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性關節炎反反覆覆 只因你根本沒找對治療的“痛點”

類風溼性關節炎在臨床中比較常見,約80%患者的發病年齡在20~50歲,以青壯年為多,男女之比為1∶2~4。經常會看到很多患者被類風溼性關節炎折磨的苦不堪言,有的患者甚至已經出現關節變形,致殘等問題。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以慢性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一種全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但一般認為是感染後引起的自體免疫反應,招致以滑膜炎為基礎的關節病變,好發部位包括手、腕、足等關節。

類風溼性關節炎反反覆覆 只因你根本沒找對治療的“痛點”

常見的臨床症狀有關節腫痛,晨僵,關節疼痛為對稱性、持續性、可有壓痛,關節畸形如天鵝頸樣畸形、尺側偏斜,關節活動受限,類風溼結節,類風溼血管炎等。

類風溼性關節炎如果沒有早期規範診療,極易導致殘疾,給患者及家庭帶來莫大的經濟負擔。這主要由於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誤診和誤治情況嚴重,從而導致殘疾,所以這也加重了治療的難點。

類風溼性關節炎反反覆覆 只因你根本沒找對治療的“痛點”

因為類風溼性關節炎跟其他疾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別說患者自己分不清,如果找一些不正規的醫院或醫生也很難分清楚,所以才會出現誤診誤治的情況,因此一定要找正規的專科骨科醫院,只有正確的區分,才能對症治療。

類風溼性關節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呢?

1、增生性骨關節炎

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無全身疾病。關節局部無紅腫現象,受損關節以負重的膝、脊柱等較常見,無遊走現象,肌肉萎縮和關節畸形邊緣呈唇樣增生或骨疣形成,血沉正常,RF陰性。

2、 風溼性關節炎

本病尤易與類風溼性關節炎起病時相混淆。

鑑別風溼性關節炎 :①起病一般較急,有咽痛、發熱和白細胞增高;②以四肢大關節受累多見,為遊走性關節腫痛,關節症狀消失後無永久性損害;③常同時發生心臟病;④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及抗透明質酸酶均為陽性,而RF陰性;⑤水楊酸製劑療效常迅速而顯著。

從疾病預後情況來分析,類風溼性關節炎慢行發作,纏綿難愈,反覆發作,後期關節變形後,再恢復正常的可能也較小。而風溼性關節炎,急性發病,積極治療後,可以痊癒,不會引起關節畸形。

3、 結核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限於單關節或少數關節時應與本病鑑別。結核性關節炎可伴有其他部位結核病變,如脊椎結核常有椎旁膿腫,二個以上關節同時發病者較少見。

4、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以前認為屬類風溼性關節炎的一種類型,但是強直性脊柱炎 始於骶髂關節,非四肢小關節;關節滑膜炎不明顯而鈣化骨化明顯;類風溼因子檢查陰性,並不出現皮下類風溼結節。

5、其它結締組織疾病

⑴系統性紅斑狼瘡與早期類風溼性關節炎不易區別,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生於青年女性,也可發生近端指間關節和掌指關節滑膜炎,但關節症狀不重,一般無軟骨和骨質破壞,全身症狀明顯,有多臟器損害。

⑵硬皮病,好發於20~50歲女性,早期水腫階段表現的對稱性手僵硬、指、膝關節疼痛以及關節滑膜炎引起的周圍軟組織腫脹,易與類風溼性關節炎混淆。

硬皮病早期為自限性,往往數週後突然腫脹消失,出現雷諾氏現象,有利本病診斷。硬化萎縮期表現皮膚硬化,呈“苦笑狀”面容則易鑑別。

⑶混合結締組織病

臨床症狀與類風溼性關節炎相似,但混合結締組織病有高滴定度顆粒型熒光抗核抗體、高滴度抗可溶性核糖核蛋白(RNP)抗體陽性,而Sm抗體陰性。

北京麥瑞骨科醫院的醫生介紹,目前診斷和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手段越來越先進,效果越來越好,理念越來越科學。雖然目前還不能完全根治,但是通過早期診斷和規範化治療,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極大的延緩或防止關節功能的破壞。

因為類風溼性關節炎是慢性病治療起來時間也較長,所以治療要從發病的不同時期逐一找“痛點”逐一擊破。

發熱關節腫痛、全身症狀者應臥床休息,患者應該採用住院系統保守治療方法+中藥製劑,緩解關節疼痛及全身其他症狀,並輔助現代化治療設備,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使肌肉鬆弛,達到消炎、去腫和鎮痛作用,保持和增進關節功能至症狀基本消失為止。

待病情改善兩週後應逐漸增加活動,以免過久的臥床導致關節廢用,甚至促進關節強直。一般說來早期即予積極的綜合性治療,恢復大多較好。

類風溼性關節炎反反覆覆 只因你根本沒找對治療的“痛點”

系統保守治療一個療程,症狀有所改善,但反覆發作的,或保守治療效果無效時,應積極考慮微創手術,北京麥瑞骨科醫院主要應用關節鏡技術,在膝關節鏡下完成多關節滑膜切除術,配合中藥,療效明顯、治癒率較高。

晚期(矯形手術/關節置換手術+康復治療)

以往一直認為外科手術只適用於晚期畸形病例,目前對僅有1~2個關節受損較重、經系統保守治療無效、或微創手術效果不甚理想者,關節有明顯畸形病例可行截骨矯正術,關節強直或破壞可作關節成形術、人工關節置換術,負重關節可作關節融合術等外科開放手術,並配合康復治療,效果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