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楨殺了大太監安德海後,慈禧是怎麼報復他的?

羽評郡主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晚清人物。(約600字,閱讀需時2分。)

慈禧太后沒有報復丁寶楨。

丁寶楨殺慈禧太后寵愛的太監安德海一事在晚清可謂一件膾炙人口的事件,人們紛紛稱讚丁寶楨不畏權貴,剛正不阿。其實,殺安德海並不是丁寶楨一個人的功勞,還有同治皇帝和恭親王奕訢等人。

安德海被處斬後,慈禧太后並沒有怪罪山東巡撫丁寶楨,這也為自己贏得了好的名聲。但在辛酉政變過後慈禧太后與奕訢的矛盾開始越來越大,奕訢設計處死安德海可謂打了老佛爺一個響亮的耳光,天下誰人不知安德海是慈禧太后寵幸之人?安德海之死想必讓慈禧太后對奕訢更加沒有好印象。恭親王奕訢在滿人中威望較高,還與李鴻章等地方督撫關係極好,這對要攬權的慈禧太后來說無異於一個絆腳石。因此,安德海死後,慈禧太后曾找藉口數次打擊奕訢,但對丁寶楨卻是一直器重。

光緒二年,丁寶楨由山東巡撫調任四川總督。丁寶楨在四川省大力改革,與原來的四川總督吳棠的做法完全相反,引起了成都將軍恆訓、川省臬司方濬頤、川省藩司程豫、川省鹽茶道蔡逢年以及朝中御史吳鎮、朝中軍機大臣王文韶、禮部尚書恩承、左都副御史童華、刑部尚書翁同龢等人的聯合打擊。這些人上至中央,下至地方,來勢洶洶,歷經數年。光緒五年時朝廷下旨指出:

  • “丁寶楨平日勇於任事,操守尚好……四川吏治廢弛,風氣浮靡,該督到任後,竭力整飭,不避怨嫌……丁寶楨著加恩賞給四品頂戴,署理四川總督。”——(《清德宗實錄》卷九十七)

雖然多次遭遇官場打擊,但丁寶楨依然不倒,這離不開慈禧太后對丁寶楨的支持。


更多歷史類原創精彩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丁寶楨是晚清名臣,是晚清洋務運動中的重要人物。他為官清廉,對屬下管束甚嚴。從長沙知府調任山東按察使,後由閻敬銘舉薦晉升為山東巡撫。安德海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安德海平時仗著慈禧的寵愛,飛揚跋扈,早就惹得朝廷上下眾多不滿,早有人慾除之而後快。



1869年安德海假借為同治帝採辦龍袍材料為由私自南下,路過山東地界,一路耀武揚威,招搖納賄。被時任山東巡撫的丁寶禎以太監擅自出宮違清廷祖製為由,將其捉拿押至濟南進行審問。後在得到慈安太后和奕訢的許可下將安德海處死。



後來慈禧太后得知消息後,異常震驚但也無可奈何,人死不能復生。慈禧太后,深知安德海平時仗著自己的寵信,驕橫跋扈,引起朝臣眾怒,遭此下場也是咎由自取。於是不但沒有處罰丁寶禎,反而大加讚賞殺得好。後來還提拔丁寶禎擔任四川總督,並贈送丁寶楨“國之寶禎”四個字,對其進行公開表彰。老謀深算的慈禧通過這種處理方式贏得了朝廷眾臣的讚譽,為自己贏得的聲譽。



樂樂愛收藏


清末歷史上的大太監安德海被殺案發生後,慈禧的確實施過報復,不過並不是報復時任山東巡撫丁寶楨,因為殺安德海一事並不是丁寶楨個人所能決定、所敢於決定的事情,此事的幕後,實際上有著恭親王奕訢的影子。

慈禧和恭親王的矛盾,起自祺祥政變之後。在祺祥政變中,二人原本是政治盟友,將咸豐帝留下的顧命八大臣體制徹底顛覆。不過慈禧和恭親王都有著極強的權力慾,互相懷疑對方的政治意圖,以至於在清廷高層產生了由暗及明的嚴重權鬥。

1865年,慈禧借御史上奏參劾為由,褫奪恭親王的議政王銜。此後,1869年,就發生了安德海被殺案,而此案的重要支持者就是恭親王,可以視作是恭親王對慈禧採取的報復和政治反擊。

安德海被殺發生後,慈禧對恭親王的怒火表現得非常清晰,但是忌於慈安太后,採取了隱忍態度。到了1880年,突然發生著名的午門護軍案,圍繞一名小太監和一名午門護軍的爭執,慈禧竟異乎尋常的大動肝火,非得要把涉事護軍誅殺,而此時,午門護軍的管理者實際就是恭親王。

1881年,慈安太后逝世,恭親王在中樞的位置岌岌可危,果不其然的是,到了1885年中法交惡後,慈禧就藉著御史奏參恭親王對外交涉不利,發動了著名的“甲申易樞”,不僅恭親王被罷免,整個以恭親王為首的軍機處班底被全部撤換,由此慈禧獲得了對恭親王的戰役性勝利。

