疼發1熱,很可能都是致命的。

什麼偶感風寒,什麼身上起了個癤子,很可能就直接死翹翹了,古代的普通老百姓對於現代人幾乎每天都做的事情――洗澡,其實是很慎重的,因為洗不好感冒了不是怎麼辦,而是沒辦法,不治之症。


就這樣的條件,就很能理解經常聽到的那句話了,接生婆有經驗的雖然更受歡迎,但受限於客觀條件,其實出現意外她們能做的事情也不多,主要就是輔助主人在二選一的時候,能夠儘量做到合理吧。

“保大人還是保小孩”其實這話是很重的,一般心理素質不好的主人都來不及做選擇,自己就先倒下了,因此,在古代生產是大事,也是需要極度小心的事情,因為在鬼門關晃悠,搞不好就邁進去了。

古代女人生產的傳統即使在現代社會也有很多保留,除了生產的風險被降低了很多以外,比如說雙方父母都需要到場,這其實是古代傳統的延續,因為一旦發生意外,一是能見到最後一面,再一個兩家都能夠解釋,因此,最好還是能自然分娩,要不然,卻是就比較麻煩了!


歷史三日談


這個事情要分成兩部分說,大致來看,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比較涇渭分明的分割點(全文較長,畢竟涉及整個中國史,先說聲抱歉。如可能,不妨收藏後慢慢閱讀)。


先說剖腹產。首先,剖(pou)腹產在中國古代一直都是玄之又玄地被記載的,並非沒有見述。像我們熟知的“大禹治水”,在《山海經》中就說是“帝令祝融殺鯀(gun)於羽郊。鯀復生禹……”繼而衍變成“鯀死後,屍體三年不腐,祝融用吳刀剖開其身體後,禹得以誕生”的民間傳說故事。但是在《吳越春秋》、《竹書記年》中,都曾記載禹的剖腹產出生過程,原文見下:

  • 修己背剖,而生禹於石紐。——《竹書記年》

  • 鯀娶於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壯未孳。嬉於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脅而產高密。家於西羌,地曰石紐。石紐在蜀西川也——《吳越春秋》

《竹書記年》記載了大禹的母親(修己)用“背剖”方式,在名為石紐的地方生下了禹。之所以這樣推測,倒也不是無的放矢。因為早在《史記三家注》中,裴松之子裴駰就注有《搜神記》作者幹寶的一段話,大致敘述了自古被記載的一些剖腹產案例(原文見下,較長,可略)。

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集解】:幹寶曰:“先儒學士多疑此事。譙允南通才達學,精核數理者也,作古史考,以為作者妄記,廢而不論。餘亦尤其生之異也。然按六子之世,子孫有國,升降六代,數千年間,迭至霸王,天將興之,必有尤物乎?若夫前志所傳,修己背坼而生禹,簡狄焜剖而生契,歷代久遠,莫足相證。近魏黃初五年,汝南屈雍妻王氏生男兒從右胳下水腹上出,而平和自若,數月創合,母子無恙,斯蓋近事之信也。以今況古,固知註記者之不妄也。天地云為,陰陽變化,安可守之一端,概以常理乎?詩云‘不坼不副,無災無害’。原詩人之旨,明古之婦人嘗有坼副而產者矣。又有因產而遇災害者,故美其無害也。”

吳回生陸終,其生六子的“坼剖而產”與“修己背坼而生禹,簡狄焜剖而生契”這三件事在當時都被儒家學者認為是值得質疑的事情,可是東晉時期的幹寶舉例了汝南人屈雍的妻子王氏,在生一男孩時的剖腹產方式(右胳下水腹上出)。而且還描述這個王氏的面部表情是“平和自若”,傷口是“數月創合”。因此幹寶才以此例駁斥儒生,認為他們眼界不寬,不知以今況古。而且這次記錄,在今日看來也是較為可信的。


