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乌克兰为什么要帮助德国进攻苏联呢?

幸福地带2


在乌克兰人的眼里,俄罗斯给他们的危害要大于任何国家,只要是打击俄罗斯的事情,乌克兰人都愿意干。所以,才会出现在二战期间,乌克兰人都愿意帮助德国进攻苏联的情况发生。

究其原因,还是历史的教训深刻。乌克兰和俄罗斯本是同一个民族——东斯拉夫人。乌克兰的历史要早于俄罗斯,在古罗斯的时候,基辅罗斯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个时候的俄罗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国家,而是在古蒙古的侵略下才将俄罗斯揉搓成一个国家的。所以,实际上俄罗斯能够形成一个国家,还得感谢蒙古人的侵略。这个在印度的统一上面是比较相同的。所以,虽然英国人殖民了印度三百年,但是,印度人为什么不憎恨英国人的主要原因。

蒙古人统一了二百年后垮塌了,莫斯科公国成立,实际上莫斯科市现在的历史才八百多年。后来沙皇俄国成立,推翻了之前的莫斯科公国。但是,沙皇俄国的成立对于来自他国的侵略还是很害怕的。所以,在乌克兰遭遇到来自立陶宛和波兰侵略的时候,沙皇俄国只能够小心以求自保。虽然乌克兰多次求救于沙皇俄国,但是,沙皇俄国并没有能够给于帮助,反而在其空虚的时候落井下石,趁机占领了乌克兰的大片土地。

在俄罗斯的眼里,乌克兰就是一个肥肉,随时随地都在想办法吃掉乌克兰。在与瑞典的战争中,俄罗斯更是大幅度的占领了乌克兰的土地。乌克兰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地的国家,土地资源肥沃,是后来的苏联时期对其贡献最大的加盟国家。苏联成立后也一直都想要吞噬乌克兰的土地,让乌克兰人寝食难安。

二战时期,乌克兰人看到了德国的到来,满以为是可以向苏联复仇的机会到了。所以,有许多乌克兰人自发的和德国人联合在一起。在政府的推动下加入到了攻击苏联的战场上面。当然最终还是失败了,乌克兰终于还是成为了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个人观点,切勿上心,谢谢阅读,欢迎评论。


幸福地带2


这个问题本身有点偏颇。

第一、二战时,乌克兰就是苏联的一部分,是其加盟共和国之一,乌克兰人就是苏联公民。所以,帮助纳粹的这部分人,比如,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哈萨克人等等都被统称“俄奸”。

第二、问题问的应该是“二战时期,有些乌克兰帮助德国”,不能统说乌克兰人,以偏概全。比如,苏联排名第一的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就是乌克兰人。

土生土长的乌克兰女青年柳德米拉(下图)战前是基辅国立大学历史系的大学生;战后,柳德米拉同学成了柳德米拉少将。


而且,在敌后坚持抗纳粹的乌克兰游击队,战斗力也是可以的,斯大林都给与了官方肯定。

客观地看,苏联国土庞大,民族众多(194个),加之,苏联民族政策还非常蹩脚、粗暴,导致二战中,一些加盟共和国纷纷倒戈。所以,他们并不是喜欢德军,而是希望借助德国将让乌克兰脱离苏联的控制,顺便再捞点好处。

类似的还有二战中,对土尔扈特部后裔——卡尔梅克人不分青红皂白,统统冠以“卡独”“叛国”的罪名;强行兼并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等。

以爱沙尼亚为例,德国军队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后,不少爱沙尼亚人视德军为“解放者”,主动与其展开合作,还积极“参军入伍”,武装党卫军中的爱沙尼亚师战斗力还是可以的。据统计,共有72000名爱沙尼亚人被征入德军,其中一些竟然坚持战斗到了1945年,还随德军撤退到了本土,参加了德国本土保卫战。
不过,爱沙尼亚并不是纳粹理念的忠实信徒,爱沙尼亚师更多的是为祖国的独立而战,不是为了所谓的“元首”,或者实现元首构建的“日耳曼尼亚”(类似于大欧洲共荣)。

