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為何把皇位傳給了雍正,而不是被稱賢明的老八?

用戶58535274128


其實《康熙王朝》中康熙說過一句話,叫做為你們選了一個“堅剛不可奪其志”的主子,其實就已經道出了其中的關竅。

康熙本人做皇帝,其實是頗為寬仁的。比如康熙前期兩大宰相索額圖、明珠,雖然一個意圖謀逆,另一個試圖助其外甥大阿哥允禔上位並且大肆貪汙,應該說都是死罪,要是嚴格點,在那個年代,都可以誅九族。

但最終的結果,索額圖圈禁;明珠先是因結黨營私而被褫奪一切職務,但後來復職,只是不再受到重視而已。

另外,比如康熙朝後期的重臣高士齊等,都涉貪卻都全身而退。這樣的場景非常之多。可能這些例子相對冷門,而另一個有名的人物,曹雪芹的祖先曹寅等,在江寧織造任上,也是沒少劃拉銀子的。

所有這些重臣最終的結果最重也就是奪職,誅殺的幾乎沒有。如此放縱,最終的結果就是所謂的康熙盛世已經露出衰敗的跡象,文恬武嬉,是貪腐盛行。

康熙本人對之是心知肚明的。但在康熙王朝裡面,康熙曾經面對心腹重臣方苞哀嘆:“朕老了,做不動了。”

康熙當時已經年近60了,雖然有心整治,但是確實做不動。而且當時康熙還面臨一個迫在眉睫的危機,就是如何“終考命”。所謂的“終考命”,現代人可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但在那個年代,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除了“生榮”,生前的榮華富貴;另一個就是“死哀”,就是“終考命”,即流名千古,死後留個好名聲。

但是當時康熙的兒子爭儲位,所謂的“九子奪嫡”,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當時康熙滿腦子想的就是死的清清白白,不至於死於非命即可。康熙曾經說過,自己最不想做的就是齊桓公。

齊桓公是怎麼回事呢?可謂是歷史上的帝王“先明而後暗”的典型。在管仲輔佐下,齊桓公九合諸侯,作為春秋五霸之首,前半生可謂是風光無限;但晚年昏庸,最終病在宮中,五個兒子不僅不能在窗前盡孝,反而是為了儲位大打出手,直接把齊桓公餓死在宮中。屍體在床上躺了六十七天無人過問,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搞得滿地都是,一片狼藉。

康熙除了全力防備自己成為下一個齊桓公以外,實在是沒有精力做別的事情了。

而他內心很清楚,文恬武嬉,利益集團橫行,要想矯正時弊,就必須選個“堅剛不可奪其志”的繼任者,不怕明槍暗箭,不怕利益集團,甚至不怕丟了帝位。這個任務可不是一般的重,意志不堅定,這事又如何辦得到呢?

選來選去,只有雍正堪當此任,他也一直以“孤臣”自詡。

而老八的底子就是這些文臣武將,他的做派是做人,不是做事。如果因為這些文臣武將把老八拱上去,到時胤禩上位,他是籌功呢?還是整頓?

籌功,本來就是貪官,再籌功就只能貪上加貪,整個局面就將不可收拾;整頓?一夕變臉,由愛生恨,弄不好就會造成朝局不穩。

為了大清的萬代江山,這個時候能承擔這個責任的就只有雍正了。選胤禩只有讓局面更加糜爛。不選雍正又能選誰?


江上一峰青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老八胤禩小時候非常聰穎過人,深得皇阿瑪康熙帝的喜愛,但有句古話說的好,太聰明瞭,容易“聰明反被聰明誤”,誰都能看出你聰明,其實並不是真聰明。

老八胤禩被康熙厭惡疏遠始於一個《海東青事件》,咱今天講講這個讓老八身敗名裂的故事,那是在康熙53年的11月26日,這個時候的康熙在從北京到承德避暑山莊的路上,一路向北經過密雲,懷柔等地界,其實這個時候老八依舊受寵,所以依舊陪在老爹康熙的身邊,但是這天趕得不巧,這是老八他媽的祭日,然後他便離隊前去掃墓祭祀,按老理兒。做兒子的要天天給皇帝老爹請安,但由於不能分身兩用,老八就辦法去給康熙請安了,但派了手下去代為請安,並且和康熙說清楚到底是咋回事,然後為了討康熙的歡心,煞費苦心的精選的2只皮亮毛滑的海東青給老爹把玩,本來這一切都是好意為之,但是出意外了,出發前還精神抖擻的猛禽,竟然在路上越來越蔫吧,不知是犯了急病,還是心情不好,反正等到了康熙手的時候,這2個海東青已經快蹬腿了,當康熙接過這對“禮物”,發現竟是如此的時候,不由的大發雷霆,因為康熙覺得,我現在六十多了,身子骨還硬朗的很,你tm給我送個快死的東西,是什麼意思?是詛咒我趕緊死,給你讓位麼?越想越氣聯繫到以前聽到的種種對老八的傳聞,更加是火上澆油,著實是氣炸了。

