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你读过最有趣的一首诗词是什么?为什么?

写字那些事儿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继而,又读到唐婉以泪相和的答词: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陆游与唐婉,花前月下、情意缠绵、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却好景难长。

长歌当哭,情何以堪!爱已成往事,情永存心怀。 陆游年轻的诗人急疾书毕,一掷柔毫,早已肝肠寸断,泣不成声。

唐琬,这个才华卓绝、柔情似水的女诗人,一双秀美哀伤的眼睛深情地凝视着感伤不已的陆游,一字一句地吟咏着她那血泪交加的词作。触景而生情,如杜鹃啼血,凄艳异常。

那仰天长叹的不是才华横溢的陆游吗?满面尘霜,须发皆白。他已是形容枯槁,痛不欲生。

那面壁吟咏的不是秀美柔雅的唐琬么?碧色绣襦,长裙曳地。她亦是神情凄凉,泪流满面。

封建礼教,如同一把寒光凛冽的刀剑,就这样又无情地封杀了一对青梅竹马、心心相印的爱侣。

时过八百五十多年,聆听此曲,感受犹如身临其境。品味着陆游与唐琬超群绝伦、千古遗恨的爱情故事,怎不让人情动于衷?怎不让人潸然泪下?


四华545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位讨饭的到农户家中乞讨,老农见其可怜,便赠食与他,并曰:你也是一位健康的男子汉,为什么不去自食其力,靠劳动养活自己呢?

讨食的随手捡起一树枝写到:

朝吃千家饭

夜宿古庙亭

未犯朝廷法

任我天下行

老农见到气就不到一出来,明明是个懒蛋,还强词夺理,便也在他所写的诗后面各添了两个字:

朝吃千家饭——不饱

夜宿古庙亭——盖草

未犯朝廷法——还好

任我天下行——狗咬

老农写完就走了,讨饭的懒汉看到,羞愧难当,也灰溜溜的逃之夭夭。

为什么呢?既幽默风趣,又有教育意义。

你认为呢?



向哲洪涛


读过一些有趣味的古诗文,读来初感平淡无奇,了解诗作的来龙去脉,会发觉越简单诗的越有趣,包含不一样的道理。

《题黄鹤楼》唐·李白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相传,李大诗人不辞辛劳,登上黄鹤楼,放眼望远诗兴大发,提笔欲写(古时候的诗都题在墙上么?)发现崔颢早已捷足先登,已有诗作题上头。不由扫兴,读了崔颢的诗后又自叹不如,玩笑也好真假也罢,于是羡慕忌妒恨,咬牙切齿来了这样一首有趣的打油诗。

有趣的诗文总是让人过目不忘,《题黄鹤楼》读了让人忍禁不住,心生欢喜。

话说大文豪欧阳修,一次到一个酒家吃饭,饭后酒家主人询问菜的味道怎么样。文豪没有直接回答,随手题打油诗一首:

《猜谜诗》宋·欧阳修

大雨哗哗飘湿墙,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战场。

店家百思不得其解。事后有人解释:

大雨哗哗飘湿墙(无檐/盐)

诸葛无计找张良(无算/蒜)

关公跑了赤兔马(无缰/姜)

刘备抢刀上战场(无将/酱)

吃饭都能吃出文化,妙趣横生,怎能不令人惊叹。

草莽皇帝朱元璋,曾写过一首叫《早朝赋雄雉》的诗: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前两句教人不能忍,但是后两句笔锋急转犀利,千军万马不能比的气魄,雄心壮志豪情澎湃,体现帝王风范。


老兵公社


有趣的诗实在太多,要是逐一举例,得写上几本书。很多人都喜欢打油诗,却鲜有人知道打油鼻祖张打油的诗:

《咏雪》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形象朴素,诙谐风趣,一鸣惊人。


苏大学士调侃年逾八十的好友张先娶18岁妙年少女,诗云:

十八新娘八十娘,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一个“压”字,妙趣横生,让人捧腹大笑。

但苏大学士也有吃亏憋屈的时候,官场生涯跌宕起伏,被贬广东时,见一妇人天天送饭看望坐牢的丈夫,苏轼见状文人气一涌,便想调侃那妇人下,吟到“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让苏大学士意想不到的妇人,竞冷怼苏轼,“是非只是多开口,记否朝廷被贬时”,将苏轼的遭遇与个性讽得淋漓尽致,弄得苏大学士灰头土脸,没得脾气!虽为后人杜撰,也不失一件趣谈。


明朝大才子解缙雨天走在街上,路滑摔倒,被路人齿笑。他便随口吟诗一首: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

机智幽默,化解了自已的尴尬,把笑柄甩给路人。众多版本,无法考证,只取其中趣味,又有何碍?

历朝历代,都不缺有缺的诗歌!清代一首无名诗:

一窝二窝三四窝

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民粮千万粟

凤凰何少尔何多

极尽讽喻,有人说是纪哓岚所作,也有说郑板桥所写,众说纷纭。


民国时代通货膨胀政治昏暗,诗人袁水拍一首打油诗《咏国民党纸币》,道尽民生疾苦。诗云:

跑上茅房去拉屎

忽然忘记带草纸

袋里掏出百万钞

擦擦屁股满合适

虽然不雅,却极贴合现实,无奈中的一丝幽默打趣,道尽沧桑心酸!

这类型的诗太多,就不再举例了。我也趁兴将旧时所作打油一首供朋友们玩笑。诗云:

《咏鹅》

河里一群鹅

只只喜唱歌

鸡来同鸭讲

诗人何其多

如有冒犯,多多谅解!


(负薪映雪感谢你的阅读与关注!图片源自网络,著作权归本人所有)

负薪映雪将持续为你解读诗词,为传统文化奉献绵薄之力,谢谢!


负薪映雪



路上有心人


在我看来最有趣的一首诗,还应当是东坡先生和佛印禅师的那首“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大学士苏东坡居士,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当他被贬到江北瓜州做官的时候,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高僧佛印禅师相处得很好,经常谈经论道。 提到东坡先生,“释儒道”造诣自然非寻常人可比,然而但从佛法肯定不是“专业选手”佛印禅师的对手。每次挑衅的结果,往往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这场也不例外。至于事情的原委,我们就无需赘述。现将东坡先生颇为得意的这首禅诗,我们可以回顾一下: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洋洋自得!

禅师应答:“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迫不及待!

这个就是诗,中国的禅宗,非常活泼,这就是历史有名的“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的禅宗公案。

自古以来,吟诗诵词是高雅之事,是文人墨客雅聚的看家本领。能一“屁”入诗似乎俗不可耐,但正反映出两位大家,一释一儒的默契和欣赏。有关“屁”可入诗,伟大领袖毛泽东也曾幽过一默,他老人家的《念奴娇·鸟儿问答》,也曾豪迈地说过“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俗句白话入词,让人倍感轻松幽默,生动风趣。两个“屁”均为常人五谷轮回之气,入诗入词,两种境界,不乏幽默风趣,可谓我读过的古诗词中最有趣的作品。

最后何为“八风”?简单作怡解释:就是生活上所遇到“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佛家认为是影响人之情绪的八个要素,故形容为风。



兵法天下


翻看诗书,遇见了最美的唐诗.。

漫步于月光之中,习惯了孤独的李白,一直将空中的一轮明月当作最好的朋友。在一个没人陪伴的夜晚,李白嗜酒却找不到陪他酣酒之友,他再次想到了“明月"这个好朋友,..于是乎月下独酌。



花丛中提一壶美酒,无友无亲自斟自酌,只有和月亮作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于是乎李白举杯唱歌起舞,明月随李白身影 徘徊。李白与月亮结下了忘掉伤情的友谊,对酒当歌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多么美丽的画面。孤独,它与人类如影随形,这首小诗超越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它不仅是一首静止的诗,还是一幅流动的画,“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展现美景的同时,引发一种令人想象奇妙,情趣盎然的思索。


