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墙上可以跑车和操练 风雨沧桑一千四百多年仍稳固如山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有着三千多年历史。 从公元前十二世纪,周文王建都镐京,到公元619年,唐王朝建都长安,共有十三个朝代建都于此,西周的强盛,秦朝的霸气,汉代的雄风,大唐的盛世。 隋唐时期,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据说在当时,长安城比当时的罗马城大7倍,比一千多年后成为中国首都的北京也要大一倍多。

来西安旅游,不可错过的就是西安的古城墙,来古城墙的游客,无不被它雄壮深厚、古朴凝重的气势所震撼。西安古城墙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也是西安的形象“代言人”之一,在接见外宾、央视春晚、“西安年最中国”等一系列活动中惊艳了中国甚至世界。

西安城墙建于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七年到十一年,是在隋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修建而成。历史可以上溯到隋唐长安城的前身,6世纪由大建筑师宇文恺主持建造的隋大兴城。

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大明王朝,都城在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朱元璋派次子朱樉坐镇西北,将奉元路改为西安府,并采纳了谋士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洪武七年1374年,开始修建西安城墙,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后来屡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

明西安城墙初建时,只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依次名曰长乐门,永宁门,安定门,安远门,包含的当时人们对平安、快乐生活的企盼。 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

西安城墙,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公里,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

最初的西安城墙用黄土分层夯打而成,最底层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异常坚硬。后来又将整个城墙内外壁及顶部砌上青砖。城墙顶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砖砌成的水槽,用于排水,对西安古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11年,辛亥革命时,清兵在西安城内抵抗新军进攻,新军集中火力炸毁了清兵弹药库所在的安远门城楼。 1926年春,匪首刘镇华在吴佩孚、张作霖的支持下,纠集10万人进攻西安,杨虎城果断选择了一种能够促成三股力量胶结的合作方式,这就是著名的“二虎守长安”。这次攻守战斗十分激烈,一座西安城除安定门尚保存完整外,其他皆有所损。 抗日战争期间,西安古城墙也曾多次惨遭日军飞机轰炸。


西安城墙就是这样颤颤巍巍地走过了战争岁月,挺立到了新中国成立。 建国初期,由于诸多因素,西安城墙数次面临着被全面拆毁的灭顶之灾。 幸好在每一次拆城风起的紧要关头,西安城中绝大多数的居住者、文物专家、仁人志士,以及高瞻远瞩的领导者站了出来,大义凛然,义正辞严,西安城墙才免除了被拆除的命运。

西安城墙历史上曾有过三次大修,基本上每隔两百年一次:1570年砌砖护城,1781年改善了城墙排水系统。1983年开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复,墙体维修加固工程按照“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按照清乾隆年间的墙体结构规格修复。到1990年底基本完工。

西安城墙的发展历经了1400年浮沉,当初的军事防御作用早已消失。 如今,走在西安城墙上,脚下踩着的墙砖每一块都印有重建的时间和工人的出处,说明这些城市建造者同时也在见证西安的历史。 2018年10月,西安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升级为5A景区。 文/图 纳兰小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