再回到乌克兰。

沙俄时期,乌克兰已经被视为俄罗斯帝国的粮仓,黑海周边布满沙皇的军事基地。黑海出海口克里米亚的原住民被强行迁走,同时鼓励大量俄罗斯族人在此定居。此时的乌克兰,俄语和法语是通用语,乌克兰上流社会几乎完全被俄罗斯化,只有哥萨克人会时不时的搞事情。

下图,伟大的俄国作家果戈里,就是个彻底俄罗斯化的乌克兰人。

十月革命后,苏俄继承了沙俄的衣钵,各种形式“吸纳”了周边的十几个加盟共和国,成立了“苏联”。最初,在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下,乌克兰中下层人民还是挺欢迎苏维埃政权的。

比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对此时的乌克兰也有生动描绘(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乌克兰出生、长大、干革命,小说除了几段恋爱经历以外,几乎全部是他的亲身经历)。

然而,苏联刚站稳了脚跟,就轰轰烈烈的干了几场运动,让乌克兰从东欧粮仓,世间乐土一下子坠入了地狱。

按时间顺序看:

1.强制集体化,对富农进行了灭绝式的打击。1929-1934年,苏联强制推行集体化,虽然之后奠定了工业化基础,但是它由几千万人的血泪,甚至生命换来的。而乌克兰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俄罗斯/苏联的主要粮食产区,农业人口比例大,受到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地区。

2.教条粗暴的集体化政策+自然灾害,导致了30年代初,骇人听闻的“乌克兰大饥荒”。这段历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隐瞒,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昭之于天下。在土壤肥沃的乌克兰,1932-1933年间,大约饿死了总人口的1/7。

而且,在饥荒中,政府不但没有专门的救助行动和政策倾斜,反而变本加厉的征收粮食、谷物、牲畜,禁止农民将任何农产品据为己有,否则就是反革命,会被处以重罪。

还封锁了乌克兰周边的交通线,禁止人们外出逃荒。任何未经许可,试图离开乌克兰的饥民都作为“阶级敌人”逮捕。结果,有地区整村的农民饿死家中。

所以,后世,尤其是现代乌克兰人,总把这段历史给解读成苏联蓄意针对乌克兰民族的“种族灭绝”政策。这个其实有点过了,毕竟,这场运动中,从伏尔加河,到高加索山脉、乌拉尔山脉,西伯利亚,中亚的哈萨克斯坦还有远东地区,全苏联人民都是受害者。3.大清洗运动导致大量乌克兰人遇害(不少是军政干部、知识分子、作家等民族精英),更是加剧了两个民族的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卫国战争爆发后,部分乌克兰人欢呼雀跃,希望借助德国摆脱苏联控制。导致战争初期,出现诸多箪食壶浆的迎接德军的场面。甚至看把入纳粹德国侵苏联的行为看成是对本民族的“解放”,积极“参军入伍”,其中,哥萨克人尤为积极(下图)。


据统计,二战时期,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三大加盟共和国,就给纳粹党卫军提供6万兵员...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守卫也不乏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党卫军。

这些苏联伪军多活动在德军战场后方,像剿杀游击队,维护铁路线、看守集中营等等;也有编入入正规部队参加作战行动,比如,1944年6月,驻扎诺曼底的德军“东方营”第352师。

然而,事情还没结束,进入到战争的相持阶段,纳粹德国一改之前对乌克兰的亲善嘴脸,开始对苏联粮仓、矿产资源丰富的乌克兰采进行系统的、彻底的盘剥,夺取了大量的战略资源。对乌克兰实行了德版的“三光政策”。

乌克兰人还被强征“东方劳工”(下图),去德国或其他被占领区做苦工,这些人被日耳曼人蔑称为“白奴”。

此外,乌克兰的农产品也被完全征用,被几乎是无偿的的地运往德国,来维持德国的战争机器的运转。加之对当地犹太人耸人听闻的灭绝。结果,战争后期,乌克兰人又开始倒向苏联,踊跃加入红军,或者参加游击队,抗击纳粹德军。

