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的六国都属于周朝,为什么周朝不是大一统王朝而秦朝是?

北郭先生yz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确实看到了秦朝和周朝形似而质异的事实。历史上,不同时期往往有不少类似性,以至于仅仅看这些类似性,会以为这两个不同时期的事物是同质的,并由此进一步得出结论,认为历史是同样的事物在不同时代的重复而已。

有人会认为秦朝的大一统和周朝的大一统是一样的,甚至认为秦朝大一统不过是周朝大一统的历史性继承和延续。实际上,二者的大一统有很大不同。

在形式上,周王朝也是大一统的。说它大一统,是因为它统治下的400多方国都要尊重和供养周天子。这样的统治形态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都是天子统治万方的形象说法。

但它在更大意义上还是形式上的。说它是形式上的,是因为方国内君主才是有统治力量的实际控制者,而周天子不过是方国共同承认的共主。实质上,周天子是大一统共主,但并不是大一统君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全国的政治体制是在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基础上建构的。这样的政治体制,使皇帝能够通过自己派出的权力管理者直接控制地方,而不是仅仅作为形式共主而存在。

所以,秦朝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都是大一统的王朝。相比于秦王朝从外到内的大一统,周朝的大一统显然更具有形式意义。秦王朝大大一统,对后世的影响更为深远和广大。


赵泰融


首先要明白大一统多民族的国家概念。

一、分封制的套路—殖民手段?

周朝是接替商朝的地位,将国土面积进一步扩展,而这个方式并不是像商王朝那样通过战争,而是以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即分封制。将那些周天子管辖不了的地方封给宗室、功臣、帝王之后们。可以说,只是给了他们一纸封令,并没有实质上的物力、人力支持。



这些新晋诸侯千辛万苦到达边疆,然后教化当地人,制定法律,发展生产,建立城邑等一步步将蛮荒之地开发成具有华夏文明血统的国家,非数代之力无法完成。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诸侯成为周天子的藩属。

其实,一开始周天子权威甚重,因为诸侯们一没实力,二没本钱,还处于筚路蓝缕的创业阶段。说到底,这不过是周天子的殖民手段。



等到熬过艰难岁月,在加上周王室走上了下坡路,于是各种挑战纷至沓来。尤其是西周灭亡后,东周的平王是靠着诸侯们支持才迁到洛邑。这时候,丰镐之地的关中平原不再归周天子所有,已经被西戎部落占据。周天子的地盘严重缩水,王室继承不稳,到了战国末期沦为天下小国。

二、名存实亡的东周,一个松垮的联邦

东周时代,包括春秋战国两个时段。春秋时代,小国林立,可以说有上百个城邦。经过春秋三小霸、春秋五霸、吴越争霸等三个阶段的争霸战争,小国成为了大国的城邑,打通了各国间的要道。同时,也形成了两大集团的热战,北方以晋国为首,南方以楚国为首。



这个天下,周天子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诸侯国还能稍微给周天子脸面,但大多已经不再朝贡,不受周天子管辖。也就是说,这些藩属国纷纷独立了。楚国、越国先后称王,表明两个国家早已脱离了周王朝的统治。

战国时代,兼并战争进一步持续加深,周天子彻底凉凉。战国七雄中,姬姓血统的只剩下燕国、韩国,但它们都比较弱小,无法为周王室站台,而且血缘关系早已稀化了几百年。尤其是战国时代,诸侯们纷纷称王,与周天子平级,标志着东周王朝彻底分裂,各个诸侯国正式成为独立国家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相王,标志着魏国、齐国正式宣布独立。

公元前323年,秦国、韩国、中山国、宋国等先后称王,标志着秦、韩、中山、宋等国家正式宣布独立。

公元前325年,魏、韩、赵、燕、中山等五个国家国君相互称王,各自都得了国际上的认可。这一年,标志着东周联邦彻底灭亡,东周国只是继承了东周王朝的称号。

可以说,从公元前325年开始,天下是多个国家的天下,而不是周天子一家的天下。从公元前325年到公元前221年,共104年的时间里,严格意义上来说,称之为战国时代,而不能说东周王朝时代。



再来看看东周王朝,从公元前361年周王室分裂,形成三股势力,一个是东周公国,一个是西周公国,一个是成周。这样的王朝已经沦落为微不足道的芝麻小国。公元前256年,秦灭西周国,周朝最后一任君主周赧王被废为平民,周天子名号正式被废除。

公元前249年,东周国再被秦灭,周王室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从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21年,这35年又是历史的空白期。



