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百貨全面退出,外來百貨在華“不會念經”

時代財經APP記者 王言

梅西百货全面退出,外来百货在华“不会念经”

12月5日,天貓國際梅西官方海外旗艦店發佈撤店公告,稱將於12月3日起停止接單,之前所有訂單仍會正常發貨,未來將通過美國官網繼續服務中國消費者。

這在資深網購人士李小姐看來卻是遲早的事,“有一次我在他們家按照店裡給的尺碼買了一條褲子,結果從發貨到收貨花了半個月不說,褲子尺碼也不合適,太肥大了,不過質量倒是還不錯”。李小姐向時代財經描述了她在梅西百貨天貓海外旗艦店購物的煩惱。

黯然離開

其實在半年前,梅西百貨的中國官網也發佈了類似內容,宣佈將於2018年6月9日起停止運營。

這先後的兩個公告,也意味著梅西百貨進入中國市場戰略的失敗。

作為美國著名的百貨連鎖品牌,梅西百貨已經擁有長達160年的歷史,主要經營服裝、鞋帽和家庭裝飾品。但一直以來,其尋求中國市場拓展的過程也一直都不算順利。

早在2012年,梅西百貨就以1500萬美元入股電商平臺佳品網,但在入股後不久,佳品網就傳出破產和裁員的消息。梅西百貨首次入華的嘗試就遇到了挫折。

2015年,梅西百貨又和香港馮氏零售集團成立了合資公司,並在上海開設了一家直營店,但隨後又將其關閉。當年8月,梅西百貨還同阿里巴巴達成獨家戰略合作關係,並在“雙11”入駐天貓國際。2017年,梅西百貨又上線了中國官網,由阿里巴巴提供技術支持,在中國正式實行“天貓+官網”雙電商渠道戰略。

梅西百貨在中國開設官網時,其行政總裁達斯丁·瓊斯還曾經宣稱不會放棄在中國紮根的想法。而在眼下,梅西百貨在中國的生涯似乎已經畫上了休止符。

水土不服?

對中國市場需求的理解不足,本土化程度不夠高,或許是造成梅西百貨在華髮展現狀的重要因素。

目前國內電商和跨境電商已經非常成熟,消費者有很大的選擇空間,從而對商家的服務和購物體驗有著更高的要求。

李女士就告訴時代財經,梅西百貨中國官網在商品數量和種類上,都與其美國官網有所區別,“有一些節日,美國那邊肯定有折扣優惠或者其他活動,而國內就不會有。”

而在物流和價格方面,梅西百貨和國內同平臺的其他商家相比,也處在相對的劣勢。時代財經發現,同樣品牌的商品,在梅西百貨的售價要遠高於其他商家。比如,梅西百貨天貓海外旗艦店在售的一款阿迪達斯男士運動帽的價格為286元,加上運費54.5元、稅費32元,且沒有任何優惠。與之相比,在阿迪達斯官方旗艦店,類似的運動帽售價在199元至349元不等,而且享受滿減和包郵的服務。此外,梅西百貨由於從美國或者香港發貨,物流要花費較長的時間,一般需要15天左右。

相比於在中國市場的尷尬處境,梅西百貨在美國卻擁有著線上和線下的全渠道優勢。目前,梅西百貨依靠門店的數量和佈局,在物流成本高、效率較低的美國市場實現了線上“當天購買線,當天送達”的服務。除此之外,梅西百貨還推出了一系列符合美國本土消費者習慣的線上購物業務體系,提供了較好的購物體驗。在美國官網,梅西百貨就推出了智能試衣間、圖像搜索等服務,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面對這種差異化的服務,中國消費者會作何選擇,就可想而知了。

招商證券超市和電商分析師寧浮潔對時代財經表示,在美國市場,梅西百貨擁有著強大的供應鏈優勢,而在中國市場,原本的優勢卻成為了短板,也沒辦法形成自己的商業壁壘,“品牌力其實是足夠的,但國內製造業水平參差不齊,消費水平、購買能力也高低不均,梅西百貨並沒有針對這種情況做出具體的措施,這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意思的是,儘管梅西百貨在美國有著豐富的經營策略,但其在美的經營卻也每況日下,並且也在某種程度上反過來危害其在海外的業務擴展。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年初,梅西百貨宣佈在美國市場的重組計劃,年內關店68家,裁員超過一萬人。而在2017年第一季度,梅西百貨利潤就驟降39%,同店銷售連續9個季度下滑。

水土不服的梅西百貨“不孤單”

事實上,在中國市場出現水土不服的海外零售品牌並非只有梅西百貨一家。多家海外知名品牌也在華紛紛“淪陷”。

2018年年初,英國最大的跨國商業零售集團之一馬莎百貨宣佈退出中國市場。在關閉內地的實體門店後,今年1月,馬莎百貨又出售了其在香港和澳門的零售業務,並關閉了自己的天貓旗艦店。

無獨有偶,時尚品牌New Look也在近期遺憾地離開了中國市場。根據其2018年年報,New Look在該年度的業績大幅下滑,全年營收為13.48億英鎊,較上年下降7.4%,利潤從2017年的9760萬英鎊直接變為虧損7430萬英鎊。而該財報也提到其營業績下滑主要是由於品牌轉型和擴張戰略遇到阻礙,尤其是在中國市場。

對此,資深零售分析師、靈獸傳媒創始人陳嶽峰對時代財經分析稱,現在百貨和服裝品牌的日子都不好過。不論是梅西百貨還是馬莎百貨,其在中國市場並沒有特別好的經營策略。而由於稅率的差別、分銷體系的缺乏以及在價格和物流方面的劣勢,再考慮到諸如海外、代購等多種可代替渠道,這類品牌在國內市場的發展受阻也就不足為奇了。

此外,中國消費者相比海外消費者對於百貨認知的不同,也是造成這一情況的重要原因。“與國外的情況不同,中國消費者對於百貨這一品類並沒有具體的品牌認知,百貨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只是一個購物渠道。而隨著國內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和觀念升級迭代,以及對產品個性化和品質需求的不斷提升,單一的百貨品類在中國市場的前景依然渺茫”,陳嶽峰如是說。

梅西百货全面退出,外来百货在华“不会念经”

【更多相關資訊,請移步各應用市場下載“時代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