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宋滅亡,南宋可以守住半壁江山,而南明卻存在不了多久?

鬼馬歷史


用心才有用力的地方——南宋和南明雖然都是南方味兒十足,但問題在於這倆政權除了性質一樣(被滅國後重建小朝廷),其他方面基本都不一樣

南宋第一任皇帝趙構,名正言順(從金兀朮那逃回來的皇子)

南宋肱骨大臣尚在且有部分權力,保家衛國不遺餘力(宗澤、李綱、韓世忠和後期成長的岳飛)

大環境還算不差,經濟重心剛剛完成南移,金國經濟頭腦還沒到達一定的高度

反觀南明政權——人不傻、錢也有,只可惜......


中國古代皇位的傳承,講究的就是個名正言順!

這事兒吧,要怪就得怪崇禎!你說你自己個兒鐵骨錚錚上吊殉國沒人說你,至少要把後事交代一下子啊。結果他倒是乾脆利索,幹掉了自己的女兒、安排老婆們去死,兒子倒是不捨得殺,全給攆走了,看似處理的很妥當,但卻忽略了至關重要的一點!

誰來當下一個老大?不像南宋那麼“幸運”,老趙家全部被拉到苦寒之地當奴隸去了,僥倖剩下的又都不知所蹤,所以後來跑回來的趙構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皇位的唯一繼承人。到了老朱家,嘿!人多了去了,誰都能行呢!

於是乎,在選擇誰來當皇帝的問題上,就鬧翻了天。第二代福王躍躍欲試,深得東林黨人喜好的潞王也很有競爭力,南京百官之首史可法則愣是看好了桂王。這三人剛好湊一桌鬥地主,那就來吧!最後福王通過收買打手(四鎮首領)成功的鬥敗了其餘二人,成為第一任南明皇帝

可問題也隨之而來,上下不一心,如何能成事?

北邊有大順、大西還有大清,這一桌麻將該怎麼打?

大順要搞小屁胡,大西只奢求不點炮,大清虎視眈眈尋思搞一波清一色。至於南明,是想著自摸三家,滿腦子都是幻想

牌還是要打下去的,福王擼擼袖子準備上手,可一看這牌面,是東西南北中發白樣樣不缺,立刻滿頭包。思忖再三,決定不打了,去旁邊的茶几上休息去了(貪圖享樂、不思進取)

這跟班小弟不幹了,史可法等人二話不說就上了桌,原本牌面都理順的差不多了,突然殺出四個人要搞事兒,一看這不是當年鬥地主老朱請來的打手麼!行了,這牌是沒法玩了,讓這麼四個大老粗把著,能打明白就怪了!(北方四鎮自詡保皇有功,擅權不說還藐視皇權,仰仗自己手握重兵,互相掣肘,搞的南明是雞飛狗跳)

其實南明很有機會在這場麻將中小勝一番,畢竟清朝一門心思想著清一色,難度係數還是很大的,另外兩個牌技又太差,只可惜一手牌剛成型,就給自己人玩廢了

不得不說,一盤散沙的南明被清朝滅掉是順理成章的,而後的小政權實際已經沒有機會再上牌桌了!

都說明朝滅國是天意不可違,那南明的覆滅其實也有那麼點意思

瞅瞅人家南宋,渡江之後立刻就出現了“中興四臣”“中興四將”這樣的中流砥柱,協助趙構同志建立防禦體系,成功的抵擋了金國一統天下的步伐,雖然中後期趙構表現很差,四個二倆王帶著就打了,不說輸的很慘,至少沒丟老本

再看看南明,好不容易有個史可法,但卻無權也無兵。外有大將擅權(左良玉、高傑等人),內有東林餘孽作亂(竟是些錢謙益這樣的貨色);還怎麼中興?能保住命就不錯了!手握34578的的南明,因為沒有6,只能是被清朝的一個個對子打敗

當然,南明的滅亡不僅僅是自己水平差,跟清朝背後的跟班小弟慫恿也有很大的關係。作為少數民族政權,滿清是繼承了自己老祖宗金國的傳統思想的——搞那麼多地幹嘛,自己個兒在北方玩不是蠻好的!但問題是清朝吸收了很多明朝的降官,這些人為了避免以後同鄉分開、骨肉分離,自然是想讓清朝一統天下的。所以在極力的慫恿下,清廷決定南下,如果遇到南明的猛烈反抗,或許這南北分治就成了

