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區簡介

榕城區

榕城區,1991年12月成立,是廣東省揭陽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東和潮州市潮安區接壤,西與揭東區、普寧市相連,南鄰普寧市、汕頭市潮陽區,北臨榕江,和揭東區隔江相望。

榕城區是廣東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舊城區闢建於南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爾後一直為揭陽縣治駐地。榕城地處粵東潮汕平原中部,榕江流域中段,榕江南北二河由城區至雙溪嘴匯流後,經媽嶼流入南海。城區自西向東延伸,接壤漁湖塘埔、京崗等村界,自黃岐山頂向南俯視,城區被南北兩河勾勒成葫蘆狀,江河如葫蘆之系縹帶,素有“浮水葫蘆”“水上蓮花”之稱。 [1] 2013年榕城區戶籍人口94萬人。榕城區水陸空交通便捷。距揭陽潮汕機場20公里,國道G206線、省道S234、S236線和廣梅汕鐵路橫貫區境,揭陽火車站坐落榕城。榕華大橋、南河大橋、北河大橋、梅東大橋橫跨榕江,連接市區,形成縱橫交錯的陸上交通網絡。素有“黃金水道”之稱的榕江南河、北河兩河穿境而過,5000噸級貨輪可由市區直航國內各大港口和港澳地區。 [2]

歷史沿革

揭陽市榕城區是廣東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舊城區闢建於南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爾後一直為揭陽縣治駐地。 [1] 揭陽是粵東古邑,歷史悠久,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得名於古五嶺之

榕城區簡介

榕城區風光(19張)

一的揭陽嶺,春秋戰國時屬百越地。秦始皇平越後,於33年(公元前214年)設立揭陽戍守區,隸屬南海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方。東晉成帝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揭陽析為海陽、潮陽、海寧、綏安4縣。以後幾經復廢,至宋紹興10年(公元1140年),又設立揭陽縣。新中國成立後,揭陽縣先後隸屬潮汕專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專區、汕頭市。

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揭陽縣建立揭陽市, [4] 原揭陽縣分設為榕城區和揭東縣。榕城區為揭陽市轄區。 [5]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1年,榕城區成立,下轄3個街道及漁湖、磐東、仙橋、梅雲4鎮,區人民政府駐榕城區店馬路。 [5]

1992年8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漁湖鎮轄區設立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經濟管理區),隸屬榕城區管轄。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下轄漁湖鎮和溪南、鳳美、京岡3街道;

1994年5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東山行政管理區(非建制區),隸屬榕城區管轄。東山區轄東昇、東陽、東興3街道和磐東鎮,成立東山管理委員會。

1999年,榕城區轄5街道2鎮(榕華街道、新興街道、中山街道、西馬街道、榕東街道、仙橋鎮、梅雲鎮);東山區管理委員會轄3街道1鎮(東昇街道、東陽街道、東興街道、磐東鎮);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轄3街道1鎮(溪南街道、風美街道、京崗街道、漁湖鎮)。

2002年,榕城區轄7個街道(榕華街道、新興街道、中山街道、西馬街道、東山街道、榕東街道、磐東街道)、3個鎮(漁湖鎮、仙橋鎮、梅雲鎮)。

2003年,榕城區撤銷仙橋、梅雲兩鎮,設立仙橋、梅雲兩個街道;仙橋街道轄原仙橋鎮的行政區域範圍,街道駐原仙橋鎮政府駐地;梅雲街道轄原梅雲鎮的行政區域範圍,街道駐原梅雲鎮政府駐地。

2009年末,榕城區面積183.25平方千米,轄新興、榕華、中山、西馬、東陽、東昇、東興、榕東、磐東、仙橋、梅雲11個街道以及漁湖1個鎮,35個社區、129個行政村。區政府駐新興街道望江北路。

2012年12月,揭陽市榕城區的磐東街道劃歸新設立的揭東區管理,原揭東縣的地都鎮、炮臺鎮、登崗鎮劃歸榕城區管理。[6]

1999年,榕城區轄5辦事處2鎮(榕華辦事處、新興辦事處、中山辦事處、西馬辦事處、榕東辦事處、仙橋鎮、梅雲鎮);東山區管理委員會轄3辦事處1鎮(東昇辦事處、東陽辦事處、東興辦事處、磐東鎮);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轄3辦事處1鎮(溪南辦事處、風美辦事處、京崗辦事處、漁湖鎮)。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榕城區常住總人口633570人,其中(5個街道、4個鎮):新興街道50545人、榕華街道54654人、中山街道23086人、西馬街道39375人、榕東街道33304人、仙橋鎮103543人、梅雲鎮59440人、漁湖鎮29884人、磐東鎮65806人、溪南虛擬街道24275人、鳳美虛擬街道22172人、京崗虛擬街道25779人、東興虛擬街道44505人、東昇虛擬街道32017人、東陽虛擬街道25185人。

