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護」強化生態檢察職能 構建生態保護屏障

導語

近年來,鄖西縣人民檢察院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指示精神,以及市委做好“守井人”的要求,以“生態檢察”品牌建設為抓手,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緊密結合當地生態資源特點,嚴格履行法律監督職能,不斷創新生態檢察工作模式,完善工作機制,為深入推進鄖西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努力讓鄖西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生态保护」强化生态检察职能 构建生态保护屏障

《十堰日報》版面截圖

鄖西縣位於秦巴山腹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是秦巴生物多樣性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地位突出,生態保護至關重要。

強化制度建設,建立生態保護長效機制

「生态保护」强化生态检察职能 构建生态保护屏障

掛牌保護古樹名木

「生态保护」强化生态检察职能 构建生态保护屏障

開展生態修復

鄖西縣轄內水系縱橫,漁業資源較為豐富,電魚、毒魚等非法捕撈行為一度猖獗,對漁業資源和水體環境造成嚴重破壞。針對這一突出問題,鄖西縣人民檢察院於2016年牽頭漁政、公安等部門,在全市範圍內最先開展水上聯合執法,並於同年督促縣水利水電局向省水產局提出在鄖西縣部分河流實行禁漁制度的請示。省水產局作出 《關於同意在天河、金錢河、歸仙河流域執行禁漁制度的批覆》,奠定了刑事打擊非法捕撈行為的法制基礎。如今,隨著查處打擊力度加大,禁漁期非法捕撈行為幾乎絕跡。

鄖西縣轄內山林密佈,野生動物資源較為豐富,但非法盜獵等行為特別是偷設高壓電網等非法捕獵手段屢禁不止。針對這些問題,鄖西縣人民檢察院向縣林業局提出修改禁獵通告的檢察建議。根據該院建議,鄖西縣人民政府批准發佈了新修訂的 《關於發佈野生動物禁獵期、禁獵區以及禁止使用的獵捕工具和獵捕方法的通告》。該 《通告》在全縣各鄉鎮張貼發佈後,對非法狩獵行為形成了有力震懾,有效保護了野生動物。

鄖西縣轄內古樹名木較多,擅自移植、盜伐倒賣等人為破壞古樹名木的現象時有發生。鄖西縣人民檢察院在審查一起非法毀壞古樹案過程中發現,該縣在古樹名木保護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隨即向縣林業局發出了加強古樹保護的檢察建議。僅用兩個多月時間,縣林業局就對全縣800餘株古樹名木排查認定、掛牌保護,並落實相關保護措施。至此,鄖西的古樹名木有了自己的 “身份證”和法制“保護傘”。

強化部門聯動,形成生態資源保護合力

「生态保护」强化生态检察职能 构建生态保护屏障

舉辦“兩法銜接”座談會

「生态保护」强化生态检察职能 构建生态保护屏障

開展環保知識宣傳活動

強化重點領域整治,組織發動聯合專項執法。針對非法捕撈猖獗的問題,該院督促漁政聯合公安機關開展禁漁專項執法活動,集中整治破壞漁業資源和水體環境違法犯罪行為。該院克服基層檢察院人手緊張等難題,派精幹警力參與聯合執法,辦案人員經常在河邊整夜蹲守。

主動介入,引導調查取證。對行政機關認為可能涉嫌犯罪和公安機關立案調查的重大破壞生態環境犯罪案件,該院發揮檢察機關優勢,積極介入引導偵查,圍繞犯罪過程,引導全面收集和固定證據。近年來,該院多次會同行政執法部門或公安機關奔赴各個鄉鎮,深入案發現場,協助調查取證。

加強溝通交流,統一執法尺度。對部分存疑案件,該院主動與行政機關、公安機關、法院等部門溝通,共商案情,就法律理解與適用、訴訟程序等問題進行溝通,統一對案件事實和法律適用的認識,確保案件依法正確處理。

