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到底是什么?

邵兴旺


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女神,她与伏羲息息相关,均为人类始祖,创世之神,也同样是人首蛇身的面容,只是性别不同而已,那么他们两个是什么关系呢?


据传他们两个是兄妹关系,但是后来为了拯救苍生,他们便结合在一起,成为了夫妻,所以女娲和伏羲的关系用一句话来描述,那就是既是夫妻又是兄妹。


在神话中,大约是九千多年前,一位名叫华胥氏的女神到雷池游玩,可意外之中结识了人首蛇身的雷神,回来后不久便怀孕了,这一孕就是十二年的时间,最后生下了一对孪生兄妹,也就是女娲和伏羲,后来待兄妹二人长大成人后,世间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天空摇摇欲坠,出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黑洞,再加上暴雨肆虐,形成了非常严重的灾荒,使得四周陷入一片混沌之中,人类死伤无数,最终在二人合力营救之下,又用五彩石填补天空,又是斩杀黑龙,最终使一切恢复正常,只是当时部落里只剩下他们二人,为了繁衍出人类,为了世界,伏羲便向女娲提出了结婚的建议。

女娲与伏羲结婚而产生人类,后来女娲又禁止兄妹结婚,这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就开始由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


关于女娲和伏羲的关系,还有这样一种传说,一开始,在先秦时代,女娲、伏羲是没有关系的两个神;汉代开始把他们两个结合成夫妻,大概因为他们在先秦时来自于同一地区,女娲《楚辞》,伏羲《楚帛书》都是楚国的,在汉代壁画里,可见女娲和伏羲的交尾图,这时他们是作为创造人类的一对配偶神;到了唐代,李亢编了本小说集《独异志》,在这部小说集里,李亢又将他们定义为兄妹关系,认为这对夫妻是兄妹成婚。


关于女娲造人的故事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手捏泥人,她开始是用手捏,后来累了,就折下一根柳枝,沾上泥土一甩这些泥土落地成人,这个柳枝称为功德柳,后来被观音得到,因此观音就有了送子娘娘的美称。


依照传说,女娲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万物生灵,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的创造了我们,有勇敢的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为了让人类永远的传承下去,她创造了婚嫁之礼,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


简单来说,女娲就是创造生命的生命神,在中国云南的苗族、侗族还有将女娲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当然了,神话就是神话,传说而已,我们还是要相信科学,我们人类是由猿猴转化而来的,这一点还是比较靠谱的。


遗产君


神话传说中流传的女娲有两大神迹,一件是创造了人类,另一件是炼石补天,那传说中的女娲是先人想像出来的,还是真实存在过呢,可以这样讲,这些神话传说传到如今仍然盛行,以现在的科学程度尚解释不了的事,在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能想像出来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女娲是真实存在过的神级人物,那女娲是来自那里,又去向何方了呢,在中国吉林发现了一个外星人留下的水晶猿人头上就记录了女娲是来自猎户座方向的外星人科考队的一员,而女娲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人类的观察研究甚至用科技手段复制创造更多的人类,来达到种群数量,古人类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数量,才能在地球上生存,这一过程古人看到眼里就有了女娲造人的传说,炼石补天的传说,我们现在常会看到新闻讲,南极臭氧层出现空洞,太阳光紫外线对人类造成辐射伤害,这一现像在女娲时期可能更严重,女娲采用科技手段制造臭氧层来保护古人是有可能的。古人的神话传说放到今天都是人类尚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远古人类又怎么会凭空编造呢。在水晶猿人头上清晰的记录了人类的祖先猿人是外星人带到地球的,后在地球进化发展出了人类,水晶猿人头上不仅记录了人类起源和外星人有关的影像,上面还记录了大量的天体星系等信息。这一证物的发现不但证实外星人确实存在,也解开了人类起源的千古之迷,更证实了中国是人类起源的源头。

水晶猿人头上的圈圈点点的都是天体星系图

水晶猿人头上记录的猿人头像,造型和上图一模一样

进化到人类的远古儿童

穿着宇航服抱着猿人的女外星人,应该就女娲娘娘造人的传说。(猿人在图片右侧)