只可惜,南明並沒有對清廷的進攻組織起有效的反抗,也沒能想南宋一樣出現岳飛這樣的王炸,所以說雖然有幾個尖兒(A)和部分JQK,但很明顯是幹不過2和大小王的(三藩、洪承疇等人)

如果說,南明是在崇禎立下遺詔,安排明白的情況下成立並選定皇帝,那麼情況會好的多。畢竟名正言順、畢竟有理有據,凝聚力也自然而然的提升起來了

崇禎在民間的評價不錯,算是深得民心。如果能以此大做文章,號召天下兵馬勤王,無論是一心忠於明朝的官員百姓,還是迫不得已投降清廷的將領官員,都會琢磨一下自己的未來——畢竟正統還在,自己跑去當漢奸實在是說不過去

如此一來,倒不說能協助南明有朝一日北上,至少能和清朝磕上幾個來回。只可惜,自己窩裡先鬥上了,自然也就寒了想要為國效力的人們的心,更何談要他們賭上身家性命,去謀一個並不明確的未來呢?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說到底,是經濟基礎不同。

北宋的滅亡是一個偶然。當時北宋的國力蒸蒸日上,還在西北大規模用兵,剛剛收復河西走廊,拓地三千多里!

但是由於開封守軍的無能和徽欽二宗的昏庸,導致開封被金兵攻破,北宋滅亡。相當於一個身體很壯的猛男,頭部突然遭到重擊,被KO了。等他緩過勁來,還是能打的。

但是畢竟底子厚,經得起折騰。所以,宋朝在丟掉了半壁江山以後,仍然能夠組建30多萬人的軍隊,在全國各個戰場與金兵長期對抗。

明朝則要慘的多。

明朝的滅亡,根本原因就是自身經濟崩潰。天災不斷,百姓本來都難以維持生計。明朝還要不斷加徵稅賦。老百姓沒活路,只能造反。經濟更加崩潰。



等到李自成攻進北京,崇禎不但沒有兵,也沒有糧餉了!真正是山窮水盡。

北方赤地千里,南方也好不到哪裡。湖南湖北四川,都已經被張獻忠折騰的不像樣子,廣東福建也鬧起了災荒。整個大明朝,千瘡百孔,氣數已盡。


兵民是勝利之本,南明小朝廷沒有兵沒有民沒有錢沒有糧,那什麼抗清?最後能堅持20年,已經不錯了。

再一個,明末沒有名將。

南宋中興,關鍵是有岳飛、吳玠、韓世忠這樣的名將,他們能夠在極端被動的情況下,一仗一仗扭轉敗局,一步一步挫敗金兵。這才有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明末恰恰相反,一個能打的都沒有。除了失敗還是失敗,敗了一次又一次,直到把明朝的家底都輸光了。假設有一個岳飛在,一年就能剿滅李自成,三年就能平遼東!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明朝的滅亡為這句話做了最生動的詮釋。


上將噯福斯


這個問題非常複雜,細細寫起來,可以寫一本書都不止。因為長度所限,就不能說這麼多了,筆者就根據顧誠老先生《南明史》裡提出來的觀點,試著總結一二。

一是經濟基礎方面的原因。南宋與金朝的南北分立,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相安無事很長時間,其經濟基礎來自於北方的財賦尤其是糧食能夠自行供給,整個封建經濟能夠實現有效的內部循環。而南方在宋代由於尚未完全開發,生產力水平依然比較低下,越過南嶺以後依然處於蠻荒的狀態——北方不需要依靠南方的生產與生活資料,南方對北方甚至還造成了負擔,這是南宋與金朝得以對立的根本原因;而元代、明代以來,南方經濟逐漸發達並超過北方,經濟重心已經逐漸轉移到長江中下游一帶,遍佈浙江、福建的海外貿易集散地甚至已經初步形成,北方極度依賴南方的財賦與漕運糧食供給,否則就難以為繼。在這種情況下,清王朝必須佔據江南地區,否則捉襟見肘的財政不足以支撐它在中原建元立國。

