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是否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型陵墓?

美羊媽咪


中國歷史還沒有結束,怎麼可能知道後面有沒有誰的陵墓會超過中山陵?

中山陵的確很大!

中山陵佔地面積8公頃,是近代以來的最大的陵園,2016年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中山陵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主要建築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之精華,莊嚴簡樸,別創新格。

按照孫中山的遺願,要把他放進玻璃棺材,供世人瞻仰,但是孫中山死的太突然,蘇聯的玻璃鋼送來時,已經開始腐爛,只好埋到土下。

蔣介石對孫中山的陵墓工程很重視,以古代帝王的皇陵標準修建,實際上是為國民黨政府的合法性背書。


當代大型陵墓,目前還沒有超過中山陵的。

在我們山西,有一個陵墓差點超過了中山陵。

2011年4月,有媒體報道山西省交城縣華國鋒陵墓投資約一億元,面積10公頃。但是後來據交城縣有關部門發佈,華國鋒陵墓總共佔地面積是4260多平方米,總投資約為1200多萬元。

華國鋒陵墓簡稱“華陵”,這面積和天安門廣場差不多,和梵蒂岡城國面積差不多,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較大規模的中學校園,只有中山陵的二十分之一。

華陵的先例出來後,後來的人會不會修出更大的陵園?也許需要數百年之後吧?

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超級建築。

說起中國第一高樓,有人說是臺北101大樓,有人說是天津117大樓,還有人以為是上海金茂大廈,可是現在中國第一高樓是上海中心大廈,很快武漢的綠地中心竣工後,就再次打破這個記錄。

比起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800多米的高度,這些都差太多了。

除了地標建築,不論古今,更高的建築往往都是宗教性的。

建設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基督像,已經和長城、總統山一起入選了世界七大奇蹟。基督像建設於1931年,高38米,體積龐大,有1145噸重,左右手的指間距達到了23米。佛教的大佛更多了,阿富汗被毀掉的巴米揚大佛是53米高。在中國,超過這個高度的大佛,簡直不要太多了。

建設於唐超過的樂山大佛,高度是70多米。中國江蘇無錫靈山寺的靈山大佛高達88米,中國安徽九華山的地藏菩薩聖像高達99米。中國海南三亞南山寺的海上觀音高達108米,中國河南魯山佛泉寺的中原大佛高達207米!

樂山大佛始終都是中國第一大佛,因為後面這些都是當代建設起來的。

以中國的建築實力,要超越中山陵,應該不難的,關鍵是想不想去做。


歷史知事


中山陵,雖然不是名義上的帝王陵墓,但就其規模和投資,絲毫不遜於清代帝陵。唯一的進步是沒有那些金銀珠寶、古玩字畫的陪葬品。

1925年孫中山病死於北京。當時國民黨即提出要在南京中山修建陵墓,以滿足孫總理的生前意願。同時還準備效仿列寧,搞一個水晶棺,供民眾萬世瞻仰。但由於防腐措施出現問題,屍體開始腐爛,只能放棄。

對於南京修陵墓的事情,成立了專門委員會,向全國公開招標方案,最終呂彥直的方案被選中。於是開始了長達幾年的修陵工程。當時無論國民黨還是國民政府,都是財政緊張的。

1929年6月1日,主體建築完工,舉行“奉安大典"。極其隆重的葬禮,也是耗資巨大。此前將孫中山屍體重新裝殮,用火車從北京運送南京,當日正午下葬。但陵墓碑文落款並非國民政府 ——“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

中國古代經歷了多個厚葬和薄葬時期,在近現代文明中,薄葬才是趨勢和美德。即使如民國年代,修建如此陵墓,也是讓人唏噓的。相比之下,中山陵的建築奢華要超過袁世凱墓,只是袁林保存了石像生等傳統元素,氣勢遜色很多。

天下為公,應是初心,也是始終。三尺黃土,再加十倍,已足以。敬仰在心中是最偉大的,而不是山坡上的樓梯磴。


幾葦渡


中山陵不是帝王陵墓,但是卻是按照帝王規制修建。如果按照陵墓規格來說的話,中山陵確實是中國最後一個大型陵墓。

1925年孫中山因膽囊癌在北京去世,去世前孫中山曾對宋慶齡和汪精衛說,希望自己的遺體可以效仿列寧的遺體做防腐處理保存下來,同時他還希望自己的遺體可以葬在南京。其實早在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紫金山打獵的時候,就曾今對胡漢民表達過自己逝世以後希望葬在紫金山的想法。

