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妹夫樊哙?是老糊涂了吗?

游优优


当然不是。

这个事情的重点在于刘邦对于吕氏势力的防备,希望在自己在世时,能够剪除吕后的一个重要羽翼,而且,也根本不是什么“秘密杀掉”,而是派陈平带着周勃一同宣诏代将,斩杀樊哙。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

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这是两人的实际关系,并不是妹夫,而是连襟,正因为是连襟,所以在诸将中最为亲昵。

但是,这种亲密关系,在刘邦即将不久于人世时,就成为了重要的隐患: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这句话是说,高祖征英布的时候,也就是没几年的时光了,曾经病情严重,不愿意见人,命令看门的郎宦不得允许群臣进入,所以,周勃、灌婴等都不敢进入,十多天后,樊哙冲入宫中小门,带着大臣一起进入。只见刘邦自己枕着一个宦官在躺着,樊哙痛哭流涕说,你和我们一起在丰沛起兵定天下,何其壮勇,而今,天下安定,你又何其惫懒?

这些话,都还算是好话,后面就不好听了。且你病情严重,大臣们都很紧张,不接见我们这些人议事,难道只对着一个宦官……注意,这之后的“绝乎?”,已经直指高祖将死,而接下来的质问是,难道你没有看到赵高在秦始皇死后废立的事儿吗?

刘邦闻言笑着起身。

这里,刘邦究竟是什么目的,为什么周勃、灌婴等人领衔,而真正的执政者相国萧何和皇后吕后没有反应?反而让樊哙排头?

要注意,此时还发生了什么事儿?

见《史记·留侯世家》: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汉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将,往击之。……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

结合上文可知,刘邦闭门不见群臣,应该就是在汉十一年,黥布反时,得病,想让太子领兵讨伐黥布,而从刘邦的行为来看,当时实为“装病”,否则也就不能“笑而起之”,而因为涉及到让太子领兵,吕后无计可施,所以,只能让樊哙去撞破这个“骗局”。

而在大败英布之后,病得越厉害,刘邦越想换太子,无论怎么劝谏都不听,又遭遇了商山四皓的出场,与戚夫人说道:

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也就是我想换, 但是太子羽翼已成,动不了了,吕后是你的主人了!但是,这时候的刘邦,绝不希望自己喜爱的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受到清算,然而,根据《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其後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於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也就是说,刘邦快死的时候,有反吕者跟他告发,如果你死了,樊哙会带兵把戚夫人、赵王都杀了,刘邦大怒,派出陈平和周勃去杀樊哙,夺他的兵权。

注意,刘邦杀樊哙的旨意的真正目的是借人头警示吕后,不要报复戚夫人和赵王,结果,陈平害怕吕后,只是把樊哙抓回了长安,这个警示作用也就不存在了,尤其是在高祖死了之后,吕后干脆就赦免了樊哙。

综上所述,刘邦对樊哙的杀心,早在他想换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因为明显樊哙根本就不和自己一条心,所以,在将死之际,类似于安排后事,也想把樊哙弄死,削弱吕氏的力量,同时警告吕氏,不要太过分。

只是没想到,人走茶凉, 一切凉凉。


刘三解


刘邦,是个思路极为缜密的人,每件事都有他的用意。临终之际要杀樊哙,不但不是老糊涂,而且是非常正确的决策。其中缘故,听司马为君慢慢道来。

首先,刘邦不是因为个人仇恨杀樊哙。樊哙早年是个杀狗卖肉的,刘邦是他的老客户,所以俩人关系不错。后来刘邦做沛公,樊哙便成了他的副官。

樊哙这个人,智略谈不上,似乎唯一可以夸耀的便是武勇,当时打仗是以人头数作为晋升标准的。樊哙在一场战斗中砍下敌军十五个首级,就被封为国大夫。和章邯的军队交手,砍下二十三颗首级。打败李斯之子李由,斩首十六级。攻武关至霸上,樊哙更是斩杀都尉一人,首级十个。鸿门宴那一场局,又是他持剑盾闯入项羽营帐,用盾撞倒拿着戟的士兵。 进入帐后拿眼珠子瞪项羽,项羽还欣赏他是位壮士,请他吃一条生猪腿。樊哙拔剑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这一场吃生肉秀,其实是救了刘邦的命——如果没有樊哙闯帐谴责项羽,刘邦很可能就被杀了。

