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朝夏在前,那么夏朝之前是一片怎样的天地?

刘晓亮


夏朝之前,如果从文献上看有三皇五帝,《史记·五帝本纪》和《补三皇本纪》讲的就是他们的故事。对于三皇五帝的说法,古书其实也有n种说法, 都是各说各的。后来太史公延续了《大戴礼记·五帝德》和《帝系》的说法,才有了《五帝本纪》。但这未必都是历史事实,因为没有文字可以印证。而《补三皇本纪》,则是唐人司马贞根据后世文献的说法整理的,内容比《五帝本纪》还要虚无缥缈。

所以现在研究史前时代,除了五帝时代可以参考一定文献外,五帝以前的时代更多是依靠考古学、民族学的相关研究。我们一般把夏以前认为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又被分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和农业产生为标准。旧石器时代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新石器时代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可以看出有“人”向“文化遗址”的转变。

相关的著作可以看顾颉刚《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许顺湛《五帝时代研究》等,外国民族学著作也很重要,比如费雷泽《金枝》、泰勒《原始文化》、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都很有借鉴意义。


林屋公子


众所周知,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那么,夏朝之前的历史是咋样的呢?你知道中国在夏朝之前的历史吗?

网络配图

  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内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联盟的共主。如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

  舜把王位禅让给禹,禹在涂山召集部落会盟,再次征讨三苗。据《左传》记载“执玉帛者万国”参加了涂山会盟,可见夏部落的号召力。有一次在会稽(浙江绍兴)部落会盟时,防风氏首领因迟到而被禹处死。古文献中亦记载禹以诸侯部落路途的远近来分别纳贡约多少,可见夏氏族对其周边部落经济上的控制。

  所以,中国在夏朝之前的历史是尧舜时期,传说的时代:三皇五帝。华夏文明形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早期的历史,口口相传。神话中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的说法。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是夏朝以前数千年杰出首领的代表,具体而言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三皇是燧人、伏羲、神农以及女娲、祝融中的三人,五帝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自三皇至五帝,历年无确数,最少当不下数千年。

我们一般用远古来称呼尧舜以前的历史,远古是指夏朝以前漫长的社会。那时候,社会生产十分低下,人类进步非常缓慢,经历了距今有170万年前到4000多年前的漫长时期。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全靠神话传说和世代流传下来的。

网络配图

  经炎黄华夏之“人文初祖”再到尧,舜,禹时期,当时部落合盟,他们是由参加联盟的各氏族部落酋长的推荐,挑选舜当继承人。我们的祖先当时还处在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后期,做酋长的并没有将职位和权力当成自己的特权。

  《尚书》、《史记》都从黄帝时代开始记载了。距今约5000年,属于龙山文化时期。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是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开始。据现今整理出来的传说,黄帝原系炎帝部落的一个分支的首领,强大之后在阪泉之战中击败炎帝,成为新部落联盟首领,之后又与东南方的蚩尤部落发生冲突,在涿鹿之战中彻底击败对手,树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后来黄帝的孙子颛顼和玄孙帝喾继续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帝喾的儿子尧继位,他是一名贤君,创立了禅让制,传位给了舜。在舜时期,洪水泛滥,鲧采用堵塞的方法,结果洪水更厉害了,鲧被处决,他的儿子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因此被推举为首领。禹在晚年时,曾想仿效尧舜,找一个贤能的人做自己的继承人,但没有成功。禹之子启宣称,天下是他父亲打下来的,理应由子孙继承。他用武力除去了反对他的所有人,公开宣布自己做了夏王朝的第二代国君,确定了奴隶社会国家。但据《史记》及香港中学课本所述,启是被推举为领袖建立了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

