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古代的楚国吗?为什么有些外省的人认为楚不单单是湖北呢?

我不是小混混zz


说现在的湖北是古代的楚国是一个非常模糊不清而且并不准确的观点。现在的行政区划分和古代的行政区划不一回事,差别很大。

楚国先祖是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之后。殷商时期,楚国先世芈姓衰落,散居在中原和蛮夷,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世系。

周文王时期,芈姓部落酋长鬻熊“子事文王”,像儿子一样侍奉周文王。鬻熊的妻子妣厉生儿子熊丽的时候难产,最后剖腹生子。熊丽活下来,妣厉死了。芈姓部落的巫师用荆条包裹妣厉的腹部将她下葬,为了纪念妣厉而改以“楚”为号。“楚”,就是荆条的意思。

熊丽及熊丽的儿子熊狂追随周文王和武王。成王时熊狂的儿子熊绎受封荆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姓,居丹阳。”《左传》里称呼楚国国君用“楚子”。当时最初获封的楚国只有“丹阳”这个弹丸之地,楚子的地位更是低得和夷狄一样。

春秋初期楚武王和楚文王时期,楚国开始崛起,大启群蛮、奄有江汉。所控之地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以及江西北部,北端到达河南邓县、南阳、息县以及上蔡。这时楚国的势力已经足以争霸中原。

战国时期经过吴起变法,楚国兵强马壮,疆域辽阔,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都是楚国的势力范围。


沅汰


不只是“外省人”,而是对楚国多少有些了解的人,无论他们是不是湖北人,他们都应该知道:湖北不是古代楚国的全部;古代楚国的地盘也不仅仅限于湖北。楚国大约存在800年,有一个发生、发展、壮大和消亡的过程,所以,在不同时期楚国的地界是有变化的,湖北并不是楚国唯一不变的地盘,有的时候是楚国的,有的时候不属于楚国。

限于篇幅,我们仅从楚国都城的迁移,可以一窥楚国所在地域的变迁:

01楚国第一个建都地在——陕西商县。

02楚国第二个建都地——丹阳(河南丹阳)(注:在古地名中有3个丹阳)

03楚国第三个建都地——保康(湖北南条荆山)

04楚国第四个都城——丹阳(今湖北枝江市的丹阳)

05楚国第五个都城——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

——楚文王自丹阳将都城迁于此。楚国在此建都400余年没有挪窝。此处亦是楚国最鼎盛时期的都城,名气很大,古籍记载多,知道楚国的大都知道。所以,给后人印象:楚国=湖北。

06楚国第六个都城——鄀郢(今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县东南)

07楚国第七个都城——鄢郢(与鄀同属今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县)

08楚国第八个都城——陈都(今河南淮阳)

——公元前278年,已经到了战国时代,秦国非常强悍,秦将白起破楚拔郢。楚国的首都再次沦陷。此时是楚国的楚顷襄王二十年,他只好迁都,从郢迁到陈都(河南的地面)。

09楚国第九个都城——钜阳(今安徽省阜阳市北)

——根据战事进展,秦国势力不可阻挡,楚国无奈,只得再次从陈都迁徒。公元前253年,楚国迁都到了它的第九座都城钜阳,这儿早已经出了湖北、河南,到达今安徽地面。

10楚国第十个都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楚国与各国联合,最后一次攻秦,但很快失败,颓势已经不可挽回。楚王不得己,顺着颖水向东南300里外退却。这是最后一次迁都了,迁到今安徽省寿县。这一年是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10多年后(公元前223年),在安徽的地面上,楚国被秦国所灭。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悬疑大师

更多精彩历史内容尽在夜狼文史工作室全新历史专栏


夜狼文史工作室


湖北代表楚国是肯定的,其他地方都是被楚国征服过来的,江苏是吴国,浙江是越国,湖南等省份是百越国。楚国的发源地,政治文化中心,大本营就是以湖北为中心。楚国历史上很多次迁都,但是基本上都城都在湖北,后来被秦国打得步步紧逼才往安徽外省迁徙。楚国最强盛时期都城都是在湖北。像湖南是百越里面的扬越国,后来被楚国征服后成为楚国的一个郡,因为那地方贫瘠所以成为了楚国关押犯人,发配之地,屈原就被关押在湖南过,湖南跟湖北关系就相当于澳大利亚和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关系一样,楚人的祖先来自河南中原,这也是事实,不过在河南的时候还没有发展出楚文明。楚是什么意思?是荆条的意思,为什么叫荆楚大地,因为楚地荆条很多,湖北周边省份有荆这个字眼的地方吗?还有像楚国的贵族屈家,项家,景家等都是在湖北,后来才走出去。项羽不是湖北人,他项家祖上就不是吗?有些地方的人就是来自于百越(百越指的是中原人对于南方没有文明的野蛮人的统称),嫌百越不属于华夏文明,硬要成为对他们征服的国家楚国的继承者。这就像西方人认为自己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一样可笑。我承认楚国在楚庄王之前也属于中原文明以外的南蛮,荆蛮,但是楚文明后来成为了汉文明的前身,楚国在楚威王时期是全世界第一强国,也是中原国家的合纵之长,当时最有可能统一中原的国家。


