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如果真的造反,劉邦會不會打不過他?

悅食客家


憑韓信的指揮能力勝算還是很大的,但最終的結果很不樂觀。


必須承認的是,漢朝的天下得有一半多是韓信打下來的。

當初劉邦還在漢中的時候,韓信就建議劉邦趁漢軍思鄉心切的時候前往崤山以東和項羽爭奪天下,於是漢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向北奪取了關中地區,並且依靠這裡為後勤基地,東出函谷關爭奪天下。

此後,韓信和劉邦兩個人分工合作,韓信主要在華北地區作戰,奪取各路諸侯的土地。而劉邦直奔項羽的統治中心吸引火力。

(劉邦在和項羽死磕的時候,韓信從陝西打到了山東)

這就導致劉邦所面對的敵人比韓信要強大的多,這也是韓信打下的領土比劉邦大得多的原因。在整個楚漢相爭期間,劉邦數次身陷絕境,都幸運的逃出生天,不得不說他的運氣和能力都是很強大的。但在戰爭中,劉邦所依靠的只有兩點:

一,強大的後勤補給能力。

蕭何坐鎮關中地區,將這裡的秦人武裝起來源源不斷送到前線和項羽作戰,讓劉邦有了和項羽持續作戰的資本。

二,劉邦和秦人的勇武精神。

雖然劉邦在戰場上勝少敗多,但不得不承認他在多次失敗後還敢於繼續和項羽拼命,其勇武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他手下的兵也是如此,自古秦人耐苦戰,這些人又是懷著對項羽屠關中的怨恨而來,打起仗來也是奮不顧身,所以到最後劉邦和項羽其實八斤八兩,都打不動了。

這個時候就看出差距了,項羽沒有外援,但劉邦有啊。在垓下劉邦匯合韓信等各路大軍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包圍了項羽,就決定了項羽的最終失敗。

再看韓信

韓信雖然被劉邦封為大將軍,他從關中地區出發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多少兵,他有大將軍之名,卻沒有大將軍之實。在此後的歷次戰爭中,韓信不斷招兵買馬,一邊佔據諸侯領土,一邊擴充軍隊,到最後兵力已經超過劉邦。而在這一系列的戰爭中,韓信沒有劉邦可以揮霍的資本,他的軍隊成分複雜,語言各異,能將這樣的軍隊打造成功百戰百勝的精銳,足以說明韓信能力之強。所以,韓信自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到最後不願意聽從劉邦的調遣。在垓下之圍的時候,劉邦不得已封韓信為王才讓他願意領兵南下。要不然,當時劉邦和項羽誰贏誰輸還不一定呢。

韓信造反的機遇期

漢朝建立之後,韓信雖然錦衣玉食享盡了榮華富貴,但劉邦對他戒備很深,並剝奪了他的兵權。韓信如果要造反,他將會面臨比當初離開漢中北上更艱難的問題。而他所面對的形勢比當初更困難,因為劉邦已經統一天下,絕大多數地盤都在他和他的兄弟子侄手裡。韓信將會舉步維艱,他唯一的機會就是劉邦率32萬大軍北上抵禦匈奴的時候南下發展力量。等劉邦從白登回來的時候,應該已經拉起了一支隊伍。

(漢初形勢,假如韓信以長江以南為基地,應該能在前期低檔住劉邦的攻擊)

憑藉自己的出色指揮能力,韓信完全可以和劉邦有來有回的打幾年,利用自己的年齡優勢耗死劉邦。但是,假如其他異姓諸侯不起兵配合,韓信仍然凶多吉少,畢竟劉邦依靠關中的支持,就和項羽打了個平手。依靠大半個漢朝,劉邦勝率也不小!