《吳越春秋》就更詳細了,只是鯀的妻子換了個名字,叫女嬉,還是大戶人家(有莘氏)的女兒,“年壯未孳”就是正值生育的年齡但還沒有生育的意思(大禹是頭胎)。懷孕過程比較玄學,是在砥山吞食了薏苡之後……就有了身孕。而後也是從肋下剖開,生下了高密。對比這兩句後,可以推測鯀妻有兩個名字或乾脆有兩個鯀妻?但應該是剖腹產沒跑了。另注:“意若為人所感”這句可以理解為某人打了個冷戰……這也是我認為玄之又玄的地方,因為它不是第一次出現了(依舊《吳越春秋》,所述為黃帝的曾孫媳婦姜嫄與大腳印……)


或可肯定到魏晉時期為止,中國古代都有剖腹產記錄,但此後卻似再未提及剖腹。同為魏晉時期的《針灸甲乙經》曾記載以針灸治療難產的方法,但問題多少有一些,比如南宋時期的《齊東野語》,原文見下,可略:

若唐長孫後懷高宗,將產,數日不能分娩。詔醫博士李洞玄候脈,奏雲:"緣子以手執母心,所以不產。"太宗問:"當何如?"洞玄曰:"留子母不全,母全子必死。"後曰:"留子,帝業永昌。"遂隔腹針之,透心至手,後崩,太子即誕。後至天陰,手中有瘢。龐安常視孕婦難產者,亦曰:"兒雖已出胞,而手執母腸胃,不復脫衣。"即捫兒手所在,針其虎口,兒既痛,即縮手而生,及觀兒虎口,果有針痕。近世屠光遠亦以此法治番陽酒官之妻。

這段內容大致記述的是李世民的妻子長孫皇后生李治時難產,醫博士李洞玄就說保大保小選一個吧(電視劇即視感)。長孫皇后說留小的,於是李洞玄用針透過腹部扎李治的小手手,而後長孫皇后死,李治出生。類似的案例在當時還有龐安常所言原理,和宋代屠光遠與番陽酒館妻。至明代也有《明史·凌雲傳》所記載的“吳江婦臨產”。那麼在清代的《冷廬醫話·質正》中,就對此事以及《揚州府志·記殷矩》、《嘉興府志·記孫浦》所記載的“產婦死後,辯血開棺、隔腹針之而復生”表示質疑(孫思邈一針兩命之典故便應在孫浦此處)。


扎胎兒的小手手就能順利生產,並且龐安常稱之為“孩子捨不得出老孃肚皮,抓著胞衣不撒手”……說實話我對此也表示嚴重質疑。可新生兒易攥拳確實是很常見的事情,所以說……然而還是唐代,於《產書》中首次提到了“交骨難產”的問題。該書還提到,產婦“最忌食乳餅”,因為吃餅太多胎兒就會長大個,導致產道異常引發難產。但今日我們都知道,孕婦進補過度後胖的只是肉,甚至於過度肥胖的女性是無法懷孕的。


另外在重慶的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中,我們又可見到“立式生產法”,如圖:

這一方法,自唐見著,而後於宋代有所沿襲。唐代的《外臺秘要方》中,提到著者讀《巒公調氣方》中,發現“其一妹二女,並皆產死,有兒婦臨月,情用憂慮,入山尋餘,請覓滑胎方”一事,便由此想到動物少有聽聞難產而死,淫女賤婢(私奔偷情者)也如是,而當時所聽聞的大多都是富貴人家,聚居之時發生的難產而死。


最終作者以此為鋪墊,描述了其兒媳臨產過程是“懸繩系木作衡,度高下,令得蹲當腋,得憑當衡,下敷慢氈……令產者入位,語之坐臥任意”。與今日臨產前讓孕婦隨意走動有相通之處,後提到“五更將末(兒婦)便自產……產者自若,安穩不異,雲小小痛來,便放體長吐氣,痛即止”,溜溜達達的就把孩子生下來了,而且吐口氣就不疼了……真好。