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

夏朝之前的朝代是虞朝。这里所谓的虞朝就是指史书上记载的有虞氏、虞舜,指的就是舜帝姚重华。姚重华字为有虞氏,氏族公社的一个部落。为什么名字叫“重华”?传说舜的眼睛是双瞳仁,故为“重”。“华”字可能为华夏族的华族之意。据运城学者王雪樵前几年《运城报》专文,“华夏”二字追根溯源到夏县的“夏”,河津华谷的“华”。这两个地方是中国华夏民族的发源地。王树民同志的论文认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世人通称夏、商、周三代。

某些古籍却称虞、夏、商、周四代。夏代以前,明确称道的政治事迹,只有尧、舜、禹相禅让一事,并说舜在位50年。而夏商周各传位数百年,称帝王名号都在10人以上者。

有虞氏作为一个朝代而言,似乎十分勉强。但《韩非子?显学》说“虞夏二千余年”,按照这种说法,有虞氏绝非只有一代五十年。现今的史书上说“夏王朝统治了四百多年”去年在中央电视台看到历史学家断代史的最新研究成果,确定夏为471年,据此虞朝当是1520多年。王树民同志考证《国语》、《左传》、《史记》及《五帝德》、《帝系姓》等著作,可以列为有虞氏的世系15个名号,也就是说虞朝传位有15个帝王(幕、穷蝉、敬康、句芒、虫乔牛、瞽瞍、舜、商均、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虞阏父、胡公满等)。既然有虞氏的姓氏可以考定,其历史地位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而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并没有那么多,商代到现在,也就是四千年左右,这里所说的五千年是指从文字记载得知的从炎帝和黄帝诞生时开始计算,也可以说炎帝和黄帝也是夏朝时候的人,而且还是开国皇帝。甲骨文是在距今大约四千年时期出现,而考古学家考证的那些刻在石壁上的文字却比甲骨文要早最少两千年时间,两千加四千,那么也就是说,在六千年以前中国就已经有文字了,但是夏朝到现在才五千年的时间,那么还有一千多年,又是什么朝代呢?

有虞氏是上古时代的一个古国,也是夏以前的一个独立的朝代名。夏以前的朝代是虞,春秋时人还言之凿凿。不幸的是春秋以后文献散失,有关虞代的史料大量湮没;战国以后文献中所述的虞史传说又大半经过了诸子的加工改造,可信性大大下降。近代辨伪思潮兴起以后,古史辨派的学者们索性从信史中将虞代一笔勾销,将夏以前的古史一古脑儿归于“神话传说时代”。

现在通行的大中学校历史教科书以夏朝的建立作为中国阶级社会的开端,不但使虞非朝代说的影响空前扩大,而且促成了虞非朝代说与虞属原始社会说的合一。这样一来,我们在探讨中国阶级社会的开端时就不得不回头对虞非朝代说的论据重新作一番验证了。

“夏商周”和“虞夏商”两个不同的“三代”概念。最明显的例子是《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所证史墨的话:“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三后之姓,于今为庶,主所知也”。‘后”君也,天子也“庶”者,天子之异姓也。“于今为庶”者,谓此三后在周以前都曾贵为天子而其姓为嫡,今日却早已随着天子地位的丧失而沦为庶姓了。春秋时姬姓仍为嫡姓,“于今为庶”的三后非虞夏商三代而何?“三后”中夏商二代均为独立朝代,何以虞代必须例外?不仅如此,由于虞为朝代与夏商无别,所以西周建国后还对其后裔优予礼遇,“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陈与宋、杞合称“三恪”同受周人的客礼待遇,正是虞、夏、商三王历史地位相埒的确证,可知虞夏商的三代概念早在西周初年就已形成。如若不然,周人何以不按后期儒家所谓周世“尊贤不过二代”的说法将陈排除在外而只备杞、宋二恪?又何以不将封于祝的黄帝之后和封于蓟的尧后一并增入而合称“五恪”?

