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子侄,為何還能壽終正寢?

賈詡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子侄,為何還能壽終正寢?


賈詡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子侄,為何還能壽終正寢?

賈詡,字文和,他是東漢末年以至三國初年著名的謀士,同時也是曹魏的開國功臣。正是這樣一位在《三國演義》中名不見經傳的謀士,在歷史上四易其主,卻在易中天老師口中,被稱為"三國第一謀士",他是有何種表現,才會被今人如此高看?同時投靠了曹操的賈詡可是曾涉嫌謀害了曹操的子侄,為何最後卻是可以壽終正寢呢?濃濃迷霧,就讓筆者今日為大家一層層地撥開。

賈詡此人早年並無任何名氣,但卻有一位名士觀其行為、面相,曉其不凡,稱其有西漢開國功臣張良、陳平等人的智慧。從此後他的一生事蹟來看,那位名士的確是獨具慧眼啊!

賈詡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子侄,為何還能壽終正寢?

第一位主公

早在董卓亂政,朝綱崩壞之跡,賈詡此人就已經在董卓女婿牛輔手下做事了。當時他在董卓陣營中立下的功勞便是和李傕,郭汜大破孫堅的隊伍,可是此時,賈詡卻是名氣不顯,僅僅是一個小小的校尉,因此演義中並沒有對其有描述。但這是賈詡的第一份工作,董卓也是賈詡的第一個主公。

賈詡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子侄,為何還能壽終正寢?

第二位主公

可是不久後,王允和呂布設計殺了董卓,作為董卓親信,牛輔也被殺了。而賈詡作為牛輔的手下,必然也會被清算的。作為一個謀士,他的心中似乎早有打算,當看到李傕、郭汜兩人想要著急跑路之時,他攔下了他倆,說道:"現如今朝中正商量著如何將董公剩餘人馬斬草除根,若爾等此時丟下眾人出逃,隨便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將你等抓住。而若汝等整合剩餘人馬,還可東山再起,幫董公復仇。"此計一出,便被李郭二人採納了。

而後,李郭二人起事,帶領著董卓的軍隊,進攻長安,掀起一陣腥風血雨。王允等人紛紛被擒殺,呂布也兵敗而逃。李傕,郭汜見此,對於賈詡更加敬佩,同時內心也更加忌憚了。

賈詡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子侄,為何還能壽終正寢?

在李傕等人掌控了京城局勢後,因賈詡有功,欲拜其為侯。賈詡一聽,連連拒絕,認為自己獻的不過是保命之計,不可承受此高位。於是最後李傕就退而求其次,封其為尚書。而後李傕為了穩固自己的位置,拜賈詡為宣義將軍,請其助自己幫助漢獻帝出逃。最後賈詡在此事中也是多次出力,立下大功。

賈詡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子侄,為何還能壽終正寢?

但是由李傕、郭汜等人構建的這個局面並沒有維持多久,這個領導班子很快就出現了互相猜忌,爭權奪勢。賈詡對此看得很清,並沒有插手參與,而是作為和事佬的身份,協調他們的關係。知曉這個團體瀕臨破碎後,賈詡知曉自己已是發揮不出力量了,於是便選擇了默默離開。

這是賈詡的第二份工作,李郭二人是他的第二任主公了。

賈詡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子侄,為何還能壽終正寢?

第三位主公

賈詡已經有了第三個選擇了,他投靠了與自己相識的段煨。賈詡雖然不被後人所知,但是在當時卻也是名聲在外了。段煨知其智謀,表面上歡迎賈詡,但是內心中卻也是處處提防。賈詡知曉自己在此處也是呆不長久。很快他就離開了他的第三個主公——段煨。

賈詡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子侄,為何還能壽終正寢?

第四位主公

賈詡緊接著投靠到了南陽張繡帳下,在這裡他終於得到了平臺施展自己的才華。張繡很是相信賈詡,再則經過一件事之後,對於賈詡更是言聽計從了。

賈詡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子侄,為何還能壽終正寢?

在建安二年,曹操開始對張繡動手了,而且很快就將張繡給打敗,並奪得了城池。曹操似乎有些得意了,不僅強娶了張繡嬸嬸,還經常和張繡的屬下搞好關係,這讓張繡又怎能受得了呢!賈詡早已洞察了張繡內心的活動,就給張繡獻上一計,讓其反叛。而曹操也是放鬆了警惕,第二天,一隊士兵打著運送物資的名義從曹操門前經過,卻突然都拿起手中武器朝曹孟德砍過來。最後曹操命大,逃過了此劫,但是曹操的子侄以及愛將典韋都死在了這場動亂之中。

為了以防曹操捲土重來,張繡在賈詡的建議下開始和劉表合作,但是如此也是阻擋不了曹操的攻伐。但就在曹操起兵後,袁紹,劉表紛紛在後方搗亂,曹孟德見之,立即撤退。張繡、劉表也不約而同趕上去追擊,但哪裡料到曹操卻是出奇兵,直接給了張劉二人一個教訓。

賈詡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子侄,為何還能壽終正寢?