二是政治帝制方面的原因。南宋儘管也是在靖康之變後倉皇南渡併成立的小朝廷,但是康王趙構畢竟是宋徽宗的親生第九子,擁有無可置疑的合法性,輔政的主要高級官僚大致也能夠同仇敵愾、齊心對敵,更是湧現出李綱領銜的“中興四臣”與岳飛領銜的“中興四將”這樣不世出的英雄人物,在江南很快形成了一個強而有力的政治核心;反觀南明,從建元之初就陷入了“立親”、“立賢”之爭,圍繞著儲君問題,東林黨與所謂的“閹逆”又內部纏鬥不休,南明政治從一開始就是左右搖擺、混亂不堪的。甚至在清軍向杭州挺進的時刻,南明內部還在為擁立魯王朱以海還是唐王朱聿鍵而爭鬥不止。政治上的內耗使得南明的力量被迅速消耗。

三是軍事方面的原因。由於政治上的穩定與一致性,宋朝在南渡之後很快站穩了腳跟,並迅速依託長江天險形成河防體系。面對金軍主力的重裝衝擊騎兵,南宋的重型步兵與城防體系發揮了很好的戰術作用,有效阻滯了金軍的攻擊浪頭,迫使金軍與南宋形成了對峙的局面;反觀南明,手下只有戰鬥力較弱、面對農民軍都屢戰屢敗、只懂得侵掠百姓、不服南明政府統制的江北四鎮與湖北左良玉部,在面對重騎兵與重步兵結合、擁有野戰炮兵的合理戰術體系的清軍面前不是一觸即潰就是叛變投敵。幾個因素綜合起來,南明為什麼不能像南宋一樣守住江南就很顯而易見了。


軍武次位面


北宋滅亡後,由趙構建立的南宋政權(1127年—1279年)在歷史存在了152年,而明朝滅亡後,由明朝宗室建立的南明(1644年—1683年)僅存在了短暫的39年便宣告結束,為什麼當時的南明政權不能像南宋那樣守住這半壁江山呢?下面我來和大家說說這其中的原因。

外部因素

首先我們來看看南宋時期的地圖。

北宋當時被金國所滅,趙構逃往南方建立南宋政權,此時的金國也曾多次進攻南宋,想一舉吞併,但此時的金國卻不具備這個實力!其一,金國對剛佔領的漢地統治不穩固,民間常有抗金的武裝力量;其二,金國剛崛起,本來內部就有不同的派系,1135年金太宗去世,他的孫子完顏亶繼位(金國第三代君主),此時金國內部的派系鬥爭便更加激烈,內政不穩,當時對南宋的態度分為主和和主戰兩派,後來以和為主。也因此給了南宋喘息之機,使南宋得以偏安一隅。

反觀南明當時的情況,這裡我們先看一下南明初期的地圖


首先我們得明確一個問題,明朝不是後金(清)所滅,而是亡於農民起義軍,也就是後來建立大順政權的李自成所領導的起義軍,南明政權後來被清所滅。1645年的局面如下圖

到1645年,此時南明的主要大敵便是清,為什麼南明抵擋不住清軍的進攻呢?這裡我先說說清國的優勢,其一,八旗制度促進了女真社會的發展,清軍軍事力量強大,先後滅了大順,大西兩個政權,其二,內部相比當年的金國來說,更加穩定,沒出現大的內部矛盾。其三,1636年,降服漠南蒙古,1637年,降服李氏朝鮮。後方較為穩定。其四,清軍攻勢迅猛,沒給南明喘息之機,所以清軍一直南下進攻,最終覆滅南明。

內部因素

南明之所以迅速滅亡,與當時複雜的內部環境也是分不開的。首先南宋之所以能守住江山,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其一,趙構上位,名正言順,他是宋徽宗之子,得到當時官員,百姓的認可。其二,北宋亡於金國,當時人民同仇敵愾,一致對外。而南明則大不相同,我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南明,南明包括弘光政權、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它根本就不是一個完整的政權,內部有多個政權並立,而且都稱不上是很正統的政權。最初是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弘光政權,不到一年就被清廷消滅,後來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在福州建立起隆武政權,但也維持了不到一年。為什麼都滅亡得如此之快呢?其一,朱由崧,朱聿鍵上位,威望不夠,得不大廣大人民的支持。其二,當時的社會綜合實力實在太差,明末人民生活本來就很窘迫,所以才引發農民起義,加之多年的戰亂,生產一直遭到破壞,得不到發展。