那些与德国合作过的乌克兰人(包括被强行抓走的劳工),境遇都十分悲惨。根据雅尔塔协议,盟军必须无条件地把俘虏到的一切苏联公民强制遣返回苏联。因此,他们战后一概被扣上“弗拉索夫分子”(俄奸)的帽子,扔进了西伯利亚劳改营,在饥寒交迫中劳动至死,终身没能获得平等的公民权利。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二战期间的确有苏联加盟共和国在被德国占领以后倒戈,最具代表性的是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他们的人种风俗文化与俄国并不同源,反倒与德国接近,加入苏联是军事胁迫的产物,所以在被德国占领后立即反水,大肆报复苏联。

乌克兰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尤其是西乌克兰地区,在被德国占领后快速成立了傀儡政权,协助纳粹德国,后期更是出现了两头对付的乌克兰起义军。同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为什么如此憎恨俄罗斯,还得从历史说起。

乌克兰与俄罗斯同属东斯拉夫民族,历史悠久,但第一个斯拉夫公国却不是由斯拉夫人创建的。公元862年诺曼人留里克被邀请来调停斯拉夫人内部矛盾(诺曼人指定居在法国北部的维京人及其后裔,时至今日俄罗斯人一直以自己的维京血统为傲),留里克率领亲兵队在诺夫哥罗德登上王公宝座,建立了第一个罗斯王国,即留里克王朝。留里克去世后,继承人奥列格率部攻占了基辅,建立了罗斯公国,这是斯拉夫人历史上第一个公国,被公认为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的起源国。

奥列格去世后,王位回到留里克的儿子伊戈尔手中,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就诞生于这段时期,伊戈尔大公又被称为基辅大公,彼时的基辅是罗斯公国的首都,基辅城也被称为“俄罗斯诸城之母”。

弗拉基米尔一世统治时期(980—1015年),罗斯公国达到鼎盛,其版图东至伏尔加河口,西抵喀尔巴阡山脉,北起拉多加湖,南近黑海,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弗拉基米尔一世更是通过与拜占庭帝国联姻奠定了自己罗马帝国继承人的身份,此后东正教成为基辅罗斯公国的国教,东斯拉夫人的民族文化开始成型。

此后基辅罗斯公国开始走向分裂,12世纪时期已经分裂为若干公国,进入军阀割据时代。

13世纪20年代,铁木真孙子拔都建立了金帐汗国,涵盖了基辅罗斯公国东部大部分领土,东斯拉夫人的中心西迁,莫斯科取代基辅成为新的中心。此后莫斯科公国崛起,取代了金帐汗国,成为俄罗斯实际上的统治者。

而基辅罗斯公国的西部被波兰人占领,这片区域即是后来的乌克兰,乌克兰取自“边疆”,但此时的乌克兰还是一个地域概念,并没有形成独立的民族。

信仰天主教的波兰把乌克兰当做殖民地,大肆压迫乌克兰人,不堪受辱的乌克兰人多次暴动反抗乌克兰人的统治,1648年,乌克兰人在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的率领下发动起义,他们致信同宗同源的俄罗斯,希望拉兄弟一把。而以罗斯公国继承者自居的俄罗斯人却迟迟不予回应,直到1650年,沙俄与波兰之间的领土问题谈判破裂,沙俄才开始援助乌克兰。

1654年3月,乌克兰代表团在莫斯科觐见了俄国沙皇,双方签订了《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基本条约》,即《三月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乌克兰并入俄罗斯,但保留高度自治权(自治权很多,包括保留税收军队,有自己的立法机构等等,乌克兰人认为双方是结成联盟,顶多是附庸国,俄罗斯人认为乌克兰是并入了俄罗斯)。

乌克兰人满心欢喜,以为找到了大哥,但这位大哥却没打算让小弟活着出去。大北方战争(俄国与瑞典之间的战争)期间,大量的哥萨克骑兵(乌克兰人以哥萨克后裔自居)被征召做了炮灰,战后俄罗斯借口哥萨克骑兵战斗力太弱,对其进行了改组,这一做法侵害了乌克兰的自治权,乌克兰上层贵族借此发动叛乱。

叛乱给了俄国取消乌克兰自治的借口,至叶卡捷琳娜二世当政时期,乌克兰自治已经基本被取消,在俄国内部,乌克兰不被允许提及,而是以小俄罗斯代称,乌克兰的语言文字也被废除,甚至西部信仰天主教的乌克兰人也被强制改为东正教。