加強執法信息共享,強化 “兩法銜接”。2017年以來,該院拓展 “兩法銜接”信息共享平臺,接入單位由18家拓展至40家,及時掌握執法信息。建立聯席會議、案件移送和定期培訓等制度機制,不斷提升兩法銜接工作水平。2017年10月,鄖西縣人民檢察院駐森林公安檢察官辦公室掛牌成立,進一步加強了對林業執法的日常化監督。

強化內部協作,形成監督合力。該院領導率先垂範,帶頭辦案;認真落實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在工作中分管副檢察長既當指揮官又當戰鬥員,衝在一線;堅持全院一盤棋,加強內部協作,提升監督效果,通過對破壞環境資源案件快訴快捕、開展批捕公開審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等手段,確保生態保護工作效果最大化。

強化問題治理,推動生態保護能力提升

「生态保护」强化生态检察职能 构建生态保护屏障

對魏多成養豬合作社違法排汙行為提起公益訴訟

「生态保护」强化生态检察职能 构建生态保护屏障

鄖西縣光伏發電項目

2017年以來,鄖西縣人民檢察院共監督行政機關移送破壞環境資源案件10件25人,督促公安機關立案13件28人,其中非法採礦案2件13人,非法狩獵案4件4人,非法捕撈水產品案7件11人。批准逮捕破壞生態環境資源案件7件16人,提起公訴16件29人。發現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公益訴訟線索15件。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13件,提起行政公益訴訟1件,民事公益訴訟1件,法院作出生效判決2件;督促18家鄉鎮衛生院加裝醫療廢水淨化設備;督促徵收排汙費200餘萬元;責令非法排汙行為人賠償生態損失40餘萬元。積極探索生態修復性司法,督促異地補植人工林140餘畝,種植側柏20000餘株……

鄖西縣人民檢察院在 “生態檢察”方面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在既有成績的基礎上,該院進一步強化突出問題治理,不斷推動生態保護能力全面提升。

鄖西縣魏多成養豬專業合作社長期未建設養殖廢棄物淨化處理設施,違法將養殖廢棄物直接向土門鎮乾溝河排放,汙染了天河流域水源保護區,嚴重影響沿線居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對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水質造成破壞。環保部門先後多次責令該合作社改正,並給予行政處罰,但該合作社卻未採取任何修復治理措施。鄖西縣人民檢察院在獲取相關線索後依法提起公益訴訟,責令其停止侵害乾溝河生態環境,並賠償其違法排放養殖廢水對環境造成的損害40餘萬元。本案是我市首例水環境汙染民事公益訴訟案,也是湖北檢察機關開展 “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的具體實踐,對水源區生態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2017年,鄖西縣人民檢察院在履職過程中發現,鄖西縣環保局自2008年起有200餘萬元的排汙費未徵收到位,在發出訴前檢察建議仍未見整改的情況下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國家稅務總局高度關注該案,並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排汙費徵收專項行動。

2016年,鄖西縣被省能源局、省扶貧辦確定為首批光伏扶貧工程試點縣。鄖西縣人民檢察院在工作中發現,部分已建成和在建的光伏電站未辦理相關耕地、林地使用手續,企業存在違法風險,相關職能部門存在監管履職風險,生態環境存在被破壞風險。本著生態保護與發展並重的原則,該院結合個案探索生態修復補償工作機制,併發出檢察建議。今年4月,曾因建設光伏電站破壞林地的某公司在荒山上按規劃植樹造林140餘畝,此次異地補種嘗試為實現服務縣域經濟發展大局、生態環境保護和脆弱生態修復的有機統一探索了一條新路。

同時,該院還結合辦案抓宣傳,主動開展以案釋法、檢察官說法、現場說法、環保知識講座等法制宣傳活動,引導全民參與環保,在全縣形成了保護生態環境的濃厚氛圍。

講政治,敢擔當,有作為。立足“生態檢察”,保護生態環境,鄖西縣人民檢察院在巴山漢水間織就的生態保護法治屏障,將持續發揮威力,保護綠水青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