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市面上很少見到青黴素?

段子手阿汪


青黴素現階段的確是使用比較少了,作為普通人能夠看到青黴素的機會就更少了。其實青黴素還是存在的,只不過因為各種原因使用青黴素的機會少了。那麼,是哪些原因導致青黴素較少使用的呢?應該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容易過敏

青黴素導致過敏的機率應該是抗生素裡面比較高的,同時青黴素過敏反應可能很嚴重,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正是因為青黴素這個特點,同時其他抗生素的不斷出現,導致青黴素使用機率不斷降低。說白了就是,有安全的抗生素,誰會使用一個容易導致過敏的抗生素呢?

2、做皮試麻煩

各大醫院每天都在滿負荷工作,使用青黴素就需要皮試,哪怕是不同批號的青黴素都需要再做皮試。護士們就此可能增加很大的工作量,而且現階段人類可以使用的抗生素還有很多其他選擇,慢慢的為了避免麻煩,人們可能就會選擇青黴素以外不需要皮試的抗生素了,這也是能夠理解的。

3、耐藥

青黴素是使用時間最長的抗生素,隨著時間的流逝,同時人類濫用抗生素的加劇,導致青黴素出現了明顯的耐藥性。說白了,很多細菌都不怕它,它也降服不了很多常見細菌。這一特點是青黴素使用減少的主要原因。

以上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個人看法,希望能給您說清楚這個問題了。


張之瀛大夫


關於青黴素,前面的專家已經講了很多。現在市場上青黴素越來越難見到,固然主要原因是青黴素作為老藥,耐藥越來越多,逐漸被更安全,更特效的窄譜、寬譜抗菌素代替所造成。


但實際上,青黴素被市場冷落,其實有點兒冤,很多方面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1.價格低廉,無利可圖。我國的醫藥價格有一個特點,新藥、老藥採用不同的定價機制,價格差距巨大。一直以來包括青黴素在內的很多基本藥物,價格一直低廉,過低的售價導致很多藥廠不願意生產,醫院也不願意使用。最後造成很多療效非常好的廉價藥物,逐漸的在市場上消失。

2. 青黴素過敏。

青黴素過敏,在國內也是讓醫患聞虎色變。但實際上,真正過敏的並不是青黴素本身,而是在生產過程當中產生的中間產物,由於我國長期以來生產工藝落後,採用的發酵法制備過程中雜質過多,是造成青黴素過敏的主要原因。在發達國家,青黴素過敏概率非常的低,而且也勿需做過敏試驗。

3. 患者心理。現在很多患者治療疾病首先問的不是它的治療效果,而是看它的副作用的大小。青黴素作為一種老藥,很多患者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它的副作用大,不願使用。而在療效上,很多患者潛意識的認為,價格貴的藥就是好藥,醫生如果給他使用了幾塊錢的青黴素,會認為是預期療效不佳,對他的病情不重視。
實際上青黴素不僅價格低廉,而且副作用非常小,這是因為它是作用於細菌的細胞壁,而人類細胞沒有細胞壁,不受其干擾。它的安全性甚至可以用於妊娠期婦女的抗感染治療(美國妊娠期b級用藥),迄今仍是治療梅毒及部分革蘭氏陽性菌感染的首選藥物。


皮膚科董醫生


頭孢和青黴素不是一種藥。

頭孢是頭孢類抗生素,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先鋒類,它包括很多種藥物,約30多種,按其發明年代的先後和抗菌性能的不同而分為一、二、三、四代。

頭孢第一代,如頭孢氨苄、頭孢羥氨苄、頭孢拉定等;

第二代如頭孢克洛、頭孢西丁;

第三代如頭孢曲松、頭孢哌酮等;

第四代如頭孢吡肟、頭孢匹羅等。

第一代頭孢有腎毒性,頭孢氨苄較嚴重,頭孢拉定較輕,與氨基苷類抗生素或強效利尿藥合用腎毒性增加。第二代腎毒性較第一代小,第三代基本上無腎毒性。

與青黴素相比較,頭孢類抗生素有幾個優勢,決定了它在臨床上能得以廣泛應用。

1,抗菌譜廣:頭孢類抗生素對革蘭氏陽性菌和

革蘭氏陰性菌都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廣泛應用於內科、外科、婦產科、皮膚科等疾病的細菌感染,並且,有的細菌對青黴素耐藥,但對頭孢類卻沒有這種情況。

