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大學生求職都有一本血淚史:比考名校更難的是接受平凡

巨大的數字落差背後,是無數封沒有迴音的簡歷,無數場參與完沒有結果的面試,當然還有無數個不能立刻實現的夢想。擺在畢業生眼前的,是一條嚴酷的競爭之路。


每個大學生求職都有一本血淚史:比考名校更難的是接受平凡

作家張立憲說:現在年輕人的求職、就業,每個人都是一本血淚史。

倘若你在學生時代時,還未明白成人社會的“遊戲規則”。

那麼走出象牙塔的那一刻,便將迎來生活的當頭棒喝。


每個大學生求職都有一本血淚史:比考名校更難的是接受平凡


激烈的競爭、微薄的薪水、高漲的房租、如影隨形的焦慮......

彷彿畢業那一刻起,人生便不再屬於自己,而是被時間推著走,被錨固在某個位置,動彈不得。

畢業那年,現實的殘酷才開始顯山露水。

Part.1他們走進招聘會,名校的光環不再

前幾天,一篇《對不起,北大畢業的我還是失業了》在朋友圈刷屏。

作者稱,經過了秋招才明白,原來找工作真的很難。


每個大學生求職都有一本血淚史:比考名校更難的是接受平凡

(《對不起,北大畢業的我還是失業了》/截圖)

年年“史上最難畢業季”的就業形勢下,即便是名校畢業生,依然可能被落下。

復旦大學的章同學,製作了一張Excel表格,羅列出想去的公司、行業、網申時間等等密密麻麻的信息。

本以為會戰功赫赫的表格上,全是標紅,兩個月裡,他投了50家,面試了2、30家,最終才被一家公司錄取。


每個大學生求職都有一本血淚史:比考名校更難的是接受平凡

(視覺中國/圖)

中央戲劇學院影視文學創作方向研三的穆同學,在校期間,參與過的大大小小電視劇、動畫、舞臺劇創作不下十個。

但等到忙完開題報告,正式投入求職大軍時,才發現影視寒冬下,企業紛紛縮招,即便有稀少的招聘機會,給出的薪酬也非常低。


每個大學生求職都有一本血淚史:比考名校更難的是接受平凡

2017年南京大學曾做過統計,平均每位在校同學需要投遞33份簡歷,才能找到約3個工作。

根據教育部統計,2019屆中國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高達834萬人,再創了10年來畢業生數量最高值。

而另一邊,則是就業市場的大幅度縮招。2019年公務員招錄計劃137萬人,比去年減少了28萬人,今年的地產、快消、互聯網平臺紛紛縮招,中小企業更是自身難保。

巨大的數字落差背後,是無數封沒有迴音的簡歷,無數場參與完沒有結果的面試,當然還有無數個不能立刻實現的夢想。

擺在畢業生眼前的,是一條嚴酷的競爭之路。

Part.2他們頻繁跳槽,然後萬分後悔

這是小嵐裸辭後的第5個月。

153天裡,她從最初辭職後被無數同事欽羨,轉為找工作時,處處面壁。

蝸居在一間10平米的大單間裡,白天改簡歷、聽網課,晚上依次刷手機裡6、7個招聘app,看是否有hr的回覆,遺憾的是,鮮有下落。

偶爾手機震動,是郵件推廣信息,會讓她激動又消沉很久。


每個大學生求職都有一本血淚史:比考名校更難的是接受平凡

(《今生是第一次》/劇照)

一年前,小嵐剛從上海某985學校的廣告系畢業,因為考研失敗,錯過了校招,幸運的是實習公司讓她轉正了。

但小嵐很快察覺到了一些端倪:領導非常喜歡開年輕女性的玩笑,尺度不亞於言語性騷擾,逢週末必聚餐,逢聚餐必喝酒,喝酒時,小嵐只要稍微面露難色,領導便會不悅。

9個月後,在某個被懟酒到2點多的深夜,小嵐給上司發了辭職申請。


每個大學生求職都有一本血淚史:比考名校更難的是接受平凡

本以為上家公司響亮的招牌,接近1年的經驗,可以讓自己在hr面前侃侃而談,事實上,面試機會都少有。

校招企業都只招應屆生,社招公司至少需要2-3年的工作經驗。

畢業一年的小嵐,不屬於應屆,工作經驗又不足,顯得特別多餘。

“現在社會的容錯率真的很低”,小嵐苦笑。

每個大學生求職都有一本血淚史:比考名校更難的是接受平凡

“剛畢業,很多人還沒想清楚要做什麼,但只要晃盪超過2家公司,你就成了hr眼裡不靠譜、沒耐心的90後典型。”

看著銀行卡里所剩不多的餘額,她覺得,自己撐不了太久了。

還記得剛辭職時,同事帶著豔羨的目光,稱讚她:“你好有勇氣啊”。

現在回想起來,那股“勇氣”裡,還包含對職場、社會、現實的無知者無畏。

Part.3他們常常焦慮,但還不知道想要什麼

《圓桌派》的一次訪談中,張立憲說,他常常問年輕人:

如果不問薪水,不問結果,不問實現可能性,你最想要做什麼?

