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建北村傳統建築走訪實錄

高平:建北村傳統建築走訪實錄


01

高平:建北村傳統建築走訪實錄

今年三四月份起,隨著建北村傳統村落 進程的加快,藥王廟成功入選高平市神農炎帝廟名冊,以及跟隨支村兩委幹部赴鐵府蔭城實地考察取經學習,讓我對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建北村的古建廟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萌生了一種想要去走進、瞭解並儘自己所能去記錄、保護它的意識。於是,我開始翻閱《建北村志》,查閱古建築方面的知識,想通過這些圖片以及文字記載去感知這片我不曾涉獵的領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沒有經過實地走訪,永遠得不到最真實的感官體驗,但又苦於忙碌而瑣碎的工作以及缺乏能長時間陪同我並對村上古建及風土人情瞭如指掌的人,這一想法一直處於萌芽之中並未成行。

今年8月,高平市住建局轉發了關於開展傳統建築調查、認定、建檔和掛檔工作的通知,建北村有幸成為建寧鄉唯一一家有資格開展此次工作的行政村,於是,我也便有了此次跟隨韓吉仁老師走訪建北村各座古建廟宇的機會。

02

高平:建北村傳統建築走訪實錄

立秋後的天氣,依舊夏熱未退,酷暑難消,日曆上的節氣明顯與感知到的溫度不相符。一路行走,忍受著熱烈陽光的暴曬以及被蚊子叮咬後的巨癢,但同時與的蟬鳴聲、斑駁的樹蔭為伴,這個夏天確也過得格外清新。

選取拍攝時間和天氣特別重要,不然一些家戶家中可能會沒人,時間太晚光線則會不佳,拍照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只能趁著日頭正好的時候頂著烈日去村上,而且還不能太貪得無厭地一次走訪太多拍攝太多,不然整理照片的時候容易錯亂。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平時還有單位的各種工作要完成,我只能抽時間,甚至犧牲休息時間跟隨韓老師去村上挨家挨戶走訪拍照。就這樣斷斷續續歷時20多天時間,共累計完成59處院落、9處廟宇、2處其他古建的拍攝,雖辛苦,卻也樂在其中,所有的付出最終凝結成兩個字:值得。

03

高平:建北村傳統建築走訪實錄

高平:建北村傳統建築走訪實錄

高平:建北村傳統建築走訪實錄

....

萬事開頭難。一開始跟隨韓老師走訪拍攝之時,心裡有些忐忑,怕我這個什麼都不懂的門外漢不能很好的按照要求完成任務。但凡事都是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在韓老師的耐心講解以及悉心指導下,經過多日實踐,走訪和拍攝漸入佳境,讓我對這項工作逐漸駕輕就熟,一路拍攝記錄了每個院落裡的主房、院子、室內、山牆、後牆、大門和細節,瞭解了民居內建築的詳細情況,同時也對古建築的結構和框架有了一定了解,並且能夠對一些常見的構件叫得上名字,比如輔首、墀(chí )頭、楣梁、斗拱、勾簷、神龕(kān)、影壁、梁託、柱礎、山牆、懸山頂等。休息間隙,我在網上查閱了這些古建築構件,每一個構件都用意深刻,不僅有實用價值,而且有極高的藝術特色和審美價值。

高平:建北村傳統建築走訪實錄

在多日的走訪過程中,經常會聽到一些不明就裡的年輕群眾路過時嘀咕,拍這幹嘛,這有什麼好看的。生活在這裡的群眾,尤其是年輕一代,或許是習以為常,或許已司空見慣,總之,並不以為意。以前對此不甚瞭解之時,可能我也會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同樣發問。可是當這一次切實走近這些古建築並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時,你會帶著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挖掘它的價值所在。

高平:建北村傳統建築走訪實錄

高平:建北村傳統建築走訪實錄

倒是那些上了年紀的大叔大媽們,對我們的突然造訪表示歡迎,並對這項工作給予理解和支持。每到一處,總會聽到長居在此的老人們講自家房子的那些事兒,講到這些建築被風雨、戰爭、破四舊、偷盜、拆除重建以及以“保護”名義進行的破壞等或自然或人為的損毀時,他們遺憾惋惜;面對外人講到自家陋室有點兒“寒磣”,他們略顯難為情;講到一大家子以及左鄰右舍溫馨和睦其樂融融共同生活在這裡時,他們樂在其中……這一切都讓我備受感染。大多數的明清民居中,依然保留著上世紀的佈置和傢俱風格,老式木門、紙糊牆、毛主席掛畫、火炕、暗紅色豎櫃、陪送箱、八仙桌、八仙椅等依然保存完好,常常讓我回憶氾濫,想起小時候在奶奶家的那段時光。

高平:建北村傳統建築走訪實錄

04

高平:建北村傳統建築走訪實錄

高平:建北村傳統建築走訪實錄

高平:建北村傳統建築走訪實錄

....

每次拍攝完,就需要趁熱打鐵導出照片,並分門別類地整理好,同時製成文檔以備上報。在整理照片的間隙,每當看到有精美圖案的石雕和木雕時,我都會不自覺的放慢速度好好欣賞一番,在照片被不斷放大的過程中,我深深地被古人巧奪天工的精湛技藝所震撼,並被他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所折服。

高平:建北村傳統建築走訪實錄

這不僅是一個瞭解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場欣賞發現美與價值的經歷,更是一份踐行古建築保護工作的責任。我做的僅僅是整個工作中的一個小環節,而測量、繪圖、填表、整理等等一系列環節還需要工作組其他成員共同銜接完成。在此,向每一位辛勤付出的工作組成員致敬,大家辛苦啦!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人去發現和領略古建築文化之美,促進大眾對古建築的關注、熱愛和保護,讓這些歷經滄桑艱難遺存至今的傳統符號儘可能久遠地留存下去。

高平:建北村傳統建築走訪實錄

可能有些人會說,建北村的古建築比起其他地方的差遠了,做這些根本就沒有多大價值。然而,什麼是價值?我覺得並不見得被多少人認同,而是自己內心的篤定與踏實。是的,建北村的古建築比不上名聲享譽海內外的平遙古城,比不上舉世矚目的佛教聖地五臺山,比不上現存最早保存完好的晉祠,甚至遠比不上高平市其他兄弟鄉鎮的知名度。

高平:建北村傳統建築走訪實錄

但是,這有何妨?散落在民間無人問津的古建築同樣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後人的歷史瑰寶,這裡是我們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家園,這裡有我們難以忘卻的鄉愁,每一座古建築都像是一位佝僂著身體的曾有著輝煌燦爛歷史的耄耋老者,所以,懷著一顆敬畏的心來認真對待鮮為之人知的它們吧,也許一次錯過就是永遠失去。

此行,也算是暫時了卻了自己的一樁心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