2,相對安全:青黴素價格便宜,但最危險的一個不良反應是可以發生過敏性休克,這個非常嚴重,一旦發生,足以導致患者在短時間內死亡。

我們單位就曾搶救過青黴素皮試陰性,以前也用過青黴素,而本次輸注卻發生了過敏性休克的患者。非常幸運的是,最後搶救成功了。

而頭孢相對於青黴素來講,它的過敏反應發生率就要低一些,一般發生過敏反應也常常是皮疹等輕型症狀,那種速髮型的過敏性休克是少之又少,所以,它相對安全一些。

也主要是因為這一點,很多臨床醫師哪怕要用稍微貴一些的頭孢類,也不敢輕易就用便宜的青黴素,並非是金錢利益問題,而是因為青黴素的過敏性休克太讓人驚恐。哪怕是遇到一例,都是一輩子的陰影。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頭孢類抗生素期間,以及停藥後一週左右,是要避免飲酒的。切記!切記!


殷殷期盼話健康


市面上完全可以買到青黴素啊!

大家在瞭解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應該瞭解一下什麼是青黴素,常見的青黴素類藥物有哪些。

比如,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阿莫西林,這個藥物就屬於青黴素類藥物啊!而阿莫西林在臨床可以說是使用的十分普遍!!有國產的阿莫西林,有聯邦制藥的阿莫仙、阿莫靈,呼吸內科、消化科常用這些藥物。

此外,與青黴素同出一源的頭孢類藥物的使用就更加普遍了。從一代頭孢到現在二、三、四代頭孢,幾乎所有科室最常用的抗生素都是頭孢類藥物,不論是口服藥還是靜脈用藥。

至於青黴素中最原始的青黴素G,現在使用的確實比較少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其導致過敏的概率實在是太高了!!

每次用藥都必須做皮試,即便做了皮試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有效。很多醫院為了避免麻煩,乾脆直接停用,因為早就已經有了替代品了!

最後,還是提醒一句吧,青黴素的過敏的可不是鬧著玩的,臨床醫生們可得萬分小心!


阿卡醬醫生


青黴素可以說是抗生素的開山鼻祖了,它的發明人弗萊明在一次失敗的細菌培養中偶然的發現,培養皿中因汙染長出來的黴菌斑周圍,原先培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紛紛退避三舍,在黴斑周圍形成空白區域,後經證實,空白區域中含有黴菌分泌的青黴素,但因當時的提純條件有限,並沒有大規模的應用於臨床,只是發表了文章了事了,後來這項成果被另外兩位科學家發現,他們經過不懈的努力,不斷的改善了提純方法,最後終於將這項偉大的發現應用到臨床救助中去,挽救了大量因感染而岌岌可危的生命,甚至逆轉了二次大戰的形勢,剛剛問世的青黴素效果有多好,從一個患者尿液中重新提取出來青黴素用在另外一人身上仍然有效,甚至最低劑量80萬單位就能治好嚴重的肺炎,丘吉爾也因青黴素而從嚴重的肺炎中恢復過來。


其實青黴素之類的初始抗生素不再被廣泛應用臨床是很正常的,因為無論是哪一個新生事物都是一樣,人們發明出來之後就會精益求精在其結構上加加減減,爭取賦予其更高的性能並減去其副反應,這個和電腦一樣,剛剛發明的電腦有幾間房間大,雖然是劃時代的,但很快就被淘汰送進了博物館,青黴素也是一樣,在其問世之後有很多科學家不斷的對其進行研究,並在其結構上加加減減,先後合成了廣譜青黴素,耐酶青黴素等等,甚至還意外的發明了頭孢黴素,得到了更加好用又副反應更小的抗生素之王。

每一種抗生素在長時間的使用之後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細菌耐藥問題,這個是細菌作為一種古老的生物而天生具有的適者生存之道,想想黴菌擁有青黴素這樣的大殺器居然沒有把細菌清除出地球你就會知道其實細菌本來就擁有反制之道,這中間只是人們認為的增加了自然界中的青黴素,在歷史長河中使細菌暫時性的處於了弱勢,但細菌迅速的產生並傳播瞭解除青黴素侵害的能力,最終又達到了自然界新的平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魔之爭永無止境。