於是乎,馬上召開家庭會議,在會上,康熙是這麼說的,這個老八胤禩是一個包衣人賤婦生的,小時候就tm的有心眼陰險,我聽相面人張明德和我說,老八竟然有悖人倫,找人要謀害其二哥,搞的這事全天下都知道了,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丟人現眼。還有前段時間我得病的時候,下面這些個和老八關係好的大臣們紛紛保舉他做太子繼位,這一切明顯是結黨營私,為了自己私利,竟然這樣的大奸大惡,是不是那天也找人把我給殺了?這樣的兒子,我還是不要了吧!““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所以自此後,老八被奪官奪爵,地位無存。

所以老八直接從皇位的備選人中被剔除了,絕無希望。

而此時的老四胤禛,卻處處低調,處處顯示自己沒有野心,只想做個逍遙王爺,在老爹康熙哪裡處處關照,以退為進,最終被康熙傳位,雖然都是套路,但玩套路哪家強,請看四爺胤禛王。


老豬的碎碎念


康熙選擇雍正,有三個原因

第一,根據中國幾千年來的傳位傳統,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

皇子中,雍正排行老四,他前面是皇長子胤禔,母為惠妃那拉氏。皇次子胤礽,母為赫舍里氏孝誠仁皇后,皇三子胤祉,母為榮妃馬佳氏。

這三位皇子的母親裡,皇次子,也就是後來的廢太子雖然不算長子,但可以算嫡子,因為她的母親孝誠仁皇后,也就是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 是康熙少年元配結髮妻子,是康熙最最疼愛的皇后。赫舍里氏不但陪伴康熙度過了早年親政時期的所有風波,還一直在努力為康熙傳宗接代,只是最開始生下來的幾個皇子都夭折了,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皇后二十二歲時生下(嫡次子)胤礽,就難產而亡,康熙特別難過,因此特別寵愛胤礽。很早就把他立為太子。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也有很好的反映,康熙晚年,儘管太子恃寵而驕,驕橫跋扈,貪得無厭,但是康熙還是多次猶豫,多次廢立,因為他對太子,對太子生母是有深深的寬容憐愛之情的。

所以,在廢太子之前,康熙沒有別的選擇人選,他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年齡最大的,唯一的嫡子,就是太子。皇長子胤禔看不慣胤礽,想奪嫡,很早就被康熙看穿,然後把他給廢了,可見康熙喜歡胤礽是有多堅定。

太子被廢以後,康熙肯定是遵循立長不立幼的順序,那麼,四爺比八爺長,是首選。雖然四爺胤禛的生母烏雅氏德妃出身低微,沒有撫育的資格,但是胤禛滿月後由佟貴妃撫養,她是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國舅佟國維之女,也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親侄女,康熙帝的表姐妹。因此胤禛也就子因母貴了。八爺胤禩的母親是良妃,出生後由惠妃撫養,也就是皇長子的母親。康熙對他的好感不會比對別的皇子高多少。

第二,看品德。

所有皇子中,雍正在康熙面前表現得與世無爭,剛直不阿,敢於擔當,在九子奪嫡的混亂中,雍正不拉幫結派,上躥下跳,這一點康熙是很喜歡的。雍正早年性情急躁,康熙還批評過他,但是後來他修生養性,韜光養晦,努力與各皇子搞好關係,康熙知道他是個孤臣,很滿意。而八爺拉幫結派,為了奪嫡不惜坑害自己的兄弟,把朝局搞得烏煙瘴氣,這一點,康熙是很忌憚的。