曹操獲勝後,就要接著撤退。張繡準備接著追上前去,這時賈詡卻是表示不可追擊,"追必敗"。但是張繡不聽,很快就真的大敗而歸了。回來後,賈詡卻又對張繡說到:"將軍如今追擊,必勝。"果不其然,張繡最後擊敗了曹操的部隊。

事後張繡對於賈詡的算無遺策感到很是驚奇,問其原因。賈詡回答到:"將軍帶兵比不過曹操,所以當曹操第一次撤退,必然是自己斷後,若將軍前去追擊,必敗;而在曹操獲勝後,卻著急撤退,此時定是後方出事了,因此必然是讓其它將領斷後,此時將軍去追,必勝。"正是由於此事,張繡對於賈詡是真正的言聽計從了。

賈詡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子侄,為何還能壽終正寢?

第五位主公

但是在不久的官渡之戰前夕,賈詡卻是給張繡提了個建議——投降曹操。在賈詡說了一番利弊後,張繡答應了。

而賈詡也是迎來了自己的第五任老闆——曹操。曹操得到賈詡幫助後,好比是"如虎添翼"。而賈詡的這次選擇也是將其帶到了人生巔峰,終於得到了適合自己的舞臺。

賈詡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子侄,為何還能壽終正寢?

而後在曹操的繼承人一事上,賈詡的為人處事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在曹昂去世後,曹丕就成為了長子,但是三子曹植也非常人,深受曹操喜愛。可是當時都是以嫡長子來繼承父業的,曹操對此有煩惱,也曾向賈詡請教過。賈詡聽之,一直未能作聲,直到曹操再次問到,才回答:"臣想起了劉表、袁紹啊!"曹操聽後,大笑,之後便是立曹丕為自己的繼承人。

賈詡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子侄,為何還能壽終正寢?

之後曹丕繼位,為了報答賈詡,拜其為太尉。很多年後,賈詡去世,其與王朗、曹真一齊被供奉在了魏文帝廟中。

對於賈詡的這一生,筆者也講完了。我們再綜合以上,來分析一下賈詡此人。

青梅煮酒論“賈詡”

賈詡沒有諸葛亮那般光芒萬丈,一呼百應。他雖有智慧與才識,可是卻沒有雄厚的背景和殷實的家業。他真正被大家注意到的時候已是年近5旬了,此時比他小8歲的曹操、孫堅皆成為了政治舞臺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而比他小34歲的諸葛亮也是被後世敬仰、銘記。但是賈詡此人卻就是在三國人均壽命低的情況下,熬死了幾代人,換過了4個主公,最後還被曹魏敬仰、供奉。

賈詡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子侄,為何還能壽終正寢?

縱觀賈詡的一生,我們會發現此人是將謀略當作了一種藝術。賈詡可以說是最為典型的一個謀略家,諸葛亮還要擔任丞相的職責,需要治國安民,周瑜需要調兵遣將,但是賈詡只需要達到在幕後運籌帷幄的效果就行了。

賈詡的智慧在董卓手下還是不顯的,直到幫了李郭二人獻出一計"整合董公剩餘兵將",才讓我們看出其智慧一角。但隨後李傕要拜其為"尚書僕射"時,他卻監絕推辭了,這又是表現出了其自知之明。畢竟李傕、郭汜造反成功,他們兩位才是當事人,而賈詡只是旁觀者,在旁邊指點了一下。從此處便可看出賈詡是一個知進退之人。

賈詡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子侄,為何還能壽終正寢?

其實說起來,對於賈詡這樣一個經常以"漢氏忠臣"自居的人,他是看不起張繡和劉表等人的,而後投靠的段煨也只是表面尊敬自己,但是內心卻是忌憚自己。賈詡其實並不在意自己的千秋名聲,只是希望自己的學識智謀能夠得到應用,他願意做一個幕後運籌帷幄之人。

李郭二人的目光短淺,段煨對他的忌憚都讓他離開了。他為何最後會投靠張繡,還是因為張繡能夠聽自己的建議。而後就連投靠曹操,也是他計算好了的。當初他在張繡麾下時,袁紹和曹操都是伸出了橄欖枝,但是結果他們還是選擇了曹,就是因為曹操志向遠大,不拘小節,能夠容人。因此最後賈詡也是得以善終。

賈詡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子侄,為何還能壽終正寢?

作為一個謀士,賈詡真正的做到了追求完美,他隨著時代的發展,審時度勢,經權達變,選擇明主,從而在亂世中游刃有餘。他不在乎千秋之名,只在乎自己謀略的應用。也正是賈詡擺脫了道德的束縛,他最後才得以有了精神的自由,成為三國第一謀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