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德國輸掉戰爭的所有原因裡哪個最為至關重要?

繘乄夨筽


二戰中,德國輸掉戰爭的原因有很多,普遍認為,德國進攻蘇聯就註定了失敗,因為德國無論領土、資源還是人口基數都比德國大得多, 還有英國沒有徹底解決, 德國空軍分散了力量沒能在蘇德戰場上取得制空權, 英國沒有徹底解決的最大後患就是後來美英的轟炸機以英國為空軍基地轟炸德國本土, 以及美英盟軍以英國為跳板登陸歐洲開闢第二戰場。 德國在東線本來就是跟蘇聯勢均力敵, 雙方在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都有可能影響勝負, 從1943年開始,美國對蘇的援助計劃及美英轟炸機對德國本土大規模的轟炸,德軍在東線相對於蘇軍來說無論在兵力、兵源補充還是火力上都完全處於劣勢, 美英盟軍在歐洲登陸後更是窮於兩線作戰直到敗亡。

我認為二戰德國會輸掉戰爭在武器的研究方向和重點上是最為至關重要的原因, 過於追求高大上和精緻尖端的武器。 德軍在研究火箭上的費用達到了5.5億馬克以上,而研究原子彈的“鈾計劃”花費僅100多萬馬克,特別是後來被稱作有可能會改變戰局的武器Me-262戰鬥機更是因為德軍高層過於自信一度中斷了研發。

Me-262噴氣式戰鬥機最早是1938年開始設計, 但當時的德國空軍高層卻認為只需要傳統的戰鬥機就可以贏得戰爭,因而該戰機的研究和生產被擱置了下來。該戰機直到戰爭末期才生產出來,1944年6月正式服役投入實戰,Me-262的顯著特點是速度超快(比當時美英盟軍和蘇軍所有的戰鬥機都要快得多)和裝備有四門大口徑航炮,Me262無論速度上、性能上和火力上對於盟軍的任何一種飛機都形成巨大的優勢,在1944年9月的一次空戰中,僅6架Me262戰機,在短短的6分鐘內就接連打下了15架B-17重型轟炸機!只是數量較少出現的時間較短(1944年6月--1945年4月)而沒有對戰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為了防止納粹新式噴氣式飛機奪取制空權,盟軍連續對生產噴氣機燃料的工廠進行大規模空襲,造成噴氣式飛機燃料嚴重短缺,不少飛機因無燃料而無法起飛,因此,Me262只有少量參加戰鬥,發揮了有限的作用,未對戰爭結局產生影響。

二戰時期德國如果將武器的研究重點用在飛機和坦克上, Me-262如果出現的時間早兩年跟虎式坦克相同時間服役, 那德國贏得戰爭史上最偉大的勝利也是極有可能的。 德國擁有陸地上最厲害的坦克—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 再加上天空中最厲害的戰機—Me262噴氣式戰鬥機, 那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坦克會戰的歷史將改寫, Me262因為有超快的速度和強大的火力在蘇德戰場上可以隨意地摧毀蘇聯運送軍隊和武器彈藥的列車, 在配合地面上的進攻時也可以輕易地擊毀蘇軍的坦克、火力點, 這對蘇軍的打擊絕對是致命性的。 在東線, 德軍每一次戰役和戰鬥都以上百架的 Me262打前鋒, 數百架的其它各類戰機和轟炸機跟在後面, 然後是地面上以數百輛的虎式、豹式坦克為攻堅力量, 上千輛的其它各類坦克作分割包圍和快速突擊,在陸地上根本沒什麼能抵擋這樣的攻勢, 整個歐洲大陸就像一個巨大的蛋糕被德軍輕易切割。 蘇軍在這樣的打擊下, 雙方坦克和飛機的戰損1比20或是1比30都是有可能的, 蘇聯就算有美國的大量援助, 只會落入德軍的手上。 所以,如果Me-262能早兩年大量生產並投入戰爭,德國贏得戰爭史上最偉大的勝利--打敗蘇聯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西線, 德國因為多了幾百架Me262, 盟軍的轟炸機還沒到德國本土就有可能全部被擊落,如果盟軍不能對德國的兵工廠和煉油廠進行有效的轟炸和破壞, 那德國生產的虎式、豹式坦克數量會更多,性能上會更加完善, 還會繼續生產什麼獅式、鼠式坦克。 在對英的空戰中, 英國的飛機會在短時間內被消滅, 德國的戰機和轟炸機可以輕易的飛到英倫三島隨意摧毀地面上的目標, 這樣,美英盟軍根本不可能在歐洲大陸登陸。 如果美國對歐洲的戰爭置身事外的話, 那麼德國贏得歐洲的戰爭是完全有可能的。