健康快乐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大致的内容说是有个落第的书生擅作十七字诗,恃才放旷自号西坡,有一年地方上大旱,几个月都没下过一滴雨,当地太守为笼络民心,表白自己爱民如子,便斋戒三日,率众祈雨,不想便未见效,百姓私下传言说地方大旱是因本地父母官为官不清,老天爷显灵给人看,这些传闻很快就到太守那儿,他虽然觉得有损颜面但毕竟求雨未得是事实,恼恨也无处发作,偏巧听闻那个号称西坡的落第秀才因太守求雨未得作诗一首,“太守求雨泽,万民多感德,昨夜推窗看,见月。”而且此诗很快就在街头巷尾传开,更是恼羞成怒,便差衙役把西坡拘入衙门大堂要治罪。太守自然不好明说西坡作诗了就给人定罪,便假言说他既是读书人就不该自号西坡辱没先贤圣人苏东坡,西坡免不了当庭辩解,太守便要他当堂作诗,若真有才就罢了,作不出就罪加一等。恰巧太府夫人听说那个写太守求雨诗的秀才被抓了,很好奇西坡到底是什么人,便带着丫环躲在屏风后偷看,听夫人走路时裙袂生风佩饰叮当作响,西坡随口即吟诗一首“环佩叮当响,夫人出后堂,三寸金莲小,横量。”一是暗讥太守夫人逾礼随便出入公堂,二也是讽刺夫人脚大,在那个以脚小为美的年代,脚大就意谓着丑了。太守当堂大怒,惊堂木一拍也作了一首十七字诗“古人号东坡,今人号西坡,两者若相比,差多。”便给西坡定罪要发配去云阳。西坡舅舅只有一只眼睛,听闻外甥被充军发配便赶去送行,免不了泪眼相望,临行前西坡又吟道“发配去云阳,见舅如见娘,两人齐下泪,三行。”


合月刀


十八新娘八十郎,

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

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东坡调侃张先的诗,生动有趣,调侃的如此形象又写的这么美,明明是开很低俗的玩笑用词却是如此的高雅!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只能说东坡居士实在太有才了!











野史小书生


路过,看到“悟空问答”所出“古典诗词中,你读过最有趣的一首诗词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一个问答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想到了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建安文学的佼佼者陈思王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所写的“七步诗”。这首诗不但我耳熟能详倒背如流,或还因此影响着我与兄弟间的处事与为人。兄弟们多了(注:父母生下六个儿子,我最小)哪有怎么好的,时有“嘴唇嗑碰牙齿”的时候,我总会先纠责自己,然后再与哥哥们用讲故事的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聊天,而后一切都“烟消云散”和睦如初!

三国时代,曹操的大儿子叫曹丕,三儿子叫曹植。曹操死后,他的大儿子曹丕继承了王位,并篡汉建立了魏国,称为魏文帝。一天,曹丕想找一个借口,把曹植杀掉,因为曹操过去很喜欢曹植,曾有让曹植继承王位的想法。曹丕把曹植叫来对他说:“曹植。大家都说你的文才很高,今天,我要求你在大殿走七步,就作出一首诗来。如果作不出,就证明你的文才并不高,我要治你的罪。”曹植一听,心想:“怎么办······?我作不出诗他要杀我,我作出诗他还会找另外的借口来杀我。做一首怎么样的诗才好?”于是,曹植只好答应说:“好吧,我试试看。”曹植在大殿上走了七步,吟出一首诗来:“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的诗中,以“本是同根生”比喻曹丕与自己是亲兄弟、手足情,希望曹丕不要苦苦逼迫自己,杀害自己。曹丕听了曹植的诗,心中感到惭愧,就打消了要杀害曹植的念头。当然,这“七步诗”或有传说的色彩,但不论如何,她总是影响了我的处事,我的为人,我的人生,这已经就是我难得的财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