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das、Nike背後的製造商:裕元集團600億營收的「收穫與辛酸」

Adidas、Nike背后的制造商:裕元集团600亿营收的“收获与辛酸”

當我們看到Adidas、NIKE的每款新品問世時,全球的“鞋粉”為等待限量搶購開始並獲得一雙心儀新品是如何嚴陣以待的。但我們看到,他們沒能成功搶到限量看產品時是如何心情低落的。我們看到Adidas、NIKE的影響力有多強大的同時,殊不知其強大的背後卻離不開背後的代工商們。隨著經濟全球化及人力和原材料等各方面成本的上漲,包括Adidas和Nike在內的國際運動品牌巨頭開始將生產轉移到中國、東南亞、印度等人力成本較低的國家和地區。

本文共3455字,閱讀大約需要11分鐘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和中國人口紅利的釋放,中國居民的消費水平和能力正不斷提升。尤其是在全民健身的推進下,體育消費正成為居民消費機構中的重要一部分。其中,以運動鞋服為代表的消費也在體育消費機構中居於重要地位。在外界看來,隨著服務業的增長,包括運動品類在內的傳統制造業正面臨著成本高、盈利能力不足的困境。但運動品牌代工企業雖面臨著困難,但依舊有著良好的業績及盈利表現。

半年營收超300億元,誰說代工不賺錢

據Adidas公司8月9日晚間發佈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Adidas收入增長3%至108.09億歐元,2017年同期為104.85億歐元。另外,近日Nike公司也發佈了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財報顯示,在截至8月31日的第一財季,公司營收為99億美元,雖然略低於市場預期的99.4億美元,但基本保持了良好的發展趨勢。當Nike和Adidas等品牌營收取得不俗增長時,其背後的製造商裕元集團也從中分得一杯羹。

據裕元集團2017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達到91.21億美元,按照截稿日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計劃,其營收高達接近630億元,而2016年,裕元集元便已交出84.81億美元的營收成績。另外,據裕元國際2018年中期的業績顯示,報告期內裕元國際共錄得47.6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8億元)的營收較2017年同期增長7.22%。

Adidas、Nike背后的制造商:裕元集团600亿营收的“收获与辛酸”

當然,除了為國際知名品牌代工運動鞋類的裕元集團取得不俗的業績外,為Adidas、Nike、彪馬等品牌服裝代工的申洲國際更是成為國內市值最高的運動品生產商。據9月26日截稿前申洲國際的股票行情顯示,每股價98.8港元,市值達到1486.69億港元,摺合人民幣1308億元。

Adidas、Nike背后的制造商:裕元集团600亿营收的“收获与辛酸”

同時,體育BANK參考申洲國際2017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80.85億元,實現自2013年連續5年增長,同時淨利潤也實現連續5年穩步增長達到37.6億元,公司淨利潤率也首次達到20.8%。同時,2018年申洲國際的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營收91.6億元,較去年同期(82.64億元)增長10.85%。淨利潤方面,2018年中期申洲國際共錄得21.54億元,較去年同期(17.85億元)增長20.6%。

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運動品牌背後的代工商們的確是在賺錢。在Adidas、Nike等諸多國際運動品牌的代工商中有“運動屆富士康”的全球最大主要國際品牌運動鞋及便服鞋製造商裕元集團也成為代工商中的重要力量。

50歲的裕元集團如何成國際運動品牌御用製造商

如綠葉配紅花,幕後英雄總會被人忽略。說起裕元集團,或許沒有多少人瞭解或者熟悉。但裕元集團服務的客戶卻全都是世界頂級運動品牌,包括:Nike、Adidas、Newbalance、Timberland等品牌,而裕元集團也成為這些運動品牌的“御用”代工商。

裕元工業系臺灣寶成集團旗下的一家實力雄厚的跨國集團公司,1969年,蔡其瑞家族在臺灣開始進入鞋類製造業,便是裕元集團的母公司寶成工業。1970年,蔡氏家族開始採用代工模式製造運動鞋,1988年在香港成立裕元工業集團並開始將生產基地進駐到東莞﹑中山﹑珠海﹑黃江,在香港成立僅4年後的裕元集團便成功在香港上市。

Adidas、Nike背后的制造商:裕元集团600亿营收的“收获与辛酸”

寶成工業成立之初的臺灣地區製造業競爭異常激烈,鞋品製造商可以用“遍地”與“扎堆”來形容,面對行業內激烈的競爭以及當時市場經濟不景氣的窘境,但寶成最終還是成功的“熬”了下來。此後,裕元集團先後在越南、墨西哥等國家建立工廠並收購鞋類上下游製造公司,建立起現代化的工廠。

正是由於蔡其瑞投資建設第一座現代化工廠,以現代化的工藝生產、製造鞋品,Adidas給予了裕元集團成為國際運動品牌代工商的第一單。裕元集團從為Adidas做代工開始,如今的國際一線運動品牌幾乎均已成為其客戶。除了生產製造外,裕元集團也在零售渠道方面進行了鋪設。

運動界“富士康”的生產與零售

據裕元集團2018年中期業績報告描述,“本集團經營大中華地區其中一個最大的綜合運動用品零售網絡,並提供運動運動賽事管理及體育相關服務。”在裕元集團的業務框架中,除了以OEM為主營業務的代工外,還有連鎖零售平臺勝道、YY Sports,裕元集團形成了運動產品製造與代工及零售的主營業務。