Muss1221210439


古有编钟、尊盘、冰鉴,今有大桥、军舰、北斗;更有屈原、陆羽、时珍,还有活字、京剧、黄梅之源;技艺加文明,这就是湖北的文化!

正确认识湖北,神农、黄帝这是人祖;天下纷争、人心不定,只有屈原出现后方才知道国该怎么爱,这是国祖;吴兴于伍子胥,这是吴祖;楚之800年、谁能出其右?可以这么说,没有湖北、那来的中华!而且唯一的、只有湖北人被全体中国人拿来与天比,“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从规则的服从者到规则的制定者楚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自此之后,楚国把挑战周朝当作一种乐趣,直到今天,楚文化圈还用一句俗语来形容那些倔强不认输的人:“你不服周!”

敢于挑战权威,又勇于向权威低头,这是楚人的一个特质。

如果你了解了楚人的这些特质,你也可以像太史伯一样论断:楚必兴矣;如果你见过楚人的隐忍与奋起,见过楚怀王誓死不割地的气势,又见过这个有骨气的君王最后躺在一辆草车里被送了回来,你也可以像阴阳师楚南公一样做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

强大的适应性,这是楚人的第一个特质。

永不服老,勇于开拓,这是楚人的第二个特质。

知耻后勇,奋发图强,这是楚人的又一个特质。

筚路蓝缕,这正是楚国的立国精神。

湖北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输出地!爱国的屈原成就了端午龙舟和粽子,孝文化的董永、七仙女成就了七夕牛郎织女节,茶文化的陆羽,知音文化的俞伯牙,诗圣杜甫,医圣李时珍,活字毕昇,花木兰故事都远扬于好莱坞,还有戏曲形式造就的国粹,这些湖北人张扬过么?也正因如此才使得文化、文明空虚、苍白之地心生妒忌、疯狂诋毁、中伤,充分发挥了古代状元“莫须有”的毒嘴之能事,以为杜十娘之繁华为中华文明,由此可见,武汉能与山东的大郎产生联系显现了多么“莫须有”的文化,这文化已经深入到某些地域的人的血液里。


wfeng9884075916


《史记·楚世家》称楚国的先祖是帝颛顼的后裔,周成王时熊绎被封于“楚蛮”,遂姓芈氏,居于丹阳。周王室衰微时,楚国日渐强盛,并以蛮夷自居,与周分庭抗礼。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楚国最终成为当时天下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在公元前209年,被王翦以60万大军消灭。这就是最早的楚国,从地图中可以看到,战国时期的楚国包含了现在的湖北、安徽、江苏、上海,以及湖南、江西、浙江、四川、河南的很大一片地区。

但是,后来的历史上又出现过无数次“楚国”。比如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建立了“张楚”政权,秦嘉曾经立楚国王室后裔景驹为楚王,项梁曾经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楚怀王,随后项羽又自封为“西楚霸王”(但是项羽的楚国,甚至都不包含现在的湖北省)。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曾经建立史称“马楚(或南楚)”的楚国政权。这些都是相对独立的,并且立国短暂的割据政权。

在其他王朝中,皇帝行分封时也基本上都会有名为楚国的诸侯国,其楚王也是四个天下最尊贵的诸侯王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秦王、晋王、齐王)。西汉时期就有韩信曾经被封楚王,在消灭异姓王之后刘邦把弟弟刘交封为楚王。

后世也有当过楚王的诸侯王成为皇帝,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唐代宗李豫。

这些诸侯国也都可以被称为楚国,几千年中楚国的国境不断变迁,但基本上都在湖北、湖南、江西附近,所以这些地区都可以被认为是古代的楚国,而不单单是现在的湖北省。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就有一副著名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国史通论


西周初年,楚国不过是方圆不足百里的小国;直战国中期,楚国成为地方五千里的大国。

春秋以来,楚人的主要活动地区集中在江汉地区(湖北)和南阳盆地(河南,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区。

淮河流域(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是楚国与北方以及东方诸侯国长期争夺的地区,有多种文化影响。