2002年,榕城區轄7個街道(榕華、新興、中山、西馬、東山、榕東、磐東)、3個鎮(漁湖 仙橋 梅雲)。

2003年,榕城區撤銷仙橋、梅雲兩鎮,設立仙橋、梅雲兩個街道;仙橋街道轄原仙橋鎮的行政區域範圍,辦事處駐原仙橋鎮政府駐地;梅雲街道轄原梅雲鎮的行政區域範圍,辦事處駐原梅雲鎮政府駐地。2008年末全區戶籍人口689114人。 [7]

區劃詳情

2013年,榕城區下轄10個街道(新興街道、榕華街道、中山街道、西馬街道、東興街道、榕東街道、仙橋街道、梅雲街道、東昇街道、東陽街道);4個鎮(漁湖鎮、炮臺鎮、地都鎮、登崗鎮)。 [8]

人口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榕城區總人口633570人,其中(5個街道、4個鎮):新興街道50545人、榕華街道54654人、中山街道23086人、西馬街道39375人、榕東街道33304人、仙橋鎮103543人、梅雲鎮59440人、漁湖鎮29884人、磐東鎮65806人、溪南虛擬街道24275人、鳳美虛擬街道22172人、京崗虛擬街道25779人、東興虛擬街道44505人、東昇虛擬街道32017人、東陽虛擬街道25185人。

2008年,榕城區戶籍人口68.9114萬人。

2013年,榕城區戶籍人口94萬人。

政治

榕城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名單(2014年)

機構

職務

姓名

區委

書記

劉光明

副書記

吳勤武、鄭楚鵬

常委

劉光明、吳勤武、鄭楚鵬、林吳利、許光漢、官俊程、林春生、方烽、陳悅波、陳麗容、葉元春

區政府

區長

吳勤武

副區長

林吳利、方楚偉、鄭少鸞、陳戊忠

地理環境

地形

榕城區地形略似倒三角,北寬南狹,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中心地面為珠江基標高2.356米。西南部的紫峰山石峰,海拔329.2米,為區境最高峰。地貌基本分為丘陵、平原二大類型,丘陵佔全區總面積的23%,平原佔全


榕城區

區總面積的77%。本區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濱臨南海,河網縱橫,水域廣闊。

氣候

榕城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終年無雪少霜。年平均氣溫 21. 4 C,平均降水量1723毫米。夏秋間常受強熱帶風暴襲擊,有時因季風活動反常或寒潮侵襲,會出現冬春乾旱或早春低溫陰雨天氣。

水文

榕城區地處榕江流域中游,河網密佈,溝渠縱橫。主要河流有榕江干流南河和主要支流北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榕城區盛產稻穀、果蔬等,水果有荔枝、香蕉、生柑、龍眼、橄欖等嶺南佳果。

水產資源

榕城區東南部沿海海岸線長82公里,水域泛闊,宜於發展海洋捕撈及水產養殖。主要有羅非魚、對蝦、青蟹、甲魚、鮑魚、淡水白鯧等20個養殖品種。

礦產資源

榕城區主要有鉛、鋅、錫、鎢、鋰等礦,以及稀土、高嶺土、花崗石、綠柱石、獨居石。

經濟發展

2013年,榕城區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58.9億元,增長14.2%,增速比2012年提高6.5個百分點,經濟總量居全市第2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9.4億元,增長19.5%;固定資產投資109.3億元,增長35%;批零住餐業商品銷售額386.5億元,增長19.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02億元,增長8%;外貿出口總額15.96億美元,增長19.9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7億元,其中稅收收入5.79億元,超額完成年度計劃4.82%,在全市建制縣(市、區)排第2位;工業用電量增長13.6%;各項存款、貸款餘額分別增長5.48%、9.8%。全年共爭取上級各項補助資金4.6億元。

2015年,完成生產總值3067562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556萬元,與2014年同期持平。第二產業增加值1751117萬元,增長9.2%,其中工業增加值1639144萬元,增長9.2%;建築業增加值112301萬元,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1295889萬元,增長6.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0.7:59.9:39.4演變為0.7:57.1:42.2。 [9]

2017年,完成生產總值3493826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367萬元,與2016年同期下降0.5%。第二產業增加值1928099萬元,增長1.4%,其中工業增加值1795670萬元,增長1.3%;建築業增加值132788萬元,增長2.9%。第三產業增加值1545360萬元,增長8.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0.7:56.1:43.2演變為0.6:55.2:44.2。 [10]

服務業

2013年,榕城區推進以寶德數碼廣場為依託的城市綜合體建設,景洲電器榕東店建成運營。組織企業參加莫斯科國際鞋展等各類展銷會共6場次。外貿出口總量突破15億美元,佔全市比重36.4%,繼續居全市首位。

