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人像摄影作品时,怎么排布画面内容的主次关系?你有什么好方法?

柳侍墨


拍摄人像摄影作品时,怎么排布画面内容的主次关系?你有什么好方法?

拍摄人像作品时,基本上不用排布画面内容的主次关系。因为,只要有人的正常照片,观者最先关注的,都是人。

除非有特别的景色、特别的装饰,才会引走观者的视线。与其分享排布画面内容关系,不如为朋友们分享一下,拍摄人像,有哪些可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利用拍摄场景中的景物,拍出虚化前景。



(1)门框,是我们拍摄时常遇到的,可以利用这种二分之一构图,对焦在人像面部,这样照片另一半的门,就会相对变虚化。

(2)还可以利用这种小灯,摄影师抻着一头,被拍摄者拿着另一头,小灯还能为人像面部起到补光的作用。


(3)还可以利用植物的花、叶子等,挡在镜头前,但注意,不要让虚化的前景,遮挡住被拍人物的脸。

(4)如果在拍摄的场景中,有挂饰,这些挂饰等,也可以做前景。


2、如果拍摄环境比较单调,比如只有一面墙上有植物的叶子,那就可以不拍大景,可以对人物进行特写拍摄。

3、下图中,主要为朋友们说一下,居家拍摄有哪些点,要避免:



(1)衣着可以尽量清爽。

(2)服饰颜色,和环境颜色要统一,或者相近。

(3)画面中尽量避免杂色,如左上角和左下角的杂色,就该避免。

4、下图中,人物衣服的颜色,和环境光的颜色较为接近。但是,人物坐在凳子上,坐得太实了,导致腿部看起来会粗。

如果想拍这种姿势,要把脚踮地,支起大腿,这样看起来就不会太粗了。

希望我的分享,能帮您拍出漂亮的人像作品。在留言中分享一下吧。

没关注我的朋友,快来关注我呀。帮我点赞转发哦,十分感谢!



摄影自学班


人物摄影主要有下面5种画面结构形式:

1、人物头脸方面

人物摄影的头脸,在视觉上,脸部为重,后脑较轻。因此,拍摄侧面像时,影像需偏后一些,甚至后脑的后面可不留空间,使脸部前方空间大于后脑。这样,既可给脸部的视线以伸展余地,又能保持画面的轻重平衡。但也有些表现“冲力”情节的题材,人物脸部前方空间小于后脑,以致画面有失重之感,这是根据主题需要而作的特殊位置安排。

2、主体方面

人物摄影不等式画面结构形式(参见本书《人物摄影有哪些画面结构形式?》条)中,被摄对象俯、仰或倾斜等姿势,往往导致失重不稳的感觉。为此,可通过主体自身的肩头可自身的手以及与主题有关的书、花、茶杯、扇子等陪衬物体作“衬垫”,就能使失重的主体起到稳重作用。

3、主体与陪衬方面

有景物作陪衬的人物摄影题材,在视觉上,人物为重,景物较轻。为此,可将人物所占空间的面积安排得小些,而对景物占有的空间则安排得大些,以取得画面均衡。例如,拍摄人物写字的半身场景,其中较大面积的人物,可安排偏于一边,与此相应,在桌子的另一边,可放置墨水瓶或砚台等对象,使画面得以保持均衡。

4、明暗深淡方面军

人物摄影构图中,对于明暗深淡,视觉上的轻重也有所不同,一般以深色为重,淡色较轻。通常,可用小面积的深色块面与大面积的灰色或淡色块面进行平衡。如遇某一部位太深或太浅,轻重不够协调,可在太深的部位选择淡色的景物作“衬垫”;也可在太淡的部位选择深色的景物作“衬垫”。但要严格注意,深底淡景与淡底深景,都要有一定的对比度,才能起到增减重量、平衡画面的作用。

5、色彩方面

不同的色彩,视觉分量也不同。通常,暖色、艳色为重,冷色、晦色较轻。其平衡的规律,也要以小块面的暖色或艳色对应大块面的冷色或晦色。例如,人物脸部小块面的暖色周围,可安排块面较大的冷色;当拍摄暖调人物照片时,应尽可能使脸部肤色鲜艳,而将周围的暖色处理得晦暗些,既便于突出主体,又可使画面得到色彩均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