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 P2P之殇


互联网金融 P2P之殇


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墨菲定律


雷暴就在身边

可儿是我大学毕业后为数不多的、还有联系的女性同学,印象中的她,家境优越,始终保持着大小姐任性、张扬的做派。之前听说她家里为她购置了房产、豪车,而她却依旧过着赶公交上班的日子。近日闲聊起来,我便打算调戏她一番:

“是不是收入都加不起油,所以你把那辆大奔闲置在一边坐公交了?”

“......是吧”可儿略显尴尬地迟疑了下。

“所以你爸给你买豪宅购豪车的目的不是让你享用,而是让你出去装X,钓个金龟婿回家喽?”我乘胜追击。

这回,可儿迟疑比较久,过了好一会儿才说:“我爸生意上出了事......"

原本,她不愿将这些告诉朋友,之前,与我们同为好友的小马因为投资P2P亏掉了全部积蓄来向她诉苦,她觉得同病相怜也便将家事倾吐而出:小草的父亲之前从事某品牌服装连锁店的生意,收入相当可观,2014年以后他发现P2P行业来钱快,便携所有资产投身其中;之后,跟这几年我们常见于报端的新闻一样:资金断流,兑付困难,平台关闭,公司破产,转辗囹圄数次,目前已身背上千万巨债,被警方控制中。

其实,在更早之前,我就知道小马在投资P2P,收益相当可观,偶尔平台还会搞点回馈客户的活动,赠送他一些贵重的礼物,他也甚是欣喜。当时,我就劝他减少在P2P平台的投资比重,说句玩笑话,人家胡搞裸条贷,尚且知道拿女生裸照来做抵押,投资P2P基本没有保障,风险很大;再者,平台所对应的公司大部分也只是些名不见经传的私人小企业,一旦出现问题,还不是说跑路就跑路。更何况,当下已有不少P2P雷爆事件被曝出。然而,小马不以为意,认为平台之间是存在区别的,而且他坚信自己选择的平台是安全的。

大半年后,小编的一位挚友阿杰偷偷地告诉小编,他投资的P2P平台已停止兑付,目前十几万本金全部被套,好在公安机关控制住了企业法人,该平台也表示采用分期付款+债转股的方式来实现兑付。也就是说,债还是会还的,只是现在没钱。得知此事后,我赶紧询问了小马的情况。小马似乎比较反感,承认确实有踩雷,但是对他影响不大,末了还怒怼我一句“难道你因为一次食物中毒,以后就不吃饭了吗?”如今想来,小马当时应该已经被套,只是假装淡定强撑着面子罢了。同时,我也意识到,用对方的惨痛损失来向对方证明之前自己是对的,对对方来说真的很残忍,没有意义。当然,我也并不想证明什么,只是出于关心。

什么是P2P

聊天的结尾,我无意地问了可儿一句:“你知道什么是P2P吗?”

可儿一脸茫然,而我,不禁哑然......

那么,什么是P2P呢?以下是百度赋予它的定义:

P2P是英文person-to-person(或peer-to-peer)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伙伴对伙伴)。又称点对点网络借款,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属于互联网金融(ITFIN)产品的一种。属于民间小额借贷,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信贷平台及相关理财行为、金融服务。

看上去很学术化的介绍,不过倒也通俗易懂,毕竟这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该模式最早由美国人首创,于2012年进入中国,之后便迎着互联网金融的风口,一飞冲天,从2013年的几百家一下疯长至2014年的2000多家,注册用户数与融资金额飞速增长,据统计,2017行业融资成交金额将近4万亿元(什么概念,当年全国GDP82.71万亿元,P2P要占到4.7%左右)。

P2P本身的模式思维其实跟共享单车、滴滴打车是一致的,即集中社会闲散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之后服务于有需要的主体单位及个人,与当下国内“普惠金融”的政策不谋而合,对提高社会闲散资金利用率,扶助中小企业,促进经济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这些,听上去格局很大,愿景很美,事实情况如何呢?

2013年末,中宝投资跑路,至案发,涉案金额已达4.6亿元,尚有1100多名投资人未归还本金。

2014年3月15日,元壹创投,上线1天,随即跑路,创造P2P行业最快逃跑记录。

2015年末,e租宝跑路,累计交易发生额做到高达700多亿元,实际非法集资500多亿元,涉及90余万人。

2016年初,大大集团旗下项目CTC的资金兑付方面遇到困难,陷入了300亿元兑付危机,开始逼迫内部全体员工购买公司产品来度过危,累计交易额接近千亿。

······

互联网金融 P2P之殇


以上只是选取几个触目惊心的,另外还有上千家平台也发生过或正发生着类似欺诈、跑路的情况,雷声滚滚,不绝如缕······

初见P2P

那是2013年的6月,小编大学还没毕业就考上了国企,正式报到的日期是9月份。小编寻思着提早去国企荒废人生实在不值,还不如先找份软件开发的工作多挣点钱。于是乎,在机缘巧合下就进入到了一家刚成立的P2P公司。作为公司唯一的IT人员,小编马上被委以重任,去贷齐乐公司接手一套网贷平台系统(后来发现,江浙地带,几乎所有的P2P平台都是源自这一套系统,只是网站门户的样式和图片做了改动),那是一套用PHP+MySQL开发的B/S结构的网站,架构相对比较简单,业务逻辑也并不复杂,只要确保数据准确、安全即可。印象中,那会儿平台上的标都是后台管理人员胡乱编的,由于前期用户少,每天稳定上线2个,借贷规模不是5万就是10万,期限也只有一周到两周,利率却高达20%。