談文論史


看了不少的答案,有很多人都沒有提到一個很關鍵的因素-石油!

我們都知道,二戰時期的德國,閃擊波蘭,閃擊法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這裡就必須得提一個閃電戰的理論基礎,就是天上飛機狂轟濫炸,地表坦克橫衝直撞,進行多定點突破,突破點部隊對敵軍主力部隊進行合圍殲滅。然後合圍其後備後勤部隊,速度極快。一戰和二戰的的最大區別在於:一戰是一場靜態的戰爭,而二戰是一場動態的戰爭。



二戰時期的德國是一個有極為強大的軍事工業和鋼鐵產量以及煤炭。最大的缺陷在於其少油。納粹德國一年的石油需求量大約在1000萬噸,而德國每年的石油產量約為50萬噸。大量的石油來源是從羅馬尼亞進口以及美國,墨西哥等國進口。我們都知道德國戰敗於蘇聯。有人就在想,為什麼德國佔領歐洲後不休養生息,佔領英國。而要兩線作戰,這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德國的教訓嗎?這是因為佔領英國沒有實質上的利益,並不能獲得足夠的石油資源,還得耗損大量人力物力。當德國閃擊波蘭,佔領西歐七國後,每年的石油消耗為2000萬噸!而石油生產量為1500萬噸。每年都會有500萬的赤字。如果時間一久,德國的軍事理論就會萎縮。而蘇聯也在積極備戰,實力日漸強盛。所以德軍就發動了對蘇聯五百萬人大攻勢的進攻。三線推進,預計三個月打到莫斯科,進而從南線佔領年產量2000萬噸石油的高加索山脈下的煉油廠。



而德軍低估了蘇聯軍隊的力量。兩個月只推進到了不到莫斯科一半的位置,就燃料耗盡。然後朱可夫一次反突擊就打退了德軍一百多公里,是因為德軍的機械化燃料只夠撤退用了。第二次經過了半年的石油儲備後,發動了斯大林格勒的戰役,也是因為石油耗盡而使機械化部隊喪失機動性能力,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國國內的石油儲備全部耗盡,所以當閃電戰變為持久戰以後,日本意大利和德國1000萬噸石油儲備面對蘇聯美國英國2億5000噸石油儲備,戰敗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說,希特勒的很多看似戰略錯誤都是正確的,只是資源不夠,戰爭機器無法運轉,沒法支撐戰爭,可以這麼說,只要反法西斯同盟把能源區守住,法西斯就能自己“餓”死。所以,失敗是從一開始就必然發生的,法西斯國家只不過賭了一把而已。


勝者為王36552421


德國缺一個東西,缺什麼呢?

他為什麼會缺這個東西呢?

二戰前,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物理學家,為什麼沒有研製出原子彈呢?

