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美國就能吊打蘇聯?為何日軍在二戰期間不可能和德軍會師?

靜夜史


我認為德日會會師,因為日本有壓倒性的海軍,以日本進攻珍珠港及東南亞的力量進攻蘇聯,無異於遠東的閃電戰,日本如果選擇偷襲珍珠港時進攻蘇聯,開戰後日軍在海軍的幫助下會迅速瓦解蘇聯遠東沿海基地的抵抗,而關東軍會很快切斷西伯利亞及蒙古方面的支援,同時歐洲方面莫斯科保衛戰進行正酷,蘇軍顧及不暇,西伯利亞鐵路一旦被切斷,蘇軍武器彈藥會很快枯竭,而美國沒有大戰的準備和膽魄,不會輕易參戰,頂多暗地裡給予蘇聯一些援助,遠東蘇軍頂多支撐3個月,就會潰退或者投降,日軍會佔領蒙古和遠東挺近到哈薩克斯坦越過巴爾喀什湖至裡海。在歐洲,因為蘇軍的力量被分撒,莫斯科保衛戰會僵持到42年春季,但德軍絕對不會敗退,在第二年的夏季攻勢中斯大林格勒戰役因為蘇聯沒有強大的後備軍而會毫無懸念的失敗,然後德軍跨過伏爾加河,在裡海沿岸與日軍會師,蘇聯失去南方工業糧油產地等富裕地方,戰爭資源日益枯竭被迫講和或者投降。

但有一個變數是,如果美英良心發現再不出手世界會重新瓜分,於是在蘇聯搖搖欲墜之時,組織盟軍攜海空優勢在挪威登陸北歐,直接支援蘇聯,那麼在歐洲雙方就會在聖彼得堡、莫斯科一線,僵持下來。在亞洲,盟軍會直接從香港、越南、緬甸進入中國,在江南與日軍展開對攻,海上美英和日本海軍在菲律賓和臺灣之間的巴士海峽進行爭奪戰。在中東,盟軍會通過伊朗進入蘇聯高加索地區與敗退的蘇軍一起對抗德日的進攻。

這樣的話二戰就是另外一個局勢了,不過最終盟軍還是會勝利,因為美國的戰爭機器,加上經過先進裝備武裝的中國、蘇聯軍隊,戰鬥力是非常驚人的,同時美英的海空軍優勢,,尤其是美軍的遠程戰略轟炸會讓德日的工業生產逐漸的枯竭,最後德日戰敗,蘇中強大,象今天一樣,殊途同歸


戰事突起


即使日本不偷襲珍珠港,改為進攻蘇聯,也不會對蘇聯造成嚴重威脅,更不可能和德國會師了。

蘇德戰爭爆發以後,蘇聯雖然從遠東地區抽調部隊部隊去蘇德戰場,但是同時期遠東地區還組建了大批新部隊。1941年6月22日,遠東蘇軍有703714人,火炮1008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3188輛,飛機4140架。而到1941年12月1日,遠東蘇軍有1343307人,火炮8777門,坦克和自行火炮2124輛,飛機3193架。

從技術兵器上來說,數量有所下降,但是軍隊數量是大幅度增加。這些部隊雖然很多都是新兵,但是依託要塞進行防禦的話還是有相當戰鬥力的。

而日本的關東軍在諾門坎戰役後大約有30萬,蘇德戰爭爆發以後調入大量部隊舉行關特演,總兵力一度達到了100萬人。如果不南下,單純從兵力上來說,日本還是可以增調一些部隊充實關東軍,但是日本最大的麻煩是後勤問題。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以後,由於中國堅持抗戰,日本陷入了戰爭泥潭,同時敵後戰場又使得日本以戰養戰的計劃破產。日本不得不將大量資源消耗在中國戰場上,這使得日本的國力不斷被消耗,而且由於日本原本工業能力就比較貧弱,資源匱乏,所以連軍工生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1941年日本子彈生產量達到歷史高峰,不過一年年產各類子彈4億9518萬發。這裡可以對比下,蘇聯的白俄羅斯戰役消耗了2.7億發子彈,而柏林戰役消耗子彈3.72億發,日本一年的子彈產量還不夠蘇聯兩次大戰役的消耗。

