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相聲演員的行頭有哪些?你知道幾個呀……

現在有很多朋友喜歡相聲,喜歡傳統相聲,傳統的相聲演員上臺演出的話,不管是專業還是業餘都是要置辦一些行頭和傢伙的,也稱為“吃飯的傢伙”,不像現在的有些相聲演員都是穿西服或便裝演出的。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傳統相聲演員的行頭:

1、大褂

傳統相聲演員的行頭有哪些?你知道幾個呀……

清末,相聲剛剛出現的時候,老百姓在街上都穿大褂,所以現在相聲演員穿的大褂就是當時的便服。大褂是表演傳統相聲的必備服裝,在過去,老先生大多沒有幾身大褂,顏色也大多以深色居多,象黑色、藏藍、灰等等,而現在的年輕演員大都有十餘身甚至更多的大褂,五顏六色、異彩紛呈,在舞臺上顯得格外光鮮、好看。

2、白小褂

傳統相聲演員的行頭有哪些?你知道幾個呀……

穿大褂一般裡邊還要穿一件白小褂,外邊再套上大褂,可以露出白袖口和白領口,現在也有的演員直接在大褂的袖子和領口上繃上假袖口和假領口,圖方便、涼快。小褂的扣子和大褂一樣,也是中式紐襻,五個或七個,大褂通常是六個,在領口和身體右側。穿大褂的時候,先穿小褂,穿大褂系紐襻的時候,按照過去的規矩,應該先系腋下的那一個,只有後臺掌穴的(領導)才能先系領口的紐襻,因為大褂較長,先系腋下的紐襻也是防止大褂下襬拖地,脫大褂的時候也要注意大褂下襬不要拖地。

傳統相聲演員的行頭有哪些?你知道幾個呀……

過去學徒一定要先練會疊大褂,因為後臺往往空間狹小,不可能象疊其他衣服一樣,平鋪來疊,就只能懸空完成,還要注意不能拖地,疊出來的大褂一定要周正,不能裡出外進,那樣再穿的話就會出現“死褶”,影響舞臺效果。

3、布鞋

傳統相聲演員的行頭有哪些?你知道幾個呀……

穿大褂要配上圓口布鞋,其實說是布鞋,材料是禮服呢,禮服呢就是豬鬃,這種鞋的底兒有很多種,大致有千層底、膠底、皮底、皮底掛膠四種,一般相聲演員都會選擇皮底或者皮底掛膠,因為純皮底的鞋比較滑,掛上膠可以防滑,這兩種鞋一般都是皮口。

4、扇子

傳統相聲演員的行頭有哪些?你知道幾個呀……

傳統相聲表演中,場面桌上放著扇子、手絹和醒木,都是表演傳統節目應用的道具,而且在相聲舞臺上大都是公用的,所以並不十分講究,扇子約一尺左右即可,最好為白扇面,因為花扇面可能會吸引觀眾注意力,而相聲舞臺上使用的扇子大多有“託”(即機關),以便表演《口吐蓮花》、《拉洋片》一類的節目,這樣的扇子打在頭上絲毫不感覺疼,而且聲音很響,而這種“託”多是用火烤制,或者將扇軸放鬆弄成的。這種扇子很多地方都可以買到,價格也很低廉。

5、手絹

傳統相聲演員的行頭有哪些?你知道幾個呀……

手絹也是傳統相聲舞臺上的道具,用來表演諸如《黃鶴樓》、《汾河灣》之類的腿子活,以及《賣布頭》、《賣估衣》這樣仿學類的節目,無外乎兩大用處,一是包頭,區分角色,二是代替某些類似的東西,手絹為白色,尺寸約為兩尺見方,材料不宜太滑,如果太滑,在表演《黃鶴樓》這樣的節目時,疊好的帽子容易滑落。

6、醒木

傳統相聲演員的行頭有哪些?你知道幾個呀……

醒木,相聲舞臺上的道具,被前輩相聲藝人戲稱為“窮摔”,多用於單口相聲,象評書一樣,作為節目的開始,另外在相聲中可以當作如酒杯、麻將牌、象棋棋子之類的東西。相聲舞臺使用的醒木比評書演員的略小,材質多為木質,大都由相聲演員製做。在場面桌上擺放醒木一定要豎放,否則被喻為“橫買賣”,乃相聲、評書之大忌!

7、御子

傳統相聲演員的行頭有哪些?你知道幾個呀……

御子,相傳是相聲前輩恩培(馬三立先生的外祖父,原名恩緒,因避諱光緒皇帝,改名恩培)被慈禧太后招到宮裡演唱太平歌詞,因無樂器伴奏,慈禧太后賜予恩培兩塊竹板,定名“御賜”,諧音“玉子”。相聲演員四門功課“說學逗唱”中的唱指的是太平歌詞,用玉子敲擊節奏,多為竹製,尺寸和節子板的大小基本一致,一般製作快板的演員都製作玉子,好一些的大概50元左右。也有的用紅木製作,雙手各一副,稱為“玉板”或“御板”,用其伴奏演唱快板書,成為“御板書”。

8、七塊板

傳統相聲演員的行頭有哪些?你知道幾個呀……

相聲、快板演員所用伴奏樂器,分大板和節子兩部分,大板兩塊,節子五塊,共四條穗子,象徵演員拿著七塊板走遍五湖四海兩條大河。材料多為竹質,亦有紅木,穗子多為絲線,防止打滑。

喜歡的話那就分享給更多人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