隆武政權之後,便出現了紹武政權和永曆政權並立的局面,1646年十一月初二日,朱聿鐭在廣州建立的紹武政權,半月後,朱由榔於肇慶稱帝,建立永立政權。本來就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了,還不團結,更是分成了兩個政權,外患未除,為了爭奪帝統,兩個政權竟然相互火併,兵戎相見,所以豈有不亡之理!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軍便乘勢攻克廣州,紹武政權覆滅。此時,南方大半江山已落入清廷之手。

到1662年1月,吳三桂殺害永曆帝,明朝皇統徹底滅亡。這時只剩下鄭成功在臺灣所建立的鄭氏政權了,史稱明鄭時期,鄭氏以大明延平王、招討大將軍的身分號召恢復明朝,但已無力迴天。到1683年降清,南明時期徹底宣告結束。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看法,肯定還有不足之處,希望大家指教補充,一起來探尋歷史的真相!


靈魂的感觸


一個王朝要滅亡,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之二:

天災人禍,極度腐敗,強敵壓陣。

對於宋朝來說,前兩條是完全沒有,後一條是滿足的。而對於明朝來說,前兩條非常嚴重,最後一條卻比宋朝更嚴重。

北宋的滅亡純屬偶然,它是歷史跟中華民族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無論從內部還是外部,從軍事、經濟還是政治,北宋都不應該滅亡。北宋在滅亡之前,經濟繁榮百姓富足,北宋百姓對趙宋王朝並無任何反感,東京百姓見到天子蒙塵哭的如喪考妣。而從軍事上,金兵勞師遠征,且來的目的根本不是為了滅亡北宋,純粹是想搶一票就走。北宋各地的勤王軍隊鬥志高昂,東京軍民同仇敵愾,可以說,如果沒有趙宋皇帝蠢豬般的指揮的話,北宋根本就不會亡。

而北宋滅亡之後,宋朝北方的軍民發動了各種抵抗金兵的運動,金國人也根本無力統治北方領土,不得已只能扶持了幾個傀儡政權後匆匆北還。被天下漢人支持的南宋政權由此得以立足,如果當時宋高宗能夠一鼓作氣的話,南宋收復故土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而南明面對的局面完全不同。

南明建立之前,明朝已經進行了近二十年的內外戰爭,國家已經被徹底掏空。而百姓對明朝政府已經視為仇寇,所以才有李自成的起義軍如摧枯拉朽般的摧毀明朝。

而南明政府,他沒有繼承明朝崇禎皇帝的骨氣與鬥志,反倒繼承了明朝政府的一切腐敗,黨爭內訌,軍閥跋扈,明朝有的一切缺點他都有,明朝沒有的缺點他也有——崇禎皇帝至少是一個勤政的皇帝。

而且由於內部的內訌,南明的軍事力量始終無法統一,江北四鎮以“定策”(扶持皇帝)之功聽調不聽宣。武漢左良玉更是覬覦南京,大敵當前不忘內戰。

更重要的是,如果說南宋是投降派的話,南明就完全是蠢豬派了。南明君臣絲毫沒有意識到形勢的嚴峻,還在夢想著“聯虜平寇”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焉有不亡之理啊?


小約翰


海天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一、宋朝總體來說對文人知識分子非常好,所以口碑就好。老百姓就認其正統性。大批北方軍民逃到南宋。南方勢力增長。

二、南宋和金之間,存在著傀儡政權偽楚和偽齊。還有西夏、遼天祚帝等勢力。還有西遼的耶律大石當時也在可敦城逗留一段時間。對金的牽制作用很大。使得南宋君臣有足夠的時間整合內部關係和勢力。

三、金本身的勢力並不十分強大,再吃掉遼帝國後,消化就要很長時間,屬於蛇吃大象,天滅遼國。女真人非常少,撒在遼闊的土地上就沒法統治,所以才有了兩個傀儡政權的過度。

四、等金國消化了遼國、吞併了北宋土地上的傀儡政權、壓服了西夏、趕跑了耶律大石、抓住了天祚帝。這個時候的女真已經被新世界的榮華富貴浸軟了骨頭。再者不適應南方的水戰。你讓一群富豪再去拼命是不現實的。這使得金的戰鬥力迅速向南宋靠攏。互相吃不掉對方。正如當初的遼和北宋。