三、秦国是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何为统一?就是一种政治制度,一个国家首脑,文化、经济上都达到统一。纵观六国时代,政策、文字、度量衡、货币、税收等都有各自一套,这在货物流通上很麻烦。而秦始皇建立秦朝后,首先就是将六国划分为三十六郡,地方长官由中央选派,各种大权归于中央,这是一个国家在政治上的重要表现。

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税收、经济政策。法律上,推行秦律,达到宪法目的。文化上,统一文字,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工程上,修建秦朝版的高速公路—秦直道,进一步加强对各地的控制与流通。



周朝时代,看地图上可知,北狄、北戎、义渠、山戎、东胡、林胡、楼烦等异族林立,还有淮夷、百越等占据国家重要板块,同时也不服从周朝的管教。比如徐州的徐偃王等常常起兵,百越之地从来未曾管辖。

而到了秦始皇时代,中国早已经历了一次民族大融合,南蛮、东夷、北狄、西戎纷纷华化,其故地进入秦朝版图。这才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的诞生。


慵懒国王


秦朝是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这里注意是封建制,而夏商周是奴隶制国家。

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区别

我们常常工作累了说自己是奴隶,其实,真正的奴隶比你惨多了。

奴隶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自由,这个人基本的权力,所以,也可以说,奴隶不是人。

奴隶是奴隶主会说话的工具,可以被奴隶主任意宰杀-像牲畜一样。

而封建制是进步的,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相比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算是轻的。

夏商周是奴隶制国家,春秋后期,奴隶制逐渐为封建制所取代。

一般认为,中国春秋时期的鲁国实行“初税亩”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瓦解。公元前475年的战国开始就已进入封建社会。

战国时期的周朝已经不是一统的王朝

西周固然是一统的王朝,

到了东周就不一样了。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开始奋起,逐渐自立,名为诸侯,实则军阀。

兴起了霸主,这个时候的霸主,更像是一个王。

到了战国,各个诸侯国家干脆自立为王,和周王平起平坐了。

这个时候的战国七雄,在加上宋、鲁、为、卫等小国,以及周国,注意,这个时候的周王朝实际也就是一个弱小的王国而已。

自然,此时的周不是一统王朝了。

秦始皇统一全国

秦国经过百年的积累,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这个时候的中国,疆域远远大过前面的任何一个朝代,实力也强国前面的任何一个王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不在实施分封制,而实施郡县制。

按照马克思的定义,封建社会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

此时的中国,就是新兴的地主阶级统治下的王朝,之后的大泽乡起义,已经不是奴隶起义,而是农民起义了。


桃花一簇开无竹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至于秦朝之前的周朝,称之为封建王朝。

封建王朝不是联邦制,也不是大一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制度。



周朝建立时,周朝最高统治者称‘’天子‘’,天子将土地分给王室子弟、功臣贵胄、帝王后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统治封地的君王被称为‘’诸侯王‘’。

诸侯国与周朝的关系是从属关系,诸侯国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交纳赋税,守卫疆土,协同作战,入朝朝拜。而在诸侯国内部,则是完全独立于周朝的国家,诸候王在自已的封国内,再将土地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土地封给士,一层一层封下去,形成等级森严的阶层。



周天子不插手诸侯国的事物,由于周朝实行一层一层的分封制,封邦而建国,所以称为封建社会。

而秦朝完全不同于周朝,秦朝摒弃了分封制,采用郡县制,郡和县的长官是郡守和县令(县长),将天下分为36郡,郡下面设县,郡与县的官员直接由秦朝中央政府任命,并接受中央政府统一管理。



秦朝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天下所有的大事都取决于皇帝,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统一度量衡,形成高度统一集权的王朝,故称为大一统王朝。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前,战国七雄很多已经不属于周朝的了。这个要从先秦时代的政治体制说起。

中国的历史一般是从黄帝时代讲起的。这是《史记》开的先河。太史公将五帝本纪放在了第一位,也就是说中华的历史从黄帝开始。在五帝时代,中华大地上还是松散的部落联盟制度。有一个比较强大的部落来作为部落联盟首领。在黄帝之前是神农氏,神农氏衰弱后就是炎帝、蚩尤、黄帝等几大部落互相争霸,最终,黄帝胜出。但是,黄帝时代的中央对各大部落的约束力其实是很低的,可能甚至都没有固定的都城。

到了大禹时代,大禹搞出了类似都城的概念,划分了诸侯的等级。夏朝,中央对地方的约束力比五帝时代有所增强,但是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王所能直接管辖的地方并不大,其余地方要靠类似诸侯和附属国的政治体制来维持。