歷史風暴


如果韓信在楚漢爭霸最後時刻反叛劉邦,劉邦顯然是打不過韓信的。


首先,韓信的軍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這一點想必項羽深有體會,他的戰略部署戰術修養都是首屈一指的,從效果來看也是很好的。依附項羽的諸侯王幾乎都是被韓信打敗和剿滅的。可以說韓信開闢的第三戰場是劉邦最終打敗項羽的關鍵。這其中項羽手下數一數二的驍將龍且慘死於韓信之手也是最好的證明。


而項羽在垓下大決戰中慘敗於韓信之手,足以證明韓信的軍事才能比項羽要強。這裡面儘管有兵力懸殊的原因(項羽10多大軍對60萬漢軍),但韓信的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堪稱經典,徹底擊垮了楚軍。由此,可見韓信可以稱得上楚漢用兵的"大哥大"。 而劉邦論軍事才能和項羽都有很大差距,在楚漢爭霸中,被項羽追的滿地跑就是最好證明。

如果韓信反叛,劉邦自然不是他的敵手。 而韓信之所以不反叛,是感恩於劉邦對他的知遇和提雋之恩,正是劉邦拜他為大將軍,他才有機會一展軍事才華,為此,他選擇了愚忠,結果落得兔死狗烹的悲慘下場。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可以毫無疑問的告訴你,若是韓信真的想造反,劉邦是打不過韓信的,但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韓信手中要有兵,若是手中沒有兵,那也只能算是韓信的意淫。

劉邦在幹掉鍾離眛之後,為什麼會把韓信給扣押起來,然後再把他由楚王降為淮陰侯呢?

其實劉邦就是怕韓信謀反,畢竟在漢代作為諸侯王的,是有軍隊統領權的。所以,諸侯王是能對皇帝造成威脅的人。

若是劉邦把韓信貶為諸侯王,然後再把他安插在都城,自己可以監視的範圍之內,韓信的一舉一動,劉邦都能瞭如指掌,這時候劉邦就不怕韓信了。

劉邦為什麼那麼怕韓信,勢必要把他囚禁在自己身邊呢?

在韓信剛平定完項羽時,劉邦為什麼那麼急於把韓信由齊王改成了楚王,然後又把韓信貶為淮陰侯的呢?

就是韓信這個人太厲害了,只要是經過他訓練的兵,不管這個兵之前打沒打過仗,是老還是弱,他都能把這些人給訓練成一流的士兵。

劉邦和項羽對峙的時候,他曾經有兩次從韓信手中搶奪韓信的兵,然後在讓韓信招募新兵,帶領這些新兵去攻城略地。

結果是劉邦帶走韓信之前訓練過的兵依舊打敗仗,而韓信則不同,他剛訓練幾個月的士兵,僅僅三萬之眾,就能打敗趙國二十萬精銳,這就是劉邦懼怕韓信的原因。

韓信統兵的頂峰時期,是在他佔領齊國後,這時候他手裡有三十萬將士。可是,這三十萬人在劉邦打敗項羽之後,又被劉邦給帶走了。

韓信又成了光桿司令,他去楚國上任的時候,士兵都被劉邦給調遣走了。韓信也很鬱悶,不過他也不怕,在招募一些新兵,去訓練一下就行了。

韓信訓練這些士兵的結果是,劉邦想找韓信事的時候,不敢來和韓信一戰。

當時劉邦和陳平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

劉邦告訴陳平,我聽說韓信要謀反了,我要帶兵前去捉他。

陳平問劉邦,韓信謀反是誰說的?天下百姓知道嗎?韓信自己知道他要謀反嗎?

劉邦說百姓也不知道,韓信也不知道。

你看,這分明是劉邦在陷害韓信。

陳平又問劉邦,你去打人家韓信,你覺得你的兵能打過韓信的兵嗎?

劉邦說不能。

陳平又問劉邦,那你的將能打過韓信嗎?