第三點,看能力。

雍正因為是皇子中年齡偏大的,早年自然而然經常跟康熙到處出訪,代辦政務,得到了很多歷練——

公元1686年,胤禛與胤禔、胤礽、胤祉隨康熙巡行塞外。

公元1696年,康熙親征噶爾丹。胤禛與胤祺、胤佑、胤禩分掌八旗十營。

公元1702年,胤禛與胤礽、胤祥隨駕巡行五臺山並南行。

公元1718年,康熙命胤禛與胤祉率文武百官送大將王胤禵(一名胤禎)於德勝門。

公元1721年,康熙六十大慶。胤禛被特意派往盛京祭祖。

康熙對胤禛的工作能力很信任,相對來說,八爺胤 禩的機會就要少很多。而眾多機會中,軍事,祭祀活動都是比較重要的關乎國家社稷的大事,均有胤禛參與,可見康熙對他的器重和信任程度之深。

關於“好聖孫”這個說法,當時弘曆的年紀很小,表現不出多大治國的韜略和才幹,康熙選雍正為帝,有喜歡聖孫的因素,也只是喜歡而已,更多的還是看重雍正的才能本生。


HannibalLecter


康熙不想把皇位傳給八阿哥胤禩是真的,但是要說他就想把皇位傳給四阿哥胤禛也是有很大疑問的。

先說康熙因為什麼不願意傳位給八阿哥。說到底還是犯了康熙的忌諱,不知道韜光養晦,在當皇子的時候就培植出自己的勢力,而且威望太高,不由得康熙不懷疑。

重點說說康熙其實也未必決心把皇位傳給胤禛,雍正的即位的確有很大的疑點,最主要的就是當時的所謂傳位詔書只有他和隆科多兩個人知道,完全又造假時間和條件,這也是後來遭到十四阿哥胤禵及其他反對雍正人的攻擊點。當然不是篡改詔書,篡改說早已經被證明是不可能的,而是完全做一個假的!

因為康熙晚年已經被九王奪嫡之爭搞得身心疲憊,其實一直也沒有下決心到底選誰作為繼承人,大家比較看好是十四阿哥胤禵和四阿哥胤禛,而且胤禵在前面,這點在他用胤禵為大將軍王平定西北就可以看出,胤禵也以此自許,這也是符合邏輯的。這也是後來人們對雍正繼位合法性懷疑的源頭。

但是雍正不能叫篡位,最多叫爭位,或者說合法性不足的上位,因為如果詔書是偽造的,那麼康熙生前也沒有指定任何人為繼承人,雍正篡位沒有對象啊。

也許雍正吸取了康熙的經驗教訓,開始了秘密立儲制度,把傳位詔書事先寫好,放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老皇帝一死,眾臣當眾宣讀詔書,嗣君即位!



磨史作鏡


康熙為何要讓雍正繼承大統?原因其實很簡單,只因為八個字!

雍正是如何繼承大統的,這個問題一直都是歷史學家研究的重點,有人說雍正是篡位的,不然作為四皇子怎麼會當上太子?其實現在網上流傳最廣的篡改聖旨這個說法並不成立,因為清朝的聖旨其實有兩份,一份是漢字,還有一份是滿文,如果要說漢字比較好改,那麼這個滿文改起來實屬不易。那康熙為何要讓雍正繼承大統呢?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個說法叫做母憑子貴,而今天要說的雍正卻是父憑子貴了,也就是說雍正能夠當上皇帝,很大原因是因為他的兒子,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在康熙後期,其實雍正也做了很多事情,這其中也讓康熙看到了他真正的本領,但其實更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弘曆。

在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康熙的最後一年,當時雍正知道康熙喜歡牡丹,於是就邀請康熙去圓明園看牡丹,而在這一天,康熙第一次見到了弘曆。據說,康熙非常喜歡弘曆,而且看到這個孩子的第一眼就覺得他不同凡響。

當康熙回到皇宮之後,過了幾天,皇帝身邊的太監就讓雍親王寫下弘曆的生辰八字,說是皇帝要看。其實康熙找了一個名算,為乾隆的生辰八字算了一下,乾隆的生辰八字是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時),而這個名算的解說就是此人生來富貴,聰明秀氣出眾,為人孝順,命中看得妻星最賢最能,子息極多,壽元高厚。

對於中國古代的命相之說,或許並不是很準確的,但對於本就覺得弘曆不同的康熙來說,這個算命的話語更加讓他感到激動,於是他做出了一個決定,要將弘曆帶回宮中,並且要自己調教,他認為弘曆和他自己小時候很像。

