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联手将“开州造”衬衣卖向全国

记者 郭小勇

20年前,在改革开放的召唤下,他们背井离乡远赴福建打工,从小工、高管到自己开厂当老板,经过不懈努力实现华丽转身。

夫妻联手将“开州造”衬衣卖向全国

20年后,同样是在改革开放的召唤下,他们放弃已经打下的一片天地,毅然回到家乡重新创业,硬是将一个不足10人的小制衣厂发展到员工上百人,加工厂分布开州、万州、梁平等多个区县,年销售衬衣数百万件,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大企业。他们就是赵家街道的周圣富、李万群夫妇。

返乡创业从头再来

记者见到李万群时,她正在位于赵家街道的包装车间里指挥工人包装已经验收的衬衣。圆通、顺丰等快递公司的运货车早等着将包装好的衬衣运走,现场气氛紧张又忙碌。

“老公主外我主内。”李万群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每天都要出成百上千件货,丈夫在外面负责销售、原材料采购,她就在家负责生产出货,现在比刚回来那阵忙多了。

“以前在福建打工虽然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也学到很多知识。”李万群告诉记者,这个企业是他们2012年回开州开办的,以前他们一直在福建打工。

李万群介绍,20年前,他们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到沿海城市打工,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到广东、深圳,而是到了福建。刚到福建时,他们什么都不懂,就在制衣厂从小工做起,再从学技术到管理,最后开厂当了老板。

虽然在福建站稳了脚跟,但李万群夫妇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清楚这里并不是他们真正的家,家中的父母和孩子需要照顾,回家创业才是他们最终的选择。

2012年,看到家乡的投资环境、开放程度与以前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万群夫妇毅然回到家乡,开办起专门生产衬衣的“给力”服装厂,他们也成了制衣行业最早返乡创业的“先行者”。

“开州造”衬衣卖全国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制衣已经成了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要想在这个几乎饱和的行业里分到一杯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李万群夫妇深知,与沿海城市相比,开州在交通和原材料采购等方面还有差距,要让自己的企业能在家乡扎根就得有独到之处。

对制衣行业十分熟悉的李万群夫妇,一改很多返乡创业者只是简单把企业搬回家后代加工的做法,着手创建自己的服装品牌,走生产销售“一条龙”之路。

“代加工利润低而且货源得不到保证。”李万群说,代加工本身利润就低,加上材料、成品两头运,成本高,根本赚不到钱,走自产自销才是长久之计。

为了打开市场,李万群夫妇时刻关注市场动态,时时了解大家的着装潮流,将最新的时尚元素融入到衬衣设计之中,让生产的衬衣与时代同步。

李万群夫妇还十分重视衬衣质量和成本控制,从原材料采购、衬衣制作的每道程序都严格把关,尽最大可能给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

李万群夫妇还将企业生产的衬衣注册了“姜依轩格子衬衣”品牌,并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很快就打开了市场。他们生产的衬衣也从当初每年销售万余件到现在的数百万件,年产值超过千万元,“开州造”衬衣被卖到全国各地。

圆了梦想富了乡亲

随着销售量不断增长,“给力”服装厂的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不仅让李万群夫妇挣到了钱,也让当地群众受益匪浅。

桂成瑶本是城口县人,如今却在赵家街道购房成了“本地人”,她选择在赵家街道安家的主要原因就是可以在这里打工挣钱。

“我家娃娃现在读一年级,我每天上班能照看他,每月还能挣3000元,这样的生活安逸得很。”正在包装衬衣的桂成瑶对记者说。

“我和女儿在这个厂里上班几年了。”工人张雅告诉记者,她和女儿每月能挣四五千元,让家里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目前,除了赵家街道外,“给力”服装厂还在开州城区、万州、梁平等地开办了分厂,共解决100多人就业,每人每月的平均工资在3000—5000元之间,帮助了越来越多的人脱贫致富。

“放弃福建已经打下的一片天地回到家乡创业的决定是正确的。”李万群说,返乡创业是他们多年来的一个心愿,现在能做到这一步,既圆了自己的心愿,也带动了群众增收,他们从内心感到高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