劉邦說也不能。

陳平就急了,兵是兵不如人家,將是將不如人家,這個仗還打個毛呀。

這樣就貿然前去打韓信,分明就是送死去呀。

但是,也不能任韓信逍遙法外呀,劉邦始終是要拿韓信開刀的。

陳平就告訴劉邦,其實捉拿韓信,並非需要武力,你找幾個人來,等見到韓信的時候把他給擒住就行了。

很顯然劉邦一直沒有這個機會。

陳平告訴劉邦,我聽說古代的君王,去地方遊玩的時候,各地的諸侯王就會來覲見。你不防去楚地雲夢澤遊玩,到時候韓信肯定會前來迎駕,那時候他帶的人不會多。你安插幾個人,把韓信捉住不就是了。

劉邦對著陳平樹立了大拇指,這確實是一個高名的策略。

結果韓信就是這樣被劉邦給捉住的。劉邦捉住韓信後,就把他貶為了淮陰侯,然後把他囚禁在了都城。

這也反映了劉邦是懼怕韓信的,不能讓韓信手中有兵,否則,大漢江山就會不穩固。


史學達人


根本打不起來!

那時已經不是秦末楚漢爭霸的時代!說白了,雖然秦國因胡亥上臺,將國家整個運作體系用短短3年就完美破壞,導致民怨起,屬於自己找死。但後來的事情發展,實際是六國貴族後裔發動的分封制復辟叛亂!

為何這麼說,原因很簡單!先看前期,藉助出頭鳥陳勝吳廣起義之際,一直不消停的原六國遺老遺少們認為機會來了:楚國項梁、項羽乘機發動起義。燕、趙、齊、魏等原六國都自立為王。這邊項家也推出楚王。由於項家名望高,被推舉為首領。這就可以看出來這些所謂起義軍的性質!相比於其他六國貴族,項家還有一個明顯的目地,就是報私仇!為祖上項燕報仇恨!後來項梁又被秦軍斬殺,這下新仇舊恨一起上來,從小養成的仇秦心態越發膨脹,縱然有英雄氣度,也不免變得兇暴。後來的行為也驗證了這一點!

但世事難料,不想,起義隊伍裡還有個平民出身的劉邦(泗水亭長類似治安聯防隊隊長,沒有正式編制和工資,具體收入何來,另考),這個從底層出來的帝王,深知百姓心思、也知如何利用形勢,身邊一干人等也是很賣力!最終,歷史選擇了劉邦,,或者說形勢選擇了劉邦!也可以說百姓選擇了劉邦!又一個大一統的漢帝國出現了!

民心盼安定,原本六國百姓對貴族就沒有好感,要不是胡亥趙高瞎折騰,響應貴族號召的人能有多少?項羽也不過擁有楚國部分百姓對項燕的欽佩才獲得江東父老的支持,如果換個人,沒戲!秦末農民起義提出的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邦做到了!這是民心問題!

韓信造反,單純靠軍事?對於當時的形勢下,反叛會成功嗎?韓信聰明,沒有造反,他知道,也許根本就打不起來!(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必刪)


有畫說話


韓信對自己的評價是,帶兵多多益善,而劉邦只能帶十萬兵,但是劉邦善於將將,也就是說劉邦是個善於指揮將軍的人。可見,韓信知道自己是青銅,劉邦是王者,段位不一樣。

灌句雞湯,見識決定你的高度,性格決定你的命運。

韓信

劉邦是秦始皇思想的繼承人,他認為郡縣制是國家政治制度的基礎,分封制特別是異姓分封是動亂的根源,爭霸階段的異姓分封只不過是權宜之計。

楚漢爭霸結束後,劉邦立即開始清理異姓王,最後殺白馬為盟,非劉氏敢稱王者天下共擊之。

韓信總以為秦朝的郡縣制是暫時現象,是歷史的反動。只要他力助漢王統一天下,就像姜太公助力周武王統一天下,會得到劉邦的分封,讓他成為韓氏齊國的始祖。

不能說韓信的見識有錯,是時代變了,他的見識就像刻舟求劍,時空已經變了,那把劍根本就不在這個時空了,怎麼還能找得到。

韓信是知識分子,是秀才當兵,想的是學富五車貨販帝王家,心思單純。

劉邦

劉邦是真正底層出身,是劉姥姥進大觀園,周圍都是高富帥,心思縝密,處處提防,從不輕易相信任何人。

鴻門宴上,張良讓項伯舞劍保劉邦,情況如此危急劉邦還問張良怎麼跟項伯認識,生怕自己掉到另一個陷阱裡,可見即便是身邊最親近的人他也不相信。

韓信是知識分子,算是那個時代的職業經理人,善於管理,但並善於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情商中的逆商不高,順境辦事很厲害,逆境中崛起恐怕很困難。