作為後話,被罷免後的恭親王雖然被逐出權力中心,但也並不是就此再無作為,而是在慈禧勢力坐大的情況下,採取隱忍態度。1891年,慈禧用於取代恭親王的政治盟友醇親王奕譞突然去世,慈禧一派的政治勢力嚴重削弱,而以翁同龢等為首的,標榜擁戴光緒帝的帝黨人物與恭親王有漸趨走近的態勢。到了1894年中日交惡,藉著慈禧後黨一派的李鴻章北洋軍隊在戰爭中作戰不利,帝黨發起政治攻勢,向慈禧逼宮,逼迫慈禧重新啟用恭親王,慈禧雖數次拒絕,但在局勢逼迫下,最終被迫批准恭親王重新出山,入主軍機處。


海研會


丁寶楨殺了大太監安德海後,慈禧沒有報復他。

同治八年(1869),慈禧太后寵幸的太監安德海違反祖制、擅出宮禁,在未攜帶任何公文的情況下以採辦同治帝大婚用品的名義出宮往江南而去。

當安德海一行途經山東德州(今山東省德州市)境內時,德州知州趙新就已經向時任山東巡撫的丁寶楨彙報此事,而安德海行至山東泰安(今山東省泰安市)境內之時,丁寶楨命令泰安縣知縣何毓福將其逮捕,隨後押往濟南。丁寶楨立即密奏朝廷,痛陳安德海種種不法行徑及自己“不得不截拿審辦,以昭慎重”的5大理由。

八月六日,丁寶楨接到由軍機處寄發的密諭,安德海“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不準任其狡飾就地正法”,次日,丁寶楨遵旨將安德海就地正法於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

此舉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時任直隸總督的曾國藩在得知此事後,稱讚:“稚璜(丁寶楨的字)真豪傑也!”,並自稱自己因患眼病而造成的積翳為之一開;時任湖廣總督的李鴻章則興奮地對幕僚們說:“稚璜自此成名矣!”

慈禧太后心裡自然是不高興的,事實上,安德海出京雖然違法違規,但肯定是得到她的許可的,稱讚丁寶楨的曾國藩在安德海經過直隸(今河北省)期間就只當沒有看見,不失為老江湖的做派。

但是與人們猜想的不同,慈禧太后不但沒有報復丁寶楨,後來還提拔丁寶楨擔任四川總督,四川天府之國,物阜民豐,總督的待遇也更好,說到底,丁寶楨不但沒有惹禍反而得福了。

(名菜宮保雞丁就是由擔任四川總督的丁寶楨改良而成)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丁寶楨在安德海被處斬之後將他暴屍三天,因而澄清了安德海是假太監是慈禧面首的流言,慈禧太后感其辯誣之德。

這個原因也許有,但最主要的原因不是這一點:

慈禧太后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不會為了一個寵幸的奴才和封疆大吏翻臉,而上述曾國藩、李鴻章的話語也間接說明,丁寶楨所為不但合法合理,而且也不違反官場的潛規則,符合封疆大吏和王公大臣的共識,慈禧太后不會去挑釁這個底線。


談古論金


相傳,大太監安德海淨身的時候沒有處理乾淨,經常和慈禧膩歪在一起,最後慈禧還生了一個孩子,且不說這件事情是真是假,但至少能看出安德海深得慈禧的信任,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後卻被丁寶楨給斬首。

(慈禧劇照)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安德海以籌備同治皇帝的婚禮為由,下江南採購商品,但是清朝規矩“六不許”,使得慈禧最後只能在口頭上承諾安德海出京。

最後安德海在經過山東德州的時候,被知州趙新留住,稱他沒有公文,不予放行,最後還上報了巡撫丁寶楨。

丁寶楨在得到慈安太后的命令之後,決定處斬安德海,奈何慈禧太后立刻下旨,快馬加鞭,雖說打狗也要看主人,但是丁寶楨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前門接旨,後門斬首”,最後安德海在西門外的丁字街被斬,慈禧也只能嘆氣。

(安德海被斬)

那麼如此受寵的安德海被斬,慈禧有沒有報復丁寶楨?