這是因為:

納粹的種族主義政策

納粹的種族主義政策宣揚種族優秀論,認為“優等種族”有權奴役甚至消滅“劣等種族”,希特勒把猶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敵人,一切邪惡事物的根源,一切災禍的根子,人類生活秩序的破壞者。他在《我的奮鬥》中說:“雅利安人的最大對立面就是猶太人。”,因此,納粹黨上臺後大量迫害猶太人,導致大量的猶太科學家出逃至美國。特別是愛因斯坦、“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

納粹的種族主義政策不僅導致大量科學家出逃,還導致了留在國內的科學家的不滿,他們的消極怠工也是納粹未先研發出原子彈的一個原因。

沒有和平的研製環境

由於德國一直處於戰爭中,空襲頻繁,電力、物資等缺乏,德國的原子彈研製一直處於緩慢狀態。

同時加上可能的間諜的破壞。據說,德國科學家用石墨做核反應堆實驗,結果被美國特工在所生產的石墨中添加了鈣等雜質。於是德國“鈾計劃”的研究科學家們始終找不到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耽誤了大量的時間。

德國過分自信而且並不很重視原子彈的研發

攻打波蘭、法國的順利以及對蘇聯的歧視,使得德國過分自信,並不重視原子彈的研發。德國人把研製火箭武器放在首位,為此花費了7年時間、5.5億馬克研究出V-2導彈。而原子彈研究經費才100多萬馬克。

如果德國有了原子彈,大家認為德國會失敗嗎?

大家好,我是“風雨的學習號”,如果大家感覺我寫的有道理,請關注我吧!


風雨的學習號


個人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之所以輸掉戰爭,最主要的原因是入侵蘇聯,陷入雙向作戰。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隨後英法對德宣戰二戰爆發。但是前期我們可以看到,德國幾乎是橫推了大半個歐洲,法國投降,只有英國在勉強支撐。這個時候希特勒犯了第一個錯誤,那就是讓英法軍隊在敦刻爾克順利撤退到英國境內,沒有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這個時候如果德國不再對外擴張,而是開始集中力量逼英國投降,最不濟也要消化已經佔領的土地和民眾,說不定德國真的可以一統歐洲大陸。

但是,希特勒的野心太大了,1941年6月22日,德國偷襲蘇聯,將這個工業實力雄厚,國力強勁的國家拖入戰爭中,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後落得兩敗俱傷的結果。再加上德國有兩個典型的“豬”隊友—意大利和日本。意大利負責搞笑,日本則將美國拉進了戰爭圈,導致德國陷入雙向作戰,最終走向滅亡。





執著不屈


納粹為什麼會輸?

有很多原因,比如:

一,實力不足。德國快速膨脹的軍事實力雖然很強大,但一敗於英吉利海峽,二敗於莫斯科城下,三敗於美國的強大工業能力。

二,地理劣勢。處於英法與蘇聯之間,德國即便殲滅法國也征服不了英國。又發動歷史上最強大的巴巴羅薩計劃,還是無法征服蘇聯。

三,政策錯誤。德國令人恐懼的雅利安人種優先論不僅屠殺了猶太人,也嚇跑了無數非雅利安人,大量科學家與資金紛紛逃離,實際上幫助了美國的發展。

四,豬隊友多。意大利的糗事太多,日本對於德國毫無幫助,還拖累德國被迫提前與美國進行決戰。至於其他的,基本都需要德國花費精力與資源去保護。

五,....

所以德國失敗是綜合性因素,不是說德國專心進攻英國或者直接進攻蘇聯就可以成功的,不管是蘇聯,還是英國,或者美國,都不會坐視德國統一歐洲並順利整合所得資源,充分發揮出工業與技術優勢。

時也,命也。


四川達州


二戰轉折性的戰役一般被認為是蘇德戰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北非戰場的阿拉曼戰役。前者標誌著德國在蘇德戰場基本喪失主動權,在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之後,德國徹底失去戰略進攻能力。阿拉曼戰役則是德國在英美面前進攻的頂點,由於不能拿下這次戰役,德國失去了向蘇伊士運河和中東產油區進軍的能力和機會,從而讓英軍可以繼續戰爭,並讓美軍開始介入戰爭帶來了條件。

損失最大的戰役應該是白俄羅斯戰役,德國整個中央集團軍群不復存在,防線被撕開上千公里的口子,隨後的桑多梅日-西里西亞戰役和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則在烏克蘭-捷克戰線和巴爾幹戰線讓德國徹底體會到了失敗的滋味。

從道義上,德國希特勒的狂妄,妄想稱霸世界的野心,激起了眾怒,多個國家組成了反法西斯同盟,最後德國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


王春來342


二戰德國最大的敗因就是想用空間換時間的失敗!簡單的說就是太急,想通過佔領大面積的地盤掠奪資源,來填補時間上的倉促!