孫中山去世以後,舉國悲痛,他的後事就成為了當務之急。國民黨自然不敢怠慢,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很快便成立了喪事籌備委員會,委員會成員陣容空前強大,名單如下:

張靜江、汪精衛、林森、于右任、戴傳賢、楊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葉楚傖、林煥廷、陳去病。

委員會成立以後的第一件要緊的事情就是如何按照孫中山生前的遺願將他遺體妥善處理和安放。當時國內屍體處理和保存技術比較落後,國民黨便求助於有經驗的蘇聯,希望蘇聯能提供保存遺體用的玻璃鋼棺材,蘇聯人也不吝嗇,當即答應了下來。

可是後來的事情並不順利,由於各種原因,蘇聯贈送的玻璃鋼棺材並沒有及時運到中國,孫中山的遺體只能暫時安放在一個西式玻璃蓋棺木棺內。直到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入殮了半個多月,蘇聯的玻璃鋼棺材才運達北京,但此時孫中山的遺體已經開始腐爛,不具備供人瞻仰的條件了,喪事籌備委員會便決定改用傳統的土葬。

從1925年到1929年,喪事籌備委員會前後共舉行了69次會議,主要討論喪事費用、陵墓選址、陵墓設計和工程建設、迎接孫中山靈柩回南京等重大問題。中山陵具體地址由宋慶齡親自選定,陵墓採用方案徵集大賽第一名獲得者呂彥直的設計方案,並由其擔任總建築師。中山陵從1925年開始修建,到1931年才全部完工,不過比較可惜的是,由於勞累過度,呂彥直在1929年的時候因病去世,喪事籌備委員會念其功勞,便在中山陵為其立碑以示紀念,至今仍能看到那塊石碑。

△呂彥直

1929年6月1日,是孫中山靈柩來到南京的日子。這一天凌晨三時許,為迎接孫中山靈柩而修建的中山大道兩側人潮湧動,一時間南京城萬人空巷。為迎接孫中山靈柩,國民黨高層也是傾巢而出,宋慶齡、孫科夫婦及子女、蔣介石夫婦、宋子文夫婦、宋靄齡、梅屋莊吉等以及國民黨中央委員、國府委員、葬事籌備委員、迎櫬專員、各國專使代表均在迎接之列。據說,為了瞻仰孫中山先生的遺容,凌晨便出門來到中山大道等待的人居然有五十餘萬,真可謂壯觀。當天下午,孫中山遺體被葬於南京鐘山。

△迎接孫中山靈柩現場

1931年,中山陵三期工程全部完工,總面積達到了八萬平方米,主要建築分佈如下圖。

△中山陵建築分佈

孫中山先生是推翻清朝封建統治的大革命家,貴為國父,為其舉行隆重的葬禮並不為過,但是當時國家貧窮,還要花費巨資修建陵墓,我以為並不十分妥當,完全可以等到國富民強的時候再行修建陵墓也不遲,不如把這些錢用在國計民生上豈不是更好。


圍爐煮酒話春秋


首先,要明確什麼是“陵墓”。根據百度百科,“陵墓”,指帝王、諸侯的墳墓,現多指領袖或先烈的墳地,亦泛指墳墓

如果這裡所說的“陵墓”指的是百度百科所列的第一個含義的話,那麼中山陵肯定不算,因為終身致力於共和大業的孫中山先生既不是帝王,也不是諸侯。排除了中山陵後,首先想到的答案就是“洪憲皇帝”袁世凱之墓——袁林。袁林是中國近代史中最具爭議的人物,北洋軍閥鼻祖、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袁世凱的長眠之地。工程開工於1916年6月,落葬於同年8月24日,1918年6月宣告完工,它採用中國帝陵的傳統平面格局,建築單體“仿明陵而略小”,墓冢則仿造美國第十八任總統格蘭特瀕河廬墓的形制,照壁、石橋、牌樓、碑亭、東西配殿、景仁堂、墓臺等建築依次排列,構成了長達1200米的南北中軸線,格局嚴謹而不乏創新,風格折衷而不生硬,在我國陵墓建築史中可謂獨樹一幟。