同時由於戰爭消耗,子彈儲備也是嚴重不足,1941年東條的報告是當時日本彈藥總儲備量約為90個師團會戰分,平均到51個野戰師團,大約每師團只能分到1.8師團會戰分的彈藥。

這裡說明一下,會戰分是日本預估一個師團作戰3個月所需的彈藥彈藥量,是20個彈藥基數。比如輕機槍一會戰分彈藥就是8000發,75毫米山野炮一會戰分彈藥是2000發。但是實際作戰時由於戰鬥烈度比較大,一般消耗會比這個數字大的多,比如淞滬會戰歷時大約3個月,日本每個師團消耗的彈藥是3個會戰分,是預估3倍。對蘇聯作戰的彈藥消耗要更大,根本不是日本軍工和庫存彈藥能維持的。

另一方面日本由於侵華戰爭優先保證軍工生產,汽車等產品生產也是受到了很大影響。諾門坎戰役日本雖然從華北緊急抽調汽車協助運輸物資,到7月發動攻勢時82門師屬火炮才儲備了區區3萬發炮彈用於進攻,平均每門炮備彈才366發,而對面蘇聯的炮兵則在戰前儲備了60萬發炮彈,是日軍的20倍,在戰爭期間蘇軍又運上來1.8萬噸彈藥。貧弱的運輸能力嚴重製約了日本進攻能力。

實際上日本從一開始制訂計劃時,就考慮要等遠東蘇軍削弱一半以上才能發動。即使如此,面對邊境的築壘地域,關東軍也表示把握不大,最後制訂了一個異想天開的計劃,從原始森林翻越繞過築壘地域,至於後勤嘛,蘇軍一定會望風而逃,留下足夠的物資保證部隊繼續進攻,萬一蘇軍抵抗呢,呵呵,計劃沒考慮這個可能。事實上後來日軍在東南亞戰場還真的這麼執行了一把,就是英帕爾戰役,結局自然很悲慘,彈藥耗盡以後全線崩潰。

其實在中國戰場日軍的後勤補給也很悲劇,基本就是靠部隊自身攜帶的彈藥作戰,糧食很大程度上靠就地籌措。第三次長沙會戰就是因為後勤問題導致日軍失敗,初期日軍進展順利,但是隨身彈藥的消耗,日軍最後無力繼續攻擊,只能倉皇撤退。由於補給跟不上,1944年5月,日軍在河南行軍時凍死凍傷幾百人,這樣的後勤去西伯利亞,只能是送死。

即使一切按照最理想的考慮,日軍順利的攻佔了濱海州,但是由於濱海州當時人口稀少,不足百萬,工業也幾乎是零,農業勉強自給,即使被日本佔領,對於蘇聯來說影響也是微乎其微。蘇軍只需要把從滿洲里到赤塔的鐵路一扒,死守赤塔,以日本的運輸能力,也根本無法繼續進攻。

所以日本直接進攻的話對蘇聯威脅很有限,更大的可能是因為後勤問題,在環境惡劣的西伯利亞,大批日軍凍死餓死在路上以後慘敗。




不沉的經遠


不能說的這麼絕對,我認為日德能否在蘇聯會師主要還是看美國的態度,當時戰爭潛力最大國力最強的當屬美帝國!美國為反法西斯戰爭提供著超過一半的軍火和物資!如果不是美國即使向日本中斷了石油和軍火的出口,我國恐怕真的難以抵抗的住日本的侵略!日本也就不需要和美國開戰了。佔領完中國完全可以把全部軍力投入到對蘇聯的戰爭中去!

再看蘇德現場,1942年前德國損失慘重損失軍隊超過500萬,主要集中在西部的大片工業區淪陷,戰爭產能直線下降,美國向蘇聯提供了18000多架戰鬥力,坦克數萬輛,30多萬機床,幾百萬噸的鋁材,幾乎是缺什麼給什麼,再加上英美聯軍對德國本土數十萬架次的轟炸,投入航空炸彈380萬噸來消滅德國的軍工廠,蘇聯才勉強在1943年頂住了德國的進攻,如果說沒有美國的支持,得日完全可以在蘇聯會師!


安迪631


吊打蘇聯?小日本給你的自信?是蘇聯在遠東吊打日本好不?這恬不知恥的樣子,很有你乾爹的風範。


次班天行鬼


諾門坎一役,把日本打怕了,知道老毛子不容易對付,還是專心亞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