韓信先是在項羽處求職,不順利,自己也沒想什麼辦法改變自己的處境。只是抱著打工的思維,就跳槽到劉邦漢營求職,也不受待見,反正也不想辦法改變處境,於是又想跳槽,只不過蕭何慧眼識珠,月下追韓信,造就一段佳話。

項羽 虞姬

相反,劉邦就是個逆商很高的人,他多次面臨絕境,總是能樂觀處理,無論是鴻門宴,還是項羽分封,還是多次被項羽打敗,他總是能想方設法逆境崛起,這一點他要比韓信強很多。

韓信甘受胯下之辱,說明他與人為善能忍。他手握重兵,能決定西楚和漢國誰勝誰敗,劉封他為假齊王,他忍,劉邦找茬將他從真齊王降到淮陰侯,他還是忍。

可是,劉邦流氓無賴出身,他是狡詐殘忍。求你時,把你捧到天上去,封韓信為齊王,封彭越為魏王;天下底定,殺你也沒什麼好商量。

彭越

項羽是明著兇狠,劉邦是陰著壞。如果人生能重來,韓信和彭越不知會選擇跟誰。

韓信是打戰很厲害,但也沒傳得那麼神。

漢滅西楚之戰,劉邦是正面硬抗,彭越是遊擊破壞,韓信是奇襲包抄。滅楚之戰的功勞不能全算在韓信的頭上。

綜合比較,韓信即便反也幹不過劉邦,除非在項羽還沒滅的時候三方打出一個三國來。


茶亭浪子


不能,韓信的兵仙可不是白叫的。這件事在劉邦想搞掉韓信的時候,陳平就反問過劉邦:你能打得過韓信嗎?劉邦當時沉默不語。後來陳平給劉邦出計策,在旅遊的時候抓韓信。一個人要用自己的長處,而避免用短處和別人相碰。劉邦就是這樣的一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打不過韓信;而且他知道自己把其他幾個王加一塊也打不過韓信,所以劉邦從來就不把韓信逼反。

很多人說劉邦能打過韓信,因為在韓信身邊安插了臥底;這純屬臆測。按照這個邏輯,劉邦在項羽身邊安插的臥底也不少吧,怎麼還一直被項羽打的潰不成軍。劉邦的間諜真有那麼牛逼,乾脆派到項羽身邊趁項羽睡覺一刀結果了他不就沒事了?

第一,韓信這個人是個帥才,孫子兵法裡有用間篇,如果劉邦在韓信身邊安插間諜,被韓信挖掘出來的可能性非常大,這樣反而會讓韓信對劉邦不滿。所以劉邦在奪韓信軍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韓信手下的高級將領基本上都是漢軍將領。所以劉邦能夠直入韓信軍營,拿走印符。帶走韓信的精兵。韓信這個人,最大的喜好就是:帶兵打仗。

韓信的戰力:秦將章邯,戰力爆表,擊敗過項梁,而且殺了項梁。結果被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水淹廢丘滅了。擊敗陳餘,三萬新兵幹掉二十萬趙軍精銳;擊殺龍且,龍且是項羽手下的名將,猛將,結果被韓信給擊殺;破齊,打的田氏兄弟無處可逃;垓下之圍,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殺得西楚霸王項羽只剩下十幾個人……