也有人認為應該是“末代皇帝”、“康德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之墓。溥儀去世於1967年,火化後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1995年由他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遷葬到毗鄰崇陵的華龍皇家陵園。溥儀墓左側是2006年建成的末代皇后婉容的衣冠冢,右側是偽滿時期冊封的“祥貴人”譚玉玲之墓。溥儀墓形制簡樸,佔地較小,墳冢之前僅為一對華表、一座供臺和一通墓碑,墓碑上寫著“愛新覺羅·溥儀”字樣,並未提及他跌宕起伏的傳奇一生。

儘管溥儀曾先後二次稱帝,去世時卻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介普通公民,所以他的墓葬並未採用傳統帝陵的形制,甚至顯得低調而簡陋。相比之下,袁林儘管稱“林”而不稱“陵”,卻“避陵之名,仍陵之實”,當屬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大型陵墓。


司圖博行


南京中山陵是否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型陵墓?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1926年春動工,1929年夏建成。1929年6月1日,當時的國民政府在南京為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的締造者、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舉行的國葬,孫中山先生的靈柩下葬中山陵。

中山陵陵墓建築按南北向中軸線對稱佈置,是由我國近代傑出的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監造。從空中俯瞰,中山陵就像一座平臥的“自由鍾”,取“木鐸警世”之意。山下的孝經鼎是鐘的尖頂,半月形廣場是鐘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頂,就像一顆溜圓的鐘擺錘。這樣的設計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南面入口處的石牌坊和長長的墓道如鐘下的懸索。在靈區的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廣場、石坊、墓道、陵門、碑亭、石階、大平臺、祭堂、墓室等建築。陵墓入口處是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刻孫中山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

從牌坊經墓道,上達祭堂,共有用蘇州花崗石砌成的392級臺階,代表著當時中國的三億九千兩百萬同胞。

8個平臺,則象徵三民主義五權憲法。

整個陵墓屋頂都是青色琉璃瓦、花崗石牆面,顯得莊重肅穆,屋頂的青色象徵青天,也是當時中華民國國旗的顏色。青天象徵中華民族光明磊落、崇高偉大的人格和志氣。青色琉璃瓦蘊含天下為公之意,以此彰顯孫中山為國為民的博大胸懷。

1921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出任臨時大總統。廣州人民及海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籌措資金,在原總統府舊址興建了中山紀念堂。工程於1929年1月動工,並於1931年11月建成,也是由建築師呂彥直(1894年-1929年)設計,但呂彥直於1929年過世,英年早逝的建築師未能親眼看到完工的宏偉紀念堂。中山紀念堂是廣州近代著名的建築。

在廣州中山紀念堂緊鄰的越秀山山頂,還有一座由呂彥直設計的中山紀念碑。紀念碑建於1929年,碑身用花崗岩砌成,高37米,碑底為方形,向上漸小而尖。在石碑的正面,有一長約7米、寬約4米的巨型花崗石,上面銘刻有李濟深用隸書書寫的《總理遺囑》。中山紀念碑與中山紀念堂位於廣州的傳統城市中軸線上,兩者聯成一體,成為廣州近代城市的標誌。

在孫中山先生的故里 - 中山市翠亨村,有中山影視基地,這是一個濃縮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革命足跡的主體公園,裡面的中山陵,就是參照南京中山陵仿造而成,成為一些影視取景地。


whitedeer


在中國歷史上,陵墓是專指封建帝王以及妻妾們身後安葬的墓地。也叫陵寢之地。是帝王們駕崩後才能享受到的殊榮待遇。也算是帝王們的專利了。官員們無論地位有多高,有多麼的不可一世,也是沒有資格享受這種待遇的。低賤的平民百姓就更甭想了!他們的葬身之地只能稱為墳墓或者墓地。

孫中山是無可爭議的一代偉人,辛亥革命的領袖,他領導推翻了幾千年封建帝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面旗幟!他的偉大功績,歷史地位都是至高無上,舉世公認的。因為他對中華民族的傑出貢獻。他在身後享受到了厚葬的殊榮,他的墓地被稱為陵墓。也是有特殊的歷史背景的,也是眾望所歸的,表現出了後人對他的歷史地位的認可與尊崇!孫中山不是封建帝王。他曾經擔任過中華民國的首任臨時大總統。他為中國的民主與共和奔走一生。身後卻享受到了封建帝王般的殊榮,有其非常特殊的特定的歷史因素,是一個特殊的例外。是不可複製的!已經不可能出現第二人了!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社會發展,時代潮流也不可能倒退。所以中山陵就是中國最後一座非帝王的陵墓了!