平心而论,乌克兰在被兼并以后过的还是不错的,俄罗斯在乌克兰兴建了大量的工厂矿山,乌克兰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经济发展无法掩盖民族意识的崛起,乌克兰人依旧矢志不渝寻求独立,十月革命以后乌克兰希望借助外部力量实现民族独立,他们曾主动与德国奥匈帝国苒和,希望借此摆脱俄罗斯。

1918年一战结束后,当地人在原奥匈帝国统治区域短暂建立了“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而在东部亲俄的哈尔科夫,当地人建立起“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兄弟阋墙十分明显。随着苏波战争的结束,“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被并入苏联,“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归入到波兰统治下。

归入波兰的“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过得并不幸福,为了独立,他们在波兰境内大肆暗杀,企图夺权,搞的人心惶惶。

“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也不好过,上世纪三十年代,由于苏联上层政策失误,造成乌克兰大饥荒,数以百万计的东乌克兰人被饿死,作为欧洲粮仓,乌克兰认定这是苏联对乌克兰的种族灭绝,双方矛盾越来越严重,加之斯大林大清洗,大量乌克兰人遇害,更是加剧了这种矛盾。

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抢占了波兰东部,“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与“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合并,重新统一为乌克兰。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卫国战争爆发后,部分乌克兰人尤其是西部乌克兰人,离心离德,希望借助德国脱离俄罗斯的欲望尤其强烈,发生欢迎德国入侵并不奇怪。

德国入侵苏联后,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发表乌克兰独立宣言,表示愿与德军合作共同抗击苏联。但把斯拉夫人看做是劣等民族的纳粹马上摆了他们一道,不得已乌克兰游击队又开始于苏联军队合作对付纳粹德国。1942年成立的乌克兰起义军便是其中的代表,他们的首领班杰拉,出身与“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他既不愿意归附纳粹德国,也不愿意加入苏联,视俄罗斯人、德国人、波兰人、犹太人为敌人,四处树敌,一心谋求独立。

乌克兰起义军覆灭后,班杰拉逃到西德,在那里继续坚持国家独立,1959年班杰拉在家中遭克格勃特工毒杀。

纵观俄乌四百年的分分合合,双方的关系时好时坏,即使在乌克兰内部也存在不同看法,西乌克兰人对俄罗斯感情淡薄,他们多数认为俄罗斯是乌克兰的侵略者,正是俄罗斯阻碍了乌克兰现代化的步伐,在乌克兰的部分出版物中,乌克兰大饥荒是苏联要种族灭绝乌克兰人;苏联割让克里米亚与乌克兰是故意拖累乌克兰发展;苏联在乌克兰兴建工厂污染了乌克兰的环境;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更是苏联对乌克兰犯下的不可原谅的罪行,总之,乌克兰就是俄罗斯的受害者。

而东部地区的乌克兰人对俄罗斯感情深厚,他们与俄罗斯交集众多,认同俄罗斯的做法,不愿意与俄罗斯分裂。近年来俄乌关系恶化,东西双方大打出手,就是这种感情分化的产物。

站在乌克兰政治家的立场,他们当然不愿意成为俄罗斯的附庸,为此不惜大肆诋毁俄罗斯,对双方几百年来的恩怨一边倒定性有利于调动民粹,为自身统治服务,但这种做法十分危险,作为夹在在东西方大国之间的乌克兰,根本无法摆脱俄罗斯的影响,一味疏远俄罗斯,投入西方怀抱,不仅不可行,还会为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

而站在俄罗斯的立场,乌克兰是自己同文同种的兄弟国家,本就是自身历史的一部分,不存在刻意迫害乌克兰人,那些仇恨不过是乌克兰政客调动矛盾,攫取权力的手段。除此以外,地缘政治也决定了俄罗斯不允许乌克兰完全导向西方怀抱,所以他们对乌克兰是又爱又恨。

时至今日,乌克兰已经成为东欧的火药桶,无休止的战争和政治内斗耗尽了国家元气,作为原苏联最为富裕的地区,乌克兰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落千丈,曾经发达的军工体系也消耗殆尽,苏联时期的辉煌一去不复返。即便如此,也看不到任何向好的希望。