最近在良渚发掘出京畿规模的古城了,其土龄在夏商周之上,先人早有记载:《周书》而上是《商书》,《商书》而上是《夏书》,《夏书》而上,赫然便是《虞书》。良渚就是虞朝都城!而且当时良渚文化的波及范围,谈不上小国寡民目前发现良渚文化的地方有浙江 江苏 安徽 江西范围也有30万以上公里。


盛唐豪歌李艺泓


夏朝之前有个一千六百余年历经五十三位帝王的虞朝,虞朝之前有九十余年的尧唐,尧唐以前有黃帝建立的大华朝历时三百余年,大华朝之前有炎帝建立的六百余年的大曰朝,大曰朝之前有伏義氏,神农氏建立的一千四百余年的大中朝,现代人称中华是取大中朝和大华朝的合称,而华夏二字是取黄帝的大华朝和夏禹建立的大夏朝的合称,中国的人文始祖是伏義氏,之前是数千年的母系氏族社会,伏義氏年长后统一中原各部,创立国家制,父权制,一夫一妻制,人均耕地制,农业,手工,分工制,易货交易制,发明冶铜,制作农貝,兵器,耕种五谷,制作舟车,养蚕纺衣,等等,伏義氏还发明了竹书记年,竹书文字符号,设立学馆培育`人才,始著山海经,山海经历时千年至西周的张仲方始完成整书的编写,因此我中国文化是有八千余年的文明史,是地球上最早最长的文明史,凡有中国心的朋友请为中国文明点个赞


回忆148755646


夏之前的社会,可以追朔到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大约七千年前,华夏族的先民们曾向世界各地迁徙。其中的一支,在公元前4500年前后,到达了西亚两河流域定居,与当地原住民融合。创建了苏美尔文明。(现代基因扩散路线的研究,提供了实证。)苏美尔人是黄种黑发(有石碑为证),自称黑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超前的、影响极大的文明。苏美尔文明存在了两千多年。创建了十二个城堡国家。涵盖了文字、史诗、神话传说、数学、教育、法律、天文历法、农业、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军事工业、青铜器、手工业(含犁、車轮等五十多种产品)等众多领域。

其创世造人及大洪水逃生之舟的传说,等等,皆先于犹太教的圣经!

(犹太教是西方天主教、基督教及伊斯兰教的共同源头。)有一说甚至认为,旧约圣经抄袭了苏美尔文明。

大约公元前2000年前后,白种人闪米特族入侵。最终苏美尔被灭国。(其间苏美尔十二国互争霸主的内战,削弱了整体的实力。)

苏美尔人的部分余族,返迁回华夏。有一说认为,可能炎、黄就在这些返迁的队伍之中。

而夏朝,就是在这期间突然出现的。

此外,八九千年前贾湖遗存的发堀(古刻符号,骨笛,古酒等),展现了中华更久远的历史。甲骨文已不是最早的中华文字。贾湖文化为代表的原始部落社会,是众多的没有外迁的华夏原住民文化之一。这些文化所在地(如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等)也是夏商周之前的中华先民们生活的广阔天地。

遗憾的是,这些有考古基础的更久远的历史,至今没有写进历史教科书!




全方位视角观察家qczz


看了大家的答案,主要集中在《史记》等古文献的记载,以及民间传说的层面。那么我就从考古学的层面,通过陕西神木的石峁遗址,山西临汾的陶寺遗址等先夏文化遗址,分析下当时华夏先民的生活情境。



首先,夏朝以前,也就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华夏先民们已经走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中国西北、东部已经存在众多强大的部落,中原地区已经出现了部落联盟。

从城市方面来看,陕西石峁古城400万平方米,几乎相当与现在的一个小县城,可容纳居民5—10万人。山西陶寺和河南二里头的城市面积300万平方米,也可居住5万人以上。再算上四川三星堆和浙江良渚,4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口,规模应该已经超过百万。



在山西陶寺古城,考古学家发现了观象台,经过实验证明,它能够准确的测定春分等节气。可见夏朝以前,华夏先民已经能够掌握天文和历法,以便更好地开展农业耕作;在度量衡方面,陶寺古城的居民已经在使用骨尺,1尺约为25公分;在青铜器制造方面,陶寺遗址的墓葬中出土了精致的青铜齿轮,虽然其用途仍有争议,但至少证明其青铜冶炼技术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平。

