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再打仗就总是怕有埋伏,你怎么看?

1327307675


首先:1、曹操性格本身就是多疑,这是人尽皆知的。2、兵不厌诈,何况曹操本身就是军事家,战略家。3、赤壁之战,历史上是因为天灾,于是曹操才撤回的。

回顾一下赤壁之战,三国志《武帝传》里面只有寥寥数十个字:原文如下“太祖抵达赤壁,与刘备交战失利。这时又爆发了严重的瘟疫,官吏和士兵死亡太多,太祖带兵撤回。于是刘备占据了荆州、江南诸郡。”三国志《先主传》:“先主派诸葛亮和孙权结盟,孙权派周瑜、程普等率领水军数万人,和先主合力,与曹公在赤壁交战,大败曹军,烧毁了他们的战船、当时又发生了疫病,北方的军队死亡很多,曹公只好率军撤回北方。”综上所述,当时曹操败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瘟疫,何况胜败乃兵家常事,曹操从黄巾起义184到赤壁之战208年中间,平定了中原,统一河北,大大小小参与了多少战役了,并且大多都是亲自指挥亲自上阵,所以我觉得赤壁的失败对于曹操来说不算什么。

题主的问题,有矛盾之处,怕有埋伏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对,然题主的问题里面透露着一股胆小害怕之气。看看赤壁之战后曹操在干嘛:建安十四年,曹军制造快船,操练水军,屯兵合肥。建安十五年冬天,建造铜雀台。建安十六年,马超、韩遂反叛,被曹操离间计打败。建安十七年,冬天十月,曹操征讨孙权。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进攻濡须口,擒获孙权属下都督公孙阳,后才撤兵。同年,曹操被献帝册封魏公。建安十九年,秋七月,太祖征伐孙权,冬十月返回。往后不写了,哈哈。综上所述如果曹操怕,那他就不会在每一年都在出征,还是那句话胜败乃兵家常事,一场战役就能改变奸雄曹操似乎有点太看不起他了。陈寿评他要算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物、时间不可多的得英雄豪杰了!

感谢您给个赞吧!


三国冯


这个问题马超同志表示很无语:要是曹操老是担心有埋伏的话,那整个关中地区早就是我的,也不用到刘备那里混饭吃了。

曹操在赤壁数年后,就和马超的关西集团硬碰硬地打了一场大战,此战中曹操的勇敢和自信丝毫没受到赤壁之战时的影响。

曹操强渡黄河口,徐晃分兵蒲坂津

为了彻底解决关西地区盘踞的马韩集团,曹操在公元213年发起渭南之战。此战一开始,曹操就在潼关一带驻扎,“使晃以步骑四千人渡津”,派徐晃,朱灵渡过蒲坂津,确保粮道和大军立脚点。等到关西军集结完毕之后,自己率大军强渡黄河,

“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

够惊险吧!“半渡而击”对敌方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可熟读《孙子兵法》的曹操就敢把这个机会给对手。要是曹操害怕伏兵,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话,怎么能够渡河成功,完成全面进攻的准备呢?

曹操命都差点没了,可事后却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可见曹操还是原来那个自信豁达的曹操,一场败仗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单马赴宴,马超不敢动手

在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之中,双方还发生过一场小插曲,曹操和马超,韩遂宴会,只带了许褚前去。马超“自负武力,阴欲前突太祖”,可是曹操不动声色,“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

以马超的武功也不敢对曹操动手,固然是有许褚在的缘故,但曹操要是没有对许褚的绝对信赖和对自己武力的自信,也不可能亲自去面对马超,韩遂这两个在刀尖上滚过来的彪悍军阀吧!

赤壁之战对曹操的影响是有,可不足以打倒他,动摇不了他的绝对信心。只不过这时候的曹操也已经快六十岁了,而且经营重点也由外部的战争转移到了内部的政治方面,战自然就打得少。说曹操打战害怕埋伏,小心谨慎的话,马超第一个就不同意。



那只胖狐狸



狼哥161507250


这就是曹操的一个心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真实写照。人都是这样,一旦造成什么恶果,就产生一种畏惧心理。每每提及那次失败都是诚惶诚恐的,甚至是一提到此事,总感到十分可怕,有人作罢,有人说他是恐惧那时的战斗场面,曹操就是因为赤壁之战被诸葛亮打怕了,总是有阴影在胸口堵得慌,提到那次惨败,都似乎是再一次战争场面复活……战胜的一方总以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向他们袭来,那个场面始终是一个人心上的痛,一辈子都难以忘怀。曹操的心理就是在赤壁之战有此失败的经历,每次他要设伏,仿佛早有人行动在先,一双双眼睛在死死地盯着他。恐惧心理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自己,也只能慢慢的消耗掉这些不好的过去……


6353902879


众所周知的赤壁之战,是三国历史的转折点,此后刘备成了气候,和孙权曹操三分天下,奠定了三足鼎立之势。

曹操在此后12年的人生里,他再也没有南下过。首先,他肯定知道,最好的机会已经过去了,孙刘在南方站住了脚跟,再去攻打他们并非易事。战后曹操三次出征,三次又匆忙赶回不再恋战,并不是打仗怕有埋伏,而是他有更重要的『家务事』要去处理,即处理朝中关系:自己和汉献帝的关系,称王还是称帝?巩固曹氏家族在朝廷上呼风唤雨的地位,铲除异己,最终为废汉立魏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雨尘夜语



古风93814281


曹操本来就是多疑的,并不是赤壁之战以后怕有埋伏,此人从军一生,一顾及埋伏,二在乎粮草


笨蛋145256869


不是赤壁后,而是曹操打仗一向喜欢设伏,因为前期实力稍弱,基本都是以弱胜强,所以设伏这种战略最合适了。当然,喜欢给人设伏的一定害怕别人给他设伏,因为知道中伏的严重后果。赤壁之后,曹操实力明显处于强势,别人阵地战一般打不过他,曹操当然担心别人给他设伏。


笑傲江湖161104


首先,埋伏是用兵之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取胜之。所以说埋伏无论是谁都会忌讳的,况且曹操身为一国之君,更得在战前考虑周全,不是怕,是必须去做,因为这将关乎生死存亡。再加上曹操本性多疑,更加将这个特点放大了,所以才有人说曹操在赤壁过后怕埋伏。


未走的风景


曹操不是怕埋伏,而是生性多疑。之前诸葛亮用的疑兵之计草船借箭,就是因为算准了曹操对他突如而来的挑拨,不敢贸然出兵应敌,毕竟曹操并不熟悉赤壁的天气特征,对那里地形和天气都没有预见性,而且在敌我不明的情况下,并且对付熟悉赤壁天气以及地形的孙吴刘备联军来说最保险的方式就是放箭将对方兵力消耗殆尽,而这样正好中了诸葛亮草船借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