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河北籍名將都有誰,誰能排第一?

小小嬴政


河北因為地處北京周圍的原因,所以在明清時期都被劃分為了直隸省份,是真正意義上的天子腳下、皇城周邊,在近代史中河北雖然出的名將不如湖南那麼多,但是這個過程中河北所出的名將在數量上也是不少的。

河北在近代史中比較著名的幾個將領主要有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中的韓復榘、佟麟閣、孫仲連等人,接下來我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在歷史中有著完全相反評價的韓復榘和佟麟閣。


山東軍閥韓復榘

韓復榘此人在當上山東軍閥之前曾經是馮玉祥手下的13太保之一,是馮玉祥手下的一名實力悍將。

韓復榘第一次大放異彩的時間是北伐戰爭期間,因為當時馮玉祥加入了北伐軍隊、成為了北伐軍閥的一員,所以他手下的韓復榘自然也成為了北伐軍隊中的一分子。

在北伐軍隊中,韓復榘是最快帶兵打到北京的將領,因為其速度的飛快,所以當時他被人們送了一個“飛將軍”的稱號。


而韓復榘後來是如何成為山東軍閥的呢?實際上與他對馮玉祥的背叛有關。

在北伐成功後,雖然蔣介石看似在表面上一統了民國,但實際上,北伐之後的民國跟北伐之前的民國是差不多的,都一樣處在軍閥割據的氛圍中。

隨著蔣介石和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人的矛盾逐漸增大,蔣介石和軍閥們就在後來爆發了中原大戰。

中原大戰時期的蔣介石在兵力上並不佔多少優勢,所以他當時花了很多錢想買通閻錫山、馮玉祥等人手中的將領,另外一直寄希望於東北的張學良,希望他能幫助自己。

韓復榘就是在中原大戰的時候從馮玉祥手下投靠到蔣介石部下的,在他投靠了蔣介石之後,他幫蔣介石對付了山西閻錫山的軍隊,對蔣介石來說,他是立下了大功的。


所以在中原大戰結束後,蔣介石把山東送給了他,由此他在山東經過數年的經營後,就成為了山東的新一代軍閥。

在抗戰爆發後,韓復榘早期是比較積極參與抗戰的,但是後來因為和蔣介石矛盾的爆發以及看到南京的丟失,所以他在不抵抗的情況下帶兵撤出了山東,導致山東大片的國土開始淪陷。

抗戰烈士佟麟閣

佟麟閣也是馮玉祥13太保中的一員,馮玉祥在中原大戰中慘遭失敗之後,因為他曾經的反覆成性使得他的很多手下對他都沒有太大的歸屬感,所以當時他的很多手下將領都離開了他。

而在馮玉祥後來想東山再起的時候,這些人也沒有搭理過他。

但是這些人中也是有例外的,比如佟麟閣,在馮玉祥失敗後,他就一直追隨在馮玉祥身邊,很是過上了一段清閒的生活,在後來馮玉祥想東山再起的時候,他也選擇追隨了馮玉祥。


在30年代早期,馮玉祥發動抗日活動的時候,一直追隨在馮玉祥身邊積極抗擊日軍的將領除了吉鴻昌之外,佟麟閣在其中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日本人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他們就一直佔據著東北,但是他們在東北佔據經營了數年之後,他們卻還不滿足,還想繼續侵吞我們的華北地區,於是他們就通過盧溝橋事件為藉口開始向華北出兵了。

他們向華北出兵的首要目標就是當時已經改名成北平的北京,在他們攻打北平的時候,當時正就任29軍軍長的佟麟閣就正駐守在北平城裡。

原本以佟麟閣高級將領的身份是不用拼死在第一線抵抗日本人的,甚至還可以如同其他人一樣逃出北平。


但是抗敵心切的他卻不顧危險選擇留在了第一線,然後對日本人進行了誓死的抗擊。

而也就在他對日本人的抗擊中,他最後因為身上受傷過多流血量過大,就這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成為了我國在抗戰中少有犧牲在戰場中的高級將領。

所以說這就是河北近代史著名將領中的兩個相反案例,他們在抗戰中的表現一個如同光、一個如同暗,佟麟閣就是抗戰中那一縷讓人敬佩的光,而韓復渠則是抗戰中那一抹被釘在恥辱柱上的暗,雖然韓復渠的軍隊規模、成就都要比佟麟閣強大,但是我覺得佟麟閣的內心品質、愛國情懷卻是要遠遠勝於韓復榘的。


孤客生


近代史上的河北籍名將,排第一的應該是我軍紅十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

董振堂是河北省邢臺市新河縣人,曾在冀縣中學、清河陸軍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就讀,畢業後參加了馮玉祥的西北軍,參加了馮玉祥的北京政變。1926年9月,董振堂成為國民聯軍第14師第12旅旅長。

二次北伐中,馮玉祥的勢力不斷萎縮,到中原大戰之後,馮玉祥徹底失去權力,西北軍接受蔣介石的整編。蔣介石委任馮玉祥為第26軍第25師73旅旅長,命他們南下江西與紅軍作戰。

當時,26路軍總指揮是孫連仲(河北雄縣人),轄騎兵第4師,第25、27師。後來25師,27師合編為17軍,軍長是27師師長高樹勳(河北鹽山縣人)兼任。所以說,26路軍是一支河北人為主體的軍隊。

26路軍在江西蘇區寧都縣被紅軍包圍,高樹勳臨陣脫逃,參謀長趙博生(河北省黃驊縣)本身就是共產黨員,趙博生的努力下,董振堂旅長和季振同旅長(河北滄州)共帶領1.7萬人陣前起義,加入紅軍。史稱“寧都起義”!

董振堂等人在第三次反圍剿期間加入紅軍,並且帶領舊部參加了第四次和四五次反圍剿鬥爭。董振堂任第五軍團副總指揮兼13軍軍長,1932年5月升任第五軍團軍團長。長征中,董振堂指揮紅五軍團擔任全軍的後衛,在湘江血戰和金沙江阻擊戰發揮重要作用,獲得了“鐵流後衛”的美譽。

長征結束後,董振堂帶領紅五軍參加西路軍寧夏作戰,一度攻克了甘肅高臺縣。在高臺,董振堂帶領3000紅軍,抵禦馬步芳2萬精銳九天九夜,最終全部壯烈犧牲。

現在,在河北清河,有董振堂故居、董振堂家族墓地,在甘肅高臺,有董振堂紀念碑董振堂墓,是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