五、趙構一人跑到南方,正統唯一,也使得內部同意不消耗。

六、長江防線穩固完整。

而反觀南明的局勢

一、天子和太子被滅,南方各個藩王都有稱帝的想法。各方勢力沒辦法統一起來。

二、漢奸太多,很多都是前名官軍和農民起義部隊,民心不在明朝。

三、長期的天災人禍,戰亂和天災使得百姓生活困苦,對明朝廷失望。

四、滿蒙聯合、朝鮮從屬,使得滿清力量空前強大。整個北方、西方、西北方都是滿清的勢力。

五、滿清能征慣戰。武器先進,又有漢奸熟悉南明,並且瓦解南明抵抗。

六、南明朝廷的政策不對。南明居然協同滿清一起絞殺農民軍使得中間緩衝區消失。直接面對強大的滿清軍隊。

七、天險失卻,左良玉兒子率部隊投降,使得長江中上游的天險失去,江南防線不在。

這裡只是簡要的說明一點情況,實際論述起來就要複雜多了。

總結:南明滅亡,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佔。面對的是比以往更強大的對手,自己還在內部爭鬥不休,不作不死,可悲可嘆,以史為鑑。

如果大家覺得還有可取之處,請點擊紅字“關注”,謝謝!


海天玄宇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關於南宋和南明的問題,靜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做過多次分析:

雖然兩個政權都帶有“南”字,都是南下建國,但是二者的本質卻大相徑庭。

這就好像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比較一樣,雖然都帶有“印度二字,但是他們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那麼南宋和南明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為何南宋就可以守住半壁江山,而南明卻辦不到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時代背景不同

南宋和南明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距離本朝建立的時間相差甚遠。

1127年,趙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南宋時,距離宋朝開國時間僅有167年。

而1644年崇禎自縊後,在南方建立的各政權距離明朝建立已經過去了276年。

在先前的文章中,靜夜史曾多次分析,我國封建王朝的上限是300年。這是由土地兼併速度、氣候變化週期以及統治階級的腐化程度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所以等到南明建立時,事實上明朝已經大限將至,各項指標都已經接近或者已經崩潰,在積重難返的情況下,改朝換代是最佳選擇。

但是南宋面臨的情況就不一樣。首先在北宋滅亡時,宋朝的各項社會制度還沒有走到難以維持的地步,北宋的滅亡更多的是因為國防的疏忽,統治階層的作死,才導致外族滅國。

所以從政權的本質上來講,南宋比南明更有活力,也更有生命力。因為南宋還沒有到達積重難返,民怨沸騰的地步,因此在南方建國的南宋政權能夠得到天下漢人的支持,因此也就具備了延續下去的群眾基礎。

2、政權組成不同

南宋和南明的另外一個明顯不同就是:南宋是一個政權,而南明是很多個政權。

“靖康之變發生後,宋欽宗的第九子康王趙構正好不在汴京,因此躲過一劫。因為是宋徽宗的後代,在宋徽宗等一干皇族被擄到金國後,康王趙構順理成章成為眾望所歸的新皇帝。

而在宋金和議之前,天下局勢未定,中原地區的漢人多數是心向南宋的。這使得南宋能夠在南方迅速立足,並組織力量,抵抗金國的入侵。

但是南明的情況就完全不同。首先是1644年崇禎在煤山自縊,崇禎的皇子也不知所蹤,這直接導致明朝皇室血脈的斷絕。

所以南明政權是在明朝群龍無首的情況下,由原來明朝的幾個藩王陸續建立的政權。

因為這幾個王爺和崇禎的皇室沒有直接的關係,因此他們的號召力相比於南宋而言就差出很多。

最要命的是因為沒有崇禎的皇室血脈的協調,這幾個政權基本上是各自為政。而且為了爭奪所謂的明朝正統,他們之間還相互傾軋。這種無休止的內訌,直接給了清朝等外來勢力各個擊破的機會。