考古学家还发现,陶寺古城墓葬规模和陪葬品的数量有明显区别,这说明夏朝以前,已经出现了阶级观念和贫富分化,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明确标志。



在陕西石峁古城,考古学家发现了以玉璇玑为代表的上千件玉器文物,这还不算流失海外博物馆的数千件石峁玉器。这说明夏朝以前,中国的玉文化已经非常发达,中国人已经将玉制成装饰品随身携带。

更神奇的是,石峁人制作玉器的玉料,居然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不仅有新疆地区的和田玉,还有中国西南地区的青玉,甚至浙江良渚遗址的玉料。这说明夏朝前期的先民,对于地理的认识,以及各部族的联系和交流,远比我们今天想象的紧密。



看到先夏遗址的考古成果,您是否感到不可思议呢?这都不算什么,如果我告诉你,在8千年前的河南贾湖遗址,远古先民已经在种植水稻,已经学会了酿酒,已经出现了甲骨刻符,已经开始了人工养蚕,你相信吗?其实,我们对于华夏远古历史的认知,几乎是九牛一毛,还有许多石破天惊的考古发现,等待着我们的探索。


文史琅琊阁


我们当前的认知其实是从商开始,即便是“夏”也仅在于传说中,或是史书中的了了几语,也就是说其实商之前的历史,都存在于了传说中。那么夏之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天地呢?搬个小马扎,听老麦与你慢慢聊聊那些不科学的事情。

如果你时常关注老麦,那么你应该知晓老麦的观点,人类的起源是源自地球自然进化与外星文明的相互结合。更确切的说是地球提供给了人类肉体,外星文明给与了人类文明,在给与人类文明的同时,也立下了一种规矩,这个规矩就是:自然生命规律。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夏之前,其实人类处于一种人神共存的时代,或者说人类和现代人所谓的神处于一个时空,共享一种文明:神迹文明。但是在文字尚未发明之前,那种文明多流传于口口相传中,在加之后来,姜子牙封神榜(很多人视封神榜为神话,其实封神榜确实是神话,但神话里也透着一些真实,只是那种真实,没有任何的记载而已)。

当然封神榜发生在商朝时期,也就是说其实在周之前的时代,是一个人神共居的时代,神仙可以任意的参与到人类之间的生活中,因为他们想之于人类而言就是造物主,但是封神榜之后,断绝天梯,并且立了新的自然生命法则:神在日常中,除非特殊情况,不得已参与人类的生活。于是,人与神进行了有效分离。


人神共存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时代呢?其实,诸位应该有所概念的,从《复仇者联盟》中你可以窥得一些状况,一部分拥有神迹的人,在无形中或是有形中,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所以你看到一些记录中,会发现,在史前的很多案例,都存在着一种“神迹”,譬如《山海经》所记载的种种,譬如《史记》中之于黄帝、蚩尤等的记载。

这就是那个时代,你想想得到,却不愿承认的一个时代,各种神迹随处可见,凡尘之人见怪不怪,有事没事会有各种仪式,请求神灵来帮助什么事情。而这种请求,还真是可以实现的,你看得见,摸得着。甚至可以说,在商之前,神就是比人类生命高一个级别的生命体的存在。


好了,不管你信或是不信,老麦反正已经说了上面这段话,喝了酒了,不算数哈。诸位当故事来听。不过,你向往那个时代吗?呵呵。


说明:本文原创老麦,首发今日头条,图片来自网络,如需转载请联系老麦。敬请关注:老麦说说,与老麦一起去探寻那些未知的人和事。


老麦说说


整个华夏文明建立在仰韶文化的基础上,在逐渐吸收和融合了北方的红山文化、东边的大汶口文化、西边的马家窑文化等,形成了夏商周之前的中原文化。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发现了仰韶文化,当时中国的史学家和学者都盲目相信西方的华夏文明起源于西方的言论,不承认殷商文明,崇洋之风盛行,甚至到了鲁迅、胡适等一帮人要废掉汉字的地步,当时中国文人的自卑可见一斑。

