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卫星可以飞到月球甚至更远的地方,为什么洲际导弹最远的才打到一万多公里?

博爱142194573


只要肯花钱别说10000公里,洲际导弹能绕地球飞好几圈,做成核动力让它永远飞下去也不是问题!但是洲际导弹的目的就是全球覆盖、全球打击,按照地球的腰围15000公里的东风系列都算射程过剩了,美军甚至把9500公里弹道导弹都定义为洲际导弹了。一言以蔽之,洲际导弹飞的不够远是因为不需要。但是卫星就不一样了,不仅两者的任务需求不一样,就连动力技术也不一样将两者相比简直就是胡闹。

(德国发明第一代弹道导弹,也是第一种可使用的火箭)

卫星或者宇宙探测器确实飞出了难以想象的距离,新视野号已经飞出了61.2亿公里深入未知的柯伊博带(太阳系边缘),预计在明年一月份抵达更远的目的地,这个距离简直就是人类思考能力的极限了。但是新视野号自身是不携带推进器的,它的少量燃料仅用于姿态调整,真正产生动力提高速度的是行星的引力效应和发射之初的火箭。

(新视野号和冥王星及其卫星卡戎)

新视野号使用动力充足的太空火箭获得初速度,在太空中没有阻力因此它可以一直运动下去,再经过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木星的体重比太阳系另外7个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以上,比地球大317.89倍,其引力场是除了太阳之外最大的,新视野号最接近木星的点高度227万千米,借助它的引力提高速度),最终提高到每秒12.8公里的速度,这个速度足够摆脱太阳引力飞出太阳系了。

可见卫星或探测器本身不具备推动自己前进的能力,即便是飞到月球的卫星探测器也是要借助地球引力场加速才能飞到目的地,而导弹显然不能借助行星的引力加速,它的速度甚至不能摆脱地球引力飞出大气层。不过这也无所谓了,能打击地球表面上的点目标就足够了,不需要卫星那样的速度和飞行距离。


利刃军事


自从20世纪50年代苏联人把第一颗卫星送到了太空起,人们对于太空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现在人们已经把卫星都可以送到太阳系以外了,可是为什么最厉害的洲际导弹也才打1万多公里?原因并不是因为火箭的推力不够,主要是因为两者的目的不同,洲际导弹还需要再次进入大气层,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消耗的动力就比较大了,虽然射程是1万多公里,实际飞行的距离能有2万公里左右。卫星在太空中因为没有引力的作用,只要轻轻推一下都可以让它跑得很远。除此之外,卫星还用了弹弓效应运用行星的离心力进行加速。

洲际导弹主要作用是把导弹射击到需要打击的地上目标,虽然在高空中飞行,但总归还是要回到地上,在此过程中对于精度的要求就比较严格了。而卫星主要是为了冲出地球,达到一定的速度后脱离地球引力,然后在外太空飞行,太阳能储存的动力就足以可以让它跑得很远。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距离地球表面也不过900公里,这种距离洲际导弹轻轻松松可以打得到,所以并不是洲际导弹飞不了这么远,而是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其次,卫星可以飞那么远,也是利用了很多星球的引力进行加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弹弓效应),要不然单凭飞船自己的动力,目前是做不到这点的,所以飞出太阳系的卫星都常用其它行星的轨道进行加速,以此来摆脱太阳系的引力。在地上的洲际导弹,因为全靠自己的动力,也没有引力进行加速,所以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射程也会变短。所以以洲际导弹的动力不是飞不了那么远,飞的再远还是回来打击地上目标,而且那么远也没有什么用,距离越远精度就越不容易把握。


楠竹一


地球半径是六千四百多公里,打一万公里基本上就剩下发射点对面的一个小圈没有覆盖了。所以射程能打到一万五千公里,差不多就可以说全球覆盖了。

那么为啥不能像运载火箭一样飞得更远呢?

因为你得把弹头扔到目标上吧。洲际导弹的目标是投送弹头,又不是入轨飘着。如果是两级固体火箭加速,那么理论上就不能击中地球对面的目标,但是可以飞出地球,甚至逃逸地球。

具体为什么,就属于计算题了,这里就不算了。普通运载火箭是需要至少两个节点加速才能将卫星送入轨道。洲际导弹一般只在上升阶段加速,这也是为什么应该称呼这种武器,叫做洲际弹道导弹。弹道,了解一下。比如上图这样,(画的有点粗糙,凑合看,意会)一次固体火箭加速,可以将载荷送到这三种轨道。但是如果你要打到地球另一边,那么就需要先将载荷送入圆形轨道,在另一个节点减速才可以再入。但是这样就会遇见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固体火箭不可以停了再开,而固体火箭比较好保存,导弹要是用液体燃料,那么需要每次发射前临时加注。