如果德國實行一三五計劃,十年,二十年規劃的話,說不定希特勒就當球長了😁

比如,五年時間佔領西歐並鞏固五年,十年後與美國結盟打掉蘇聯,再鞏固五年後再跟美國翻臉說不定事就成了!

想秦朝統一中國都是奮五代之功,從秦孝公用商鞅變法開始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用了五代人才成功!而秦孝公變法後的秦國已經是戰國第一強國了,打敗老大魏國後就沒有再繼續打,而是選擇慢慢蠶食周邊地盤!怕的就是其餘諸國聯合起來!特別是在秦惠文王長平之戰打敗趙國後如日中天都沒有繼續攻打其他國家,而是消化佔領的地盤!

而德國就是佔領別國後沒有消化地盤就急於進攻,想用足夠的空間來換取時間的倉促,所以失敗!


平頭白髮中山裝咋啦


德軍二戰根本沒有贏的可能性,戰爭打的不是別的,打的就是錢,沒錢了,怎麼打都沒用。前邊回答的什麼隊友問題,這都不是什麼問題,最主要的就在於自身國力上。



首先,二戰德軍的戰鬥力其實是吹出來的

二戰初期,德軍閃電戰打的順風順水,主要就是依靠自己先進的坦克戰術,還有就是他面對的國家都是小國,法國最大,本土也就50萬平方公里,荷蘭多大,四萬多平方公里,比利時有三萬多平方公里,這些國家小的可憐。看現在的重慶市,就有八萬平方公里,三千萬人口。這些國家輸,第一被嚇怕了,第二,戰略縱深不夠,第三,打法先進,人家德軍坦克幾步就跑遍你全境了,你怎麼打?人家還是集群突擊的坦克群快速突擊。


持續戰爭,消耗的就是國力,而德國消耗不起

然而,這些戰爭雖說是德軍戰績最輝煌的時候,但是有一點,這些輝煌證明不了德國有多強大。能證明的是,德國比這些小國強,德國戰術先進,僅此而已。這些戰爭持續時間短,最多一個月,國家消耗的少,對國家的實力根本影響不大。

當德國進攻蘇聯,德國的實力就完全展示出來了,蘇德戰爭,持續時間長,消耗大,戰線長,德軍的補給什麼的完全跟不上,甚至零下幾十度,德軍還穿單衣作戰呢。這就是國家實力的體現了。再看整個二戰,德軍佔領法國,得到了相當一部分工業,加上自身的工業水平,打個小仗肯定沒問題。但到了蘇聯就不行了。

蘇德戰爭初期,蘇聯有兩萬輛坦克,戰爭中,摧毀了一部分工業,但蘇聯還是能產出1200輛坦克。整個蘇德戰爭期間,蘇軍坦克產量有14萬輛,德國僅僅只有三萬輛。這個體現的就不是別的了,體現的就是國力問題了,國力遠遠不如蘇聯。

再看飛機,德國最高的時候年產量有兩萬架,美國有十萬,蘇聯也有四萬。這種實力對比下,戰爭可以不用再打了。戰爭後期,蘇軍德軍玩坦克肉搏,蘇軍絕對玩得起,玩的開,玩沒了還有。

樹敵太多,自取滅亡

二戰中,德國面對的是四個大國,英國、法國、美國、蘇聯,安理會五常中的四個,英法老牌殖民強國,美國剛在一戰大發戰爭財,蘇聯工業一直強悍。這幾個國家隨便拉出來一個,國力都不弱於德國,雖說法國被打趴下了,哦不,嚇趴下的,實際上是嚇死的。德國雖然有盟友,意大利儘量保證不坑,就算可以,其他的僕從國都是牆頭草,日本遠在亞洲。實際上,德國就是一打四,或者說是一打三。希特勒打得贏麼?