所以康熙在死之前,就對朝廷的大學士說道,雍親王的兒子弘曆大有作為,所以康熙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孫子成功的當上皇帝,將皇位傳給了弘曆的父親雍正,並且讓雍正將弘曆立為太子,如果其他的皇子知道雍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上皇帝,恐怕會被氣得吐血吧。

雖然雍正繼承皇位綜合了很多的因素,但是他卻是一位不可否認的好皇帝,康熙在世時,幫助他做了很多大事,在雍正上位之後,也是嚴懲貪官汙吏,為後來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礎。甚至很多學者說,如果清朝沒有雍正,或許早就滅亡了。

喜歡的話,請記得關注哦。


問歷史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

康熙皇帝已經59歲了,繼承人問題必須儘快解決。

擺在他面前的候選人名單上,20歲以上的成年皇子有:老大、老三、老四、老五、老七、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三、老十四。

其中,八阿哥素有賢名,朝野之中呼聲甚高,但康熙偏偏不選他,這是為什麼?

關鍵詞只有一個,黨羽眾多。

有人說,康熙忌諱“八爺黨”,是擔心朝野中只知有八阿哥,不知有皇帝。好像二月河的小說就透著這個味道——看來,唐玄宗剪除太子羽翼的陰刻狠毒,著實讓人印象深刻。

這種思維方式,並不符合康熙的人設。

他敢於讓成年皇子參政議政,這是唐玄宗把圍牆圈起來豢養兒孫所不能比擬的。

康熙思考的關鍵,只在於當皇帝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基本條件。在他看來,保持君權的絕對性,是統治天下的不二法門。

八阿哥在諸皇子中鑽營最力,在朝中廣結黨羽,尤其是康熙五十七年,明珠次子、納蘭性德之弟揆敘,挾其雄厚財力站隊,擁護八阿哥。

這樣的八阿哥一旦上位,必得酬謝臣下擁立之功。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為什麼要拉著王導請他一起坐龍椅,說什麼“王與馬共天下”?不就是因為王導有擁立之功,必得籠絡。

當然,這是東晉皇權衰弱的後果,八阿哥即使登位,也不會出現這樣極端的狀況。但臣下恃功而驕、尾大不掉,幾乎是肉眼可見的局面。

康熙的童年、少年時期,就是在四位顧命大臣的陰影下度過,用皇權搞掉權臣,是漫長而痛苦的體驗。康熙絕不能容忍往事重現。

如果你認為烏梅的回答有幫助,就請點個贊。


生薑烏梅


康熙帝死後皇位由雍正繼任,箇中緣由如今已混沌不清,歷史學界也沒有統一的說法,但可以明確否定的一種說法是:雍正是通過篡改詔書,把原本“傳位十四阿哥”改成了“傳位於四阿哥”。這明顯是一種民間戲說,原因在於清代的傳位詔書都是由滿漢兩種文字寫成,改得了漢文也無法同時改滿文,此為其一,其二是“於”的繁體字是“於”,十是無法改成“於”的。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這種傳說很可能是比較晚近的說法。
那麼,如果康熙帝生前已有明確的繼承人選,為什麼是“四爺”而不是“八爺”呢?按理說,“八爺”也足夠優秀啊,“八爺黨”也很多啊!我們應該從兩個方面去考慮:
1.為什麼選“四爺”
胤禛利萬物而不爭,不僅與諸兄弟保持和氣,自稱“天下第一閒人”,但同時他的勤勉務實精神也是出了名的,而且並不是裝出來的,這在他繼位後一直勤於政事也可以看出,應該說,康熙最看重他的就是這一點。另外,在“九子奪嫡”的事件中,胤禛善於處理政敵和朋友的關係,不僅讓諸阿哥不以其為意,也拉攏了一批支持者,如隆科多、年羹堯等得力干將。用一個詞形容,那就是“韜光養晦”。
2.為什麼不選“八爺”
“八爺”胤禩雖號稱賢明,但康熙一直對他保持警惕,根本原因就在於胤禩善於結黨營私,搞什麼“八爺黨”,這是最犯忌諱的一條,你讓康熙怎麼想,康熙至少會想到兩個要害問題:第一,你覬覦王位,心術不正,這叫不忠;第二,搞小團體,讓諸位阿哥不合,這叫不義。英明如康熙,怎麼會不知道胤禩如果能夠上臺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而且,一些小事也加劇了胤禩與康熙關係的惡化,典型的如“斃鷹事件”。
電視劇《步步驚心》裡的“八爺”和若曦
當然,針對康熙帝為什麼會選雍正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些還很有趣,比如,認為康熙帝是看上了乾隆才選的雍正。且不管康熙爺有沒有那種穿透歷史的洞察力,雍正的最終獲勝,是有歷史必然性的,是和他本人的才幹、性情分不開的,如果你是康熙帝,我覺得你也會作出一樣的歷史選擇。