此後於宋代,我們便看到了上圖中這種比書籍還真實的石刻。但不止如此,涉及分娩的研究在宋代也有長足的再發展,如《十產論》中便已明確提到胎位問題,像“橫產、倒產、偏產、礙產、坐產”等異常表現,都有相應的糾正方法。甚至於當時就確定了“今富貴之家,往往保惜產母,惟恐運動,故羞出入,專坐臥”,以及“婦人妊娠六、七月,胎形已具,而世人不知禁忌,恣情交合……使敗精、淤血聚於胞中,致令子大母小,臨產必難

”等問題。可以說這都是對此前研究更進一步的生育經驗總結。……白話說出來倒也簡單,就是胎位異常會難產,久坐不動會難產,哪怕沒有顧忌地啪啪啪,也會導致難產。這還是我們印象中的古中醫嗎?畢竟其所述問題,於今世也多有所見。


而後再說一個早期電視劇出現過(或者現在也有)的生產方法,各位此後可以拿來吐槽劇組導演了。明代《景嶽全書》中提到“令產婦以自己髮梢含於口中,令其噁心作嘔,即下”,類似記載也有刺激鼻孔,以打噴嚏或氣味催嘔的方法,讓產婦腹肌用力‘拉’出孩子……此法一直延續至清末民國。


大致來說,或者由於此前(上古至魏晉)所留下來的剖腹產記載寥寥,讓古人認為這種生產方式是有較高風險的,因此才放棄了剖腹產的再發展(畢竟消毒、麻醉、愈後都是問題),繼而思考如何以更溫和的方式去解決難產,並一直延續、發展至近代。而這種發展,其實對比西方的千年生育史來看,是較為先進的。因為時至19世紀中葉,也即公元1864年為止,巴黎的產科病房仍被描述的幾如中世紀,所述為“像英式的馬廄一般,通風幾乎是不可能的。”(具體可見2007年英國彼得林·布朗所著的《夏娃:母親走過的歷史(EVE—Sex, Childbirth and Motherhood through the Ages)》一書)。另外在19世紀後期時,棺中生子問題被重點了一波,大致認為是當時發展的防腐技術,使得防腐劑和消毒劑的化合物(如甲醛)在沖洗死者身體後與細菌發生了作用,繼而產生了足以讓胎兒娩出的氣體。這也得以側證,當時西方女性難產而死的情況是較多見的。


毅而三思吳六奇


婦女產子是大事,俗話說是過鬼門關,是女人都要過這一關的,除非你絕育。說到古人破腹產,不翻書還真說不出多少道道來,古書上說華陀是外科手術大師,有過破腹的記載,準備給曹操破腦袋之時被殺掉了。華陀還有用麻藥的記錄,可見,三國的外科手術也近成熟了。後來的記載則不多,晚明有西洋傳教士利瑪竇據說把國外先進的外科手術傳了進來,但缺少佐證。清朝康熙,乾隆的時候,有大量傳教士進入皇宮,大量西方先進思想被帶進來了,也沒見記載皇宮裡有用西洋手術生孩子,難產破腹而生的。晚清則有西醫診所,但侷限於大中城市,廣大鄉村還是老辦法接生。過去在農村有接生婆,專門負責接生的。一盆熱水,一塊毛巾,一把剪子,就是全部接生的工具了。用過過火的剪子剪斷臍帶,不論是橫空出世的還是順順利利來到人間的,大帕子一包,一聲啼哭,母子算平安了。也有特殊情況,胎死腹中或生下來就是死嬰的,據說藕葉煮水服用可以催生,也可抓中藥來服用,效果都不錯。衣包不下,也用同樣辦法。農村女人沒那麼嬌貴,天天下地爬山什麼的,難產的事很少,有死嬰的大樹丫包好放進去(用紅布,俗稱紅孩子),也有的死嬰丟在塔裡,讓他們早日超生。最可怕的難產是大出血,凶兆,服用大量人參紅糖水無效的,請中醫診脈抓藥,中醫迴天乏力的,只能聽天由命了。過去農村生下孩子,要休息一個月,叫坐月子,每天煮紅糖雞蛋吃,吃不出雞屎味的,就得擔心落下月子病了,月子病很難根治,往往伴隨一生。總之,欠發達的古人會有很多辦法傳宗接代的,不然還會有我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