穿着宇航服在太空补天的女娲娘娘

女娲娘娘的艺术照特写

参悟天地宇宙玄机的伏羲大帝

盘古大神

这些神话中的人物都是在地球工作上千年的外星人变老后的样子,下面是刚到地球时的外星人年轻的样子,

戴着金色太阳镜抽着雪茄的外星人

戴着墨镜叼烟斗的外星人

舷窗内的外星人

休息中的外星人

猎户座大星云对比图

马头星云对比图


探秘猎户座



【搜神记】载,白垩203年五月一日,菩提祖师与女娲,在灵台方寸山结为夫妻,女娲作为天界第一美人,得嫁菩提祖师,芳心甜蜜幸福,夫妻二人成为天界的典范。玉帝看到女娲对菩提祖师温柔体贴,天天骂西王母,说她就会和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弄什么蟠桃会,吃吃喝喝,不务正业。后来玉帝勾引了嫦娥,西王母也撩上太上老君,两人谁也不管谁的闲事。


菩提祖师与女娲结婚五年,女娲一直没有怀上孩子。吃了太上老君无数的灵丹,不见丝毫效果。太上老君天天为女娲把脉,想妙手撩春,菩提祖师早早看出太上老君的假道学,再不让女娲见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因此与菩提祖师不和,到处造谣,说菩提祖师没生育能力,死精。又挑拨女娲,说菩提祖师与毗蓝婆好,搞鸡。女娲和菩提祖师夫妻关系发生矛盾。

女娲没嫁菩提祖师之前,表哥盘古对她一往情深,女娲那时爱上菩提祖师,就以近亲不能结婚为由,一次次拒绝盘古。女娲母亲盘枝莲,是盘古姑妈。女娲与菩提祖师夫妻感情不和,正在开天地的盘古,天天撩表妹女娲,也没心思开辟天地,正在进行的工程,盘古也心不在焉,天被他劈了几个窟窿。盘古就借口让女娲帮助补天,把女娲骗去工地。女娲把天补好,盘古说什么不让女娲走,要和女娲一起造人。

女娲是爱菩提祖师的,别有用心的盘古,偷偷给女娲喝了忘情水,在一个漆黑的雨夜,装神弄鬼吓女娲,终于如愿以偿,和表妹上了手,开始了造人。女娲三个月后,怀上了孩子,因为近亲,孩子生下来呆头呆脑,盘古不甘心,一连又生十七个,没一个不缺心眼。女娲非常后悔,知道不该与表哥有这段造人孽缘。心里觉得对不起菩提祖师,想见菩提祖师,菩提祖师不再见她。女娲天天去找菩提祖师的好友樵夫,让他帮忙说点好听的。


盘古是个不负责任的男人,看到表妹的心始终爱着菩提祖师,看着一群痴呆的孩子,抛开他们母子,与铁扇公主私奔,后来生个红孩儿,也是个侏儒,一直像个孩子。看来是盘古的基因有问题。女娲伤心欲绝,想起菩提祖师对自己的好,泪水淹倒长城。


在樵夫的帮助下,菩提祖师终于打开了斜月三星洞的门,看到女娲带着一群痴呆孩子,心中是爱之切,恨之深。菩提祖师为了女娲,在灵台方寸山办了天界智障特种学校,女娲造的十八呆,也就是孙悟空的师兄们,后来成了天界十八痴呆真君,孙悟空为什么砸了太上老君的丹炉,是师父菩提祖师的意思,假药害人。菩提祖师始终没有和女娲复婚,女娲经历了盘古的伤害,于情感之事心灰意冷,后来那个脑残纣王给女娲写情诗,撩妹撩到女娲头上,女娲立刻派狐狸精搅黄纣王江山。

女娲的情感是不幸福的,菩提祖师把女娲造的人,培养成材后,把悟空赶下山,离开灵台方寸山,再没回来,女娲天崖寻夫,看到绝情谷的崖壁上,菩提祖师的亲笔【菩提非无爱,红尘莫论缘。天上与人间,从此不再见】。女娲知道菩提祖师心意已决,再难挽回失去的爱,怪就怪自己年轻,都是太上老君惹的祸。女娲回到灵台方寸山,在菩提祖师的卧室里,找到了自己当年给菩提祖师写的情书【亲爱的菩提哥 : 那日不该与你相遇,是初见让你成了我心中的男神,每个梦里,我都呼唤着菩提欧巴的名子醒来,菩提哥,你知道妹的心嘛?你虽没撩妹,妹心却因你而乱,问妹能有几多愁,若见哥哥半点无。菩提哥,你在哪里?想妹的时候可知道妹的心?妹多么想听到你的邀请,哪怕私奔,娲妹也会生死相随,我爱你菩提哥,…………】。女娲读着自己写给菩提祖师的第一封情书,看着菩提祖师保留的情书,女娲忽然明白,菩提祖师一直在心里爱着她。


