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滅大理是從哪進兵的?西藏嗎?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1253年蒙哥汗再次率大軍圍攻襄陽。襄陽在大俠郭靖和一干江湖人士的固守下久攻不下,惹的蒙哥肝火中燒。再拖下去恐對戰局不利,經會議討論決定,兵分兩處,一路由忽必烈帶領繞道西藏,邀約金輪法王和西藏僧兵相助,南下折返東南取大理。其餘部隊繼續由蒙哥率領圍攻襄陽,牽制城內一眾高手回援大理。待拿下大理再回師合圍南宋。

忽必烈行軍迅速,與金輪法王會合後僅月餘就進入大理境內。

大理偏處南方,自段氏建國起就舉國上下信奉佛教與世無爭。此時這些心慈手軟的百姓將士,遇到忽必烈率領的如狼似虎的蒙古大軍一觸即潰。不數日,蒙古大軍就殺到了大理都城之外。

乘著大軍休整準備攻城前的數日清閒,忽必烈邀金輪法王一道狩獵散心。

兩人領了百名蒙古武士五十名僧兵,朝著城西的一片樹林過去。一路上塵土飛揚雞飛狗跳,道路上大理百姓躲避不及的都雙手合十默唸佛經,跪在路邊引頸待戮。

忽必烈哈哈大笑,對金輪法王道:“我與兄長多番在襄陽受挫,本以為南人均有氣節,不易征服。豈料此行大理,方知南人懦弱,不可一戰。”金輪法王回道:“王爺有所不知,那襄陽城的郭靖乃是人中龍鳳,兵法武功均有過人之處。宋人有句俗語‘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那守襄陽的南人雖然懦弱,但有郭靖和一眾江湖人士撐腰,膽氣也是壯了些。”

言語間,眾人來到樹林,抬弓搭箭射了些野味。正在興頭上,不意間在樹林深處見到一座金碧輝煌的寺廟。待走到近前,山門正中匾額上寫有‘天龍寺’三個大字。

金輪法王高興的道:“王爺,此處乃大理段氏禪修之地。我們只消進去抓了段興智的父親叔叔,自可兵不血刃的破城立功。”忽必烈不悅的回道:“我蒙古大軍橫掃天下所向披靡,怎能用此下三濫的手段?大師切莫再提!”

等進了天龍寺,金輪法王就呼喝主持來見。當時寺中主持是善誠大師,俗家名為段祥和,是當今大理國主段興智的叔叔。

善誠大師雙手合十禮畢,言道:“不知諸位前來我天龍寺所為何事?”金輪法王搶先道:“明人不說暗語。聽說貴寺有一陽指秘籍和六脈神劍劍譜,我想借來一看!”善誠微笑道:“一陽指乃我段氏家傳微末之學,相比大師身上的龍象般若功不值一提。六脈神劍當年被枯榮大師燒燬後,只有宣仁帝一人習得,此後即已失傳,再無人見過。”

金輪法王見這和尚對答毫無破綻,且道出自身功法,心中甚是不悅。也不待忽必烈發話,突然凌空一掌拍向善誠面門。善誠身體微傾,堪堪躲過。不料金輪法王這一掌卻是虛招,反手又是一掌斜劈善誠腰眼。本想善誠定然後仰倒地或是吸腹前傾來躲,好跟上一腳讓他躲無可躲。沒想到善誠居然詭異的向前兩步,避開掌風移到金輪法王的身前不足三寸之地。

金輪法王忙向後騰躍丈餘,想拉開身形再謀後著。不料那善誠也是依樣化葫蘆一般騰躍過來,仍然抵在身前。

如此片刻下來,無論金輪法王如何閃躲,善誠總象鬼魅一般如影隨形。待金輪法王收了身法停止了移動。善誠才回到原位。

金輪法王滿頭大汗,指著善誠氣喘吁吁的道:“臭和尚,你這是什麼功夫?凌波微步?還是小無相功?”善誠微笑道:“大師想多了。天下武功,非快不破。我只是跟著大師步伐,哪有什麼絕學?”

其時忽必烈暗想,看此人身法,武功定然不弱。且他又是大理國主的叔叔,豈有坐視大理亡國的道理。乾脆趁其不備了絕後患得了。

忽必烈把手背到身後打了個手勢。百名蒙古武士立刻朝著善誠搭弓放箭。

一陣箭雨襲來,善誠以令在場眾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左右騰挪。待片刻停住身形時,左腋下已經有了一捆箭支。善誠將箭支遞還忽必烈道:“九十九支箭一支不少奉還,還望王爺早早退兵少生殺戮,勿使大理生靈塗炭。”