歷史研習社


其實雍正即位,本來就是一樁歷史的懸案,雍正從他登位那天開始,到現在整整282年,282年始終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也就說始終存在著雍正繼位之謎,所以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很好的,而且樓主的推測也不無道理,康熙晚年,宮廷爭奪皇位的鬥爭非常激烈是事實,康熙自己說:他說朕,我考終之後,將來我百年之後,置於乾清宮,就是把我放在乾清宮那兒,停屍在乾清宮那兒,“爾等束甲相爭耳”,康熙是位明君,既然眼下的兒子不爭氣,目光長遠一點也未嘗不可,對乾隆的寵愛是確實的,對皇四子胤禛也是比較認可的。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69歲的康熙皇帝玄燁,做了六十一年大清皇帝之後,在京西的暢春園去世。

七天後,皇四子胤禛繼承了皇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雍正。不久,有關雍正篡位的傳說就悄悄開始流傳。
隨著時間的流逝,雍正篡位的故事在民間演繹得越來越生動。野史中關於雍正篡位的傳說,歸納起來竟有五種之多。


一是“雍正改詔說”。康熙皇帝本來是把皇位傳給十四子允禵的,可是雍正卻暗地裡把詔書中的“十”字改成“於”字,這樣詔書就成了“傳位於四子”。


二是“隆科多改詔說”。隆科多是當時的步軍統領。在康熙病重時,本來發了一道諭旨,叫遠在西寧的十四子允禵緊急回京,要傳位給他,可是隆科多把遺詔捏在手裡,沒有發出去。等到康熙皇帝駕崩,隆科多假傳聖旨立了四子胤禛。
北京太廟
三是“隆科多改詔說”的另一版本。認為康熙剛嚥氣,隆科多趕緊從“正大光明”匾的後面,取出康熙密藏在那裡的詔書,把“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
四是“雍正投毒說”。康熙在暢春園病重時,皇四子胤禛進了一碗人參湯,康熙喝了就歸天了。
五是“年羹堯改詔說”。年羹堯是當年的川陝總督,傳說雍正的母親曾與他私通,入宮八個月就生下了雍正。所以雍正是年羹堯的私生子,改詔的事是年羹堯乾的。

史學家和檔案學者首先否定了民間那幾種雍正篡位傳說的真實性。
滿語是清朝的國語,康熙的詔書不可能只改漢文,不改滿文。滿文是豎寫的,把“十”改成“於”是不好改的。
清代的用語規範,檔案中凡寫到皇子時,都要寫成“皇某子”、”而不能寫成“某皇子”。僅將“十”字改成“於”字,豈不是將“傳位皇十四子”改成“傳位皇於四子”。