白这个颜色


女娲就是女性创世神啊。目前记录女娲最早的文献,应该是战国楚帛书,里面说女填(当即女娲)和伏羲生下了代表一天的四个时段的四时神。这反映了女娲和伏羲在早期神话中就是一对,而并非是过去一些学者说的先有女娲后后有伏羲。另外在汉代画像石中,也有伏羲和女娲人首蛇身交尾的形象。不过在文献中,伏羲和女娲确实是长期分开的,直到唐代才合成夫妻,而女娲的神格又比伏羲要强很多。

所以我们看战国的《山海经》,说女娲之肠化成十个神。看西汉的《淮南子》,说女娲补天。看东汉的《风俗通义》,又说女娲造人。这些女娲都是以创世女神的身份出现的,她不但会化神,也会造人,还会修补天地。而此时的伏羲,仅仅是画八卦的“人文始祖”,似乎比起女娲还颇有不如。可以说战国秦汉以来,女娲都是最高神格的创世神。但是到了三国时期又出现了一个盘古,盘古有开天辟地的神话,所以后来居上,反而成为更早的创世神了。


林屋公子


谢谢!非常高兴在这里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做个交流。女娲到底是什么?很多人都听过女娲补天的故事,那么今天我就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谈一谈。

1、说到女娲,就自然想起那些神话故事来,这也就要说到人类最早的女神,叫生育女神,也叫生命神,说白了就是生孩子的女人,那个时候只要一个女人能生孩子,就会封为生育女神。

2、我们知道古代人的寿命不长,据考古专家证实,山顶洞人平均寿命不到30岁,所以你可以想一想,那个时候能够生孩子的女人的地位是相当高的。所以就封生命神,也就出现了我们知道的生殖崇拜,崇拜女性生殖器,那时候的祖先都是向自然学习,于是就向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学习:鱼和娃。鱼的外形像什么?我们都知道吧,而且鱼多子,象征多子多孙。所以我们今天拿鱼来象征爱情,婚姻,生育,还作为一种吉祥物,如年画上有个大胖小子,怀里抱着一条鱼,象征年年有鱼;送子观音的手上提着的是鱼篮。

3、女性生殖崇拜第2个动物就是蛙,也叫蟾蜍,今天我们知道月亮上住着我们的女神,是不是?蛙像不像女人的子宫,一会大一会小,蛙的肚子里有很多孩子,多子多孙啊。因崇拜蛙,所以就把自己的孩子叫娃,蛙的叫声是guagua,娃娃就是这样来的。那个时候,人的寿命很短,朝不保夕,就需要多生孩子来维持种族不灭,女性的地位很高,这就是当时的生殖崇拜,也是我们所知道的母系社会。女娲到底是什么?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能生孩子的女人,且是很能生的那种。

4、后来就有了女娲补天的故事,据说女娲找来了一只巨鳖,把它的4条腿给砍下来支撑起天,易中天说实际上女娲砍的是自己的腿,用她自己的4条腿撑起来的,这个就不需要多加讨论了。这时候女娲就把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所以当我们看到满天星星的时候,就要想到这是女娲的后代。

以上只是一些浅见,并参见了一些易中天的中华史,谢谢!