日慕乡关


应该是乌克兰人帮助德国进攻苏联。这一针见血地说,就是斯大林搞集权惹下的矛盾。

首先就是农业集体化政策太过激进的推行。严重损害了富农群体的利益,同时伴随着农业集体化的进程也伴随着对宗教的打击,那些执行任务的苏联共青团员大多是激进的无神论者,这严重伤害了文化水平较低,只能托付信仰于东正教的农民们内心的情感。


重点来了。

在集体化进程一片混乱的局势下,1931年苏联发生了旱灾,粮食产量降至低点。第二年,尽管各地纷纷上报粮食歉收的消息,斯大林却以不能损害苏联在国外的信誉为由,拒绝了苏联停止粮食出口的建议。并且下令加强监督,禁止零售贸易,私藏粮食以及任务不达标的农庄负责人都会遭受惩罚。

哈尔科夫的党委书记特里科夫曾经告诫——饥荒正在乌克兰蔓延,而斯大林却讽刺前者是在编造童话故事。有限的粮食被优先供给给军队,很多人只能靠吃草,树皮,猫,老鼠等为生,甚至还发生了吃人的惨剧,估计有400至500万人在这场饥荒中丧生。以此为背景,就能了解那个吃人狂魔的故事——《罗斯托夫的野兽》。


不仅仅是饥荒,还有压制到很低的社会消费水准,极其有限的居民购买力,可以说,基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麻木,机械,没有激情与理想,就是生活的奴隶,而且还有大清洗运动,彼此之间还要提防对方告密。不满意还不能说,不能发牢骚……

所以说乌克兰人是非常痛恨某人的,人民往往只看最重要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吗?人民的尊严和权利能得到保障吗?很明显,在那个时期,这都是被践踏了的。

苏联有个叛徒——安德烈·弗拉索夫,他投向纳粹的怀抱反对苏联政府,并且阐述了原因——大清洗运动(其父亲在此运动中丧生),大规模的恐怖运动,政治委员们对军官们的侮辱,以及对所有俄罗斯民族事物的践踏。


弗拉索夫的政治规划中包括——公共设施的国有化,免费的教育和医疗,发放退休金和社会保险等,所以这也说明了人民想要的是什么。


大唐安西节度使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单方面的一概而论。

我们常说自己有五十六个民族,而在苏联时代它的国情比这更为复杂,它有二百多个民族和十五个加盟共和国。


把这么多的民族和加盟共和国强行捏合在一起,肯定不是铁板一块同心同德。

最为离心离德的国家和民族当数是波罗的海沿岸的三个国家,并且在苏联面临解体的边缘时,也是这三个国家最先提出独立的。

那么作为原苏联的老二乌克兰又是怎样的呢?

不得不说乌克兰作为原苏联大家庭的一个成员国,觉悟意识还是远高于其他那些加盟共和国的。


第一,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乌克兰还是掀起了巨大的革命风暴,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就已经作了很好的说明。

第二,在苏联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中,可以看到他的警卫员瓦西里从察里津地区为莫斯科运来了粮食。

第三,在苏德战争时期,当时作为总参谋长的朱可夫提出放弃基辅时,遭到了斯大林的当面痛斥。

第四,赫鲁晓夫就是乌克兰人,他早年是顿巴斯煤矿的工人,参加革命也较早。


第五,苏德战争爆发后,作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较大的战役行动。

并且在后来攻打柏林的战役中,科涅夫所率领的军队就是乌克兰第一方面军。

综合评论对于一个曾经的原苏联一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所做的贡献是很大的。

而且乌克兰作为一个原苏联的共和国,其地位在苏联大家庭之中是不低的。


瓦杜丁大将

在苏联时代,有许多的工业和军工生产厂家都分布在乌克兰,一是说明了它的重要性,二是也表现出了乌克兰的大家庭意识还是很强的。

尽管如此,在乌克兰特别是在早期的苏联刚成立时,反对布尔什维克政权的武装组织还是大有人在。

除了孟什维克和旧沙皇的的白卫军之外,一般的当地民众也有反对布尔什维克政权的行动。


这主要是国内战争结束之后所采取的一些有失妥当的过激行为,在十月革命内战时期,列宁曾经提出了“一切都为了前线”的口号,在当时除了地主富农之外,大部分分得了土地的农民还是支持布尔什维克政权的。