慈禧有句話是:“說讓我一時不痛快,我就讓他一輩子不痛快”。

然而一貫信奉這樣的觀點的慈禧,這一次卻並沒有報復丁寶楨,讓所有人都以外。

慈禧太后還說丁寶楨殺的好,安德海太沒有規矩,顯然這並不是真心話,因為慈禧也知道這和慈安太后脫不了關係。

(丁寶楨)

後來慈安太后去世,慈禧獨掌朝政,依然沒有對丁寶楨進行報復打擊,還讓丁寶楨做了山東巡撫,足足做了7年。

接著因為丁寶楨政績突出,升官去做了四川總督,光緒皇帝非常欣賞丁寶楨,在光緒接見丁寶楨的時候,慈禧太后還賜了四個字“國之寶禎”,也大為讚賞丁寶楨。

慈禧太后的做法讓人驚訝,其實主要是丁寶楨為官清廉,在山東時做出了很多政績,百姓愛戴。

(丁寶楨)

在四川的時候更是整頓吏治、懲治貪腐、盜賊、使得四川大治,夜不閉戶,道不拾遺,而且四川多年的財政赤字被扭轉。

慈禧就算要報復總得有個好點的理由,公元1886年,丁寶楨去世,享年66歲,慈禧太后還賜美諡“文誠”,很多地方還建立“忠良祠”。

慈禧太后一反常態的做法確實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是反過來想想,慈禧實則就是大清的“皇帝”,要掌控朝局,必然需要收買人心,安德海再好也都被斬了,是個明白人都能想的通。

如果慈禧真的意氣用事,殺了丁寶楨,就這樣的人你覺得有能力執政近六十年嗎?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羽評郡主


中國近代人物專題之丁寶楨(2)對這一段歷史本人有一些研究。丁寶楨殺安德海其實背後是有人的,何人?恭親王奕訢。慈禧太后最後的報復行為落在了奕訢身上。其實安德海不死,作為權臣的奕訢也會被慈禧太后打擊,奕訢貴為恭親王又為首席軍機大臣還和一幫軍功大吏關係較好,這樣的實權派人物對一心想獨攬大權的慈禧太后來說始終是一個威脅,慈禧太后後來打擊奕訢有很多次,但重要的有兩次,一次是同治四年,翰林院編修蔡壽祺彈劾奕訢,最終奕訢被慈禧太后奪去了議政王的頭銜。第二次,中法戰爭期間,慈禧太后對以奕訢為首的軍機處極其不滿,將其全體罷除。但慈禧太后在安德海死後對丁寶楨怎麼樣呢?

答案是依舊重用丁寶楨,丁寶楨殺了安德海之後在山東任上又幹了幾年,光緒三年,丁寶楨被任命為四川總督。丁寶楨上任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引起了一些守舊勢力的不滿,尤其是當時四川除丁寶楨外官職最高的成都將軍和四川布政使和四川按察使,可以說,丁寶楨一上任就將當地大官得罪了個遍,小官更不用說了。四川按察使方濬頤聯合了朝廷中軍機處江浙勢力準備向丁寶楨發難,由於當時東鄉縣(今宣漢縣)的一起抗糧案還沒有審理出結果,江浙人士童華等作為欽差大臣奉命入川查辦丁寶楨,在欽差大臣入川之前,慈禧太后告訴他們丁寶楨“操守可信”,可見慈禧太后認為丁寶楨是一員值得信任的地方大吏。但欽差大臣入川后卻和對丁寶楨不滿的當地官員聯合參奏丁寶楨,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四川機器局等方面嚴厲打擊丁寶楨,非要讓丁寶楨丟官才肯罷休,結果光緒五年,慈禧太后只是將丁寶楨改為署理四川總督,並沒有將其徹底革職,丁寶楨的實權幾乎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後來去掉“署理”,一直在四川總督任上幹到病死。

參考文獻:

陽金平:《光緒初年四川省“東鄉案”再探》,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重說中國歷史


殺安德海事件從來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一個有組織,有預謀的事件。安德海當年可是慈禧眼前的紅人,那是各位大臣正想巴結的對象呀。看看後來的李蓮英,還有小德張的排場,就能知道能夠成為慈禧的眼前的當紅太監那是多麼厲害的一個人。普通人一般都是不敢動他們的。

那麼丁大人是是如何有了雄心豹子膽,膽敢做出這麼出格的事情?

出了這麼大的事情,慈禧竟然沒有做出報復行動。這又是為什麼呢?按道理處理一個丁的這個級別的巡撫不是很難的事情,但是她卻沒有做呢。那麼就說明,這個背後是一個很大組織在推動這件事情,而且幾乎慈禧沒有實實在在的藉口去打擊人家。

首先,安德海違反規矩出宮,這本身就是死罪。這個很重要,這是他被殺的官方原因。也是一條無法辯駁的原因。之所以安德海能夠被殺的這麼快,那就是因為這條罪很重,重到可以直接殺頭而不用去走太多的司法程序。

第二就是背後的勢利,那就是恭親王。恭親王可不是一般的王爺,能夠聯合慈禧打敗八大臣,還能搞得一手好洋務。手下自然有一些能幹的人唄。而且當時朝廷和地方都在做洋務,那麼恭親王的影響力自然也是不容小覷額。

之前慈禧已經整過恭親王一次了,就是把他的議政王的頭銜去掉了,而且讓他很沒面子。所以他肯定想要報復呀。而這次安德海就是他的一次報復。丁殺安只是表面的現象,實質就是恭親王帶領了一批官員在集體向慈禧太后施加壓力,然後逼迫她就煩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