刘邦称帝以后,樊哙依旧为他卖命,燕王臧荼的叛乱,是他搞定,代地的叛乱,则是他与周勃一起平定。直到刘邦临死前的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他还在北方讨伐燕王卢绾的叛乱。

所以,樊哙的军事能力,是不值得怀疑的——但,刘邦最担心的,也就是这个。

为什么呢?因为刘邦此时最大的心事,就是戚姬与儿子刘如意的安危,在他看来,如果戚姬不能反控吕雉,就一定会被吕雉杀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刘如意做太子,接替帝位。可是刘邦又发现,群臣都很拥戴吕雉的儿子刘盈,尤其是樊哙掌握着兵权,一旦他决意废除刘盈甚至说要杀掉吕雉,吕家人会不会谋反作乱,樊哙会不会助吕家一臂之力?

在刘邦看来,这个问题是肯定的。樊哙的老婆是吕雉的妹妹吕媭,而且樊哙很听老婆的话。所以要保住刘如意和戚姬的性命,就必须废掉或杀掉吕雉,而要解决吕雉,前提就是要让樊哙消失。

但刘邦一直下不了这个决心,直到身体快不行了,他才找来陈平,让陈平去樊哙军中传诏,又把武官周勃藏在车子里,打算一到军营,就立斩樊哙,让周勃接管军队。

可问题是陈平是个极会算计的人,他发现形势已经不对了,刘邦说不定马上就要死,而死后吕雉一定掌握大权,而那时如果陈平和周勃拿着樊哙的人头上报,岂不是自寻死路吗?

所以最终,陈平没有杀樊哙,而是将樊哙打入囚车,押回长安,结果在半途就得到刘邦驾崩的消息,陈平立马转变方向,投向吕雉,而樊哙的保全性命,就成了他的功绩。

刘邦生前没能杀掉樊哙,吕雉便没事,而吕雉没事,戚姬与刘如意母子二人便有事了。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刘邦一直到死,都没有糊涂。何以见得?

据史书记载,刘邦死前,吕后问他萧何接班人的问题,刘邦接连说了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人,并且把王陵、陈平、周勃等人的优缺点分析得头头是道,你说他糊涂没?

事实上,刘邦临死前派陈平和周勃去杀樊哙,是出于外戚专权的忧虑。

樊哙是谁啊?不仅是刘邦的铁哥们,开国功臣集团的典型代表,更是吕后的亲妹夫。

众所周知,汉惠帝刘盈性格羸弱。皇帝年幼且羸弱,很容易导致外戚专权——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刘邦为何不杀掉吕后呢?一来,这样做实在说不过去,毕竟吕后是跟着他一路打江山的糟糠之妻,而且吕后对于刘盈也有一定的护威作用;二来,刘邦留下了一个强大的开国功臣集团,包括曹参、王陵、周勃等人,这些人对刘邦是忠心耿耿的。刘邦有信心,功臣集团完全可以抗衡吕后的外戚集团——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如此一来,樊哙就尴尬了。他有两重身份。为了纯洁开国功臣集团队伍,刘邦必须杀了他。

可惜,一直以阴谋诡计著称的陈平耍了一个心眼。他知道刘邦快不行了。为了不得罪吕后,他就没杀樊哙,而是把他绑回了长安。结果,没等到达长安,刘邦就死了。

樊哙因此侥幸逃生。而吕后也欠了陈平一个人情。


趣谈秘史


刘邦娶吕雉,樊哙娶吕媭(音需),吕媭是吕雉的妹妹。所以樊哙是刘邦的亲妹夫,同时这也是刘邦最强大的保镖。他是一个卖狗肉的,后来飞黄腾达,获封舞阳侯。



刘邦之所以秘密杀樊哙,是因为有人举报樊哙跟吕雉串通一气,打算图谋不轨。刘邦想了一想,也对,樊哙对自己忠心耿耿是没错,但他也是吕雉的亲妹夫啊,自己在平英布时不幸中流箭病倒在床,一旁的吕雉野心勃勃,像只伺机而行的狮子,如果二人串通起来,后果不堪设想。另外,樊哙手握兵权,效仿其他异性王谋反了该怎么办?