在產品方面,裕元集團主要以運動鞋、休閒鞋/戶外鞋、運動涼鞋為主。2018年中期,裕元集團三大類鞋品的營收分別為19.97億美元、5.22億美元和0.45億美元,三大產品總營收25.64億元,佔報告期內總營收的53.75%。同時,產品中還涉及鞋底、配件及其他的相關類產品,營收為2.62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產品生產所帶來的銷售較2017年中期均出現下滑現象。

在零售方面,服裝批發和零售銷售-鞋類、服裝及租賃方面的營收分別為1.92億元和17.53億元,佔2018年中期總營收40.7%。而零售銷售-鞋類、服裝及租賃業務營收也成為僅次於運動鞋的第二大營收業務。更為重要的是,零售也成為營收中唯一正增長的業務。

Adidas、Nike背后的制造商:裕元集团600亿营收的“收获与辛酸”

裕元集團的銷售業績增長主要來自大中華地區的零售業務,包括主要城市銷售國際品牌運動鞋及服裝,主要以旗下子公司寶勝國際進行的線下門店、網絡等銷售渠道;裕元集團的另一部分銷售業績來源於TCHC集團於北美國家和地區服裝批發業務。其中,寶勝在中國的業務中,已開設5531間直營店鋪及3417間加盟店鋪。而經營“勝道”及“YY sports”的零售店公司約有八成生意來自銷售Nike及Adidas產品。除此之外,為更好的進行營銷,提升用戶對勝道和YY Sports的品牌忠誠度,公司業餘路跑、三人制籃球等賽事合作,實現品牌的傳播。

裕元集團與代工商面臨的高成本難題

據體育BANK參考裕元集團的業績報告,由於中國勞工成本及生產費用增加,公司毛利率持續低迷,淨利潤持續下滑。包括裕元集團在內的諸多代工商也開始將工廠向越南轉移。據裕元集團2018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期內集團製造業務方面營收28億美元,較2017年同期較少2億美元,而直接勞工成本依舊維持在6億美元、生產方面的經營性開支也位置在6億美元,當然主要材料成本總額較2017年減少1億美元下降到10億美元。另外,裕元集團的銷售及分銷業務開支也較去年出現增長。

當然無論是人力成本、營銷支出還是原材料的漲價,代工商們的利潤也在被壓縮。我們也不難看到,Nike、Adidas等產品已經由最初的“Made In China”變成了“Made In Vietnam”或者東南亞其他人力成本、原材料都相對低廉的國家。傳統制造企業依舊面臨而又無法更好解決的現實是:當成本攀升之後,要維持利潤水平,必須想盡一切辦法進行消化。

控制成本和生產轉移似乎也成為了代工商們能夠抵禦利潤空間被壓縮的兩個手段。前者對於代工商來說是需要在人力、銷售、運營、原材料等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於工廠所在地來說並未有太大影響。而後者對於代工商和工廠所在地來說,都將產生著重要影響。

生產轉移,原生產地與代工商的得與失

生產製造轉移似乎已成為規律,從最初的歐美到亞洲的日韓、中國,再到東南亞的越南、菲律賓。對於發展中國家尤其像東南亞這樣的欠發達地區為了吸引工廠的落地也開出了誘人的稅收優惠政策。如今,不少勞動密集型產業已出現向印度、越南等地遷徙的跡象,高端製造業則往產品上游靠攏,在美國等地建廠。

運動品牌代工商也無例外,申洲國際自2013年開始,陸續在柬埔寨、越南擴張面料和成衣產能,以求享受成本和稅收紅利。而裕元集團在海外工廠的選擇上也沒有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除了中國外,裕元集團還將生產工廠建在了東南亞、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據裕元集團2013年至今的業績報告顯示,中國地區的運動鞋產出量已從2013年開始直線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的產量穩步上升。按照這樣的市場環境來看,除了裕元集團這樣的代工商外,國內運動品牌未來或許也會選擇將一部分甚至全部的生產轉移到海外國家和地區代工。

受到上游品牌的壓制,成本是代工企業永遠的問題。隨著中國市場正在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國內將在研發上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本,此前也有不少國內運動品牌開始考慮將生產線向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國家轉移。對於代工商來說,轉移到生產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地區不僅會實現利潤空間的增長,還會獲得當地政府的優惠政策。當然,原生產工廠的關閉對於當地的稅收、就業等問題亦是不小的影響。

不論是Adidas還是Nike亦或裕元集團旗下的勝道、YY Sports的業績銷售來看,未來中國地區的消費潛力正在被緩緩釋放,雖然不少運動品牌製造重心正從中國市場轉移,但運動品消費市場正在養成,換言之未來中國市場的運動品消費或將成為潮流風向標,彼時不排除國際運動品牌將研發中心放在中國。中國運動品牌市場也將從勞動密集型向高精尖科技型轉變。

媒體合作/廣告投放/論壇/發佈會媒體服務請聯繫:15110171297/[email protected]

Adidas、Nike背后的制造商:裕元集团600亿营收的“收获与辛酸”
Adidas、Nike背后的制造商:裕元集团600亿营收的“收获与辛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