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母帶刀護衛——殲-15

中國航母帶刀護衛——殲-15

1998年,中國澳門創律集團以競標的方式從烏克蘭拍下“瓦良格”航母,經過諸多波折,終於拖到了大連,開始進行修復改裝。從2005年開始到2012年9月正式入役,中國的軍工部門解決了其中一個又一個的難題,而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最關注的就是航母採用什麼樣的艦載機了,尤其是主力戰機。因為沒有作戰用的飛機,航母的戰鬥力恐怕還不如一艘驅逐艦。實際上直到“遼寧”艦正式命名,艦載機還沒有能夠公開出現媒體報道上。直到其後一張飛機觸艦復飛的照片曝光,才正式揭開它神秘的面紗,也就是後來為大家所熟知的殲-15“飛鯊”。

中國航母帶刀護衛——殲-15

最先看見殲-15的人,都非常熟悉這種蘇式風格,畢竟國產的殲-11、蘇-27、蘇-30都是一家人,還包括這兩年才公開的殲-16,都是一家子。而且殲-15的外形非常像俄羅斯的艦載戰鬥機蘇-33,其實也毫不奇怪,因為這些戰機的所有氣動外形的源頭都是原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的蘇-27。而現在大家都普遍認為殲-15的技術參考來自於烏克蘭。據說90年代末,烏克蘭曾經將一架T-10K-3飛機出售給中國,同時將倉庫中的著艦鉤等也一股腦打包賣給了中國人。所以網上有很多傳言,說是殲-15是山寨蘇-33的,其實嚴格說起來,蘇-33也是在蘇-27K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獲得的T-10K-3就是蘇-27K的3號機),大概殲-15和蘇-33應該算是同門師兄弟的關係,而且殲-15確實是中國自己研製出來的,只是參考了T-10K的部分技術,其中航電火控包括髮動機都是自己的型號。還有一點最明顯的,蘇-33實際上是一型制空戰鬥機,缺乏對海對地攻擊能力,而殲-15則全面得多,具備對海對地打擊能力。2017年曾經有一架殲-15撞鳥的視頻公開,裡面的告警語音都是全中文,可見殲-15更多的可能只是參考了T-10K的氣動外形和著艦的關鍵技術,而其他則更多地參考了研發生產國產殲-11的技術經驗。

中國航母帶刀護衛——殲-15

同殲-11相比,殲-15有一對鴨翼(殲-10和殲-20讓鴨翼也成了白菜技術),機翼可以摺疊,有著艦攔阻鉤,而載彈量大、作戰半徑大的優點也被繼承了下來,而且裝備了國產的“太行”渦扇發動機,目前曝光的可使用武器包括主動空空導彈、近距格鬥空空導彈、反艦導彈、空地導彈等,甚至還有掛載電子戰吊艙的殲-15出現,充分表明了它是一款多面手。

中國航母帶刀護衛——殲-15

殲-15的入役,化解了中國航母編隊有彈無槍的尷尬局面,而隨後的起飛、著艦以及夜間起降等難關相繼突破,標誌著中國航母終於有了可靠的戰鬥力,給了國人很大的鼓舞和自信,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2012年流行的“航母Style”了。雖然因為“遼寧”艦和001A型航母都是滑躍式甲板,沒有辦法充分發揮殲-15的戰鬥力,但是總算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航母和艦載戰鬥機,而且電磁彈射的消息也不絕於耳,也有大量的猜測會有一款中型以上的隱身戰機會成為下一代的航母載機。也許將來能夠上電彈的將不再是殲-15,但是殲-15永遠是大家心目中的第一航母艦載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