自由小小影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万物萌生,洪荒始成;飞禽走兽穿梭其间,草木花果遍生于野。世界一点一点的在变得更加热闹,万物之生老病死,在这块洪荒大陆上,无休止的上演。

洪荒大陆上星星点点的散布着许多国家,每一个国家的臣民,都是奇形怪状的。比如说,在大荒深处有一个华胥国,这个国家的国民都是人首蛇身,他们的首领乃是一对兄妹,名叫伏羲和女娲。

彼时,世界上并没有人这种生物。尽管所有的一切都是盘古化生,却在伊始,便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华胥国就是洪荒最高贵的存在,这与他们的出身有关。

众所周知,盘古死后,身体的不同地方形成了不同的变化。比如说,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血液变成江河,手足变成山脉。就连不起眼的毛发,都变成了天上的繁星。

华胥国所在的位置,就是盘古最重要的器官—生殖器官,伏羲和女娲则分别代表了左右高丸。所以呢,我们可以看到华胥国的百姓,尽皆人首蛇身,是不是跟某个器官非常相似呢?

身居要职,也就意味着有重要的职责。盘古化身天地万物,华胥国就必须让这个世界活下来。伏羲和女娲作为华胥国的首领,这个重任,当仁不让地落在他们头上。

洪荒世界,从来都不是安宁的。强大的力量,总是伴随着暴力。

盘古开天地之后,不知其几多年,洪荒世界爆发了一场灾难:不知何故,天,塌了个窟窿。滚滚洪水自此裂痕倾泻而下,随着裂痕的增大,天地竟然慢慢合拢!

女娲和伏羲见此情景,几乎都懵逼了!纵然他们有天大的本领,也不过是盘古的一个小小器官,何德何能重开天地?如此,只能看着这场灾难侵吞世上的一切,万物还未来得及享受这新世界,便被这新世界所吞噬。

死亡,同样也在威胁着华胥国。作为首领,女娲和伏羲有责任站出来,保护这个新生的世界,弥补天之裂痕。在这种急迫的心情之下,女娲不得不进入禅定状态。所谓禅定,也就是盘古在混沌里劈开天地之前的状态。

冥冥中,女娲受到了召唤。似乎有人在告诉她,想要补天,必须斩巨龟之足定四方、五行五色之石补苍天。行之,果然也。在补天的行动中,五行之一的红色,乃是华胥国所有百姓的血液,唯有如此,才能一柱擎天。而华胥国是盘古的…emmm…

世界重新回归稳定之后,洪荒之中几乎没有什么活着的走兽飞禽了。华胥国也在这场灾难中,变得支零破碎,只剩下女娲和伏羲两兄妹。

作为盘古最重要的器官,华胥国的百姓除了会一柱擎天,还会子孙万年。

山海经记载:有神人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

山海经的这段记载是非常让人费解的,女娲的肠子,为什么会化成十位神人呢?女娲的肠子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有一种说法是,女娲之肠,指的是女性生殖器;而女性生殖器,则是生育的象征。故而,对于女娲之肠的崇拜,有种生殖崇拜的意味。

如此,也从侧面说明了华胥国的百姓,可能真的就是盘古的那部分身体。

既然大家对女娲有着某种生殖崇拜,自然是因为她做了什么事情才对。额,女娲造人的故事,也就不必多说了吧?

所以女娲到底是什么呢?女娲是我们的祖先啦。


祗树


女娲和伏羲,很可能是龙族。

挖掘出土的文物上,女娲和伏羲的形象都是人首蛇身。

这一形象也被演绎于文化作品中。

最经典的就是《仙剑奇侠传》。

赵灵儿是女娲的后人,所以她会变成人首蛇身,被人当做蛇妖,但其实是苍生之母。

佛经中提到的“天龙八部”中的“龙”,

其实是“龙族”,称作“Naga”

人首蛇身,是龙族的标准形象。

龙族和龙不一样。

龙是我们熟悉的那种四脚神兽,

是“龙族”的一种眷属,除了行云布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神通。

弗雷泽的《金枝》中说到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世界上许多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地方,却流传着相似的神话。

事实上,

在交通极其不方便的数千年前,全世界各地就有这种人首蛇身的形象存在。

搜一搜很容易找到。

伏羲和女娲的记载也很符合龙族。

下图是伏羲女娲的现代模拟像:

传说中,伏羲和女娲是一对亲兄妹。

他们是母亲无意中踩到龙迹而生,一生下来便是人首蛇身。

迹,就是脚印。

“踩龙迹”,是古人比较含蓄的对于“交媾”的表现。

上古神话中,许多未婚女子产下神人,便是脚踩“大人迹”(巨大的人脚印)等,感而怀孕。

不妨可以看做“人神交合”的一种形容。

那么伏羲和女娲,可能便是人类与龙族的后裔。

后来,一场大洪水淹没天地,灭绝了人类,只有伏羲、女娲生存下来。

为了繁衍人类,他们在不同的山头各自点燃一堆烟,相约若烟雾汇为一股便成婚。

两股烟在空中飘飘荡荡,终于汇在了一起。

两人于是成婚,诞下子孙。

新疆吐鲁番19世纪出土的墓葬中,有一幅伏羲女娲图。

两人人首蛇身,从腰部以下蜷曲交缠,是蛇交尾的直观表达。

下图是新疆出土的伏羲女娲摹本图。

下图是汉代不同地方出土的伏羲女娲石刻

人首蛇身、变化人形、能驾驭水(只有伏羲女娲从大洪水中幸存),神通广大……这其实是龙族=Naga,不是龙。

所以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其实是有道理的。


豹小白的杂货铺


女娲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能回答上来的人,不多。大多数人,只会搜索,查古文献记载,可是都不靠谱。我说我知道,您信不信?本文就是我的最新研究发现,为了写这一篇,我整整研究了五分钟,才开始码字。女娲是太极,下面内容就是解释。

古人造字,最先出现的是根据音声给予翻译,然后象形。关于一些名字,最先就是根据音声译成字形。

女娲,现在文字是不能解释什么意思的,就是一个音译的效果。一直以来,女娲被认为是女性,其实不是。女娲伏羲,俩人未必是夫妻,也未必是兄妹。他们是同一个部落的人,他们都会通灵,包括更早的盘古,都是同一个部落,一直延续下去。所以,例如这三人,其实他们的名字,都和太极有关系。

太极如此重要,也可以讲是他们部落的文化精髓所在。再后来,太极文化演变成易经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最开始的太极,其实就是一个漩涡图形,没有阴阳鱼的图像的啦。我们可以产生想象力,我们会看到一个漩涡图形,这是太极的雏形。女娲,汝娲,涡。像不像?

伏羲,跟太极的关系,有一定的历史故事,很多人甚至也说伏羲创造太极八卦。这个不像是空穴来风,肯定有关系。以此间接证明,伏羲和女娲不是同一时期的,比较晚,所以他对于太极的发挥,已经比较成熟了。伏羲,这俩个字,不管是读音上还是字面上,也有阴阳的意思,所以太极的阴阳,已经明显区分了。因此可知,伏羲也未必是人,依然是指的太极文化,或者部落名称,大概更加贴切现实。

我们再往上追溯盘古,你能感受到盘古这个读音和字面意思,也近似于一团混沌吗?

有些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今天就是抛装引玉,希望有学之士,可以参考着去研究,说不定能发现新大陆。我因为草根一个,资料不充足也没那个精力,所以我也只能是说个大概吧。

本文回答女娲是什么?答案就是:女娲是太极雏形。【本人缘福堂命理师陈一宏,汕头人士,欢迎交流关注】


命理师陈一宏


女娲故里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连山乡,她是母系氏族社会末期的女性首领,居住在连山乡的连山洞,距今约9000年。连山洞是一石灰岩溶洞,所在的小山包高约50米,山洞顶风化漏水,洞内人们苦不堪言。

女娲率领人们到附近的“五指山”开采石灰石,搬到“药王洞”烧成生石灰,再把生石灰搬到连山脚下,加水调成石灰浆,掺杂些砾石、红土,拿去补山洞天花板,人称“女娲补天”。

天花板有些地方比较薄弱,有些松动,女娲命人砍了些竹子、小木头支撑着,人称“天柱”,(会同西边相邻的县就叫天柱县,是人们西迁后把记忆带过去的。)

柱子容易陷入潮湿的泥土中,女娲信手找来几只乌龟,塞到柱下当垫脚,乌龟拼命挣扎,于是就砍掉它四足,人称“断鳌足以立四极”。

女娲把生石灰渣铺在地上,吸干潮湿的水份,人称“积芦灰以止淫水”。

闲时,女娲用红土和水捏人,放窑中烧成人俑,人们都说我们都是女娲捏出来的。

女娲的伟大创造让人们折服,方圆百里尽归女娲一族,人们尊她为神。她最祟拜的动物是蜥蜴,古代人们管它叫“狗皮蛇”,女娲崇拜它的颜色易变,适应环境能力强,后人则误传女娲善变。东汉时期流行造神运动,根据民间传说创造出人首蛇身的形象,是北方人无知,此蛇非彼蛇。