何况值得信任的人还不是最终反叛了吗?



因此,为了不引起吕雉的警觉,他打算采取陈平的策略,暗中换将,秘密杀掉。可等到把樊哙用绳子绑起来后,陈平越想越不对劲,此时朝中吕后权势通天,而刘邦也病恹恹的,樊哙还是得力助手,劳苦功高,是当初从沛县出来一块打江山的老伙计,万一刘邦后悔了,或者万一刘邦驾崩了……岂不是对自己不利?



这样一想,陈平决定把樊哙绑着去见刘邦,不料走到中途时,刘邦已经驾崩。于是他快马加鞭,急急忙忙跑到灵前哭诉:“你给我布置的任务(就地处决樊哙),我不敢轻易杀功臣,就把他带回来了,听凭你的处置。”这演技杠杠,可以拿影帝了。

最后,樊哙又活蹦乱跳,享受荣华富贵咯!


非常茴香豆


在所有帝王当中,刘邦是屠杀功臣最多的皇帝。如果刘邦活的时间够长,很有可能所有的功臣都会被他一网打尽。很可惜,刘邦早死,幸运的留下了那么几个人。那么既然樊哙和刘邦是连襟(吕雉姐妹分别嫁给他两个),两人又早就相识,关系那么好,刘邦为什么还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樊哙呢?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刘邦击败项羽后,其实是无心做皇帝的。他明白,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为什么呢?刘邦很了解自己,自己作风随意,说不好听就是个无赖。而做皇帝是需要高尚的品德才能服众,因此,他也怕自己做皇帝后,别人起兵反叛。但是部下跟了他这么多年,要的就是个名分。于是经过三劝三让,刘邦勉为其难做了皇帝。

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做了皇帝后,刘邦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在刘邦称帝后不到半年时间,远离长安的燕地便发生了叛乱。燕王臧荼起兵反叛,攻下代地。刘邦立卢绾为燕王,派樊哙去平叛代地。

刘邦一开始并不在意,为什么?因为燕地偏远,向来都容易叛乱。

但是后来的事情就让刘邦摸不着头脑了。什么事情呢?

刘邦来到洛阳,下令召见附近在封的侯爵,想要赏赐他们。但是颍川的侯爵利几却认为刘邦是想趁机除掉自己,于是利几也举兵反叛。虽然刘邦很快的平定了叛乱,但是利几的反叛却起了一个坏头,什么坏头呢?

所有的功臣都认为,刘邦此刻要动手屠戮功臣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快有人诬告韩信谋反。刘邦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但是谋反这种事情如果等到举兵相向可能就晚了,尤其是像韩信这种能征善战的人。于是刘邦假装巡游云梦泽,趁机逮捕了韩信。

韩信的被捕彻底激起了全部诸侯紧张的神经,局面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刘邦为了稳定众人的紧张情绪,于是剖符行封,给他们承诺,自己的子孙可以世世代代享受封地,只要不反叛。

很可惜,大家都知道刘邦是个什么人,没有人相信他了。很快,韩王信在匈奴的威逼下叛变,赵相国相贯高叛变,继任的赵相国陈豨仍然继续叛变。韩信紧接着在长安也酝酿宫廷政变,事发被诛。彭越被人诬告谋反,也被逮捕诛杀。淮南王黥布叛变,刘邦差点镇不住。

从以上可以看出,

刘邦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多么的窘迫,多么的严重。而刘邦在平定叛乱时,除了亲力亲为,使用最多的将领就是樊哙。由此可见,刘邦对樊哙的信任。但是刘邦为什么又要让陈平除掉樊哙呢?

樊哙当时奉命领兵攻击燕地,继而平定代国国相陈豨的叛乱。当时刘邦病重,到了弥留的境地,就差一口气了。这时有人打小报告,说樊哙也有可能谋反。依照正常情况,

刘邦是不会相信的。但是这次,刘邦选择了相信。为什么呢?

