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西青区这两个地方,地名是句骂人的话,曾是清朝末年的古战场

天津的地名中,有很多是"成对儿"出现的,比如南马集、北马集;东姜井、西姜井等等,今儿咱讲的这两个地方,也是一对双胞胎,这地方离姜家井不远,就是西青区与南开区交界处的大稍直口、小稍直口。

天津西青区这两个地方,地名是句骂人的话,曾是清朝末年的古战场

关于"稍直口"地名的由来,如果各位没有研究过,从字面意思绝对不太容易想明白,最多能从"口"字看出这里以前是渡口、闸口一类的地方,但对于"稍直"二字,定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我们知道,元代是第一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简单说就是统一全国),而大、小稍直口两个地方就是元朝末年,蒙古族士兵在此设立的两个渡口,大稍直口的渡口略宽一些。

天津西青区这两个地方,地名是句骂人的话,曾是清朝末年的古战场

"稍直口"其实最早叫"骚鞑子口",后简化为"骚子口"。旧时汉族人对蒙古族和其他北方游牧民的蔑称为"骚鞑子"、"骚鞑奴"等等,比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笑骂史湘云穿着"翻毛儿大衣"时就说:"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所以骚鞑子就像北方人说南蛮子、南方人骂北侉子一样,一个道理。都是中国人,何必互相伤害呢,哈哈。

明代初期,元朝残部退守漠北地区,"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夺取政权,有张氏率先从山西洪洞县迁徙到稍直口占地立村。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之前讲河北区白庙的时候,也是山西洪洞县移民在那里最先定居,这样的例子在天津,乃至全国还有很多。今天山西洪洞县还有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大槐树就是当时最大的移民"点行地",被视为炎黄子孙的"根"。

天津西青区这两个地方,地名是句骂人的话,曾是清朝末年的古战场

在清道光年间的《津门保甲图说》中记载,大稍直口因地处南运河畔,所以当时为"稽查河税之所",下图是当时的大稍直口村的地图,可以清楚的看到两间税务局。

天津西青区这两个地方,地名是句骂人的话,曾是清朝末年的古战场

到了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广西金田村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先后攻占汉阳、岳州、汉口、南京等地,并于1853年3月定都南京,两个月之后,太平军组织了两万兵力进行北伐,一度打到天津。而小稍直口,就是当时清兵挫败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古战场,所以小稍直口在历史上一度被改名为"得胜口"。

太平军曾经占领过小稍直口村附近的一座道观,名为"福寿宮"。也就是后来小稍直口村中心小学的位置。

天津西青区这两个地方,地名是句骂人的话,曾是清朝末年的古战场

建福寿宮的筑规模在当时仅次天后宫娘娘庙。可惜在1948年底,天津解放战争即将展开时,国民党军以"扫清城防射界,以免共军籍以袭扰津市"为借口,在郊区实行"并村"政策,扩大无人区,导致小稍直口等村庄民房被拆除,福寿宮也未能幸免。下图为福寿宮旧照。

天津西青区这两个地方,地名是句骂人的话,曾是清朝末年的古战场

据说福寿宮正门外有两个高大的独角赢兽,俗称"铁吼",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福寿宫的铁吼被搬移至人民公园(一说水上公园,暂未查到资料)公开陈列。1992年,福寿宫尚存的遗物,包括柱础石、经幢、石望柱、石旗杆、石牌坊构件等,据说被移送到了天后宫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