女娲去世后,本应该是她的女性助手、负责取水和泥的共工接位,但此时女娲部落已壮大,人口成千上万,首领的特权存在巨大的诱惑,于是她的男性助手、负责打柴烧火的祝融用暴力打败共工,夺得帝位。

共工怒骂祝融破坏政治规矩却又无可奈何,于是她在洞中撒泼,撞断天柱,山洞轰然垮塌一大块,人称“共工恕触不周山”(《山海经》记载“有山而不合”叫不周山,不合就是山洞顶有缝隙。),连山山脉为西北-东南走向,东南方的山洞垮塌,西北方兀立,人称“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山洞正南边有一小洞,洞上方有一天窗可观日月,山洞主体部分垮塌后,由于应力改变,天窗发生位移,在洞内以天窗为参照,发现月月星辰都移动了,所以人们说“故日月星辰移焉。”

祝融接过女娲的帝位,看到连山洞已经垮塌无法居住,于是带领人们到附近仿照连山洞的样子造木房子居住,所以传统的木房子都以柱为骨架,柱下有磉盘岩,房檐刷石灰,等等,这是女娲补天的遗风。

祝融将自己的老本行、烧火的功夫发挥到极致,烧火煮饭、烧火取暖、烧荒种地,人们尊他为炎帝。

炎帝继承了伏羲女娲崇拜狗皮蛇的传统,在连山仿照蜥蜴的样子建造了一座小城,人称“狗皮城”(历史上会同俗称狗皮县)。炎帝根据连山的地理特征和季节变化,编了一部书,教人们按季节务农,过上了美好生活,这本书就叫《连山易》,连就是现在连山的渠水河流域的居民点,山可能是炎帝屋场旁男性生殖崇拜的阳刚石,易就是蜥蜴。炎帝一时间声威大振,八方来朝,周边部落皆称这里为“会同”(《周礼》说“时见曰会、殷见曰同”,帝王定期不定期接见诸侯叫会同)。

随着小冰期结束,气侯逐渐变暖,炎帝部落沿着沅水不断向下游(向北)迁徙,大约在距今7800年时创造了辉煌的高庙文化,迁到洞庭洞一带又创造了城头山文化。接着沿长江向下游迁徙,创造了河姆渡文化。同时向北方传播,创造了大汶口文化。伏羲女娲炎帝文化就这样传到了中华大地,各地势力大的部落都自称炎帝,后期只有部落联盟首领才称炎帝。

在距今4600年时,北方草原文明南侵,为首者称黄帝,与炎帝大战三百回合,无奈文明总打不过野蛮。炎帝失位后不问政治,专攻草药,中毒而亡,葬在九嶷。另一炎帝族部落首领蚩尤率领民众继续反击,蚩尤兵败被杀,族人被驱赶到西南山区,形成了现在的苗族。黄帝派二儿子昌意驻扎在今会同县若水镇,一是监视苗民,二是此乃炎帝老巢,故《史记》记载“昌意降居若水”。从此,中国的政治中心就转移到了北方,南方文明塌陷,沦为蛮荒。

黄帝部落一直传了千余年,到夏桀结束。商人夺得天下,商人自称“玄鸟生商”,玄鸟就是凤鸟,最早的“凤鸟载日”图就出现在距会同连山100公里的高庙遗址,典型的炎帝文化图腾。商人将《连山易》按北方的地理特征改编为《归藏易》,周文王按照人文将其改编为《周易》,成为中华文化的鼻祖。会同连山共工的后人由于政治上被边缘化,没有随炎帝北迁,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水族,水族居民依然使用《连山易》,有了纸以后,用上古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水书《连山易》。后来水族人们因战乱西迁入贵州,水书《连山易》保存在荔波县档案馆。

本学说是新说,欢迎专家合作研究,前来考察。









女娲故里会同新说


女娲,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大IP。盘古告诉我们世界从哪里来?女娲则回答我们关于“我从哪里来?”的疑惑。