忽必烈雖然心驚,但想這和尚百密一疏,少數了一根箭。可當他一低頭才發現不知何時,自己前胸護心鏡上居然紮了一根箭,箭尖剛剛好刺破衣服,未傷皮肉分毫。

經此番較量,忽必烈已知善誠若是取他性命易如反掌,看來此行大理要無功而返了。正垂頭喪氣的要向善誠辭行。豈料善誠卻開口道:“王爺,蒙古大軍橫掃天下,今日王爺雖回,明日大軍換將仍至。為免大理再遭戰禍,我意與你當說客,令我主歸順蒙古,雙方休戈可好?”忽必烈聞言大喜連聲稱是。

三日後段興智大開城門,大理向蒙古稱臣。蒙古封段興智為大理總管,仍舊署理大理。

忽必烈退軍時特意趕赴天龍寺辭行,善誠叮囑道:“王爺,戰之上者,不戰而屈人之兵。得天下者,得天下民心以為用。長春道長曾經勸成吉思汗少生殺戮以養心性。今日我亦勸你如此為天下蒼生著想。為蒼生計,天下共主;禍蒼生者,天下人誅之。望謹記!”

忽必烈此後常思善誠大師教誨,感嘆中華文化之精深。稱帝后繼承中華文明衣缽以《易經·乾篇》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中的大元為國號,開創元朝百餘年江山。


難得浮生閒半日


蒙古滅大理是比較典型的蒙古做法,搞大包抄,多面進攻。這一套蒙古人之前滅金就做過,拖雷就翻山越嶺繞金背後攻擊。

蒙古人為什麼會採取這種違反之前戰爭中常識的做法?翻山越嶺作戰非常艱難,很容易偷雞不成蝕把米。

原因在於蒙古人有兩個優勢,一個是蒙古的武士多,經過擴張後的蒙古,獲得了大量突厥、党項、契丹、女真等的武士,充足的武士資源,能支撐他們多線攻擊。而他們的對手金和宋雖然控制的人口多,但武士並不多,大多是些順民,只能壓榨物質資源做後勤運力,上戰場就是送人頭。

另一個是蒙古人當年的韌性,他們就是比其他勢力更能吃苦,更有決心。也更擅長仔細規劃行軍路線,把草場、季節、定居點等因素籌劃好,把被認為不可能的路線走通。

蒙古征服大理就是這些大範圍行動中最不可思議的一次。這次行動是為多面進攻南宋做準備的,同時也切斷了南宋馬匹重要貿易來源。

這次行動從今天甘肅的臨洮開始,分三路穿越今天的川藏交界區,趨大理。下圖是百度地圖規劃出來的自駕路線,大家感受下有多遠。藍色是當時走的大概路線,穿過了川西的阿壩州。

回到樓主問題來,沒有走今天的西藏地區,走的是川西到雲南的路線。


白完公會


蒙古滅大理之戰發生在1252年一1254年是蒙古人滅南宋的數千軍戰略迂迴和包抄,是走的四川東部路線沒有走西藏。蒙古鐵騎天下無敵,征服了半個地球,唯獨打南宋時碰上硬釘子,先後用了四十多年才征服南宋。因此蒙古大汗蒙哥用起了慣用戰術利用騎兵快速機動優勢千里躍進攻佔大理,包成對南宋完成戰略包圍南北夾擊。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四川人口稠密是天然的糧倉,賦稅佔南宋的三分之一。走四川路線可斷絕宋的財賦收入,可順江而下攻佔杭州,這是歷史上攻取江南的重要路線。二,攻佔大理可斷絕南宋的軍馬來源。當時長江以北基本上被蒙古人佔領,宋軍缺少馬匹,大理國是南宋重要兵馬來源,滇馬雖然沒蒙古馬強壯,但可以解決有和無的問題。蒙古大汗派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哈臺為遠征大理的統帥。1253年忽必烈率軍從蕭關(寧夏同心南)出發經六盤山兵分三路南進。兀良哈臺沿晏當路(四川阿壩草原),宗王捗合,也只烈率東路軍經茂州趨會川(會理)牽制。忽悠烈率中路大軍經滿陀城(漢源北)渡大渡河沿古青溪南下,穿行山谷一千多公里,抵達金沙江畔,忽必烈派出使者讓大理國投降。大理國是白族祖先段思平(937年)建立的政權。也是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段氏大理國。大理國段氏為國王,高氏任丞相撐權。國王段興智拒絕投降。丞相高泰興等率軍在金沙江沿線抵抗。兀良哈臺率一路蒙古騎兵越旦當憐(雲南中緬境)入大琿招降納西人佔麗江,從側面攻擊大理軍隊,三路大軍會師龍首關,消滅大理軍隊主力攻佔都城,生擒段興智。大汗蒙哥對大理國採用懷柔政策,把段興智放回繼續管理當地,後設雲南行省。這樣蒙古騎兵躍進數千軍,出奇制勝完成了對南宋的戰略包圍。