江南地区(湖南、江西)为楚国较晚开拓的疆土,随着楚人进入,楚文化也逐渐深入。

江东地区(安徽、江苏)受到吴越文化的影响,巴濮地区(湖北、四川、重庆)受到巴蜀文化的影响,因此这些都是楚文化的边缘地带。

战国中后期,秦国对楚国南阳盆地、江汉地区不断蚕食,造成楚国都城两次东迁。因此,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区逐渐变成边缘区,而之前的边缘区变成核心区。

虽然楚文化发祥于湖北,但不能因此以湖北代表楚文化。

楚文化是覆盖湖北、河南、安徽、江苏、湖南、江西、四川、重庆等地区的大文化。


五味社


古代的楚国不止包括湖北,其最鼎盛的时候囊括了南方大部分地区,当然核心区域说是湖北没错。

楚国最早起源于丹阳,这个丹阳一般认为在河南淅川一带。淅川离湖北也很近。然后楚国在西周时期开始南迁并进入湖北汉水流域。春秋前期,楚国又开始向北扩张,灭亡湖北北部、河南南部一些小国,之后又向东和群舒争锋,灭亡了安徽西部一些小国。《左传》有句话叫“江汉沮漳楚之望”,楚国的核心区域就在这四条水中间,都城大概在今湖北宜城,现在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皇城遗址”。

楚国全盛的时候,应该是在战国中后期的前306年,楚怀王攻灭越国,取得故吴之地。此时楚国的疆域,已经拥有了湖北全境以及陕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江苏的一部分,而浙江、福建、广东一带的百越势力虽然没并入楚国,却也表示臣属于楚国。然而好景不长,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楚国东迁到陈定都(今河南淮阳),势力范围缩水了一半。之后楚国只能继续东进,灭亡了鲁国,把势力推进了山东南部。

所以,楚国肯定不单单只包括湖北,但湖北人最有资格自称楚人,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林屋公子


今天的湖北省只是楚国的核心部分,周成王封楚人首领子爵,封地丹阳50里,这个丹阳的具体位置到今天都有争议,有说在秭归的,有说在宜昌的,但是丹阳在湖北却少有争议,楚国作为诸侯国在此起源。湖北江陵是楚国的首都“郢”,楚国在这里定都时间最长,圣人孔子都赞叹过郢都宏大壮观的规模,楚国国君和贵族的墓葬在湖北也是最多的,所以湖北被习惯的称为“荆楚大地”。直到战国晚期楚国被秦国重创被迫迁都“寿郢”,就是今天的安徽寿春,屈原愤而投湖南的汨罗江自杀,端午节在此起源。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封地淮北12县,上海的别称有“沪”和“申”,“申”就来自春申君的“申”,看来上海曾经是春申君的封地,自然也在楚国的版图里了。西周时代楚国一直在南方开疆拓土,兼并大大小小的方国部落。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甚至北上兼并中原的诸侯小国,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编钟闻名天下,曾国正是被楚国灭掉的诸侯国之一。楚国被迫迁都寿郢以前,一直都是地大人多的第一大国,范围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四川贵州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上海,不管是局部还是全部,楚国的版图够大的


立志成虫


楚国虽发展壮大于丹阳(今湖北境内有争议),但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曾多次迁都,经济文化中心多次转移,所以楚不单单是指湖北。

公元前700年左右,春秋三小霸之一的楚武王,带领楚国走向了一个新高度,楚国由此强盛起来,楚武王末期为方便统治楚国全境。迁都于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

公元前506年,楚国由于跟吴国的争霸之战落入下风,楚国迁都至鄀(今湖北宜城东南)

公元前488年-432年,楚惠王在位时居于鄢都(今湖北襄阳市宜城)

其实上面两个没什么变化,差不多还在一个地方。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破楚拔郢,楚顷襄王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公元前253年,楚国黄歇为避秦、韩、魏兵锋,又将国都东迁于钜阳(今安徽太和县)。

公元前241年,楚国与诸侯国共同讨伐秦国,因为形势不利而撤军。楚国向东迁都到寿春,改其名为郢(今安徽寿县)



现今陕西简称陕或秦,山东简称鲁又称齐鲁大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其统治地区包括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江淮地区,湖北的简称不为楚,原因就是湖北没有这么大的体量。

如果楚仅仅只代表湖北,那么刘邦(今江苏徐州丰县人)、项羽(今江苏宿迁人)、陈胜(今河南商水人)。他们又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楚国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这几位楚人哪一个是湖北人?


rp值有毫低


需要认为吗?那是事实。湖北自认是楚国有什么争议?楚源于湖北,强盛于湖北,还有很多省,按照史实来讲就是湖北的殖民地和后来的扩张地,所以说湖北叫楚没有任何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