女娲的故事很多,总结起来只有两个主要的传说。一个是造人,一个是补天,至于颠覆商政权,那是吃饱了找点娱乐。

故事虽然有,但对女娲的描叙很不详细。最早提到女娲的是《山海经·大荒西经》和《楚辞·天问》这两部都是战国时代的作品,证明女娲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是网红了。

《山海经·大荒西经》讲了造神的故事:“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说有十个名“女娲之肠”的神人,他们是女娲的肠子变的。所以开头的女娲是造神者而非造人。

女娲一号造人

《楚辞·天问》云:“女娲有体,孰制匠之?”,这里问的好像是一个有鸡先还是有蛋先的问题,似乎女娲创造了什么物体,所以屈大夫才问女娲的身体又是谁创造的?东汉的王逸说是在问创造女娲之肠的女娲的身体是谁制造的。不过东汉和战国隔的太远,我怀疑这个女娲创造的物体就是人了,但此时女娲如何造人并不明确,女娲的相貌也不清楚。

最早记载女娲造人神话的古代文献是汉末应劭的《风俗通义》。《风俗通义》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縆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贤知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这里第一次提出女娲用黄土造人,以及用绳子甩泥巴造人,是后世加工的母本。这时的女娲仍没有具体形象。

女娲二号造人

同样是东汉的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对女娲造人的事给出不同版本:“上纪开辟,遂古之初,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这里明确的告诉我们,女娲有着蛇的身体。在某些传说里,女娲和伏羲结合后,产下基因突变,具有人身的炎帝。

晋朝的郭璞注《山海经》时说:“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肠化为此神。”是第二个认为女娲是半条蛇的人。这一个提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未被打破。

女娲与伏羲

唐朝李冗《独异志》对造人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 女娲是兄妹二人,并且是所有人类的祖先。按照《独异志》的描叙,女娲应该是人首人身,否则先民要经历多次基因突变,才能长成今天这样子,这中间很容易出现误差的说。鲁迅在写《故事新编·补天》时也认为女娲是人首人身,或者起码不是蛇身。鲁迅描写女娲时有一句:“但伊自己并没有见,只是不由的跪下一足。”所以鲁迅臆想的女娲应该是多足纲生物。



鲁迅,我确实说过这句话。

那么女娲什么时候进化出双腿的呢?

一个可能是明朝,成书于明朝的《封神演义》第一回讲纣王女娲庙进香,忽一阵狂风,卷起幔帐,现出女娲圣像。纣王在行宫粉壁之上作诗一首: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如果圣像是人首蛇身,估计没什么人对她有意思。而如果当时的普通人还认为女娲是人首蛇身,这个故事就编不下去了,读者是要给差评的。所以《封神演义》成书前,女娲已经去过什么地方整容,提高了自己的颜值。

有人根据娲和蛙的发音,认为女娲其实是一只青蛙,神话中带有尾巴,那是蝌蚪的形象。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按照这一推论,到了明朝,女娲已经发育成熟,蜕去尾巴了。

后来的人又继续在造人的事上做文章,提出女娲是根据自己的样子造的人。不过这个改编还是图样图森破,女娲,只有一个,照自己的样子造人,也只能造出女人或男人,那么另一性别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按照人面蛇身说,《山海经》里有很多女娲的同类,例如烛阴就是人面蛇身。女娲可以是这些传说中的生物中的一个。而按像人说,则女娲本来就是人类的一员。

另外,闻一多先生在其《伏羲考》中认为伏羲,女娲就是苗族传说中的伏,女兄妹,是一对葫芦精。于是我们都是葫芦娃了。

葫芦娃,葫芦娃,

一根藤上七个瓜

风吹雨打,都不怕,

啦啦啦啦。



其实女娲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的女娲的神话故事曾经给过我们幻想的翅膀,这就够了。

杨利慧. 女娲神话研究史略[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1):96-106.

陈泳超. 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以伏羲女娲与"洪水后兄妹配偶再殖人类"神话为例[J]. 民俗研究, 2002(3):5-25.

范立舟. 伏羲、女娲神话与中国古代蛇崇拜[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15(4):455-458.

汪聚应, 霍志军. 女娲神话的原型意义[J]. 甘肃社会科学, 2008(5):169-17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