第二,韓信可怕的軍事才能,剛剛破魏下代的韓信,手下的老兵精兵幾乎全被劉邦帶走。韓信這次幾乎是白手起家了。但是一個大帥的頭銜就足夠了,韓信憑藉自己的聰明才能,迅速拉起了三萬新兵。而且在和陳餘交戰的時候,背水一戰,三萬新兵擊敗了陳餘的二十萬精兵。這樣的軍事才能,相當的恐怖。你要知道,號稱沒有打過敗仗的白起,在長平之戰中,自己也損失了60%的兵力,還要靠昭襄王趕往前線,賜參戰所有百姓爵一級,發動老百姓中十六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參與戰鬥。趙括帶領的趙軍在被圍困的時候,和秦軍作戰的傷亡比是2:3。白起雖然擊敗了40萬趙軍,但是幾乎動員了秦國的全部力量,加上後來昭襄王發動老百姓,數量遠不止40萬。這麼一對比,你就知道韓信的軍事才能可怕到了什麼程度。

第三,糧草補給,自從劉邦把韓信派出去後。除了奪了幾次韓信的兵之外,你見過劉邦給韓信運過糧草嗎?劉邦在某種程度上把韓信當成了奶媽外加輸出DPS。劉邦奪韓信的兵,也是抓住了韓信的弱點,另外在名義上自己是有恩於韓信。說明韓信不但是行軍打仗的超一流的高手,還是治軍的超一流高手。

第四,垓下之戰的前夕,蒯徹對韓信說,讓他三分天下;但是韓信一直覺得劉邦有恩於自己。蒯徹就說:我給你看過相,從正面看,你最多也就是封個王;從背後看,你貴不可言。言外之意讓韓信自立為王,這個時候,即使劉邦在韓信身邊有間諜,也對韓信無可奈何。要知道,劉邦已經帶走了韓信的兩次兵,韓信這些新招募的兵心中只有韓信;外加一個精通政治的蒯徹。打起來真的無法與之匹敵。漢軍營中的張良、陳平等一眾人等也在跟劉邦開會,劉邦也憂慮;後來還是張良等人給劉邦出主意,給好處。

第五,劉邦後來誅殺異姓王,當時彭越被貶到漢中,去的路上碰到了呂后,向呂后倒苦水。結果被呂后抓回來間劉邦,然後剁成了肉醬,做成肉丸給英布吃。逼得九江王英布謀反;劉邦去平叛的時候,被九江王英布射了一箭,幾乎喪命。要知道,九江王英布和韓信比,那是小巫見大巫。何以見得,英布是項羽手下的一員猛將,韓信打英布猶如虐菜一樣。而韓信能把項羽圍剿的只剩下十幾個人走烏江。韓信的戰力有多強,一個人帶領軍隊打下來了漢朝幾乎三分之二的土地。而且中間多次是重新白手起家,這樣戰力強的人,你說劉邦能打敗他,太誇張了。

劉邦的聰明之處在哪裡?劉邦知道自己打不過韓信,所以他從來就是避免跟韓信發生戰爭,不把韓信逼反。而是跟韓信談感情、講道理,然後耍流氓。打仗,劉邦肯定不會選擇跟這個兵仙對陣的,他知道自己的斤兩,也明白韓信的厲害。韓信死的時候才35歲,而劉邦已經五十多歲了。

韓信的弱點在哪裡?韓信的弱點在於他自己的性格,不懂政治家的暗黑。好多人提醒韓信,勸韓信自立,但是韓信一直相信劉邦是個好人。在劉邦去楚國的時候,季布逃到韓信那裡,他也斥責韓信過於相信劉邦。但是這個世界上最難對付的不是敵人,而是朋友。很可惜,韓信一直把劉邦當朋友,可劉邦從來沒把韓信當過朋友。如果韓信真的起兵造反,憑他的才能,劉邦壓根就不是對手。國士無雙、兵仙,可不是白叫的。