所以青黴素退出歷史舞臺幾乎是不可避免也不可逆轉的大勢,細菌已經進化了,你不能還用青銅武器去對付鐵器時代的敵人,但這並不代表青黴素類藥物已經徹底無效,青黴素的子子孫孫仍然活躍在臨床上,目前仍然是醫生抗感染治療最為依仗的藥物之一。青黴素只是用於一些特別的場景,比如用於過敏試驗的皮試劑以及梅毒螺旋體的抗感染治療中等。


胡洋


在中國人的就醫印象中,有三種大名鼎鼎的抗生素:青黴素、頭孢、先鋒。青黴素是青黴素類抗生素,頭孢是頭孢類抗生素,先鋒是第一代頭孢類抗生素的總稱。

您所說的“市面”上,指的是鄉村診所、或是城市醫院的門診輸液大廳吧。

對於很多“70後”“80後”來說,扎屁針估計是很多人難忘的記憶,輸液時做青黴素試敏也曾讓很多人哭了鼻子,是真疼啊。

這些記憶,很多都跟青黴素有關。是青黴素,幫很多人解決了感冒發燒流鼻涕,大葉肺炎……

青黴素,曾是救了我們的抗生素。與此同時,它也是我國抗生素濫用的典型。

很多人認為因為青黴素便宜,遠沒有頭孢類抗生素利潤高,這是現在青黴素少見的原因之一。但另一個層面的原因是,青黴素濫用導致了耐藥性越來越強,對細菌已經不敏感。通俗地說,青黴素不像以前那麼“好使”了。

此外,青黴素類藥物使用前必須皮試,甭管是口服還是注射。而頭孢僅輸液時需做皮試,口服則不用,這使醫務人員在處方上更加便利,何必為了青黴素自找麻煩呢不是?

小護士做完皮試,過敏沒?過敏沒?看不準,還得老護士再看看,她們多看幾眼,再商量兩秒,患者就矇蔽了——嚇得怕怕的。這青黴素也真是惱人。一旦過敏出現輸液反應,挺嚇人的

不掙錢、不好使、麻煩、出事兒就是大事兒……概括這幾點,或許是青黴素逐漸“退市”的背後原因。

抗生素的濫用,除了導致“超級細菌”出現,還會導致各種抗生素的耐藥性增強,說不定哪一天,頭孢也會被我們遺忘,新的更“有力”的抗生素再度上了榜單。

這種現象,不能完全歸咎於醫生大處方、亂開單子,有時也是患者的毛病:尤其是兒科醫生說吃藥就行,有的患者會堅持,給我娃掛一瓶、來一針,必須扎!(醫生才不跟你拌嘴呢,不是嗎?)

即便現在頭孢“打榜”,但是我們要留心,已有一種觀點在流行——青黴素的今天,就是頭孢的明天。

小醫的觀點,您同意嗎?歡迎互動、拍磚!


遼瀋名醫


(受邀回答嘉賓: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平原醫院臨床藥學室 高麗麗)

青黴素是引入臨床應用的第一個高效、低毒的抗生素,是從青黴菌培養液中提取精製獲得的天然青黴素。青黴素是一種有機弱酸,臨床常用其鉀鹽或鈉鹽,易溶於水,但其水溶液不穩定,需現用現配。青黴素屬於β-內酰胺類抗生素,通過作用於細菌的細胞壁起殺菌作用,為繁殖期殺菌劑,抗菌作用呈時間依賴性,適用於敏感菌引起的感染。那麼,為什麼現在市面上很少見到青黴素?而且頭孢類藥物應用越來越多,兩類藥是同一種藥嗎?