后面的殷商也是类似的关系。当然,夏朝和殷商的分封制到底是怎么样的,现在也很难考证了。

到了周人强大后,他们赶跑了商人。周人搞了一套逻辑性很强的分封制,等级分明。并用井田制作为经济基础。

周人的先祖是五帝时代的农官,因为夏喜欢狩猎,不喜欢农事,所以周人的祖先跑去了戎狄。但是周人善于耕种的传统和耕种的技术被保留了下来,作为后来他们发达的经济基础。

周人的分封制和井田制至今都影响着中国的思想。

周人的分封制比起殷商的制度有着更强的优势,是当时最先进的制度。他把自己与各路诸侯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这些诸侯国都是周王的亲戚或者是功臣,他们有拱卫周王室的义务,但是周王对他们的实际控制力并不是十分强大。最初的几代周王还算可以,后面的周王就一代不如一代了,甚至还有周王被诸侯打败而受伤或者直接被诸侯打死的。

这就是周不算大一统王朝的原因,因为此时还不算是中央集权政治形态,是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所决定的。

到了秦始皇时期,天下已经是一堆王了。周天子就是王,而战国七雄也是王,也就是说,虽然周赧王当时还在位,但他连名义上的天下共主都不是了。诸侯之间,诸侯和周王之间都是平等的国家关系。

而秦始皇认识到了分封制的缺陷,所以在秦一统天下后使用了郡县制,派流官来统治六国故地,并且直接中央管辖。为了达到震慑的目的还不惜一次次的全国巡回视察。

但是,历史的惯性是难以阻挡的,秦朝也是因为郡县制而灭亡的。到了汉代初年,刘邦又恢复了分封制。

虽然秦朝只存在了没几年,但是他是一个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所以他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历史麻辣锅


《公羊传》记载:“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这是中国历史最先关于“大一统”概念的由来。周天子名义上为“天下共主”,秦皇帝实际上是九州至尊。

在后世的归类中,周朝却不在“大一统”的王朝列表里,其实和周,秦两代的政策和舆论的划分有关。

周朝和秦朝政策的不同

周朝采取的是分封制,全国除了西周国都陕西一带和东周国都河南一带之外,其他地区都是由各姓贵族建立的国家。

“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天下有一千多个国家,名义上尊崇中心的周朝,但实际上却是各国纷争不断,“徐国率九夷反周”就是最早的诸侯国反抗周天子事件。到了东周期更有“五霸争雄,七国并起”的局面,连周天子也无力制止。

而秦朝采取的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器械同量,同书文字”,国家再也不是割据称雄的局面,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国家。“乃今皇家,一家天下,兵不复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国家。


社会舆论对大一统的划分

周朝时诸子百家是很崇尚“大一统”思想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等等思想舆论。民间专业人士是希望周天子能真正拥有绝对权威的,可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啊,周天子也是无能为力,但这种“大一统”的思想还是流传了下去。

直到秦始皇中央集权之后才至高无上的权力,尤其是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的这种思想更是被提到了国家制度的高度,自然社会舆论就会把周,秦两代来个划分。

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但这种方式是建立在各国诸侯的道德之上,有太多的不稳定因素。而秦始皇是实际上的“九州至尊”,以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来保证皇位和国家的稳定,所以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是由秦朝开始,而不是从周朝开始。



那只胖狐狸


这个问题是错误的。周朝虽然与秦朝相比有很大区别,但同样是大一统王朝。

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制王朝。

周朝实行分封制,封土地、建诸侯,把大批王室成员、有功之臣以及商朝的移民分封到了国内各处,重点区域是沿着黄河,向下游地区发展。这符合周朝开发中原东部、黄河下游地区的战略布局,也是周朝为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

于是,周朝都城附近由王室自行管理,外围地区由分封的诸侯国管理。这使得原本是蛮夷地区的中原各地都得到了普遍的开发,并辐射到长江以南、东北、西南等地。

《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唐代徐彦疏注:“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大一统一词最早出现是在东周春秋时期《公羊传》。大是尊重的意思,一统是天下诸侯都归周天子管理,这就是最初的大一统,是一种相对比较原始的大一统国家模式,而且也未能覆盖整个中原。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一统、多民族融合中华民族两个概念,是古人为中华民族留下的最伟大的遗产。

秦朝开始实行的郡县制,并非是大一统王朝的唯一模式。

秦朝不分封诸侯,而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由皇帝委任官吏管理,统治区域也扩大到整个中原。至此封建制国家的标志——割据诸侯消失,中国古代历史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一国家开始。

但从大一统的概念来看,周王或者秦皇都是国家最高权力掌握者,地方事务通过诸侯或者郡县官吏来进行管理,统筹安排全国人力、物力资源,共同对抗外敌入侵,这就是大一统最主要的作用。