但是在内战结束之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还在按战时政策强行从农民手中征收余粮、从而引起了大规模的反对苏维埃政权的行动。

之后又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发起了大规模的肃反运动,波及了很多无辜的民众,这也是引起一部分乌克兰人对苏维埃政权不满的原因。

以下有两个关键的节点从而说明了这一问题。


第一是在苏德战争中有大量的苏军士兵被俘,纳粹德国在对待西方国家的英美战俘和苏军战俘上的态度是不同的。

英美战俘一般都得到了较好地对待,而苏军战俘就不是这样了,由于非人的虐待苏军战俘大量的死亡。

然而,同样的都是苏军战俘,纳粹德国在对待乌克兰族和俄罗斯族的战俘上的问题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乌克兰战俘一般都得到了较好的优待,但俄罗斯族的战俘命运就极其悲惨,他们一般都被圈在露天里,没有食物、没有冬衣,大多数都在秋冬的严寒中死去。


第二是在1944年的2月29日,也就是在库尔斯克战役结束之后的苏军大反攻阶段,著名的苏联红军将领,有“红色闪电”之称的瓦杜丁大将在离开洛夫诺前往第60集团军检查工作时,被一群乌克兰民族分子从一所农舍里打黑枪击中,由于没有进行很好的包扎伤口被感染,后来在基辅医院动手术时去世,年仅43岁。

瓦杜丁将军

通过种种迹象表明,在乌克兰共和国之内确实存在相当的一部分对苏维埃政权严重不满的人。

但要说到乌克兰要帮助德国进攻苏联的话,确实有点太夸大其词了,远没有传说的那样神奇。

原来在“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之前,希特勒也是这样认为的,他曾经吹牛说只要往那架破房子上踢一脚,整个的房屋便会倒塌下来。

他说此话的意思就是指整个的苏联人民都对布尔什维克政权不满,只要我们一打进去,苏联人民就会揭竿而起推翻布尔什维克的暴政。

其实这是他一厢情愿的胡说八道,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连布尔什维克的死敌邓尼金和沙皇的表弟都在发表声明拥护苏联红军,更别说受十月革命影响的、民众福利得到极大提高的苏联公民。


即便是有那么一小撮顽固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团伙,根本就不足以说明什么问题,如果真像传说的那样神的话,还谈什么苏联卫国战争,真要是那样的话,苏联那庞大的兵力投入是怎样动员起来的?


东方中华不败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人口4500万。因境内大多为肥沃的黑土地,有“欧洲粮仓”的美誉

二战期间,德国入侵苏联时,初期受到乌克兰一些民众的欢迎和支持,但到了战争后期,经历德国纳粹残暴统治后,又转向支持苏联一方。那么他们初期出于什么原因,要帮助和欢迎入侵的德军呢?



一、历史遗留问题。乌克兰和俄罗斯民族都源自东斯拉夫族群,在公元9世纪时基辅罗斯建立,这是俄乌两国的共同起源。直至12世纪分裂,后相继经历蒙古、立陶宛公国、波兰等势力的统治。在此期间乌克兰逐渐脱离古罗斯,形成自己的文字、语言、习俗。直到18世纪,乌克兰逐步为沙俄吞并。由此,虽然同源,但形成了不同民族



二、苏维埃时期造成的矛盾。沙俄在一战期间1917年爆发苏维埃革命,建立苏维埃共和国,于1918~1920年国外干涉苏维埃时,东乌克兰加入苏维埃联邦,而西乌克兰被波兰占领,后于1939年,波兰被苏德瓜分,西乌克兰也归于前苏治下。



苏维埃时期乌克兰也强行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对乌克兰实施高压统治

,大肆消灭富农征收土地,这使得乌克兰民众十分不满。三十年代爆发大饥荒时,前苏对乌克兰援救不力,使得乌克兰因饥饿死亡数百万人



因此当德军进入乌克兰时,饱受苦难的乌克兰民众们,将德国视为解放者,期待着能让他们重新获得富足和自由。但得知德军只是入侵者的残酷真相后,他们又纷纷投向了反法西斯阵营。


百味乾坤


二战时为什么德国要进攻苏联原因如下:

1.