首先,從青黴素化學性質來說:

青黴素化學結構是β-內酰胺環並五元噻唑環,化學性質不穩定,易發生開環,且對酸也不穩定(只能注射給藥,不能口服),不能耐受青黴素酶及對革蘭氏陰性菌活性較弱。而頭孢菌素類藥物化學結構是β-內酰胺環並六元噻嗪環,化學性質比青黴素類更穩定,且對酸比較穩定,能耐受青黴素酶,對革蘭氏陰性菌活性比青黴素強。

其次,從青黴素的抗菌譜來說:

青黴素抗菌譜較窄,對革蘭氏陽性菌效果比革蘭氏陰性菌的效果好,對常見的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無效,耐藥細菌尤其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其敏感度大幅下降。而頭孢菌素類藥物對β-內酰胺酶較穩定,特別是五代頭孢對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穩定,抗菌譜較廣。

再者,從青黴素不良反應來看:

青黴素易發生過敏反應及交叉過敏反應,最嚴重的是過敏性休克。而頭孢菌素類藥物過敏反應發生率低,且很少引起交叉過敏反應。

由上可知,青黴素因抗菌譜較窄,耐藥細菌的不斷出現及對常見的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無效,對酸不穩定只能注射給藥,易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等缺點均使其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頭孢菌素類藥物抗菌譜較廣,對β-內酰胺酶較穩定,口服制劑比較多,過敏反應少等優點,所以臨床使用的較多。另外,兩類藥也不屬於同一種藥,要根據具體情況分別選用。

參考文獻:

1鄭虎.藥物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59-279

2錢之玉.藥理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9:75-85

3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J].2015:21-22

4顧覺奮.合理應用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抗生素[J].江蘇藥學與臨床研究,2002,10(3):49-51


醫患家


想必青黴素對於80後的人來說可能並不陌生,記得小時候得了肺炎啥的沒少用青黴素,那時候青黴素治好了多少患兒。那時頭孢什麼的還沒像現在這麼普遍用於治療,青黴素是老大。現在市面上卻很少見到青黴素了。出現這種現象個人總結有以下幾方面:

一、療效方面:由於近年來我國抗生素濫用現象嚴重,導致現在耐藥菌增多,對以前濫用較多的抗生素產生了耐藥,青黴素就是其中之一,它對細菌已經不敏感了,導致抗菌效果降低。

二、不良反應方面:青黴素容易出現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曾經我姥姥住院期間輸了青黴素後,就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用之前還做了皮試,皮試結果是陰性,但是輸上幾分鐘後就出現呼吸困難,上不來氣,渾身冒冷汗,幸虧發現的及時,醫生搶救的及時,才有驚無險撿回一條命。青黴素過敏太可怕了,就是做了皮試,也有可能出現假陰性,不能百分百保證不過敏,輸的時候不能掉以輕心,必須有家屬或者醫護人員看著,最好是醫護人員在床旁觀察,有點風吹草動立即給予相應的處理措施。要是真出現了嚴重過敏性休克也不是百分百能救回來的,醫院的醫療設備和搶救藥品齊全,醫療團隊相對小診所也更好,在醫院輸青黴素相對在外面個人的診所輸青黴素要安全些。現在抗生素種類繁多,可選擇的品種較多,一般個人診所不太會冒險用青黴素這個容易過敏的藥。

三、價格方面:青黴素價錢相比其他抗生素便宜很多,商家用它無利可圖,也是導致現在市面上很少見到青黴素的一個原因。


藥事健康


阿莫西林就是青黴素類抗生素啊,現在還有諸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等……很常見啊……


冉浩


細菌產生了抗藥性,即使沒打過針的人也要跟著提高抗生素升級,以前發燒感冒藥沒吃完好了,嚴重一毛錢打一針柴胡解表發汗馬上好了。

從二十幾年前就青黴素量在加大,幾十萬單位當時我都覺得太嚇人,馬上出現了《先鋒》替代了毒黴素,連黴素。

過了十年《頭孢》更歷害了佔據了市場,我們是研究生產藥世家。

但,對市場濫用抗生素十分擔憂,每次身邊人看病先讓抽血化驗,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而定用什麼藥和針。

特別可惡老藥新包裝混淆大家,今天正規化了洋名英文,中文,用量用途標明清楚,分子式也有了。

國外病了多喝水讓人硬抗,抗不過去再處理。

國內這兩年規定取締小診所吊瓶,怕大的細菌來了人們會束手無策的。

感冒你吃藥打針與不吃藥打針都是一週時間過去,我活到六十歲了除了三十三年前剖腹時打針外,平時從不吃藥打針更討厭去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