来人并没有诬告樊哙要举兵相向于刘邦,而是说樊哙党附于吕雉,就等刘邦一命呜呼,然后领兵除掉赵王如意和戚夫人。这是刘邦所不能容忍的,因为赵王如意是他最喜欢的儿子,而戚夫人也是他最喜欢的女人。吕雉如果得到樊哙相助,除了能够除掉两个自己最心爱的人,也必将祸乱整个刘氏天下。

因此,刘邦紧急召见陈平,让陈平拿着符节带着周勃,让周勃代替樊哙执掌军队。刘邦对陈平说:见到樊哙后立即斩首,不得有误。因为刘邦知道,自己可能活不到樊哙回来了,所以让陈平当机立断,就地斩杀樊哙。很可惜,陈平没有听他的。

陈平认为,刘邦病危,很快就会死去。而刘邦一死,太子幼若,吕雉必将掌权。因此,如果仓促斩了樊哙,肯定会得罪吕雉。于是陈平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将樊哙抓起来,然后带着他回去见刘邦,让刘邦自己下令斩首。

结果,还没有等到陈平走到长安,刘邦就已经驾崩了。陈平马上释放了樊哙,为了保命,他去见了吕雉的母亲,请求在宫中留守做官。太后看出他的心思,任命他为郎中令,做了太子刘盈(吕雉的儿子)的师傅。陈平算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而吕雉差点气歪鼻子。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在刘邦称帝后,各地反叛相继而起,

刘邦几乎没有时间去真正区分真与假。因为这些人许多都是和他关系甚好的故友,所以刘邦选择了不加区分,一网打尽。樊哙因为娶了吕雉的妹妹,所以最被刘邦所忌讳。在那种高压紧张的气氛下,有人诬告樊哙要不利于戚夫人和赵王如意,刘邦肯定会相信。所以,不是刘邦老糊涂了,而是刘邦认为自己时日无多,能多杀一个就算一个。目标就是武将杀尽,保留文臣。这样的话,刘氏江山才会永固。你说刘邦糊涂吗?一点都不糊涂呀!


每日趣评


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一样,都是出身草莽的开国皇帝,两人为了稳固统治,都杀了很多功臣。

但刘邦杀樊哙,并非是简单的杀功臣那么简单,悦史君认为,这与樊哙其人的特殊本领和经历有关。

樊哙是刘邦的同乡加好友,一直跟随刘邦,负责保护他的安全。

樊哙作战非常勇猛,每次都有斩获,官爵越来越大,刘邦灭秦后,项羽设下鸿门宴,范增企图就此杀了刘邦。

樊哙听张良说明情况下,入席怒斥项羽,帮刘邦解了围,跟着刘邦去了汉中。

楚汉争霸期间,樊哙多次作战取得胜利,刘邦称帝后,樊哙继续四处攻打异姓诸侯王,获封舞阳侯,做了左丞相。

樊哙不仅深得刘邦信任,还因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媭,和刘邦成了亲戚,但他跟吕后的亲密关系,引起刘邦的怀疑。

吕后虽然早已失宠,但她是刘邦重要的帮手,权力欲望很大,刘邦对此很不放心。

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与匈奴勾结造反,重病的刘邦派樊哙去平叛。

这时,有人告诉刘邦,樊哙准备刘邦死后,与吕后一起作乱,杀死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

戚夫人是刘邦最爱的女人,刘如意是刘邦属意的皇太子人选,他知道樊哙太猛,担心会有事,就派陈平带着周勃,去杀樊哙。

在这种情况下,樊哙的死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了,但陈平是个很机灵的人。

在路上,陈平和周勃商量,樊哙和刘邦、吕后关系都好,我们不能直接杀他,不然就是给自己找事,把他押送长安,让刘邦拿主意最好。

于是,两人将没有设防的樊哙拿下,周勃继续打仗,陈平押樊哙回长安。

还没到长安,刘邦就驾崩了,陈平先赶回长安哭丧,吕后就饶恕了他,樊哙也拣回一条命,继续荣华富贵。

悦史君认为,樊哙遭此一劫,与那句谗言关系不大,从后面吕后真正杀戚夫人母子、专权多年来看,刘邦的做法也是有先见之明啊!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刘邦何等人物。,作为汉朝的第一开国皇帝。其手段和心胸当然是常人猜不透的。他从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做到了主宰天下的皇帝,这期间他灭了项羽这样的枭雄。之后平定了天下,为了稳固朝中势力。也,诛杀了很多跟他一起打江山的大臣,这里面就比如萧何,张良等人,但是有一人他没啥,那就是樊哙为啥不杀他呢,因为他是自己的妹夫多少有点亲情,所以还会向着他的!但是后期为啥又对他动手了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图为樊哙…