關東俠客


蒙古攻滅大理是在元憲宗蒙哥汗在位期間的事,公元1252年,蒙哥汗命忽必烈遠征大理國,以便達到從西南包抄南宋的戰略意圖,從而實現統一中國的最終目的。

忽必烈的此次遠征大理,是在其總領漠南後承擔的第一項重大軍事任務。大理國,即今天雲南一帶。早在漢武帝征服西南後,在此地東部設立過幾個郡,歸中央政府統轄。但到了唐宋時期,南詔和大理國又是先後與唐、宋並立的政權。

忽必烈總領漠南後,主要負責經略整個中國南部。但由於在江淮和四川數次受到南宋軍隊的頑強抵抗,使得蒙古軍一籌莫展。蒙古闊端大王對吐蕃用兵比較順利,烏斯藏(元明時期稱西藏為烏斯藏)已基本納入蒙古軍隊的控制之下。此時的大理國曆經三百餘年,國勢衰落,奸臣專權,忽必烈決定借道西藏攻滅大理,然後從西南方向包抄南宋。

忽必烈於當年七月從漠北出發,臨行前,與部屬侍從宴飲,姚樞趁機給他講宋太祖趙匡胤派曹彬滅亡南唐後未濫殺一人的故事。當時的忽必烈並沒有聽明白姚樞的意思,第二天出發前,忽必烈突然在馬背上衝姚樞大喊道:“汝昨夕言曹彬不殺者,吾能為之,吾能為之。”說明此時的忽必烈已改變了蒙古軍嗜殺、殘忍的習性,有了非常大的進步。

此次遠征大理,蒙古軍兵分三路:兀良合臺率領西路軍;宗王抄合、也只烈負責東路軍;忽必烈親領中路軍。名義上,忽必烈是這次軍事行動的主帥,但實際上,由於兀良合臺是速不臺的兒子,而速不臺是成吉思汗麾下的“四狗”之一,是僅次於“四傑”的良將。他們父子二人統兵有方,屢立戰功,不論西征,還是攻打金朝,幾乎所向披靡。所以,蒙哥汗雖然讓忽必烈總領大軍,但軍事上歸兀良合臺節制。

由於四川中南部的大部分地區都還在南宋軍隊的控制之下,因此,蒙古三路大軍只能取道西藏東部。艱難跋涉數千裡,爬雪山,渡大河,歷盡險阻。在過雪山的時侯,山路崎嶇難行,無法騎馬,忽必烈只得“舍馬徒步”。忽必烈患有腳疾,行走不方便,只能讓侍衛揹著前行。此次行軍,兵員損傷甚多,歷經千辛萬苦之後,終於進入大理國境內。

公元1253年十二月,忽必烈率領中路軍包圍了大理城。忽必烈首先派玉律術、王君侯、王鑑三名使者入城勸降。不曾想,三位使者被大理國全部殺害。於是,忽必烈下令攻城,還親自登上大理城附近的點蒼山,觀看蒙軍攻勢。當天夜裡,大理城守軍全部潰敗,國王段興智逃跑,奸臣高祥被擒殺,大理國就此滅亡。

忽必烈進城之後,發現了三位使者的屍體。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是慣例。因此,忽必烈大為震怒,下令屠城。王府侍從張文謙、劉秉忠、姚樞急忙勸諫:“殺使拒命者,其國主爾,非民之罪。”忽必烈這才收回成命,還讓姚樞把帶來的布帛做成許多小旗子,書寫止殺命令,分插在街道之中,並禁止蒙古軍搶劫財物。就這樣,大理城才免去了兵燹之災。

蒙古雖然攻破了大理城,但當時的大理國仍然在段氏控制之中。忽必烈在擒獲了國王段興智後,厚加撫卹,並命他北上覲見蒙哥汗。在段氏的幫助下,蒙古軍隊很快平定了大理國全境。後來,大理地區的主管仍然由段氏世襲擔任,雲南行省的治所,則從大理遷到了昆明,當時叫中慶路。

忽必烈滅亡大理的意義是重大的,對他個人而言,迅速提升了其在黃金家族中的地位,為其日後爭奪汗位奠定了很好的政治資本。其次,蒙古完成了對南宋的包抄,從而加速了統一中國的時間和步驟。最重要的是,從此以後,將雲南地區完全納入了中央王朝統治之下,促進了民族融合,為我國的疆域開拓立下了不世之功。


歷史的小學生


千里大嶼回,他本想學古人借道而行滅大理,,被弱宋據絕,,才繞道而行攻下了大理國,,,


94310417小云


六六老翁。


老七35341


不太清楚,不過應該是四川吧?


真誠地看著你


1253年9月,忽必烈兵分三路從蜀地向金沙江畔進發,西線從四川阿壩草原向南,中線從漢源沿安寧河谷向南,東線從樂山經會理抵金沙江。


隨性手記


1253年,忽必烈率十萬大軍,分三路1 阿壩草原,2會理以西,3漢源北,兩個月抵達金沙江畔。大理國不降迊戰,忽必烈三路攻擊大理國主力,全殲不到一個月,佔領大理國!


和武志


途徑寧夏甘肅,最後應該是由四川進入雲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