所以南宋能夠延續100多年時間,而南明只能匆匆而逝。

3、外部環境不同

南宋和南明面對的都是東北方向席捲而來的少數民族,但二者面臨的外部環境卻截然不同。

簡單說來,南宋時期金國的西北方向,有蒙古和西夏的有力牽制。而南明時期,清朝則完全沒有這樣的顧慮。

1125年金國滅遼,1127年金國滅北宋,因為發展得太快,金國無法迅速安定後方,所以他的南下具有了更多軍事冒險性質。

在金國南下消滅南宋的過程中,還要抽出兵力對付西夏的威脅,以及消滅遼國的殘餘勢力,所以金國對南宋的戰事始終難以傾盡全力。

相比之下,後金於1635年就已經征服了漠南蒙古,將勢力延伸到今天的整個內蒙古地區。雖然清朝沒有徵服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但是此時的漠北和漠西蒙古都向清朝進行了“九白之貢的臣服,這意味著清朝在南下的過程中,在側翼不會受到任何威脅。

另外在清朝南下中原的過程中,大量的明朝將領選擇投降清朝,成為清朝的馬前卒,例如洪承疇,吳三桂等。正是這些漢奸走狗的拼死效勞,才讓清朝迅速的消滅了南明各政權,在中原地區站穩了腳跟。

而金國是沒有這樣待遇的,所以它的南下很困難,即使扶持了傀儡張邦昌,也不能為自己所用。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金滅遼、北宋線路

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國發動“靖康之變”,攻破北宋都城並俘虜徽欽二帝及趙宋宗室、百官三千餘人北上,北宋滅亡。隨後,康王趙構稱帝,建立了史稱南宋的中興政權,守住半壁江山長達153年。

公元1644年的中國形勢

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大明都城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隨後,明朝宗室在南方先後建立多個政權,除了疆域狹小之外,國祚總共加起來也不過四十年。那麼南明相比於南宋,都有哪些缺陷?為何沒能守住半壁江山呢?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兩朝政治合法性不同

宋高宗趙構

王夫之曾經總結中國政權更迭的幾種形式:“可禪,可繼,可革,而不可使夷類間之”,其中禪讓制是最受古代帝王喜歡的,暴力革命成功的政權也不在少數,而南宋和南明都是典型的繼承式。但是這兩個政權之間有明顯的不同——康王趙構是宋徽宗的第九子,與北宋政權有親密的血緣關係,但南明四帝一監國中,與明朝皇帝血緣關係最近的就是弘光帝——他是明神宗的孫子,雖然也是明朝宗室,但說起來並不夠硬氣。

第二、金與清的漢化程度不同

雍正、乾隆都喜歡穿漢服

北宋滅亡之後,金國雖然獲取了中原故地,但是他們並沒有統治漢人的經驗與耐心,最終在中原起義軍的反抗下不得不一路北遁,扶植了張邦昌、劉豫等傀儡政權來管理中原地區。在政治上,他們也採取高壓政策,長期無法得到北方漢人的支持。明朝雖然亡於農民起義軍之手,但是最終接手明朝疆域的卻是滿清。與金國女真人相比,滿清已經接受了深度的漢化,他們吸取了初期統治不穩定的教訓,採取懷柔政策,很快就籠絡了明朝遺民之心。

第三、領導班子差得遠

南宋“中興四將”

雖然很多人認為宋高宗趙構是千年難遇的昏君,但即便他真的是昏君,畢竟南宋只有一個趙構啊,隨後還出現了宋孝宗等明君。但南明就不一樣了——四帝一監國幾乎人人都是“趙構”,弘光帝、隆武帝等等都沒有維持偏安一隅的能力。在文臣武將中,南宋有李綱等四大名臣,岳飛等中興四將,但南明只有一個左良玉能拿得出手,卻飛揚跋扈不聽指揮。

南宋與金對峙

另外,北宋雖然亡國,但南方大部分地區並沒有經歷戰火,而且攻下汴京之後,金國基本上沒有繼續大規模南下,再加上宋朝經濟高度發達,所以趙構起兵之時,軍費上總體還有保證。而南明接手的則是一個爛攤子,並且一路被追打,最終難免再度亡國。


國史通論


這和南宋、南明的合法性沒什麼關係,主要在於以下幾個原因:

1. 金和清的情況完全不同:1127年金朝只是一個取得了一些勝利的部落聯合體;1644年的清朝已經是一個管理得當的國家

1127年,攻破開封時的金朝,只是一個剛剛興起的部落;推翻契丹統治只有兩年(1125年),並沒有實際大片國土、不同族群的能力。一直到1137年,金人都在鞏固東北、華北新獲的土地人丁,根本沒有能力來管理中原大部分地區,所以扶植了所謂偽齊政權。同時,由於女真、偽齊無法展開有效統治,中原、北方的義軍此起彼伏,與南方的宋軍相與呼應。這樣一來,南宋小朝廷獲得了站穩腳跟的關鍵時機。