还有这中间就涉及到你有一段轨迹,其实不做任何改变也没法再入大气层,这就相当于让武器进入了近地轨道,违反了相关国际法规。

所以要做到覆盖整个地球,洲际导弹的设计就要大改。现实中洲际导弹的射程,各个国家都可以通过调整不同发射点,来覆盖全球。所以没有必要追求一枚导弹必须覆盖全球。只要能打一万多公里,基本上就能覆盖任何假想敌了。


蛋科夫斯基


谢谢。

其实理由很简单:飞行目的不同,设计制造的不一样。

洲际导弹的目标是地球表面,准确的说是敌对方的军事、政治、经济目标。地球圆周一圈大约四万公里,洲际导弹射程只要达到二万公里就可以覆盖地球任意地方,如果扣除如南极洲等非目标区域,射程有一万多公里就足够了,再远用处不大了。就好像你不能设计一个射程达四万公里的,绕地球一周再飞回发射场吧。



在制造技术上,能制造人造卫星、制造太空飞行器,那么制造射程更远的洲际导弹是没有问题的,它和卫星有所不同的是一直沿地球表面飞行,一个向太空飞行,其飞行原理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科学爱好者j


卫星发射时多级火箭推动:需要的最低要求是获得第一宇宙速度,即7.9KM/s. 成为近地环绕卫星,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多次变轨获得更大飞行高度。卫星一旦脱离大气层,进入轨道,其飞行理论上不再需要持续动力,万有引力提供其运动的向心力。因此,理论上,卫星可以飞行很长时间。如果卫星速度达到第2宇宙速度后可以脱离地球束缚;达到第三宇宙速度后可以逃离太阳系,奔向茫茫太空。


所以,卫星只要活动超过第二乃至第三宇宙速度后可以飞到很远地方,但是这个飞行本身可以不再需要能量。

洲际导弹理论上和卫星原理一样,也是先低空发射,然后高空在大气层外飞行(这个状态和卫星低空轨道几乎一样),但是导弹需要再次返回大气层,攻击目标,所以,不需要导弹做无谓的绕地飞行。不是导弹不可以飞远,而是不需要飞那么远。

理论上讲,如果可以发射卫星的国家,火箭推力就满足导弹绕地球无限制绕行,如果真这样,这导弹就成了天空武器,环绕在大气层上面,然后伺机攻击,动于九天之上。


高中物理工作室


现在的卫星可以飞到月球甚至更远,为什么洲际导弹最远的才打到一万多公里?


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火箭与导弹并无本质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装载物一个是和平目的各种科研装备,另一是军事目的各种弹头。但两者因为使用环境与要求不一样,在各种方面都做了优化与重新设计,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下

民用多级火箭一般使用液体燃料 体积与长度以及准备时间不敏感,主要以发射轨道与发射质量以及目标距离为主要设计依据。芯级火箭推力不够时,民用火箭也使用固体助推器增加起飞时的推力,待固体助推器燃烧完毕后再行丢弃

发射中的土星5号,没有助推器

使用固体助推器的长征火箭

助推器与芯级结合,可以根据装载物的轨道与质量灵活搭配,一定意义上可以节省设计周期与成本。

也有以行火箭之名行发展导弹为目的的日本艾普斯龙固体火箭


弹道导弹 弹道导弹以军用为目的,直径与长度以及发射准备时间比较敏感,因此弹道导弹一般以固体火箭发动机为主(当然俄罗斯的液体弹道导弹也非常著名,但那是因为他们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及燃料不过关造成的),可以长期储备,发射准备时间短,发射方式为永备发射井或者野外机动临时依托载具发射(也包括列车机动发射)。潜射导弹与发射井的要求更高,因为潜艇内部空间有限,潜射导弹比井下发射的导弹粗且短,看上去更暴力一些。

俄罗斯“白杨”导弹发射瞬间

巨浪-2发射离开水面的瞬间

但无论哪个国家的洲际导弹,最大射程也就1万多公里,不能再远一些吗?这个要看洲际弹道导弹的作战任务说起

这是南海为中心,直径1.3万公里左右半径的射程覆盖范围,几乎已经包括美国全境了,而且潜艇战斗值班可以巡曳在各大洋,对射程要求会有所降低。另外,如果是俄罗斯,或者欧洲这些国家发展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要求会更低,因为他们的作战目标几乎是在1万公里以内。

由此可见,火箭会因为探测目标的不一样,比如送到近地轨道,有小载荷或者载人的大载荷,或者目的是太阳系边缘的深空探测等等千变万化。但是导弹的目的很简单,用最快的速度将弹头投送到约1-1.4万公里目标区域即可。因此无论哪种导弹,其最大射程均很少超过1.4万公里。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卫星可以飞到月球,探测器可以飞往火星甚至太阳系边缘探索,我们还能探索到银河系等更远的地方,为什么洲际导弹最远才打到一万公里,为什么不把探测器技术运用到洲际导弹上,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洲际导弹,必须是射程大于8000公里的远程弹道式导弹,主要用于攻击敌国领土上的重要军事目标。目前中国和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家才拥有,不确切消息说印度和朝鲜的洲际弹道导弹也在研发中。