樊哙常常仗着自己是皇后的妹夫,经常在朝中目中无人,
导致很多人对他联名上书,本来高祖皇帝都对他有所不满,但是碍于情面也就没有说什么,但是这朝中大臣一谈何他就给了他一个下手的机会,然后又考虑到他功劳挺大,有点目中无人,高傲自大,恐日后自己百年之后,朝中无人压制,所以正好借这个机会把他给除了!
感谢大家支持,我是演员任涛,以上就是我的个人独特见解!


演员任涛


樊哙作为刘邦的忠心追随者,一直是刘邦的得力干将,但是刘邦晚年平叛的对象都是曾经的追随者,樊哙不仅有实力造反,还是吕后的妹夫,不杀之难安刘氏天下。帝王执掌国家公器,不容私情,不论樊哙会不会反,但是他有实力反,因此杀之可安心,不杀则始终是隐患。

樊哙跟刘邦是发小,经常跟着刘邦吃喝嫖赌,他以杀狗贩肉为生,但是武艺高强,可能是战国末期著名剑客屠狗者的徒弟。后来刘邦娶了吕稚为妻,而樊哙则娶了吕稚妹妹为妻,两人不仅是发小朋友,更是亲戚了。刘邦起事后,樊哙一直跟随左右,特别是在鸿门宴上的出色表演,使刘邦虎口脱生。

刘邦当了皇帝后,分封了不少异姓诸侯王,但是这些王先后都反了,刘邦的晚年就在平叛中渡过:临江王驩反,卢绾击之;燕王臧荼反,刘邦亲自平叛后封卢绾为燕王;利几反,刘邦亲征平叛;韩王韩信反,刘邦亲征之,一年而定;陈豨反、淮阴侯韩信反、梁王彭越谋反、淮南王黥布反、燕王卢绾、英布反。这么多的人都反了,难保樊哙不反,因此刘邦想死前杀了樊哙,只有死人不会谋反。

最后樊哙可能对刘邦的爱妃戚夫人及儿子刘如意不利,毕竟樊哙是吕后的亲妹夫,他会帮助吕后对付戚夫人及刘如意。因此为了戚夫人及儿子刘如意,杀了樊哙也是有好处的。综合以上分析,刘邦虽在垂死之际,但思维还是清楚的,他一点也不糊涂,算计得很精明。


大秦铁鹰剑士


先说题主的两个错误:

1、刘邦并不是只派陈平一个人去处死樊哙,而是陈平和周勃两个人。《史记 陈平列传》记录得很清楚:

“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

陈平是以使者身份去召唤樊哙,周勃是取代樊哙的将军职务,继续执行攻打燕国的任务。《周勃列传》:

“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得绾大将抵、丞相偃、守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浑都。”

2、陈平、周勃去召集樊哙并非秘密,而是半公开。陈平和周勃去召集樊哙的公开事由是:宣布刘邦让周勃替代樊哙灭燕的诏令。暗中执行的是,陈平用伪游云梦擒拿韩信的故技擒杀樊哙。陈平和周勃既是公开,也是秘密。


刘邦要杀樊哙并非老糊涂 而是为太子刘盈进行权力再平衡调整

刘邦曾经几次想要废吕后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但都由于吕后势力和朝政大臣而失败。在吕后势力中,娶吕后妹妹吕须为妻的樊哙是军功最高,也是吕后势力中军功和兵权最大的人

樊哙,卢绾,都是从小和刘邦一起玩耍的人,尤其是卢绾,可以说是刘邦的青梅竹马。如果卢绾不反,那么刘邦可以让卢绾来抗衡樊哙,从而以刘氏诸侯势力制约控制西汉朝廷的吕后势力。但卢绾反了,刘邦就不能让吕后势力独大,樊哙就必须要死。