这种共主身份是实质上的,而非西方教皇之类的象征性地位。

秦朝之后,汉朝时分封制又死灰重燃、唐末藩镇割据、清末地方势力忽视中央权威独立,只是大一统王朝的集权程度不同。郡县制最为彻底,分封制集权程度最差,但都是大一统王朝。

只有南北朝、宋辽金等大分裂年代不算大一统,但任何一个政权都把统一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当做最高政治目标。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理工男读历史


周王朝灭商纣而立,分西周东周,有八百多年的国运,,灭商后根据功劳大小,分封了王室子弟百余人为诸候国,有便寻皇帝后人大加封赐,是以周天子为中心的诸侯国体制,,无事分守天下,有危八方勤王,,,但周幽王荒淫无度,因立太子而的罪皇后家人,,有祸国殃民的宠幸媚喜,,为德妃子一笑仅逢火戏诸侯二次,而暴怒于天下王公大臣,诸候百官,,。后犬戎大肆进犯,,。仅无诸侯勤王而西周灭,,,。后周国大臣群雄义愤赶走了犬戎,,,自长安迁都洛阳,立周平王为天子,开始了东周王朝。。但到周中后期,诸候作大,群英并起,礼崩乐坏,,周天子成了形势上的共主,天下诸侯英爵位分封才勉强朝拜,。形同虚设的花瓶,,,,,后周灭于强秦,,。秦始皇深知分封制代来的隐患和危害,,。废除分封制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体系,天下分三十六郡县制,,,政令通达,国泰民安,,,开始了封建王朝二千多年的首秀大攴,,,


94310417小云


纵观整个周朝八百年的天下,内部相对太平和安宁一点的是西周,但对外也是东征西讨,平叛不断,衰败的迹象逐渐明显,但它具有西方封建制的主要特征,它的历史阶段是(公元前1046至公元前771),而春秋和战国,既不属于封建制,更谈不上大一统的封建帝制,应该归为混乱制。所以整个周朝,都不属于大一统的王朝。让我们再来谈一下西周,分析它的历史形态为什么是封建制而不是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西周主要是通过封王,封地的形式来治理天下的,西周王朝子孙,王公贵族,皇亲国戚,有功之臣等都在封赏范围,而这样的封建制又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按照《礼治》,各贵族阶层的嫡长子拥有王号和封地的继承权。而宗法制又分为大宗和小宗,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从而保证了嫡系长子世世代代的王位继承。他们不仅有封地,还有很大的行政权以及维护小朝庭秩序的少量军队。另外,各诸候国统一向周王朝纳贡。王族之间如果有利益纷争或矛盾冲突,一般会禀报周天子调解。而周王朝则 拥有自己的军队,负责保卫京都,平叛和对外战争。而三公(太师,太付,太保)和四司(司徒,司马,司寇,司空)等主政大臣则辅佐天子,维护整个王朝的封建等级制度,保障各宗族的利益。

而秦统一六国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对中国和世界历史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其变革的力度是空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全国分三十六郡。(至今还沿用),由中央政府统一管辖,县长为七品官,负责地方治理。

二:废除《礼治》,颁布《秦律》。

三。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四:皇帝总揽全局,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行政长官,经济长官。还是实际上的最高法院院长和检察长。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气吞山河。千秋万代,永享富贵。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治帝国,是大一统的王朝。同西周时的封建王朝和东周时的春秋战国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但历史总有着惊人的相似,分封制在汉朝(文景时代)又死灰复燃,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给大一统的汉家王朝统治带来潜在的威胁。


手机用户弘毅


其实我感觉最重要的两大点:

1.从孝公时的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制,奖励军工,鼓励生产等,坚持以法治国。

2.孝公之后的几代君王都算是有为之君,当然是功劳是有大有小,但是唯一需要重点说明的是一直都是坚持着商鞅的变法,导致国力一直就像滚雪球一样一直在滚。后面的 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秦始皇。其中尤其秦惠文王,秦昭襄王,都算是大有为之君,秦始皇更不用说了。同时战国四大名将 秦国占其二(白起、王翦)。当然赵国也占两个(李牧、廉颇),战国时最有能力和秦国相抗衡的国家,但是赵国的变法,只经历一代,从赵武灵王之后基本都是碌碌之君,同时变法也不彻底,国力积累远不如秦国。

说到底,打仗就是打国力,其余几国,经过秦国几代人的消耗,此消彼长,到了嬴政手上,统一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统一六国,除嬴政个人能力强之外,之前几代君主也功不可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