旅遊業

2013年,榕城區全年接待過夜旅客14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5.76億元。

工商業

2013年,榕城區全年新辦各類市場主體3591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6家、限上商貿企業28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億元的企業144家、超10億元的企業15家。節能減排取得實效,每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89%。榕城區轉型升級產業園,依託鞋業協會,設立鞋業創意產業園籌建公司,紫峰山文化生態產業園完成項目土地規劃調整。成立區中小企業局,與省中小企業局合作建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基地。出臺金融綜合、高端服務業集聚、電子商務、鞋業、科技創新和五金不鏽鋼技術創新等“六大產業服務平臺”建設方案,全區111個重點項目完工54個,完成投資53.73億元,提前3個月超額完成省、市重點項目年度投資任務。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3年,榕城區安排200萬元技術創新專項扶持資金,支持宏光等10家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技術改造。積極搭建平臺,與廣東工業大學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榕申、中遠、佳泊仕等企業與中科院合作,全區產學研合作項目12項。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7項,通過省科技成果鑑定3項,創建省級、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6家。民營科技企業方面,羅特製藥加盟國家創新藥物產學研戰略聯盟,科通電子成為央企“中星微”公司的微電子產品生產基地。全區專利申請853件,累計專利數2716件。

城市建設

2013年,榕城區三舊”改造紮實推進,舊城區控制性詳規獲市政府通過並上報省政府審批。瓜籽池片區回遷安置完成90%,吊橋東南片區等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恆豐舊廠改造方案成為全市首個通過市政府審批的舊廠改造方案。西郊、仁港、人家頭、埔上(東興)等4箇舊村改造用地手續獲省審批。新增確認舊城改造項目2個,舊廠改造項目16個,全區已確認“三舊”改造項目共56個、面積3804畝。逐步完善基礎設施,籌資2.8億元投入道路等市政建設,完成南環城路、榕湖路、西關路等破損道路維修及釣鰲橋維護,群光路改造竣工通車,望江南路及配套工程、榕華大橋大修工程等抓緊施工。仙橋河整治(一期)工程完成清障拆遷5.5萬平方米。做好潮惠高速公路(榕城段)徵地拆遷工作。仙梅汙水處理廠(一期)主體基本建成。全區實施水利工程建設38宗,投入資金4.6億元。

社會治安

2013年,榕城區開展“清三邊”、“治五亂”、“促三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城市環境衛生明顯改善。投入437萬元,增配垃圾壓縮車、果皮箱等環衛設施配套。創新社會管理方面,成立全市首家社區社工綜合服務中心。信訪維穩工作方面,妥善處置企業欠薪糾紛377宗,追回被拖欠民工工資3600多萬元。新增高清治安視頻450個,升級視頻監控器超過1萬個,基本實現治安視頻監控全覆蓋,再次獲得“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殊榮。

民生事業

2013年,榕城區全年投入民生資金9.12億元,佔全區財政總支出74.76%。榕城區福利院兒童部啟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實現全覆蓋。

教育事業

2013年,榕城區新(擴)建校舍5所,榕華等5個街道開展“教育強街”創建工作,仙橋、新興街道獲省授予“教育強街”稱號。

文化事業

2013年,榕城區舉辦粵東首個、全國首次由縣級主辦的馬拉松比賽。建設街道綜合文化站1個、社區文化室29個,組織開展“鄉鄉樂起來”、“歡樂進萬家”群眾性文化活動150多場次。新增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文物保護單位2處,新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項。

人民生活

2013年,榕城區新增就業、再就業人數5700人,城鎮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籌資250.5萬元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慰問各類對象15661戶次、31620人次。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45.1萬份,開展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3606人次。新興街道被評為“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依法行政示範街道”。

民主法制

2013年,榕城區辦理區人大議案、建議11件和區政協提案7件。區政務服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完成10個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和111個村(居)便民服務室建設。簡化行政審批事項,取消行政審批事項57項,整理234個事項進駐區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全面開展機關作風效能整治方面行政問責49人。開展“六五”普法,區政府定期組織集中學法成為制度。

旅遊景點

榕城區簡介

榕城風光(7張)

榕城區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蹟甚多,主要有:學宮(孔廟)、進賢門、禁城、雙峰寺、城隍廟、關帝廟等宋、元、明、清的文物古蹟。境內紫峰山是揭陽四大名山之一。揭陽學宮、古榕武廟、丁氏光祿公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1]

特產美食

風土特產

榕城區的特產有成順菊花糕、菠蘿、黑葉荔枝、蕉柑、香蕉、普寧竹蔗、竹筍、抽紗、潮繡、登崗唐三彩等。

特色美食

榕城區的美食有鄒堂梨脯、東寮芋頭、五房綠茶、大溪元宵柚、地都青蟹、桃山格藍樣、鳳湖橄欖、石牌紅番薯、華清竹筍、靖海鮑魚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