法西斯军国主义泛滥,需要征服更多的领土来彰显纳粹党的正确性,从而保证纳粹党在德国执政的...

2.

英国久攻不下,英国扼守了英吉利海峡和直布罗陀海峡,海上通道被英国封死,攻击苏联,占领苏联...

3.

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结成同盟,也都是反对共产党的同盟,日本在中国东北北上进攻苏联的战略...

4.

军国主义扩张的需要,德军在欧洲横扫一切,战略资源和兵源需要不断的补充,开辟新的资源、兵源...

5.

政治需要


丶305


这应该是特指西乌克兰,与波兰和奥斯曼情况相似。我们在中央台的科教节目,纪录片,看到过他们加入德军,行纳粹军礼,成了纯粹的傀儡。这和历史分不开,他们被俄罗斯帝国征服,有反抗的意识,在莫斯科大公国和后来的俄罗斯沙皇国时期,波兰立陶宛西乌克兰曾经组成过一个联邦,经常干涉俄国内政,便埋下了仇恨。


从宗教上看,东西乌克兰有明显的分界线,西乌克兰是天主教,俄罗斯和东乌克兰为东正教,在前几个世纪,宗教战争是非常频繁的。加上苏联建设时代,乌克兰来了一个饥荒。所以就出现了西乌克兰地区加入了德军。不过西乌克兰属于农业占主要成分,战斗力非常有限,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就是行为令人发指。


博古又通今


俄罗斯和乌克兰本本来都属于斯拉夫民族,两国同宗同源,9世纪在今天乌克兰境内建立的基辅罗斯国家,为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共同祖先。后来由于蒙古德入侵,基辅罗斯开始走向衰亡。公元13世纪上半期,蒙古大军西征中,东北罗斯成为沦为蒙古金帐汗国属国,并逐渐演变成俄罗斯民族。西南部罗斯被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征服,成为今天的乌克兰。在波兰统治期间,统治者将信奉东正教的乌克兰人定义为二等公民,受尽了压迫的乌克兰人开始起义,并且找沙皇俄国寻求帮助。俄波战争以俄罗斯的胜利儿告终,沙皇🇷🇺获得了乌克兰的统治权。沙俄时代,统治者推行同化政策,并在乌克兰实行殖民统治,从而得到乌克兰人民的反感,期间发生过起义运动,但全都以失败告终。一战期间乌克兰曾短暂复国。后来苏联成立,乌克兰以加盟共和国的身份加入苏联,苏联在乌克兰成立集体农庄,粮食都被有计划的征运,导致乌克兰发生饥荒,更加导致俄乌矛盾加剧。二战时期,德国入侵苏联,许多乌克兰人把德国当作救世主,积极参加战争,比较著名的是加利西亚第一师。


赫火斯基


第一你这个题目就不对,乌克兰在二战时期地域名词,不是民族名词和国家名词,没有国家的含义行驶不了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准确来说应该是二战开始后,德军占领乌克兰地区后,在此地区反对苏联的人群和阶级同德军合作,加入德军战斗序列协同进攻苏联。

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都同属东斯拉夫人但是各自的信仰不同,乌克兰人信仰天主教,俄罗斯人信仰东正教。乌克兰同时作为欧洲的粮仓对新生的苏联至关重要,是其五年计划实施的重要保障,难免会损害当地乌克兰人的利益。使其产生敌对情绪和敌对行为,大灾荒又加剧了这种情绪的漫延,在平时其社会结构还没有遭到破坏时,政府有力量进行压制,当德国进攻苏联后,苏联快速的失去了乌克兰地区,使其统治地位遭到极大的破坏,没有能力去组织乌克兰地区的领导。此时对苏联不满和遭到苏联迫害和压迫严重的群体不满的情绪得到释放,面对德军他们选择了欢迎和支持,以换取新的利益和新的地位。

没有了束缚的乌克兰人开始了从新站队,所谓的乌克兰解放军都是由对苏联不满者,资产阶级剩余者,苏联军队的变节者和一些地痞流氓组成。组成傀儡的伪军,负责为德军的军事战略服务。最后也大多被苏联红军打的灰飞烟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