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幾年前的adidas一代“神鞋”UltraBOOST OG終於迎來了復刻,而最初發售於2016年的adidas UltraBOOST “MEDALS”以及adidas UltraBOOST “LEGACY”也在近期迎來了復刻,BOOST與adidas亦是迎來了五年之“癢”,但時下似乎有些物是人非......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曾經adidas引以為傲的與廣告法打擦邊球的UltraBOOST,可以說幾乎是憑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市場的緩震科技格局,同時期的adidas Originals NMD,YEEZY BOOST以及各種搭載了BOOST中底的鞋款在一時間似乎只能用「風頭無兩」來形容,直到2017年的第一季度adidas在北美市場依舊是同比暴漲84%,佔有北美市場11%的市場份額,2018年至今,在adidas公佈的財報中持續經營業務淨收入以及營業利潤率等方面都是強勁上升,然而似乎無論在任何層面,adidas與Nike之間依舊是差著一個New Balance + PUMA的差距。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而在NPD分析師Matt Powell就在此前總結出的2018年第一季度北美球鞋市場的銷量榜單(原文鏈接:The 10 Best Selling Shoes Of Q1 2018)中就能理解上段話的意思了,銷量前10分別是:1. Nike Tanjun2. Air Jordan XI Low3. Air Jordan 1 Retro High OG4. Nike Air Max 2705. Nike Air Huarache6. CONVERSE Chuck Taylor All Star Low7. Nike Revolution 48. Air Jordan IX9. Nike Air Force 1 Low10. Nike Flex Contact。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而在stockX整理出的第一季度平臺銷量TOP 10中依舊是沒有adidas的身影,不得不說有Air Jordan這樣的壟斷資源就是可以為所欲為。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哎我黑切呢?!驚不驚喜?意不意外?BOOST系跑鞋&籃球鞋從年初開始都打折成這樣了都不能進這TOP 10榜單?雖然銷售額並不能代表所有,但畢竟人民群眾喜聞樂見,這也在側面表現出儘管BOOST仍舊是時下最出色的緩震科技之一,但是「審美疲勞」似乎提前來到,“把所有鞋款都換成BOOST中底”的紅利期亦是大不如從前,起碼就銷量而言,雖然YEEZY BOOST 350 V2已經取消了限量概念,但是在短暫的銷售狂潮之後已經不能與Air Jordan正代相提並論了,部分“Triple White”配色尺碼入手價已經是接近7折。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最新的Shoe Palace x adidas Originals NMD R1 25週年紀念聯乘,Pharrell x adidas Originals Hu NMD部分最新配色也已經很難再掀起曾經的火爆熱潮,部分尺碼已經可以做到1300入手的YEEZY BOOST 350 V2,1100入手的Pharrell x adidas Originals Hu NMD.......真的是略顯尷尬。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其實縱觀adidas全部產品線,adidas手中的資源可謂是「洋洋大觀」,無論是自家的品牌歷史底蘊與積澱還是眾多合作伙伴(潮流單元以及明星,設計師)似乎並不比Nike差,但是至今沒有整合出哪怕是一條能與NikeLab抗衡的產品線,曾經被寄予厚望的adidas Consortium雖然近來佳作不少,但也在大眾視野中逐漸被Nike一波又一波的Air Jordan發售淹沒,adidas Consortium在去年傾力打造的浩浩蕩蕩的「Sneaker Exchange」企劃又有誰還在唸念不忘呢?在Nike的「THE TEN」面前........毫無一戰之力。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那麼今天小編就在一個「普通消費者的角度」從幾個不同方面聊一聊,究竟是什麼“阻擋”亦或說是“束縛”了adidas,BOOST五年之“癢”至今adidas又能否再扳回一城?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跑鞋市場單一科技產品的營銷瓶頸

在2013年BOOST科技誕生以來,經過了數款跑鞋,籃球鞋的搭載之後,以現象級的銷量與影響力幫助adidas在全球市場飛速上升,adidas Originals NMD創造了一日售出40萬雙,adidas UltraBOOST Uncaged開售一個小時售出11000雙的驚人業績,直接帶動2016-17年度財政第一季度業績上升了31%,股價上升1.17%。而UltraBOOST更是穩坐年度最佳跑鞋第一把交椅,加之YEEZY BOOST的侵襲,一度讓人們感覺Nike的龍頭位置不保。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那麼除了BOOST,adidas還有其他“能打”的嗎?BOUNCE?很難達到旗艦級別。反觀Nike,Zoom Air,Air Max,React,Lunarlon四大科技每一個都有旗艦級別的跑鞋可供選擇。之後adidas UltraBOOST發展到四代,鞋身外觀廓形幾乎沒有太明顯的變化,而在即將發售的第五代UltraBOOST也可明顯看出還是原來的味道,還是熟悉的配方,雖然對於慢跑訓練以及日常通勤來說依舊是一雙遠超出合格線的跑鞋,但是adidas請您給我一個不選擇入手價已經低至五折甚至更低的UltraBOOST 4.0的理由。ps:BOOST中底快速氧化的問題阿迪爸爸給解決一下唄~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也可以說是日耳曼人的嚴謹求實讓近年本來就一味求“穩”的adidas創新格局受到了受限,在藉助了無數的運動科學數據之後研發的adidas SPEEDFACTORY AM4依舊沒有脫離UltraBOOST的影子,所以在銷量以及影響力上可能遠遠沒有達到adidas的預期。因為時下跑鞋市場在功能上各大品牌不同類型的跑鞋已經趨於“飽和”的狀態,刺激消費更需要去創造不同場景下的需求,而不是複製以往的成功再加以改良。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在更偏向於功能跑鞋的陣營中,adidas唯一的驚喜可能就是在中端跑鞋市場雄踞一方的AlphaBOUNCE了,之後相繼發售的adidas Originals ZX500 RM,adidas POD-S3.1都沒有達到曾經NMD以及UltraBOOST Uncaged達到的高度,而在接下來Nike與adidas的跑鞋戰場上,已經非常明確的可以確定就是Futurecraft 4D與尚未市售的ZoomX之間的較量了,但似乎adidas還是延續此前的思路:把所有中底都換為Futurecraft 4D。畢竟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誰先會到來,所以對於adidas還是抱有相當大的期待。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服飾產品線優化整合上的不足