当时小编萌新一枚,不懂社会套路,问经理:老板是不是钱太多没处花,借着投标的由头给大家发利息?经理听了一脸嫌弃,骂道:傻屌,这叫取信于民,培养用户习惯,懂不?后来时间久了,小编发现老板其实是个放高利贷的,线上的标是假的,线下放贷倒是真的,公司设有催账经理一职,说白了就是找了个黑社会老大整天在办公室闲聊打游戏,遇到欠账不还的先打电话恐吓,恐怖不成,便纠集一帮小混混去闹事。

互联网金融 P2P之殇


后来,小编才明白江浙一带,素有高利贷在地下蓬勃发展,P2P的出现给了他们一套华丽的装扮,他们也因此从地下走到了台面上来。

坑从何来

发展初期的P2P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监管空白+进入门槛低,导致了大批80后、90后的青年创业者前赴后继地进入其中,这帮人懂互联网,引领时代潮流,然而他们之中半数以上并没有金融领域从业背景,更没有风险管控的意识,犹如囚徒出狱、羁鸟归林一般在资源丰满的中国市场肆意攫取。为了吸引用户,扩大融资额,发展时期的P2P平台的年华收益率普遍在10%以上,超过15%的也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超过了20%;而这些标的物也是形式多样、参差不齐,有企业经营临时周转借贷、购车贷款、购房贷款等等,借款期限也是长短不一,长的3-5年,短的1个月、1礼拜,甚至3天的都有,这些标的到底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我们可以粗略地做个计算,以吸纳年化收益率15%的标的资金为例,平台正常运行,还需加上10个点的渠道、运营、人力、推广等综合成本,如此,借款方的借款利息至少要达到年化25%及以上,才能保证平台不亏。

到此,你也许会问:25%的年化利息处在什么样的水平,到底算不算高呢?

第一,根据我国于2015年9月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文件表示,年化利率不超过24%的部分才受法律保护。所以,普遍意义上来说,年化利息在25%及以上已经属于民间高利贷的范畴,是非法的。

第二,众所周知,近几年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GDP增长率控制在6.5%左右,已没有早些年保持2位数增长的勇猛势头。25%的年化利率意味着GDP增长率的四倍,国内能达到这个水平的行业屈指可数,而且并不能保证年年如此。

第三,纵观A股中国内最优秀的百强企业,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也只维持在15%左右,那么试问,到底是什么样的企业和个人会去借这么高利息的贷款呢?

互联网金融 P2P之殇


真实的情况是:P2P的草根创业者们一下聚集了大笔的财富,瞬间慌了神。胆大的开始肆意挥霍,大步踏入高风险领域;胆小的保守投资,却发现怎么都会跑输平台利息,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庞氏骗局。

关于投资

俗话说:土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现实生活中,通货膨胀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敌人,炒房,门槛太高,炒股,十赌九亏,唯有P2P,收益喜人,而且到手的是实实在在现金。一开始不放心,投入少一点,期限短一些,循环往复,长此以往,到手的利息越来越丰厚,风险意识逐渐淡薄,日渐麻木。即使知道有风险存在,只因还没切实发生在自己身上,也便不愿意去相信它会发生。殊不知,你看中的是别的人利息,而别人看中的是你的本钱。

在金融领域,高收益始终伴随着高风险,所以,请记住,风险控制永远是金融投资的王道。

当然,P2P也并不是不能投,我们要相信,随着政府监管的跟进、相关法律的完善以及市场的自我调整,在雷爆闹剧之后,P2P行业并不会一地鸡毛,将仍会有一批优秀且富有资信的企业破茧重生,健康成长。对于投资者来说,评价一个平台的可靠性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

其一,能否保证资金完全由银行托管,平台绝不触碰。

其二,标的年化利率在8%及以下,借款周期不小于3个月。

最后,关于投资,小编这边又要老生常谈一下两条大家听得耳朵生茧的原则:

第一,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即便某件事情变坏,也不至于让你万劫不复。

第二,小马同学说的对,我们不能因为存在食物中毒的可能,就不去吃东西了。东西要吃,但要尽可能吃安全的食物,

应用到投资学,就是要尽可能去识别优质的资产或标的

真理往往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互联网金融 P2P之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