对于刘盈,从刘邦角度来说,樊哙是叔父辈,从吕后角度来说,樊哙又是姨父辈。军功高,辈分亲近,想要要挟刘盈去做一个权臣,对于樊哙而言,并不难!这就是刘邦的另外一个担心:就怕樊哙成为第二个控制皇帝的赵高。

刘邦杀樊哙的直接理由和借口,在《樊哙列传》中有记录: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於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

这条记录的关键信息由二:

1、党于吕氏;

2、刘邦死后,以兵诛杀刘邦儿子诸王。

这也方面所分析的内容:党于吕氏,不算问题,问题樊哙是吕氏一党的高军功将军;以兵诛杀赵王如意之属,并非单指杀赵如意,而是泛指攻打消灭刘邦所立的刘姓诸侯王。如此一来,这江山还能姓刘吗?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刘邦这个人一生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所以他做的很多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晚年临终之时下令杀掉樊哙也是权衡利弊多时的决定。



樊哙这个人对于刘邦争夺天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初刘邦从沛县起兵的时候,樊哙出生入死的陪伴于刘邦左右。在砀东与司马橺对战时斩首15人。与章邯部队作战时,率先登城,并且斩首23人。之后大大小小数十次次战役,樊哙都是身先士卒,为刘邦立下了赫赫战功。

樊哙一生对刘邦作用最大的一次就是鸿门宴。当时项羽想要在宴会之上杀掉刘邦,是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项羽军帐,解了刘邦的危机,让刘邦有机会逃走。




等到刘邦称帝后,各大异姓诸侯王反叛不断。樊哙作为刘邦的心腹成为了征讨叛军的骨干将领,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做到了左丞相的职位。

樊哙地位提升之后,新的问题随之而来。众所周知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媭,而且两人感情还不错,所以樊哙自然和吕雉站到了同一战线。

刘邦晚年对臣子的疑心加重,加上刘邦也知道吕雉是一个野心极大的女人,一旦自己去世,很可能会独掌朝纲,甚至会杀掉自己喜爱的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为此刘邦日夜不宁,甚至想废黜吕雉所生的太子刘盈。但因为吕雉在朝中的势力庞大,暂时没有办法废黜。



既然没有办法废黜吕雉的儿子,那就先打击吕雉的势力。而这其中樊哙作为吕雉最忠心的支持者,必然在刘邦的打击行列。

公元195年,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归来,又听说了自己的好友燕王卢绾叛变。但因为伤重无法前往,所以派遣了樊哙以相国身份镇压卢绾。

樊哙前脚走,后脚就有人说樊哙和吕雉串通好了谋反。种种的迹象表明,即便是樊哙不谋反,他也会跟随吕雉祸乱朝纲。最终刘邦下令让陈平把周勃藏在车中,去向樊哙宣读圣旨。趁宣读圣旨的时候周勃突然出现拿下樊哙并处死。



陈平领命带着周勃前去。但是陈平又想到了樊哙也算是皇亲国戚,现在刘邦正在气头上,如果反悔了自己又该怎么办。就算是刘邦不反悔,现在刘邦的病情严重,朝不保夕。如果刘邦突然死了,而自己又把樊哙杀了,那岂不是得罪了权势熏天的吕雉。

思来想去,陈平这个千古人精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将樊哙绑了,送给刘邦。让刘邦自己决定是杀是留。就在陈平带着樊哙会京复命的时候,果然刘邦去世了。这下可把陈平愁坏了,如果有人在吕雉面前说自己坏话,估计自己后半辈子也就完了。



最终陈平策马加鞭赶往长安,装作狼狈的样子回到京城后,趴在刘邦的灵前哭诉说;“您给了我圣旨,让我在军营前面就地斩杀樊哙。”吕雉等人听到后,赶紧问陈平樊哙如何了。陈平说;“我不敢随意处决大臣,我把他带了回来,交给您处置。”

短短两句话把自己摘的一干二净,而且还向吕雉表达了自己的功劳。吕雉听说樊哙没死,也释放了樊哙。陈平这个人精也因此得到了吕雉的信任和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