如果你要是有興趣,可以看啊看三言二拍中的《司馬貌陰司斷獄》;看看劉邦、韓信、項羽等人是怎麼轉世的。


嘟嘟讀讀


假如韓信擁有兵權,那天下屬齊還是漢,真就不得而知。

韓信究竟為何不反劉邦,後世存在很多推測。

鍾離眛的下場,韓信不會不懂“兔死狗烹”的道理。

項羽曾派謀士武涉遊說韓信,勸其反漢,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韓信態度冷漠。

蒯通則明確表明韓信的處境,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言外之意便是,韓信的功勞已經遠超劉邦,劉邦是不會容忍他的。最好的辦法,便是自立為齊王。韓信的反映是仔細考慮。

其實,韓信絕非是因為感恩劉邦知遇之恩,而未謀反。

韓信平定齊地後,掌握數十萬大軍,當楚漢之爭相持不下時,劉邦急需要韓信的軍隊。當劉邦派人去要求韓信出兵時,韓信卻以此談條件,要求劉邦封他為齊王。

韓信沒有謀反,是因為韓信認為劉邦不會對諸侯王下手,畢竟,天下實行分封制,遵奉一個共主是很正常的事情。

沒想到楚漢戰爭結束後,劉邦收回韓信兵權,等於他成為有名無實的諸侯王。即便他想謀反,也成不了氣候。


五味社


如果韓信反劉邦,二分天下的可能性最大。

因為項羽遠不如韓信,項羽靠勇猛的衝擊打仗,在那個對手主流是農民軍的年代,陣型被衝散,農民軍不管多少人都會無組織潰散。鉅鹿之戰和背水一戰都是利用了對手的潰散,以少勝多,以一敗十。但韓信明顯更高一籌,韓信用計打擊對手的心理,從心裡擊潰對手的手段令人拍案叫絕,防不勝防。而且韓信曾在項羽身邊做事,對項羽是知己知彼,項羽最多隻是知己不知彼,必敗於韓信。所以,沒有誰能打敗韓信,韓信必定一統中原。

但是韓信也打不敗劉邦。有函谷關在,韓信進不了關中,更進不了漢中。劉邦在天府之國和關中平原的物質基礎支持下,雖不能贏韓信,要守和卻也不難。

所以,最終韓信和劉邦守和的可能性最大。


何慶生660936


韓信如果造反,也不會成功。韓信手下的軍隊效忠的是劉邦,不是韓信,如果韓信造反,他的部下很可能會分崩離析,無兵無將,必敗無疑。

韓信唯一的機會就是被封為齊王的時候,齊地百姓對劉邦沒有感情,從韓信改封楚王起,他就一點機會都沒有了,劉邦本就是楚人,楚地百姓對劉邦的認同感遠高於韓信。

打仗拼的首先是經濟,韓信如果以一力對抗天下,失敗是很難避免的,況且劉邦對韓信無論是封賞還是處罰都有理有據,韓信如果造反也是師出無名,道義上站不住腳,很難得到百姓的支持。

韓信作為軍事家,被後人尊為兵仙,但是他的政治智慧不足,屢犯劉邦的忌諱,在劉邦眼中,韓信打仗無人能敵,可是與劉邦並不同心同德,屬於有才無德之人,韓信最終正是因為這一點而死。


一個電影從業者


我是頭條號作者、國際問題專家高尚濤,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謝謝您的閱讀和評論。

玩軍事,劉邦不是韓信的對手。玩政治,韓信不是劉邦的對手。但是,兩大勢力進行對決,玩的是綜合較量,不單單是軍事較量。

如果韓信真的造反,如果劉邦愚蠢到只跟他戰場上見,用自己的短處對付韓信的長處。那麼,劉邦肯定必輸無疑。



如果韓信真的造反,如果劉邦儘量避免跟韓信進行直接的軍事對決,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和謀士計策,跟韓信周旋。那麼,最終勝出的恐怕還是劉邦。

但歷史無法假設。事實是韓信不想造反,只是居於人下不太甘心,發幾句牢騷,說幾句抱怨的話。但這足以讓劉邦感到不安。但劉邦的做法不是將他殺掉,而是對他進行貶官。這進一步加劇了韓信的怨悵,甚至蠢蠢欲動希望翻盤,結果導致敗露被殺。這就是真實的歷史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