滄海一滴


華的算嗎


朝陽群眾ZYQZ


南京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是“帝王”的陵墓哦!亦將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 “帝陵規制”的陵墓建築。

陵墓墓葬歷史文化:大約從原始社會中期開始,人們產生了靈魂觀念。他們認為,人雖然離開了人世,但是靈魂仍然存在,只是到另一個世界去了。這些不死的靈魂,還會回到人間來降臨禍福。因此,人們對逝去的祖宗、親人除了存有感情上的懷念外,還盼望他們能夠在另一個世界過上美好的生活,並對本族本家的後人,加以保佑和庇護,這就形成了一套隆重複雜的祭祀崇拜禮儀制度和埋葬制度。中國帝王陵墓的演變更是呈現出形式多樣的特點,許多陵園建築十分完整,墓室內珍藏有眾多的珍貴的歷史文物 ,已成為舉世矚目的旅遊勝地。

原始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一般是“墓而不墳”,即地面上沒有供祭祀用的特殊標記。大約從周代起,在墓上開始出現封土墳頭,按照官爵的等級來定墳頭封土的大小。顯然帝王陵墓的封土是最大的。

關於帝王陵墓封土的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方上形式”,盛行於秦漢時期。墳上部為四方平臺,底部為更大的四方形基礎,如“覆鬥形”,故名為“方上”。如:陝西臨潼的秦始皇陵即為“方上”形式,好像一座不小的山。

“方上”墳頭也為宋陵所用,但是宋代的“方上”規模較之秦漢要小得多,並出現了重層方上。

(二)“以山為陵”的形式,西漢王墓中已經出現,作為帝陵,唐代開始。以山為陵山嶽氣勢雄偉以體現帝王氣魄之宏大,而且還可以防止盜挖現象。如:唐太宗李世民葬九峻山開始,除唐武宗端陵和唐僖宗竣陵外,都以山為陵,武則天的乾陵亦是如此。

(三)“寶城寶頂”形式,明清陵墓是在地宮之上砌築高大的圓形磚城,在磚城內填上土使之高出城牆成一圓頂,即為寶頂。城牆上上設垛口和女兒牆,宛如一座小城一樣,即為寶城。如: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清代皇帝陵墓,仿明代皇帝陵墓,區別在於“明代寶頂”為正圓,清代寶頂為橢圓。如:河北清東陵和清西陵。

元代皇帝陵墓,墓而不墳,即地面上沒有任何標誌。

中山陵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紫金山第二峰南麓。孫中山名文字逸仙,1866年11月12日生於廣東。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根據他的生前願望,於1929年6月1日安葬於此。

中山陵鍾式圖案是由青年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為陵墓總建築師主持全部工程。呂彥直(1894~1929),祖籍山東東平,1894年出生於天津。幼年曾隨家人在巴黎居住,從小喜愛繪畫,1913年清華大學畢業,赴美國康奈尓大學留學建築設計。回國後從事建築設計。南京中山陵、廖仲愷墓、廣州中山紀念堂、越秀中山紀念碑等。1929年3月18日因積勞成疾患肝腸癌病逝(中山陵主體工程已經完工)

陵墓於1926年3月12日舉行奠基典禮。實際建造3年又10個月。墓室位於海拔158米高處,比明孝陵高出90多米。從牌坊到墓室平面距離700米,上下高差73米,陵墓面積80000平方米。設計師呂彥直把主要建築的牌坊、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都放在一條中軸線上,牌坊前的半月形廣場是鐘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圓頂就像鐘的擺錘。取形似鍾,象徵著孫中山先生致力於喚醒民眾,反抗壓迫,為挽救國家民族而奮鬥不息的精神,寓意至為深切。


鳳凰臺——梧桐樹


只聽說過孫先生想葬在南京,具體的水晶棺和巨大規模的陵寢卻應是繼任者的意見了。確實耗用過多,修成帝陵模式有違反封建的宗旨。不過修了就修了,確於民族國家有功。拆了更費錢,後人不應效仿。


難道娛樂裝傻至死


題主的所問講通俗點,便是中山陵是不是最大的個人墳墓!

很顯然,是!

近代幾乎沒有任何人的墓能修建如此之大!

一、國家不允許!

二、中國人站起來了,文明開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