前兩天有個寶寶非得跟我撕,說德國是因為蘇德戰爭中精銳被消耗光了,所以戰敗了,對此我表示無奈,為啥被消耗光了,你有想過麼?自身實力夠硬,還會被消耗光了麼?

戰爭打的就是國力,日本國力強於中國,但是中國大,你吃不下,日本國力遠不如美國,被打死是自找的。德國想用一己之力對抗幾個大國,不可能。什麼戰略戰術,實力面前,都白搭。


御史三大人


只有一個:國力。我感覺,希特勒已經得到了幾乎神的眷顧。

英美法允許德國取得捷克,波蘭。然後又打敗法國,佔領挪威,南斯拉夫地區。這一切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他全完成了。

然後,設計清洗蘇聯軍方高層,在初期打的蘇聯找不到北。

這樣為什麼還是輸。因為國力,要知道德國是以一己之力同時準備車翻世界三大最強國:美國,蘇聯,英國。美國有國力加持,蘇聯有信仰加持,英國有殖民地加持。德國雖有佔領區加持,但對手太強 。國力差距太大。

所以必敗無疑!


yyyysssswwww


從一戰到二戰的德國,最終的下場都是以失敗告終。是德國的武器不夠優秀、軍隊的作戰不夠勇敢、還是受到資源的限制、還是因為某場軍事決策的失誤。惜花認為這些都不是,最為重要的是因為人的原因。

對於佔領區的人們

德國軍隊在快速的橫掃歐洲後,對於佔領區的人們的統治太過於殘忍與極端。應該想著怎樣的讓德軍快速的融入到其佔領區。並且能夠很快與其打成一片,其目的不是為了侵略的,而是給佔領區的普通民眾帶來更好的和平與發展,建立起一個大統一的歐洲。然而事實卻是那些的殘酷與無情,在快速的佔領後,對於佔領區的人民除了災難外在無其他任何的好處,從而激發各地區的抵抗組織與力量。

屠殺猶太人

歷史證明,猶太人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做生意及最聰明的民族,猶太人以期空前的團結。讓其成為世界上最為富有的民族,並因此留存下來了很多的經典故事及名人。而當時的德國沒有以一種包容的心態,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的力量。從而讓其變得更加的強大與完美。卻向猶太人舉起了屠刀。致使大量的猶太人的有志之士逃離德國,造就德國在很大程度的上的一種被動。為其最終的滅亡埋下非常大的禍根。

最堅硬的堡壘往往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強盛一時的德國也是如此,在軍事指揮上及個人的榮辱上存在矛盾時候,人們往往會選擇後者,至前者已不顧。從而產生內部的分離與裂痕。德國就是這樣的,在很多次失誤的決策中,都是因為上層人物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利益衝突,最終,致使一次次的失敗讓德國毀於一旦。

民族最優感

能夠存活在這個世界的民族,沒有一個是弱小的。只是其認真較為落後而已,而德國當時的大民族主義情懷,使得其對於其他民族及人種的歧視。造就了其樹立太多的對手,雖然在其強盛的時候還很弱小,但在你衰敗的時候,他們是非常強大的。俗話說:“牆倒眾人推。”德國的戰敗不是敗給其武器、資源等等,而是敗給了人。

由於種種的政策與手段,使得德國樹立的敵人太多。而戰爭的消耗,除了各類資源外,就是其人口的減少太快了。到了最後,大量的百戰精兵全部消亡了,後背力量非常的嚴重。使得德國快要到了亡國滅種的地步。戰爭就是一把雙刃劍,雖然,消滅了對手但卻也在透支自己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