再說清代人寫“於”字是用繁體“於”,而不是現在簡體字“於”字,所以將“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於四子”,完全是憑主觀的想法編造出來的。
保存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康熙遺詔裡寫著:“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僅從它的寫法來看,改成“傳位於四皇子”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再如,說“雍正進參湯下毒”,由於康熙對醫道頗有研究,曾經多次說過,人參對於南方人比較好,對北方人不合適。所以雍正要真想做手腳,也不會公然用進參湯這一招。
此外,說“隆科多從正大光明匾的後面取出詔書偷改”,同樣不合歷史事實。皇帝在世時不宣佈誰是繼承人,只是把所選繼承人的秘密諭旨寫進詔書裡,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的後面,到皇帝死後才當眾宣佈,這種做法叫秘密立儲。這種制度是從雍正才開始的。
至於說,雍正是年羹堯的私生子,更是無稽之談。在雍正朝《起居注》中雍正明確的說過,事實上他比年羹堯還大呢。
學者們對雍正繼位問題的學術研究並沒有停止。他們的結論又分成兩種,一種認為雍正不是正常繼位的,也就是說,他可能是篡位或者是自己立自己為皇帝的;還有一種則認為雍正是正常繼位的。
我們先看看,認為雍正不是正常繼位的學者的說法。這派學者認為,雍正在康熙病逝前後,精心策劃了篡取皇位的陰謀 。步軍統領隆科多是雍正的心腹,當時他負責暢春園的保衛工作。在康熙病危昏迷的時候。雍正在隆科多的幫助下,偽造康熙遺詔,變相軟禁皇子們,編造七位皇子和隆科多一起聽到康熙口傳遺詔的重要情節,乘機篡取皇位。
這派學者認為,證明雍正合法繼位的關鍵問題,是康熙皇帝臨終前,是不是曾經詔見了七位皇子和隆科多,並且康熙給他們口授了傳位遺旨。這派學者通過對相關檔案研究後,得出的結論認為這個情節是雍正自己編造的。
康熙的孫子弘旺所編《皇清通志綱要》和康雍時期肖奭的《永憲錄》,是記載有康熙帝去世逝情況的兩本私人著作,在這兩本書中,都沒有記載康熙皇帝臨終前,召見七位皇子和下達傳位遺旨這件事。
康熙皇帝臨終前,詔見了七位皇子和隆科多,並聽到康熙的傳位遺旨這個情節,是雍正自己編造的。因此,康熙的遺詔也不是真的。按照雍正自己的說法,康熙是在駕崩當日“倉促之間一言而定大計”的,這句話就說明康熙沒有留下文字遺詔。從這兩方面來看,現在保存的這份遺詔中,關於傳位給雍正的內容不可能是康熙的遺願,更不是康熙親手所寫,而是雍正與親信們偽造的。
雍正及其支持者們編造了康熙傳位的情節又偽造了康熙遺詔,所以雍正坐上皇帝寶座之後,嚴厲懲處了包括允禵在內的一批自己的兄弟和前朝的寵臣,不是整死,就是打入大牢。收拾年羹堯和隆科多這樣的寵臣,是為了堵他們的嘴,打擊他的兄弟,是為了清算跟他爭皇位的競爭者。十四子允禵是與雍正競爭皇位最主要的對手,雍正繼位後,在回北京的途中,雍正將十四子允禵變相軟禁了,並一直囚禁了十幾年。
這派學者認為,康熙晚年最喜歡的是十四子允禵,是有意把皇位傳給他的,讓他去西北打仗是為讓他建功立業,樹立威信。皇十四子允禵到前線兩年就指揮部隊進入了西藏,立了大功,為此清政府還繪有允禵進入西藏的畫,來紀念這件事。


康熙想讓這個十四子,實際上也是雍正的親弟弟,讓他首先打西藏,進軍西藏。為什麼他那麼做呢,實際上是想讓他兒子將來做皇帝,因為北京的兒子很多,爭得厲害,在外面立了大功,那回來就不得了了。康熙六十年,皇十四子允禵回來了一趟,按道理應該給他立位,康熙覺得還不夠,他想,過一年,到康熙六十一年再立吧。讓他去打準噶爾,如果他把準噶爾打敗了,那不得了,康熙計劃著想往這樣的方向發展。
康熙不但特意安排十四子允禵去西北打仗,讓他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同時康熙對十四子允禵,在擔任撫遠大將軍期間,是非常關心的。
皇十四子允禵在擔任撫遠大將軍期間,康熙皇帝在給他的硃諭、硃批中說了很多意味深長,寄予厚望的話,比如有一次康熙在硃批中寫道:“人心最為重要,你要時刻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類似這樣的話語,在這些滿文硃批奏摺中是非常多的,可以說是隨處出可見。
關於年齡問題,他們認為也有疑問,在競爭皇位的皇子們當中,皇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在年齡上處於劣勢。
根據《庭訓格言》中的記載,康熙帝有一次在和皇太后的談話中表示,在他看來皇三子允祉和皇四子胤禛都已經年過四十,快要進入老年了。康熙帝不大可能,選一位在他看來年齡已經過大的皇子來接班。
至於因為康熙非常喜歡皇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的兒子弘曆,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所以增加給傳位於皇四子胤禛的砝碼,是比較牽強的,而且是片面的。
事實上根據滿文檔案等材料的記載看康熙帝對皇孫們都是非常喜愛的,特別是對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和允禵的兒子更加喜愛,這些皇孫中有不少人從小被康熙帝帶在身邊,得到康熙帝的言傳身教。
根據以上種種懷疑,這部分學者還進一步推論:正因為雍正篡權皇位心裡有鬼,在陰間都怕受到父親和祖先責罵。所以才沒有遵循“子隨父葬”的習俗,安葬在清東陵來陪伴父親和祖父,卻把自己的陵墓選在相隔數百里外的清西陵。近代史學界,關於雍正是非正常繼位的觀點,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歷史學家孟森在他的代表作《清世宗入承大統考實》一文,他認為康熙本擬傳位給皇十四子允禵,是雍正偽造遺詔,奪得皇位。這也是雍正繼位問題,由民間傳說成為學術研究課題的重要標誌。