直到安特生以及建国后考古工作者考察出来仰韶文化是独立性的,并非通过中亚、河西走廊进入中国,才堵住了西方学者和中国文人的悠悠之口,彻底否定了中华文化西来说。

仰韶文化遗存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湖北的西北部,西到甘肃、青海接壤地带,东至河南东部,上下2000年,纵横数千里。仰韶文化是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中国版图上涌动的漫漫洪流,展现了我国由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和文化成就。

从1954年发现的西安半坡遗址和1956年发现的庙底沟遗址发掘的彩陶可以看出,这两处遗址极具仰韶文化特点。从2002年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来,考古工作者不断从红山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大西文化等文化遗址发现大量的仰韶文化特征的彩陶,这充分说明了仰韶文化的辐射性扩张,说明了五千年前各地文化在不断的向仰韶文化靠拢和融合。

以上考古成果充分证明了7000年前起源的仰韶文化在不断的与周围文化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母体---中原文化。并在以仰韶文化部落文明的基础上发展成了夏商周的国家形式。

在夏商周之前,是华夏先民文化的大融合时期,是仰韶文化长大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炎黄尧舜禹等伟大的先贤。可以说,仰韶文化是我们华夏民族的起点,是她,孕育出了五千年的泱泱中华文明。


风云说收藏


夏之前的状况,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看来:史籍、神话传话、考古。

从史籍来看,先秦时的史籍经常提到的朝代序列和我们现在提的不同,叫作“虞夏商周”。那么在古籍里看来,夏并不是最早的王朝,而夏之前还有一个叫作“虞”的王朝。

《辞海》的解释:虞,远古部落名称,号有虞氏,居于蒲坂,即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舜是部落首领。

《礼记》里对于“虞”,将它作为一个朝代,记录了虞的政治思想、统治观念、主导体制,记述非常具体。并且把虞代的相关制度和后面夏、殷、周做了对比,可以看出来传承关系。

《礼记》的记录不一定代表一定有虞代,但也不能认为一定是没有。《左传》、《国语》都提到过虞代,只是到了战国以后才渐渐不提。除了儒家,《韩非子*显学》里也说“虞夏二千余岁”。韩非子这么说或许是因为当时有关于虞代的记载资料,但是经历了战国、又经历了秦的焚书,让资料没有保留下来。

从神话传说来看的话,夏之前存在着几方不同的势力,都是从原始部落演变过来的。在一个模糊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之后,实际就是原始部落成长起来。经过不断成长、壮大,争斗、合并,之后形成了黄河流域的中原集团、东海之滨的东夷集团、楚地的黎苗集团。

当各部族都人口少并且以流动狩猎放牧为主要生存方式的时候,互相之间就没有矛盾。而一旦人口多起来,又随着发展开始定居农耕,必然要抢地盘、争资源,于是就开始有了矛盾。由氏族首领产生共主,共主又领导夏、东夷、黎苗这样大的集团展开大的战争。比如涿鹿之战。涿鹿之战后夏的统治强化起来,南方的黎族融入夏,苗退守三湘。夏与东夷互相融合也很好。在解决了共的危机“水患”之后,夏族的共主禹终于成为中原共主。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

从考古来看我们现在提到的“夏”不是一个准确的概念。可以称为“二里头”王都。二里头王都也好,夏也好,算是最早期的王朝。而在夏或是二里头之前早就已经是小国寡民式的邦国并存时代。

早于二里头的新石器时代,仰韶后期就已经是邦国的社会形式。后来的龙山文化更是邦国林立。龙山时期甚至出了疑似初期宫庙。《左传》记载说“执玉帛者万国。”

二里头则是明确出现了宫殿基址,有宫城,宫庙一体。《左传》“邑有宗庙先君之主者曰都。”

总之,不管从三个方面哪个方面来说,在所谓的“夏”之前,中国社会都不会一片蛮荒,其文明程度恐怕都远远超过我们现在的想象。


沅汰


三皇五帝,尧舜禹,接着才是夏商。

而三皇五帝在往前,就是我们说的远古时期,火神祝融,水神共工的时候!