遺憾的是,至少有一半的人,根本答不出自己想要什麼。


每個大學生求職都有一本血淚史:比考名校更難的是接受平凡

電影《畢業生》中,男主ben是常青藤名校的優秀畢業生。

大學裡,他是學校報刊總編輯、辯論隊隊長,拿過獎學金,所有人都對他用盡溢美之詞。

然而,臨近畢業時,只有他自己知道內心的恐慌。

每個大學生求職都有一本血淚史:比考名校更難的是接受平凡

(《畢業生》/劇照)

生活中,像ben一樣的畢業生不在少數。

他們習慣了寄居於一個“好學生”的身份,習慣了以他人的期待來安排人生,突然進入社會,常常焦慮,充滿恐慌,但最可怕的是,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根據中國高校聯盟今年1月的調查,52.08%的受訪者因為沒有畢業去向而感到焦慮。


每個大學生求職都有一本血淚史:比考名校更難的是接受平凡

(中國青年報/截圖)

高中時,每個人都好像一個精密運轉的儀器,學什麼、怎麼練、檢驗成果,都有著流程化的操作,從而在高考中取得最佳收益。

大學雖不用應付高考,但依然有著一套“規則”:參加學生會、活動、比賽,好增加綜測,為簡歷添點籌碼,在新的秩序裡,成為“好學生”、“優秀”的代名詞。

近年來,名校畢業生後開始尋找自我的故事,卻常常發生.....


每個大學生求職都有一本血淚史:比考名校更難的是接受平凡

(騰訊大家/截圖)

每個人都很著急,在這片競爭的海洋中,好像若不上游,就只有往下沉淪,前進或者溺死。

但又是那麼的茫然,彼此窺伺、追逐之中,唯獨去哪裡、我是誰、想做什麼的問題,沒有人關心,沒有人同行。

於是,“去哪裡”的問題被長期擱置。

直到畢業那一刻,才以陣痛的形式湧現出來。

人生的去向尚未定,走在畢業的關口,卻又不得不考慮生活的停泊。

Part.4他們想按暫停,但已經不敢停下

大學時的阿輝想成為一名調查記者。

畢業兩年多,趕上傳統媒體下沉,他進入一家互聯網企業,做起了營銷。

工作壓力大,早時10點多下班,晚時到凌晨,方案寫了又改改了又寫,每晚拖著沉重的身軀到家後,只剩下倒頭就睡。

沒有閒暇、沒有生活,很久沒有完整看過一本書,也很久沒有和朋友們聚過餐。

每個大學生求職都有一本血淚史:比考名校更難的是接受平凡

(《我們無法成為野獸》/劇照)

相處五年多的女朋友,不止一次和他談起,以後想在這座城市,一起買房生活。

阿濤家在十八線小城市,爸媽幫不上忙,好在自己薪水也比別人高了一大截,兩年裡總算也攢出了六位數的存款。

每個大學生求職都有一本血淚史:比考名校更難的是接受平凡

(《未生》/劇照)

年輕人是不是非得這樣生活?

朝九晚九,週末加班,生活的每一絲縫隙都被客戶、甲方、上司、同事填滿;

每個月承受著佔據工資三份之一甚至近半的房租,合租的室友半月沒說過話,共享著有點侷促的廚房、不太乾淨的廁所;

正在經歷催婚或催生,僅僅生活,就耗盡了全部力氣。

至少現在,對阿輝而言,已經不是選擇題。

他還記得某個不用加班、不用改方案的晚上,7點就可以走,他卻突然有些不適,沒人約,不知道可以幹啥。

想起加班費是工資3倍,他在工位上長舒了口氣。

打算點份可口的外賣,再看看平時來不及消化的網課。

“這個世界看起來選擇很多很多,各種工作、各種生活方式都擺在眼前。”

阿濤說,“但其實你根本沒得選。”

Part.5他們成為社畜,未必不是一種成長

985畢業的小晴,考了法院公務員,平日工作,是跑腿、複印、蓋章、做記錄和訂卷宗。

小晴說:“沒辦法,這就是當法官前必經的兩年基層磨練吧。”

子君畢業後,受不了國企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辭職來了互聯網企業。

從舒適的早九晚六,一下變成常年“996”,子君感到了壓力,但自己做的選擇,還是要堅持下去。

每個大學生求職都有一本血淚史:比考名校更難的是接受平凡

畢業後,大家都從新鮮人,慢慢得變得不再莽撞,甚至是謹小慎微。

開始接受大同小異的文件、重複瑣碎的工作、不專業的PPT、龜毛的領導......等等自己改變不了的部分。

慢慢地,成為一隻沉默的社畜。


每個大學生求職都有一本血淚史:比考名校更難的是接受平凡

剛畢業時,總害怕落入生活單調的軌跡。

好像一旦穩定下來,工作和理想,就變成兩個互斥的真空,彷彿兩根互斥的永不重合的時針。

而畢業一年的意義,大概是是發現並不存在完美的工作。你需要找到契合自己的部分,也需要接納瑣碎、高壓等枝枝節節。

明白了辦公室櫥窗外的聲色犬馬,其實很遙遠。

明白了年輕人的生活,並不只是月亮或六便士的抉擇。

光是和那頭叫“現實”的猛獸糾纏打鬥,敢於直視而不退縮,就已經非常艱難了。


每個大學生求職都有一本血淚史:比考名校更難的是接受平凡

(pexels/圖)

這個世界依然在製造著年輕人的神話:畢業即斬獲大廠offer,工作三年即年薪百萬,創業成功獲得融資的90後CEO......

這個世界也依然在以單一的成功學價值論催熟年輕人,停止做夢,停止想象,停止詩意和遠方,以升職、加薪、買房、結婚的目標,在窺伺和被窺伺中生活。

而畢業一年後平凡的我們,不是沒有宏大的事業規劃,不是不再擴寬新的人生路徑。

只是不想再從雞湯中尋找安慰,也不再從別人的故事裡尋找他人的答案。

而是開始走自己的路。

每個大學生求職都有一本血淚史:比考名校更難的是接受平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