不會飛的鳥


老八賢明不賢明,康熙大帝很清楚。以下是老八老四之間的對比:

1、在太子胤礽第一次失寵的時候,主要被處理的是老大。但是老八和老大勾結的事情被大帝知道了,估計這次是老大是主謀,老八也就是個從犯,所以,老八隻是被關了一段時間。雖然後面又放出來了,但是,這顆對老八失望的種子就被埋下了,畢竟,太子胤礽是大帝最喜歡的孩子,更何況老大老八這是要殺親兄弟呢。而胤禛也就是老四在此次太子失寵時為為太子求了情。這把兄弟情分很是讓大帝感動。

2、在太子二次失寵之後,老八轉而支持老十四,老九老十附庸老八。老十三支持老四。自此之後雙方都在結黨營私。這種情況下,就要比誰的手法高明瞭。從後期隊友的表現來看,老八黨的豬隊友比較多(雍正登基以後處理了一大批老八黨的貪官汙吏),而康熙大帝跟前的紅人大都支持老四胤禛,比如說隆科多。

3、大帝駕崩的時候,老八支持的老十四離京城太遠,估計回來也得個十天半個月的。先皇駕崩,首要任務就是新皇登基,否則朝政動盪。大帝作為一代天驕,應當明白這個道理,在同等表現的情況下,自然選的是離得近的老四。

4、老四胤禛,雍正陛下,能人幫手多。隆科多,年羹堯,多是居於要位之人。在奪嫡路上,老四的表現更是深得大帝歡心。畢竟,除了政治才幹,他表現出的對兄弟的友愛更是讓大帝覺得,位子交給老四闔家歡樂。

總之,老四老八之間,老四更勝一籌。


SanaLi


公元1722年,在位了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康熙去世以後,皇四子胤禛繼承了皇位,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的繼位仍很多人都感到意外,因為絕大部分人都認為皇八子胤禩才是最合適的人選。可是老八最終還是落選了,胤禩一直有八賢王的稱號,但是康熙為什麼沒有選擇老八做自己的繼承人。

  一、胤禩看似聰明,實際上不懂帝王心術

  皇八子胤禩以寬厚賢明著稱,在朝中有人稱他為八賢王。胤禩在朝中擁有自己的勢力集團,而且是最大的勢力集團。在太子胤礽還在位時,胤禩就時常進行一些小動作,搞得胤礽很被動。在太子胤礽被廢以後,一場爭奪繼承人位置的好戲就開始了。在推薦太子人選時,推薦其他皇子的官員很少,幾乎所有的官員都推薦老八。這樣一來,老八看上去已經坐穩了太子的位置。但是他太幼稚了,一點也不懂帝王心術。皇帝不希望繼承人觸及自己的權力,而老八在朝中勢力很大,這就犯了皇帝的大忌。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希望繼承人在自己去世以後再觸碰政治,這也是為了自己的安全。畢竟皇宮中的政變與廝殺太多了,而康熙作為老江湖,不可能一點也不瞭解。

  與胤禩相比,老四胤禛的優勢很明顯。看上去老四一直在踏踏實實的做事情,似乎從來沒有考慮皇位的問題。而且老四做事情殺伐果斷,幾乎與整個官場為敵。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老四的勢力比老八小得多,所有的幫手也就只有胤祥、隆科多、年羹堯這些人。做人低調、做事高調是老四的特色,他每幹一件事就會出現滿堂彩的效果,但平時做人十分低調。他從來不不會公開表示自己覬覦皇位的野心。這讓一些官員認為老四是一個實幹家,有這樣的人繼位更利於國家的發展。康熙作為一個精明的皇帝,不會考慮不到這一層,從這個角度來說,老四比老八更讓康熙放心。這個放心,無論於公於私都可以打滿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