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最大的不同有四点:



一、再入技术

弹道导弹搭载的是弹头,可以是由常规弹头,也可以是核武器弹头,弹头需要从大气层外返回大气层内,涉及再入技术的问题;而运载火箭一般搭载的是人造卫星,如果不是返回式卫星的话,不用考虑再入大气层,将卫星准确送入轨道即可。

二、控制导航系统。

弹道导弹的目的是将弹头准确投送至敌方目标,因此需要匹配弹头的制导系统;民用运载火箭不需要这些。

上图为火箭发射图


三是部署与发射方式不同,

洲际导弹要考虑生存性和实战隐蔽性,弹道导弹一般采取井下发射、公路机动发射或潜艇发射;而民用运载火箭在发射场公开发射即可。


上图为火箭和洲际导弹推进燃料燃烧不同


四、推力燃料不同

发射卫星的火箭一般都是加载液体燃料,主要为氢氧火箭,产生推力,从而携带卫星进入太空,将卫星送入预订的轨道.这时候发射卫星的火箭任务就结束了. 弹道导弹一般都是使用固体燃料,这样可以增加导弹发射的机动性、可靠性减少发射时间提高生存率。



上图是洲际导弹发射图

所谓两者没有的本质区别,其目的有所不同,运载物换成导弹头,就是洲际导弹,洲际导弹换上卫星,那就是运载火箭。


汉里堂空明居


卫星和洲际导弹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不能直接对比的,建议比较卫星的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这样还可以讨论讨论。假如卫星不使用运载火箭,直接在地面上就启用自身携带的动力,能不能飞起来都是个问题。运载火箭和导弹做比较,这样才合理。



理论上,只要有足够实力的洲际导弹,加上特殊的任务,核弹头也可以像卫星一样进行太空傲游的,不过打击精度值得怀疑。虽然导弹和运载火箭有相通的技术,但是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使用导弹发射卫星都是比较低水平的,低轨道试验还好说,想要进行高轨道、登月等就鞭短莫及了。像长征一号就是直接采用远程导弹做为原型,几乎没有进行修改就实现首次发射。

如果以导弹的弹头和卫星做比较,那就还是得回到考虑搭乘什么运载工具的问题。洲际导弹使用的飞行方向可以说是360度的,敌人所在就是目的地。卫星运载火箭就讲究多了,要考虑发射窗口问题,还要考虑箭体掉落位置的影响,不是每个火箭都可以进行回收的,不然猎鹰9号也不会存在相对便宜的发射成本。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射高和射速,这个问题比较麻烦,因为洲际导弹很少为了表演而进行射高试验,想想一支洲际导弹的成本就明白了,有钱也不是这样花的。运载火箭为了卫星能够入轨,需要提供给卫星足够的高度和速度,对于弹头而言,过高和过快都会与目标差之千里,打到盟友就倒霉了。一般的洲际导弹也叫洲际弹道导弹,它将弹头送至最高点后,弹头按弹道飞行,进行预定目标的打击。现在有多弹头和变轨技术,具体就不展开了。工具的目的不同,所以工作的轨道也不一样,使用的火箭技术也相对应进行改变了。

弹头取代卫星的位置,使用运载火箭发射导弹弹头,这样的弹头也可以攻击其它行星目标的。不过,钱不是这样花的啊。


侣意


卫星是靠火箭送到太空的,只要火箭以每秒11.2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把卫星送到能够脱离地球引力的太空,因为太空没有空气阻力,理论上卫星就可以靠火箭给予的速度永远继续飞行下去。不过,一般来说,为了有效控制卫星在太空飞行的方向和速度,会在卫星上适当准备一些燃料,用以改变卫星的运行方向或者加快飞行速度。而洲际导弹虽然也是靠火箭运载,但是其始终是在不脱离地球引力的弧形轨道飞行。同时,为了保证弹头能够以高速度突防,必须在火箭飞行过程中不断给其加速,要克服地球引力,又要加快速度,都需要运载洲际导弹弹头的火箭携带大量燃料。因此,洲际导弹只能打这么远。但是,理论上,只要你把火箭做的足够大,携带的燃料足够多,在地球上是可以想打多远就打多远的。不过因为地球是椭圆形的球体,从一个点,可以分别向前或者向后发射,因此只要能打到地球一半的圆周长度,就可以打到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了。


520HP520


比如说:

谁是stemmer?stemmer为什么只有一只左眼?stemmer想了解头条上的什么科学资迅?stemmer能未卜先知吗?stemmer的想法从何而来,最终会消失吗?

回到本问题,人们拥有发射卫星的成熟技术,控制制导火箭,准确到太空站对接程度。洲际导弹,顾名思议,只对洲际打击,不像卫星,得一直呆在天上,而地球只有那么大,洲际导弹射远了,绕地球一圈,打自己身上不好。

导弹和卫星的技术基本都一样,差别在于航程,航速。一箭多星的技术,用在洲际导弹上,就是多弹头,没差别。

本问题,答案现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