那个时代才是真正的神话时期,天神大战,妖物横行。

三皇五帝时,天庭已经成型,那个时候天下神人鬼怪,基本统一归位,被天庭控制着掌管三界。

但还有有许多比较厉害的留在人间,神农的能力,起码能够在天庭占据首位。更别说另外四方神帝了。

三皇五帝到底是哪些位,也一直存在争执,下方有图。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说话,就是将三皇五帝时期,与共工祝融,相互关联起来。但是时间对不上。





我如生前一样行走


周朝君主自称天子,除了分封的72国之外,还有众多的自立自治国家和部落,比如东夷集团,百越集团等等。有效的统治区域亦不过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大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商朝自称商方,或者大邦商。统治地位和权威比周朝还要不如。但是仔细读史料的话,会发现,商朝虽然也分封,但是和周朝的分封制是有区别的,尤其是到了晚期,开始了迅猛扩展,想要把更多的土地直接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并因此而亡国。从这方面来说,商朝在某些方面的前进发展,比周朝是要优秀的,有超前的意识。奈何当时方国计以数千,商朝自己的势力虽然强大,但也受限于生产力和人口的稀少,并未完成这一伟大的事业。

【龙山文化复原图】

既然商朝总体上来说,不如周朝。那么顺着时间发展下来的夏商周三代,夏朝就必然连商朝都不如了。这不是我们某些人的臆想,而是考古挖掘的证实结果。至今还没有发现夏朝的古城遗迹,至于二里头遗址是否属于夏朝的都城,一直都是存疑的。就算是,如果都城规模都那么小,也可见夏朝的“弱小”了。顶多是一个较大的部落,是否具有中原方国、部落群族的共主都是值得商榷的。

而且在商朝的甲骨文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关于夏朝的记载,成汤灭夏更是无从说起,唯一和夏朝有关的大概是甲骨文里的那个禹字了。但并不足以夏朝是商朝前年的朝代。

【河姆渡文化复原图】

既然夏朝都这么糟糕,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见,夏商周之前的唐、虞二朝了。春秋战国人说,三代之前,万国林立。可见是多么的涣散。所谓三皇五帝,最多只能是较大部落的首领,而且他们并非出自炎黄后代,而是分属不同的方国和部落群族。

商周二朝的分封都十分有限,叫我们怎么去相信三皇五帝时期,能够出现中央政权,并且大举分封的事情呢。那些都不过是后世的人的幻想,尤其是儒家一派的构幻。

【原始人生活复原图】

从考古学上来说,出现在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大概在4000——4500年前。东南地区的河姆渡文化大约在5000-3000年前。其出现的时代,和传说中夏朝时期,是有很大重合年代的。那是新石器文化时期,考古出来的东西都还达不到很高的文明形态。

再从基因学上来说,中国人的单倍群标记是O系,O1a(原O1)、O2b(原O2),O2(原O3),都是在一万多年前和数千年前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大规模扩散的。

【新石器时代,制作陶器的人】

综合一下考古和基因学,一看,不得了了。哪有什么三皇五帝(也是那几个人真的存在,但并非是传说演绎后那么牛哄哄的人物)。在夏朝之前,乃至夏朝时期,中国历史都是上古时期,原始人时期。说万国林立,恐怕都太夸大其词了,说是千部(落)林立还更加符合实情一些。

因此,问主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夏朝以前,中国处于新石器时期,住的都是原始人,文明刚开始萌芽,打猎的打猎,驯化动物的驯化动物,栽培农作物的驯化农作物……当然了,可能某些进步的部落已经开始朝着“国家”形态演进了。

用中国的语境,再概括一句:“那是洪荒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