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无性别幼儿园,家长你在担心什么?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开设无性别幼儿园,家长你在担心什么?


家学宝主笔团 | 刘彦廷


01

前几日,天津市探索先进性别文化教育时发现,有班级在开展活动时用到“小男子汉”、“小女生”等词,专家提醒,这两个词带有性别刻板印象,只称呼“男生”、“女生”就可以了。


开设无性别幼儿园,家长你在担心什么?

当这个消息刚被爆出来时,在网络上就掀起了巨大的热议。有人认为,早就该这样做了。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太过于跟风,形式化太严重。

其实,在两年前的时候,天津市就开展过性别平等教育“小课堂”,可以看出天津市在性平等教育上尤其重视。但反响却并不强烈,因为性平等在家庭中的“痛点”并不大或者说没有被社会放大。

而瑞典一直被视为世界上最平等的国家之一,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在追求男女平等事业上就做出了在很多人看来“偏激”的举动——开设无性别幼儿园。

在这所瑞典的无性别幼儿园里,你将看不见任何带有明确性的性别指向物品或功能分区。


开设无性别幼儿园,家长你在担心什么?


当他们在上舞蹈课时,没有谁会要求他们:“男生一定不可以穿裙子”。

当女孩和男孩一起踢足球,也没有人会因此指责批评女孩“不够淑女”。

然而在谈及社会角色分工的时候,幼儿园里的老师也会用中性词“hen”来代指某人,绝不会用我们生活中普遍认知的“护士姐姐”“警察叔叔”这类明显带有性别指向的词。

在瑞典家庭中,没有一个人认为妈妈的专利就是全职带娃,也有全职奶爸。瑞典政府在政策上除了给女性产假外,同样也会给爸爸开产假。不仅在职场上,女性和男性一样,家庭中也都如此。

当我们还在因为“丈母娘让女婿辞职带娃”的事情争辩不休时,瑞典的爸爸们已经开好了产假,哼起童谣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瑞典在“男女平等”这件事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面。而瑞典的这类无性别幼儿园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减少孩子们眼中的性别差异,从而让社会真正的实现性别平等,最终消除性别歧视。

02

但是问题来了,这样做真的完全合理吗?

我看见有家长对此感到担忧:

如果这样,会不会让我的孩子变得男女不分?

长大了以后会不会有性别认同障碍?

甚至会不会产生“同性恋”?

我相信不光是发声的这些家长有这样子的焦虑,身边的大多数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过类似的顾忌。

无可否认,为了推动社会上的男女平等,从而消除偏见更加公平,瑞典的无性别幼儿园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从生理学角度上来看,男女的思维、行为方式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这样做是不是刻意模糊了孩子对性别的概念认识呢?

但经过调查,无性别幼儿园里孩子的性别意识都是正常的,孩子们年龄虽小,但他们却都懂得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知道“男女有别”,说明在这一块儿对孩子的教育是得当的。

有很多人容易误把“性别平等”与“中性”划上等号。

性别平等不是消除男女之间生理上的差异,而是要消除外界的性别歧视,比如男生可以踢足球,女生喜欢的话也一样可以;女生受到委屈可以哭,男生也可以和女生一样表达自己的情绪。

开设无性别幼儿园,家长你在担心什么?

瑞典的“无性别幼儿园”的第二个名字或许就是“性别平等幼儿园”。

03

所谓的性别平等是不否认男女的生理差别,只是想让我们的孩子不要因为这些差别而剥夺了选择权。不要让他们认为“男孩天生该做什么?女孩天生该做什么?”

勇敢、坚强、细心、温柔、善良、漂亮,这些词是不带性别的,不光只有男孩才能勇敢,也不是只有女孩才能温柔善良。

这些优秀的品质是不分男女的,在教育孩子时,不应该将那些刻板的标准灌输到孩子的认知中去,给孩子建立性别意识时,去输入事实,而非个人观念。

我们可以明确的告诉孩子,男女之间有哪些生理差异,告诉他该如何尊重异性朋友。

别把追求“男生要有男生的样,女生要有的女生的样”的外表显性差异,也贯彻到孩子内在品质的培养上。

我们是孩子在性别角色方面的引路人,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因此我们要注意自身行为对孩子“性平等”观念上的影响。

比如,爸爸妈妈尽量都走出家门去上班,回家之后也都相应的分担一些家务。这样可以避免让孩子的潜意识中养成“男主外、女主内”的认知。

在谈论性别话题时,也避免使用批判性、甚至是攻击性的语言。比如,当孩子问到:“为什么有的人要离婚?”千万不要因为个人情绪告诉孩子,因为对方如何不好。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对其中一方产生偏见。

在谈论职业话题时,要让孩子感受到一切都有可能,通过努力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会被自己的性别限定职业选择。

瑞典的无性别幼儿园,其实至今也存在着不小的争议,因为在孩子的启蒙阶段对于事物的认知往往需要父母、老师的引导。如若任由孩子自然发展性情,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定性,而那些我们所担忧的也可能变成事实。

开设无性别幼儿园,家长你在担心什么?

我们要明确,消除刻板印象的初衷是为了消除性别偏见,但性平等教育也不能太刻意,容易矫枉过正,混淆孩子的性别观念。

但瑞典的这家无性别幼儿园,确实给我们好好的上了一课。天津市专家的提议,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建设性别平等之路的希望。

在“性平等教育”的路上,我们需要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和包容的心去对待,让孩子如何更健康、自由、快乐的去成长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性别是客观的生理区分,但不该成为每个孩子向前走的阻力。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性别平等,但是这个过程却需要所有人为之努力。但愿有一天,我们的孩子都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自己喜欢的生活而活,选择而非标准,而非传统。

开设无性别幼儿园,家长你在担心什么?

我与你一样,期待着那一天到来。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