除了從Nike手中搶來的走到哪都自帶關注度與流量的Kanye West之外,adidas的合作伙伴僅設計師就有Alexander Wang,Gosha Rubchinskiy,Raf Simons,相澤陽介,阿部潤一以及剛剛結束合作關係的Rick Owens等等業內菁英,但好像都被Kanye West的光環所覆蓋。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但似乎至今adidas沒有帶來一個能與ACG,GYAKUSOU以及現象級的合作系列「THE TEN」相提並論的聯乘系列,根本原因並不是設計師以及其團隊的業務能力問題,也不是adidas的資源問題,還是前文所提到的:至今沒有整合出哪怕是一條能與NikeLab抗衡的產品線。也就是服飾產品線在優化整合上的不足。提起adidas的高端產品線第一反應是YEEZY聯名系列,第二反應是子品牌Y-3,但是這都不能作為「高端產品線」來討論。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而很多合作系列的處境也十分尷尬,Gosha Rubchinskiy x adidas Football 2018以及adidas Originals by Alexander Wang Season 4在國內甚至亞洲範圍內似乎的宣傳真的是非常不到位,至今很多小編身邊很多adidas忠實消費者還以為大仁哥的“倒三葉草”logo是Fake.....Gosha Rubchinskiy x adidas Football在淘寶的搜索結果也是寥寥無幾。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那麼adidas真的就沒有一條所謂的「高端產品線」嗎?當然有,還不止一條。不過就在前文中所提到的adidas Consortium已經在小眾球鞋市場越走越遠,而在2016年adidas與Wings + Horns合作打造的全新高端系列adidas DAY ONE可能大部分消費者根本沒聽說過......最初僅在INVINCIBLE發售,之後的春夏以及秋冬系列在國內官網很難尋覓到其蹤影,在曝光度為王的當下adidas這種「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做法真的可行?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在adidas中國官網的男子分類中也沒有任何關於高端線的二級分類標識,僅僅是在新品上市下方有「限量發售」的字樣,與Reigning Champ等品牌的定番聯名也沒有任何明顯的曝光,反倒是把國內外各路流量明星以及網紅擺在了重要位置,這是瞄準了飯圈市場?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高階球鞋市場上“流量”的分配不均

在Balenciaga triple S徹底將老爹鞋風潮帶火之前,Raf Simons x adidas Originals系列中的Ozweego早就問世,但是並沒有成為可以扭轉戰局的利器,歸根結底還是把高階球鞋市場上的“流量”大部分都分配給了YEEZY BOOST,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就是讓YEEZY BOOST起碼在幾年內都能成為銷量以及話題度的保障,YEEZY BOOST 350之後畢竟還有YEEZY BOOST 750等等等等,而在今年年底勢必還要大規模“收割”一波韭菜,一是為了年度財報二是狙擊百萬貨量級別的“康扣”。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但是劣勢也同樣明顯,像Raf Simons x adidas Originals Ozweego這一類十分成功的復古設計在老爹鞋熱潮之下都沒能再次掀起話題度,與暗黑先鋒Rick Owens此前合作的眾多鞋款也是很少真正進入大眾視野,更不用說Kamanda,Sobakov,SS2G,Falcon以及後來與Raf Simons合作打造的Detroit Runner等鞋款了,往往都是曇花一現。好的產品同樣需要好的包裝與曝光度,更是需要品牌有一個把“故事講好”的能力以及流量分配的合理性。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旗下子品牌的營銷乏力

其實和前文所說的高階球鞋市場上“流量”的分配不均一樣,還是營銷方面的硬傷。與YohjiYamamoto合作打造的Y-3可以說是時下最為成功的將時裝與運動型格完美契合的品牌,但是在官網依舊是看不到任何分類以及搜不到關於Y-3的任何信息,想了解更多就只能去Y-3官網或者官方旗艦店.....不給子品牌任何一個引流的機會adidas也是隻玩真實。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而在消費者們對於運動裝備在搭配屬性以及質感上都有了很高提升的當下,Y-3在時下似乎有些曲高和寡,能不能做出更為街頭化的改變很有可能是Y-3在高端運動市場能不能分得一杯羹的關鍵所在。當然,流量的支撐亦是十分重要。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可能也是愛之深恨之切吧,還是希望adidas對於Nike能製造出足夠多的“威脅”,從而形成更為良性競爭,這樣消費者們才能有更豐富更具誠意的運動裝備選擇。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還請大家輕噴.....大家有什麼想說的還請在評論區留言~

BOOST五年之“癢”,adidas能否再扳回一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