1644年情況則完全不同,入關的滿清已經是一個高度發達的政治體。自努爾哈赤統一女真諸部以來,滿清在關外已經有了50多年的統治經驗,管理著滿、蒙、漢等不同族群。行政上,已經可以設官分職,管理基層的農業人口;科技上,甚至都可以自己鑄造大炮。沒有華北、中原作為緩衝,新興的南明政權直接暴露在滿清的精銳面前,還沒有來得及集中有生力量,就面臨著被各個擊破的困境。

總之,1127年的金朝只是僥倖滅了兩個大國的部落聯合體,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1644年的清朝已經是一個組織得當的國家——一些歷史學家甚至認為,作為一個新興的火炮國家,此時的清朝和當時歐亞大陸的俄羅斯、奧斯曼、法蘭西在同一水平上。

2. 1127年以後,宋軍主力並未瓦解,只是需要重建領導體系;1644年,隨著吳三桂降清,明朝失去了最後一支精銳。

1127年靖康之難,開封雖然淪陷,但宋軍不少精銳還在——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欽宗把很多來勤王的軍隊送回去了。

且不說河北、山西還有不少宋軍在堅守城池,宋軍最強的軍隊在陝西,此時尚未全面投入戰場。1130年張浚在陝西集結大軍近20萬,與金人大戰。雖然最終潰敗,但此戰之後,宋軍不少精銳部隊後撤。吳玠部守住了蜀口,保全了秦嶺以南;劉錡部後來成為南宋軍主力,劉錡後來在順昌、柘皋等地大敗金軍,與韓世忠、岳飛等人一樣成為一代名將。

明清對峙近半個世紀,明朝的有生力量,或者在鎮壓李自成、張獻忠過程中被消耗了,或者在對清作戰過程中被殲滅。尤其松錦之戰(1639-1642)中,明軍慘敗,洪承疇、祖大壽等名將降清。明朝的有生力量,只剩下吳三桂一軍,堅守山海關與寧遠城。這樣一來,吳三桂降清以後,南方各政權已經無兵可用,要從零開始,組織起一支軍隊,來對抗裝備了鐵騎、火槍、大炮的吳三桂與多爾袞,自然是困難重重——最後只能依賴左良玉等敗將殘部,李自成等流寇餘部,以及沿海海賊商販等武裝。這些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換句話說,趙構面臨的問題是軍隊還有不少,只是不一定聽他的;但南明各政權連軍隊都沒有。

(圖片截取自維基)


在野武將


首先,趙構是宋徽宗唯一逃脫的兒子,由趙構繼承北宋的江山名正言順,第二,張邦昌的擁戴,金兵南撒,抉殖了以張邦昌為首的偽楚政權,而張邦昌當偽楚皇帝實屬無奈,其實是宋朝的忠臣,高宗稱帝,張邦昌把所有的一切朝廷,官員,軍隊,錢糧,地盤立即全部獻給了趙構,第三,趙構能力超群,善於培養和駕馭群臣,包括吳玠兄弟,劉碕,張俊,劉光弟,韓世忠,岳飛等盡歸其用,對於不尊皇命,屢次犯上的岳飛,忍之又忍,直到無法再忍,才殺之,避免了岳飛可能的造反。第四,金兵內部不穩,存在主戰,主和兩派,更沒有吞併天下的雄心。

反觀南明,崇禎皇帝自殺於煤山,並沒有留下詔書,由誰繼承大統,導致南明的皇帝都名不正言不順,被馬士英,史可法立的皇帝朱由崧不被左良玉認可,在清軍南下時,左良玉和馬士英已經打起來了,結果兩敗俱傷,史可法孤守揚州,外無援助,兵敗而亡,第二,南明幾個皇帝,都是名不正言不順,更都是無能,昏庸之輩,更沒有名揚天下的名將,內部又不團結,互相爭鬥,第三,滿清有吞併天下的雄霸天下的信心,有多爾袞,吳三桂,洪承疇等名將,名臣,南明無人能敵,所以南明痛失河山是必然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